转变教学方式打造物理高效课堂

2022-09-11

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但需要课前教师的精心准备, 课内因势利导的有效教学, 更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对此,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使学生在每堂物理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 使每一个学生肯学物理、想学物理、会学物理。在高中物理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 革新教育思想, 转变教学方式, 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向高中物理课堂要效率、要效果、要效益。

一、精准备课, 打造高效课堂

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起点是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精准把握, 以及在此前提下有效课前准备。在备课过程中包涵着对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以及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由于高中生思维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和物理的学科特点, 高中物理过于抽象的内容或需要实验诠释的内容在备课这一环节中,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 从而在课前做必要的准备, 化抽象为具体, 使知识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为学生自主学习铺平道路。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绝不是简单的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析,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 是教师追求教学艺术的途径;对内容的分析, 首先是要把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重组, 把物理学中学生难以接受的抽象知识转变为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知识, 化抽象为具体。高中物理教学要实现高效课堂, 教师必须不惜下足课前工夫, 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要求教师仔细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认真钻研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 有所侧重。另外, 在备好教材的同时, 还要备学生。教师要认真考虑如何吸引学生踊跃参与,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任务宜多样化, 这样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要破除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念: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且, 在平时因为存在摩擦阻力, 一个物体如果不用力推也不用力拉, 物体滑行一段肯定会停下来, 所以, 学生普遍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备课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要精准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实验基础和推理过程的完美展示, 从而达到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让物理规律正确呈现的目的;同时也能使学生深刻领悟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猜想依据、推断结果这一思维过程, 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 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以后看待问题提供一个好的思考方法。所以在备课中不仅包涵对教材内容的认识, 也包涵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正确理解和具体落实方法的个性化设计;所以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

二、精心设计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物理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再现物理情境或创设物理情境, 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 掌握物理知识, 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 激起积极的情感, 进而达到培养物理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以语言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教师以语言描述具体的事件或问题,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这些事实或问题, 可以是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 讲为什么车子轮胎有花纹;为什么越重的箱子推动越费力来创设问题情境;以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其他教具, 创设问题情境。无数教育教学事实证明:激趣设疑, 疑能生趣。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革, 都离不开对问题的认识, 总是以问题的提出开始, 以问题的解决结束。整个教学过程要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积累知识的目标。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 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 很难理解和掌握, 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物理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又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例如:天体运动、大型船闸、航天发射、磁场、电流方向等, 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可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把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 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 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 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 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 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 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形成映像, 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 使教学难点得到了较好的突破。

三、合作探究, 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包括两个方面:小组建设以及导学案的编写。体现三高:高效量、高效益、高效率。从几位教学明星的课堂教学折射出杜郎口中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首先, 教室无讲台、无讲桌, 教师时而站在前面, 时而站在中间, 穿梭于学生之间, 走进每个小组, 融入小组内, 充当学生的好朋友, 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 处于平等地位;第二, 班级文化建设。教室里有三块大黑板, 就是学生展示的地方, 学生在此展示他们探究的成果, 也是学生表演的舞台, 看不到老师在黑板上的书写。教室内还有一个详细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专栏, 记录每组每天学生探究问题的情况统计。第三,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变善学为乐学, 变被动为主动, 变“控制”为“放手”。通过“自学╳展示╳反馈”的方法, 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自学, 二人组对学, 小组群学, 交流解决问题。组内所以成员把探究知识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先后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人都发言) , 其余组进行成果互动、辩论, 教师加以点拨, 提升和构建知识结构。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 学案辅助教学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一方面,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参与度, 学案恰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参与度, 体现学生的学习理念;另一方面我们所使用的课改版教材过于强调发现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学习, 缺少可读性, 在这种情况下, 学案作为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笔者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来获取物理知识, 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和质疑, 培养探究意识。让学生改变在课堂上“听”和“记”的学习方式, 让他们成为把课堂的主角, 开发教材信息, 挖掘教材的内涵。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 提出问题、探究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1第二章第五节《焦耳定律》时, 可以这样设计:

1. 观察、质疑:有些用电器通电后为什么会发热呢?

2. 思考、猜想:电流所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3. 探究、验证: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

4.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的结论是什么?

5. 总结:什么与热量有关呢?其关系式是怎样的?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提高探究能力。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的内涵, 丰富教材内容, 拓宽信息渠道,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验证法、总结归纳等方式方法去研究物理现象, 总结物理规律中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自主的去探究、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养成探究习惯。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物理知识, 了解新知识的最基本的材料。有些老师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和利用。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获取知识, 并通过做课本上的基本的练习题, 来检测自己的掌握程度, 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增强阅读的效果,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层面上的问题加以引导。通过问题的引导, 既能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 也养成了他们边阅读边思考如何应用, 并在应用中加强反思和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复习《功》这一章之后, 和学生一起归纳做功的几种求法: (1) 恒力做功直接用公式计算 (2) 变力做功在已知初末速度时一般考虑用动能定理 (3) 象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用微分的思想求解 (4) 重力、电场力做功考虑只和路径有关 (5) 用能量守恒解决不在上述可能的情况下功的计算。条理清楚, 简洁明了, 学生容易理解, 更容易把握具体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变式训练, 迁移创新。新的教学模式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 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能快速地落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变式训练是对学到的新知识, 从不同角度进行灵活应用的一种训练。训练形式可以多样化非单一的习题化, 可采用师生问答式、演讲式、表演式等, 但须注意的是, 要根据实际需求在课堂上灵活而综合运用。

上一篇:降本增效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实现路径探讨下一篇:浅析《册府元龟·幕府部》的当代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