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失业保险范文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公积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公积金 具体的社保构成比例为: 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 21%,你自己缴纳 8%; 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 9%,你自己缴纳 2%外加 10 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 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 2%,你自己缴纳 1%; 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 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 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 8%,你自己缴纳 8% 以上,这么算下来,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的社保比例应该是 21%+9%+2%+0.5%+0.8%+8%=41.3% 你自己每个月为你缴纳的社保比例应该是 8%+2%+10 块+1%+8%=19%+10 块 暂时去掉

意,这 1189 是最低基数,在 1189 之上还有最高基数, 南京今年的最高基数好象是 8000 多,具体我也忘记了, 反正如果你的工资每个月在 1189 元以下,单位也必须按照 1189 元为你交 1189×41.3%= 491 元,而你自己每个月最少 也要交 1189×19%+10=236 元,这个就是 1189 作为社保最低缴费基数的意义之所在了:哪怕你一个月拿 1000 或者 800 块,你每个月最低也必须要按照这 1189 交钱! 但是如果你工资比 1189 要高,比如你一个月拿 3000 块,那单位去劳动局给你交保险的时候(你单位和你缴纳的社 保费用都是劳动局扣的喔~)就应该对劳动局说:" 呀呀,我们这边有位同志一个月拿 3000,请按照 3000 块钱的标准来扣 社保费".那么劳动局就会以 3000 块为缴纳基数来扣你单位和你的钱然后打到你的社保帐户上,你单位这时候每个月 就应该为你交 3000×41.3%= 1239 元,而你个人每个月就该交 3000×19%+10=580 元 就是说如果你的工资在 1189 元以下,那么每个月你就按照 1189 交;如果你的工资在 1189 元以上,那么每个月你 就按照你的实际工资交,除非你的工资比最高基数还要高,如果你一个月拿 10000 而最高基数是 8000 的话,你和你单位 就都按照 8000 交 在这里要揭露一些公司的无耻做法, 这些公司每个月可能给你好几千的工资,但是他们去劳动局申报你的基数 的时候并不会按照你的实际工资去报,比如你如果每个月拿 3000 块,他们去劳动局可能说你只拿 1189 块,然后劳动局 每个月只扣你 1189×19%+10=236 元,你恐怕还高兴的很,因为你觉得扣你的钱少,你实际拿到手的钱多错! 如果这样 你的公司就太无耻了!因为公司缴纳的钱是你的 2 倍多,所以你交的越少他们也交的越少!如果按照你的实际工资 3000 来算,他们每个月该给你交 3000×41.3%=1239 元的社保费,而按照 1189 来算的话,他们每个月只为你交 1189×

41.3%=491 元!所以实际上你吃了大亏!正规的公司只会按照你的实际工资去劳动局申报然后扣钱!只有那些下作的公 司才会不管你工资多高都按照最低标准给你交!!千万别以为每个月你的社保费扣的越少越好!!可能你已经被公司无 耻地欺负了而你还完全不知情!!! 要确定单位为你到底缴纳的基数是多少很简单:如果你每个月扣 300 块的社保, 那你的基数差不多就是 300÷19%≈ 1578 元,你看看你工资是不是这个数,如果你工资明显比 1578 高,比如每个月你其实拿 3000 或者 4000,那肯定你已经 被公司给欺负了,被欺负以后你可以去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告你单位,一般一告一个准,不过最好在离职的时候把证据 (比如工资条等)找好了再告,否则你告了以后在公司一般混不下去了- -+ 要再次说明的是,各个地方的社保构成比例不一样,如果你不在南京那你的缴费比例

例很可能不是 19%,但是肯定不会差 太多,比如你的基数可能是 20%或 22%,但绝对不会是 30%或 40%!所以虽然 19%是南京的比例,但是外地的同学也可 以靠这个大概算出自己的基数 下面介绍一下这些社保费具体是什么情况以及该怎么用 前面已经说了,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 先说说养老保险好了 这个保险一般都要交满 15 年以后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所以想拿养老金的同学请务必在自己退休 之前的 15 年以前就开始交,这个在南京以外差不多也是这样规定的 如果你到退休年龄交养老保险不满 15 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时候国家会把你个人帐户上存的 8%的养老金全部退给你 那你会问,单位给你交的 21%到哪里去了? 这个你就别指望国家会交给你了,你退休把你个人的钱拿走之后,国家就把单位为你交的 21%的钱全部划到国家的养 老统筹基金里了,从此这钱就和你再也没有关系了 你也许会说:我靠!那是我的钱为什么不给我 因为国家就是这么规定的 退钱的时候只退给个人他自己扣的个人交的钱,单位为他交的钱全部都为国家做贡献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你退休时候的养老金是怎么算出来的 养老金的算法很复杂,因为国家每年都会把缴费基数变一次,举例来说好了:如果你现在 30 岁,你现在的缴费基数 是 3000 元,而退休年龄如果是 55 岁的话,那你必须在你 40 岁以前就开始交养老保险了,而如果你现在从 30 岁就开始 交,交到 55 岁是 25 年,那首先肯定你能享受养老金了,其次,如果 25 年后你交的 3000 块的缴费基数已经变成了 6000 块(我说的是如果),那你 55 岁的时候首先每个月可以拿到 6000×20%=1200 块的基本养老金,这是国家给你的,此外你 的个人帐户上的钱在 25 年里也积攒了不少,把缴费基数平均一下好了,(3000+6000)÷2=4500,那么你这 25 年里个人帐 户上应该有 4500×8%(你缴纳的养老保险的个人比例)×25 年×12 个月=108000 元钱,那么除了之前的 1200 块以外你 每个月还能拿到 108000÷ 120=900 块,这样你 55 岁开始每个月起码可以拿到 1200+900=2100 元的养老金,当然每年 国家的基数还在往上涨,这样每年除了你自己的 900 块,你退休以后每个月都会拿到比 1200 块更多的钱,那你的养老 金当然也会越来越多的 所以说交养老保险交得越多越好,你交得越多你退休以后享受的也越多,而且,国家每年调整基数以后你拿的钱也 会越来越多,现在交 1000 十年之后拿 1500 都是有可能的这里要介绍一个变态的政策,就是不管你在哪里交社保费,等 你退休的时候你都只能回你的户口所在地享受当地的退休待遇,这么来看,在基数高的地方交社保但是退休回基数低 的地方享受养老金

的人那就亏大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举个例子,如果你年轻的时候在南京工作,交了 20 年的社 保然后退休了,但是如果你的户口在黑龙江,那你必须回黑龙江享受养老金.如果你在南京交了 20 年的平均基数是 3000(我说的是如果),而当你退休的时候黑龙江的缴费基数才 1000(我说的是如果),那么你退休的时候只能享受 1000 的待遇!这是很亏的!一句话,如果你在富地方交社保但是退休的时候回穷地方享受社保,那你一辈子交的很多但是享 受的很少!交 3000 块可能只能享受 1000 块!这是很恐怖的事情,但是没办法,国家就是这个政策,所以请所有目前户口 在西部等基数低的地方但是在北京或上海等基数高的地方工作交社保的同学注意了,你要么就在西部交社保,要么就 在退休之前把户口迁到北京或上海,否则你就是在做人生一笔巨亏本的买卖 那也许你会说,如果我的户口在南京,那我在黑龙江交 20 年不就好了嘛,在基数低的地方交钱,退休的时候回基数 高的地方享受高福利.错!你以为南京市劳动局会随随便便就让你享受么?!一般这种情况下南京会找个理由直接拒绝 你转入!到时候你就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在黑龙江享受不了,在南京也享受不了! 不过有些地方对这样的情况有了一些缓和的规定,比如南京允许你在退休前 5 年从基数低的地方转回南京,再在南京 继续交 5 年南京的高基数,之后它才允许你回南京享受养老金.这个政策各个地方估计都不一样,今后打算转的同学最

好现在就去你当地的劳动局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免得退休时候发生你意想不到的意外! 下面说说医疗保险 这个险国家的政策还算不错,重要的是住院报销的不少之前说了单位每月给你交的医疗保险是 9%,你个人每月交的 医疗保险大概是 2%外加 10 块钱的大病统筹,这个大病统筹不管别的只管你住院,而那 11%里国家每个月会往你的医 保帐户上打属于你自己的 2%,如果你每个月按照 1189 元的最低基数交社保,那么 1189×2%=23.78 元就是国家每个月 打给你个人的钱,这个钱你可以积累起来直接刷卡去买药或者看门诊,剩下的 9%国家就拿去算到医疗统筹基金里了 按照南京的规定,如果你从 2007 年 1 月开始缴纳医疗保险,那么从 2007 年 2 月起你就可以刷卡买药或者看门诊 了,从 2007 年 7 月起你住院的费用就可以报销了,报的还蛮复杂的,举例说好了: 如果你 2007 年 8 月 1 日住院了,住的是南京市最好的三级医院,住院期间用的都是医保范围内的药,手术+住院等 费用一共花了 5000 元,那么报销的时候医保中心首先扣除 1000 块,这是起步价,剩下的 4000 块医保中心可以报销 4000 ×86%=3440 元,你个人只要付 4000×14%=560 元就可以了,加上之前的 1000 元起步

价,你花了 5000 块自己只要付 1560 元就可以了,而且这 1560 元还可以从你的医保卡里扣(如果你平时不怎么用那卡), 所以实际上你住院花不了多 少钱 医疗保险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比养老保险重要多了,毕竟看病住院实在太他妈贵了,这也是参加社会保险最重要的意 义之所在不过南京市规定医疗保险必须交满 25 年才能在退休以后终生享受,所以如果你 55 岁退休,那最迟 30 岁起就 必须开始交医疗保险了 下面说说工伤保险 这个险实践中一般用得少,我接触的也不多,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你如果在工作的时候或者上下班的时候出了什么 事,这个险就用得上了 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人出了事不注意保存证据,导致自己无法享受工伤保险,这是很可惜的 如果你下班的时候被车撞了,那你应该赶快报警,让警察来调查记录并拍照采集证据,警察处理完以后会给你开个事故 什么鉴定书之类的东西,你就可以拿这个去单位要求报工伤了 如果你出了事就随便让人跑了而且还不找证人还不报警什么的,那没证据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被采纳为工伤的 工伤还有个时效问题,如果你 2007 年 7 月 1 日出了工伤,那你必须马上报告单位,把警察出具的证据和事故鉴定书 以及你出工伤以后去看病或住院的病历交给单位,叫单位拿着这些材料去做工伤鉴定,你的单位必须在 2007 年 8 月 1 日之前把你的有效材料送到工伤鉴定中心,如果距离你出工伤的日子超过了一个月, 那工伤可能就鉴定不起来了.如 果你单位不去给你鉴定,那你自己可以拿着材料去鉴定中心鉴定,最好也不要超过一个月,否则会很麻烦很麻烦 下面说说生育保险 这个也举例说明好了,如果你是位女生,每个月工资为 1000 元,2007 年 1 月 1 日开始交生育保险,缴费基数为 1189, 而你 2007 年 3 月怀孕,2007 年 12 月底生了孩子,2008 年 1 月出院,那么你出院以后要赶快把结婚证(未婚生子的报销 不了)+独生子女证(一般来说生 2 胎的报销不了)+病历+建大小卡检查和住院和手术费用的所有发票+住院清单+出院 小结这些所有的材料交到公司,如果你怀孕时候检查花了 500 块,生孩子的时候住院+手术花了 2000 块,一般来说,公司 在医保规定范围内基本上可以给你全部报销,报销以后给你的钱包括:500 块检查费+2000 块住院手术费+1189 元/月× 4 个月=7256 块, 1189 元/月×4 个月这是医保中心特别为报销的 女生补贴的,只有女生报销才能拿的到 国家规定女孩子报销生育保险的时候必须给 4 个月的平均工资,所以你生孩子报销的话不仅不要花钱而且还可 以赚 4 个月的工资!如果你基数交的比工资高,比如拿 1000 块交的是 1189,那么你还赚了呢 生育保险起码要交一年才能享受,切记切记 此外还有个

第二篇:失业保险

第一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二条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第三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

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满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缴纳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标准.

第五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失

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六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参照当地对在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嘱发给

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嘱只能选择其中一项.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

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2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第八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

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 重新就业的;

(二) 应征服兵役的;

(三) 移居境外的;

(四) 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 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升培训的;

第九条 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三篇:德国失业保险

1. 该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的社会背景(或原因)

2. 其失业保险的内容包括哪些?(把课本上列的五个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3. 该国失业保险的运作状况及社会意义

4. (案例)关于该国大学生失业保险方面的调查或应用 5. 小结与评价

一、德国失业保险的组织机构 1.现行的失业保险机构

德国的失业保险机构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它负责失业保险、失业救济和其它各项资金(如破产补助金和缩短工时补贴)的发放、管理。这个机构的结构一般由五个单位组成。失业保险科。该科下设三个组,基本任务是负责管理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以及在职培训和转业培训资金。就业促进资金管理科。这个科主要负责冬季建筑补助金、破产补助金、老年提前退休金、缩短工时补贴、职业培训促进补贴等。儿童基金科。它受政府委托对儿童基金进行管理,负责审批和发放儿童基金。非法就业监督科。主要工作受理各种关于违法就业的投诉,检查各种违法就业行为。所谓非法就业主要是指,没有工作许可的就业、不纳税的就业、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就业、在享受各种社会保险的同时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没有进行申报的就业。调节科。主要接受企业、劳动者反映的一些问题,处理一些违规的工作人员,代表劳动局到劳动法院处理法律纠纷。 2.2000年以后的德国失业保险机构

在德国,失业保险工作和职业介绍工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按照新的《就业促进法(草案)》,德国目前正在酝酿劳动机构改革,出台了一个名叫“2000年联邦劳动局”的计划。这一改革计划核心就是把失业保险合并到职业介绍部门,将职业介绍员和失业保险工作者组成一个工作队。这样可以方便失业者求职和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将使失业保险更多地发挥促进再就业的功能。

二、失业保险

1.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德国的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上是作为一种法律的义务,由每个雇主和雇员缴纳。但也有例外,即有些人员是可以免交失业保险费的。《就业促进法》根据宪法和其他有关社会法律及失业保险工作的具体情况,对什么人应该交纳失业保险费和什么人无需交纳保险费都做明确的规定。根据《就业促进法》,以下人员必须交纳失业保险费:除法律有特殊规定之外的所有雇员、义务兵、学徒、在残疾人学校参加培训的年青人、家庭手工业者、海员、领取医疗保险金的人;按照法律规定,以下人员不缴纳失业保险费:政府官员、法官、职业军人、神职人员、短暂就业者、假期打工的大中学生、65岁以上的人、失去工作能力的人、长期不能被职业介绍的人、临时工作的人、进修的外国人。德国的《就业促进法》规定,雇主和雇员有义务向劳动局缴纳失业保险费,标准是全部工作总额的6.5%,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失业保险基金的缴费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失业状况作相应调整,变化的趋势是逐年增加。德国的失业保险基金是通过雇主代交来筹集的。雇主每月将自己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和雇员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一并划拨给医疗保险机构,再由医疗保险机构划给劳动局。

2.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按照德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最基本条件有五项: (1)必须是失业人员。

(2)必须到劳动局进行失业登记。

(3)必须提出申请,要求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4)必须接受职业介绍。

法律规定,如果一个失业者想得到失业保险金或失业救济金,那么他必须接受职业介绍员介绍的“合适的职业”。对什么是“合适的职业”,《就业促进法》授权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专项法规进行规定。概括地说,“合适的职业”就是失业者可以从事的、法律又允许、劳动力市场又需要的职业。也包括“合适的职业培训”。享受失业保险金和失业救济金的失业者必须定期到负责他的职业介绍员那里去报到,去外地旅行前必须到职业介绍员那里去请假。 (5)必须具有“候补资格”。

所谓候补资格就是说,失业者必须在失业前的一定时期内从事某项工作,并履行了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义务。即在失业前的3年内,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不少于一年。由于德国劳动者的就业变动性较大,就业形式和类别比较复杂,德国《就业促进法》对就业时间的开始、中断、结束都做了一系列规定。如,第二次失业时以前曾计算过的年限不再计算等等。

3.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就业促进法》规定,如果失业者具备了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就可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最少期限为78天,即13周(德国的失业保险金按周发放,每周发放时间为6天),最长时间为832天。德国对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规定了两个参数,一是履行缴纳失业保险费义务的工作年限,二是年龄。就业时间长,年龄较大的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相对要多,因此享受待遇的期限理应长些。按照规定,当一个失业者在自己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期限之内重新就业,那么在今后7年之内一旦他再次失业,还可以将原来应享受而未享受的期限加上。但两次享受期限相加,不能超过按照规定所应享受的最多的天数。同时,在享受期限上,德国还做了相应的扣除期限的规定,即当失业者由于自身过失而被扣除失业保险金时,也要相应缩短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 4.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德国失业保险金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纯工资,二是有无孩子。纯工资的多少依据税收等级来计算。德国的就业者必须纳税,但纳税等级不同(依据其工资收入和赡养人口,共分6级)。有无孩子对享受失业保险金的多少影响极大。如果有至少一个18岁以下的孩子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是纯工资的67%,没有孩子的待遇是60%。德国的《就业促进法》对失业保险待遇享受标准做了很多、很详细的规定,如怎样认定纳税等级、如何计算纯工资等等。德联邦劳动总局设计了一个详细的表格,失业前的收入与失业后应该得到多少失业保险金一目了然。 5.额外收入的扣除。德国《就业促进法》规定,失业者在失业期间从事非全日制工作,仍可领取失业保险金,但工作时间不能超过每周18小时。同时规定,当失业者从事非全日制工作时,要从其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中扣除一部分额外收入。所谓额外收入就是指失业期间从事非全日制工作而获得的收入。其扣除方法不是简单地从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中减去所有的额外收入,而是规定了一套非常严格的标准和操作程序。总原则是失业保险金加上额外收入不能超过原纯工资的80%。德国对申报额外收入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除了要求失业者必须自觉申报外,还要求企业必须对在本企业中非全日制就业情况进行申报,同时填写收入证明。

6.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资格的取消。按照一般的条件,一些失业者是有资格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但他们又由于法律上规定的一些特定的条件,在一定的时间内,这种资格又被取消了。按照《就业促进法》,在下列情况下,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资格被取消: (1)享受工资或有权依法要求工资期间。

在德国,就业关系和劳动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之间的区别对失业保险的影响很大。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失去了就业关系就等于失业,而按照劳资协议的规定,在一些情况下,失业者虽然失去了就业关系,但仍然与雇主存在着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失业者有权向雇主要求工资,直到劳动关系解除为止。因此这段时间内,失业者不能享受失业保险金。这就象我们的下岗职工,虽然他们失去了就业关系,但他们还与企业保持着劳动关系,企业还负责他们的基本生活,所以不能享受失业救济一样。 (2)享受休假补助期间。

按照德国劳资协议的规定,劳动者是可以带薪休假的。如果失业者在失业前,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休成,那么在其失业后雇主必须为此进行补偿。雇主须按失业者失业前应享受的假期发给工资。在此期间,失业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是被取消的。 (3)享受其他社会保险待遇期间。

德国的法律规定,一个人不能同时享受两种以上的,具有工资替代作用的社会保险待遇。当失业者享受以下社会保险待遇期间,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就要被取消:职业培训补助金、残废人职业培训救济金、医疗保险金、护理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生育保险金、按照孕产妇保护法所规定的特殊补助、提前退休金、其他法律规定的社会保险金。

7.失业保险的封锁期。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失业者自身的过失,劳动局拒绝发给他所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这就叫“失业保险的封锁期”。按照法律规定,在以下情况下,失业者进入“封锁期”。 (1)因为违反劳动合同规定而被解雇。 (2)没有充足的理由自己解除了劳动关系。

(3)为了达到被雇主解雇的目的,而明知故犯,导致被雇主解雇。 (4)拒绝接受职业介绍员介绍的合适的工作。

(5)没有重要的理由而中断劳动局为其安排的职业培训,或由于自身过失被培训单位除名。 德国的《就业促进法》规定,封锁期最少为6周,最长为12周。相应的如果某人进入了封锁期,他享受的失业保险期限就要缩短。在德国还有一种因报到延误,而被扣减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况。德国的《就业促进法》规定,凡申请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者,必须按照要求定期(一般3个月)到职业介绍员那里报到。如果失业者没有正当理由而延误报到,就进入“报到延误期”,按照法律规定将减少其两周的失业保险享受期限和扣除两周的失业保险金。在“报道延误期”内,失业者还不到职业介绍员那儿报到,就要加重处罚,享受期限就要被减少6周。

三、失业救济

在德国,失业保险中有两种基金:失业保险金和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对失业保险起着补充作用,它也是一种工资的替代物。失业救济的目的在于使那些无权享受或不能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者得到失业保护。按照法律规定,失业救济是联邦政府的职责。因此,它的资金来源是联邦政府从税收收入中拨付。联邦政府将这项任务交给联邦劳动局,由联邦劳动局具体实施这项工作。德国的失业救济不同于社会救济。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失业救济是工资的替代物,而社会救济不是;失业救济由联邦政府出资,社会救济由城市政府出资;只有失业者才能享受失业救济,而所有的人都可以申请社会救济。在失业保险之外设立失业救济目的在于:一是出于政治考虑,通过失业救济来保护所有的失业者以保持社会稳定;二是从保护本国经济发展出发,通过失业救济使那些不能享受失业保险的失业者保持一定的购买力;三是通过保护失业者使人力资源得到保护。 1.享受失业救济的条件。

一般条件:一个人如果想获得失业救济,他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是失业者;在劳动局进行了失业登记;提出了失业救济申请;接受职业介绍。与享受失业保险的条件相比,这里少了一个前提,即失业前三年内累计从事一年以上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就业。特殊条件:除了上述四个条件外,符合以下条件,亦可享受失业救济。失业者无权享受失业保险;失业者没有维持生活的经济来源;在过去的一年里至少有一年的身份是雇员;在过去的一年内至少享受过一天的失业保险或类似的保险金;在过去的一年内至少从事过150天就业活动;过去是公务员、法官、军人、义务兵或警察;在过去的一年内因受伤或因病而致残。

2.失业救济金领取的期限。领取失业救济的期限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前享受过失业保险,现在享受期已满,但又没有重新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失业者便可以享受连续性失业救济,这种失业救济没有时间限制。另一种情况是,以前没有缴纳过失业保险费,无权享受失业保险,现在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因为受到法律制裁)而失业了,如公务员、法官等。这种情况下可以享受期限为312天的失业救济。 3.失业救济的标准。失业救济金的标准低于失业保险金的标准。与失业保险一样失业救济的标准亦因有无孩子而有较大区别。有孩子标准为纯工资的57%,没有孩子为53%。

四、享受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待遇者的义务。

在德国,享受失业保险或失业救济待遇期间,失业者必须承担一些义务。主要有:

1.报到义务。德国《就业促进法》规定,在享受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期间,失业者必须亲自到职业介绍员或劳动局或心理咨询专家处报到。

2.接受就业咨询的义务。由于有些失业者再就业困难,需要通过就业咨询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通过提供咨询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劳动局要求失业者在享受失业保险或失业救济期间,必须按照劳动局要求其参加就业咨询。

3.将社会保险证明和工资税卡交留劳动局的义务。按照德国有关法律规定,劳动局在接受失业者失业保险或失业救济申请时,申请者必须提供社会保险号码和工资税卡。以便劳动局掌握其社会保险缴费和享受待遇情况以及其纳税等级。德国的法律规定,一个人不能同时享受两种以上的社会保险,所以在享受一种保险时必须将他的有关证件留在相应的管理机构。另外,在德国必须有工资税卡,否则就意味着打黑工。税卡由劳动局保留主要是防止失业者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又到其他地方打黑工。

4.与管理机构合作的义务。《就业促进法》规定,失业者在申请、享受失业保险或失业救济期间,一旦在享受条件方面发生了变化,就应立即向劳动局报告,否则,失业保险金或失业救济金就要部分或全部扣除。 5.赔偿义务。法律规定,当失业不正当地获得了失业保险金或失业救济金,一经查实必须退回。

五、雇主在失业保险方面的义务

除了承担为雇员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义务外,雇主在失业保险方面还有以下义务:

1.通报的义务。法律规定雇主必须向劳动局通告下列情况:雇员姓名、国籍的变化;雇员就业的起止日期、就业中断、劳动关系解除;雇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变化、雇员医疗保险方面的变化;雇员接受职业培训的起止日期;工作地域的变化、岗位变化;为雇员增加工资、一次性支付工资、工资支付中断情况。

2. 每年的12月31日,雇主必须将雇员的下列情况向劳动局通报:雇员的姓名、国籍、出生日期、社会保险号码、企业号码、就业领域、经常性工作岗位、交纳社会保险费情况。雇主还必须把企业经营的变化情况和解雇雇员的情况及时向劳动局通报。2.填写工作证明的义务。法律规定,失业者在申请失业保险金时必须提交工作证明,工作证明由雇主填写。工作证明的主要内容有:工作的起始日期、工资收入情况、失业原因等等。

3.补偿的义务。法律规定雇主对拖交或少交的失业保险费必须进行补偿。

六、享受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待遇期间的医疗、护理、事故和养老保险问题

按照德国的法律规定,在享受失业保险或失业救济期间,便自动享受医疗和护理保险,但保险单位必须是公立的医疗保险机构、企业的医疗保险机构等,劳动局为其缴纳保险费用。

失业者在失业期间,如果出现了受伤事故,并到劳动局指定医生处检查治疗,所发生费用由劳动局承担。

如果失业者失业前是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在失业期间劳动局要继续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

关于德国青年就业情况的考察报告

2008年10月13日至20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组派中国青年代表团一行400人访问德国。代表团此访是落实中德两国总理关于“中德800名青年互访交流倡议”的框架内活动。访问期间,代表团分赴德国16个州,与德国各界青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以下将结合黑森州的考察情况介绍德国通过“双轨制”教育、就业过渡体系等措施,促进青年就业的做法,以及由此得到的一些体会。

一、德国青年就业受整体就业形势影响

受全球经济滑坡以及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困扰,德国劳动力市场面临较大压力。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今年9月发布最新报告,认为德国经济从今年下半年起步入衰退,并将今明两年增长预期分别从2.1%和1.0%下调至1.9%和0.2%。报告指出,从今年下半年起,德国经济形势较2001-2002年时的衰退更为严峻,今年后两个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将呈现负增长,衰退期将比原先预料的更长,同时已连续三年下降的失业率将从2009年起重新回升。

德联邦统计局(www.destatis.de)统计结果表明,今年7月,德国失业人数自1月份以来第一次出现回升。7月份失业人数为321万人,失业率达7.7%,其中西部失业率为6.4%,东部为12.8%。

在德国,失业的主要受害者为: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妇女、外国人、年龄较大的职工以及残疾人。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岗位的减少和企业内职业培训岗位的缺乏,失业危机也波及到青年群体。主要包括:1.有学习障碍的青少年,辍学、单亲家庭的孩子,吸毒者、有严重疾病的孩子、未婚妈妈等;2.从一般教育体制向职业培训过渡的青年;3.一部分已经完成了职业培训的青年;4.刚毕业的大学生。

在上述四类群体中,大学毕业生的问题相对较轻,一来德国青年主体是中学毕业生而不是大学生;二是大学生的失业率低于普通劳动者,大约为后者的一半。三是未来大学生雇用率会有所增加。

德联邦统计局对2007年的统计表明:在德国,只有一般教育水平的人特别容易失业。德国25至64岁的就业群体中,受教育水平低(只有义务教育且没有职业培训)的失业率为17.7%。有大学、技术高等专科学历或享受过更高的专业培训的这一年龄段的人只有3.7%的失业率。有职业培训或高中毕业证书的失业率为8.2%。

因此,德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关注的主要群体是弱势青年、问题青年以及中学毕业后无法接受职业培训的青年。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奠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20世纪20~30年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实行法西斯专制管理,另一方面仍有明显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曾出现福利国家的趋势。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紧密相连、相互适应,其发展道路呈现出明显的统一化,并受到国家干预理论的显著影响,在发展中始终遵循着共同责任的基本原则。

德国失业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王丽华 许春淑

摘要:两德统一后,德国陷入失业的泥潭,成为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安全网,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失业人口居高不下、社会福利支出不堪重负三大难题。施罗德上台后,加大了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力度,收到较好的效果。中国近几年来的失业率也不断上升,两国都面临迫切解决失业的问题,而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至今还不成熟,不完善。通过分析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吸收其合理成分,为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提供积极的借鉴。

关键词:德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1. 德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

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社会保险制度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但失业保险制度的出现比其他社会保险制度晚了将近半个世纪。从失业保险制度本身来看,与人的生老病死这种自然状态不同,失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愿望但无劳动机会者。由于劳动愿望的判断困难,使失业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加之失业受大量社会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失业率及变化规律很难预测,不能确定保险金的支付金额。因此,失业保险一般采取公积金的方式,即建立一个基金,以防不时之需。

德国在1927年颁布《失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开始建立失业保险制度;1969年颁布《劳动法》和《职业促进法》,工作的重心由单纯的保险救济转变为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为主,表明该制度进一步发展;1974年的《失业救济条件》则使失业保障更加完善;1994年8月实施的《就业支持法》允许建立私营的职业介绍所,这更有利于减少失业。德国目前使用的失业保险制度是2002年修改后的,它是德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的基础条件,在降低失业率和促进再就业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有:

1. 1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广

在德国,失业保险是强制性的义务险,每个雇员都必须参加,包括家政人员、学徒工和接受培训的人员,在某种情况下,也包括其他群体(如参加职业培训计划的人),其范围相当广。但各种自由职业者、不能被解聘的公务员、年满65岁的雇员、养老金领取者除外。

1.2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有保障

德国的失业保险基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l)雇员缴纳的保险金;(2)雇主缴纳的保险金;(3)联邦政府财政贷款和补贴;(4)其他方面筹集到的资金。失业保险金由雇员和雇主各缴纳一半。雇员应当缴纳一半,由雇主从雇员的工资中扣除,连同雇主自己应当缴纳的一半,一起上交给失业保险机关。若缴纳的保险金和分摊的款项不足以支付所需开支,那么联邦政府将给予补贴〔 1 〕。劳资双方缴纳的保险金,主要用于支付失业保险金。联邦政府用财政贷款和补贴来弥补赤字和失业救助的费用。

1. 3失业保险金的用途广

失业保险金的使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保障就业岗位、支付失业救济金、给失业者支付失业保险金和职业促进费用。保障就业岗位主要包括短时工补偿、恶劣天气补贴、生活费用补贴和其他一些促进就业措施的费用。职业促进的费用主要用在劳动市场和就业政策研究、职业介绍和职业咨询等其他促进就业的措施方面。失业救济金主要是用于支付无权享有失业保险金的失业者。失业保险金从失业者正式向劳动局申报之日起开始支付,领取时间的长短根据失业者失业前的工作时间长短和失业者的年龄确定,享受失业保险的待遇是78一8犯天。其中,不满42岁的失业者可领取1年的失业保险金;42岁(包括42岁)以上失业者可领取长达3年的失业保险金。[ 2] 另外,在失业保险金的使用上,有一个显著特点,更加注重对职业培训的财政支出。据统计,有30%多的大工业企业和55%的手工企业自己办职业学校,有95%以上的青年受过免费的职业培训。[3 ]

1. 4失业保险由联邦劳工局统一管理

失业保险与其他保险不同的是,它由政府机构—联邦劳工局承办。所有的失业保险金,包括雇员和雇主上交的部分,都由劳工局统一管理。劳工局负责失业保险金的收取和发放以及对失业者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除此之外劳工局还负责调查劳动市场情况,制定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联邦劳工局下设 10 个州(大区)一级劳工局;州劳工局下设181个市一级劳工局,主要负责就业替换、职业指导和管理当地的失业保险基金。这种垂直式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形成高度统一,保证高效率运作,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功能。

2德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经过80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世界上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之一。但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失业保险费率过高,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雇主除了支付工人名义工资外,还必须支付工人保险费等工资附加费。德国劳动力成本、价格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劳动力价格昂贵不但使劳动力转业、流动困难,同时,劳动力成本在产品消耗成本中所占比重的上升,导致一了产品价格上涨,削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德国失业保险仍是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基金筹集模式,高保险费不仅会使雇员实际收入减少,而且会加重企业负担,从而引起投资和消费的减少,而这又易导致经济发展更加缓慢、失业人数增加的恶性循环。

2.2失业保险基金出现严重缺口,威胁社会保险体系的运转,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德国作为“福利国家”其社会保障支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很高,从1960年的12.3%增长到1980年的23.3 [4] 。而且,福利制度覆盖面很宽,90%以上公民能享受一项或多项福利,在仅仅依靠或主要依靠福利制度生活的社会保障核心保护群体的比重高达50%以上 [5]。 随着德国失业人口的增加,失业保险金支出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也不断增多,从1960年的12.06亿马克上升到1990年的 511 亿马克。

具体来说造成失业保险基金严重缺口的主要原因有:(1)德国失业保险金的用途不断扩大,但失业保险金的来源一直没变。像公务员等稳定就业人群排斥在法定失业保险行列之外,这部分收人颇丰的稳定就业人群没有被强制要求参保,导致了失业保险收人的流失。(2)东、西德统一后,德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造成了适龄人员(主要是从业人员)交纳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减少,反过来又使保险金的需求增大,从而使财政补贴的数额不断增大,使财政赤字增大。缴费收人与就业率密切相关,近年来,德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全国平均失业率超过11%,部分原东德地区更是高达18%[ 6], 而且从2000年起失业人员的缴费率降为就业人员的一半,导致缴费收人进一步减少。而造成德国失业率较高的原因是:一方面,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其次,过高的失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惰性,抑制了工作的积极性。因失业保险金和失业救济金都是通过缴费和税收从在职人员收人中取得的,它助长了不劳而获的惰性,使一些失业的人不愿积极寻找就业途径。再者,过高的失业保险金支付和社会救济,促使少数失业者宁肯失业也不愿接受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就业职位。

3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

由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一制度模式对社会保障理念不能不产生影响,从而左右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其倡导者认为: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加大了国民贫富差距,不能保证低收人或无收人公民的基本生活,不利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中央统制经济模式过分强调平均分配,仅仅保障了国民在普遍低收人水平下的基本生活,限制了有事业心、有才干人群的工作积极性。社会市场经济的内涵是既要让就业者自由工作并通过竞争来激励其工作热情,又要通过国家调节收人分配的权力保障失业者或其他弱者的基本生活能力,达到一种国民整体收人水平都能随着经济发展而相应提高的效果。自德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起,就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由于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失业人口居高不下、社会福利支出不堪重负的三大难题,施罗德上台后,加大了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力度,其主要内容包括:

3.1 减少失业救济金,缩短失业救济金的领取期限

2 003 年,施罗德总理陆续推出了以削减福利和增加就业的“20 10 计划”为主的多项改革措施,包括降低税率、削减失业救济金。对失业者采取“促进加要求”的措施,减少失业救济金,将申领失业救济的时限缩短为12个月;对年满55岁的失业者申领失业救济的时限延长为18个月,该措施在2 006 年生效。2 004 年,合并失业救济与社会救济,称为第二失业金,长期失业者只能领取第二失业金。第二失业金标准比以前的救济金有明显下降,有27%的失业者不能享受失业救济,48%的失业者的收人较之以前有所下降。该项措施出台后,引起了德国劳动市场的强烈反应。

3.2加强职业培训,缩短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刺激就业增长

从 200 3年9月1日开始实施“促进长期失业者就业”的计划,促进10万名25岁以上的失业者重新就业。止沙卜,还实施为期一年半的促进青年就业和培训计划。但是这些改革措施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习惯了优厚福利待遇的德国人对政府的改革持有疑虑。从2 00 5年1月开始,失业保险金和社会救济金合为一体,领取者必须无条件接受劳动中介机构介绍的任何合法工作;从2 006 年起,缩短失业金的领取期限,以刺激重新找工作的欲望,失业金最长只能领取12个月,55岁以上领取18个月的失业金截至2 006 年初。同时,改革劳动局,劳动局将由原来以核发失业保险金和社会救济金为主,改为侧重为失业者介绍工作。对于长年失业者将加大促其就业的压力,这些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劳动介绍机构介绍的任何合法工作,即使其报酬低于平均水平。这种强制性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失业人员依赖社会保险制度的惰性。

从改革的效果看,上述改革措施加上2006年德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就业增长,缓和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2006 年德国旺盛的出口最终导致基础广泛的国内增长,更为强劲的资本和机械投资以及建筑活动帮助了劳动力市场,共创造了25.8万人新就业,是6年来的最强劲增长。 200 6年9月,德国失业人口为424万人,失业率为 10.1 %,较前月减少13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41万人;10月德国失业人口较上月减少10万人,降至415万;ll月减少9.4万人;12月失业率意外大幅下降,失业人数减少10.8万人,自2002年11月以来首次降至10%以下。失业率的降低为德国调低失业保险费率创造了前提条件。由于2006年更少的薪资贡献于失业保险,劳工局预期2 00 7年会出现47亿欧元的赤字。德国政府将失业保险率由6.5%降至4.2%,为进一步创造就业提供激励。

4德国失业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德国失业保险制度调整的直接原因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其调整趋势是降低失业保险的给付水平,缩短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和改变失业保险的给付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待遇水平调整和各种就业促进措施刺激失业者再就业,降低某些潜在的低收人者失业时的实有收人对就业实有收人的替代率,避免落人失业陷阱,失去寻找工作的刺激。这对于习惯了高福利的德国人来说是剂苦口良药。可见,失业保险制度的设计意图不是让失业者依赖失业保险而处于自愿的永久失业状态。如果失业保险的给付水平过高(以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费为上下限)、给付时间过长(以失业者愿意寻找工作的时间为参照)、给付方式不当(如先低后高),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就会遭到质疑。德国实行高水平的失业保险付出了沉重代价:不但会导致财政负担加重,同时也会引起失业者的消极思想,给失业者的再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特别在宏观经济不景气、失业率较高,寻找再就业机会困难的情况下,过高的失业保险对就业的负面作用就更加明显。德国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有如下启示:

4. 1失业保险给付水平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低水平,广覆盖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严格控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如果起点过高,就会骑虎难下,最终给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德国,失业保险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险,只要收人在 400~5600 马克的雇员,都要参加法定义务失业保险。而我国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很窄,只在国有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相当一部分非国有企业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保,许多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即使参保也只是为部分职工投保。就城镇而言,个体经营者和学生不在保险范围之列,私营企业、农民工基本上也没有失业保险,这就使失业保险缺乏普遍性。所以,我国应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使失业人员的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4.2失业保险费率要适中

德国一直享有很高的失业保障,所以相应的失业保险费缴费率高。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缓慢发展,失业率居高不下,这种高的保险费率不仅给企业增加了成本,而且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我国应从中吸取教训,失业保险费率应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相反,如果保险费率太低,就不能发挥失业保险的效力,对失业人员不能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4. 3失业保险应由国家统一管理,减少分散管理带来的混乱

我国目前的失业保险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失业保险的监管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挪用、挤占失业保险金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对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参保标准多个重要数据统计不准确,统计手段落后,也使得失业保险管理所处理的信息有误,妨碍了失业保险管理的有效性;另外,失业保险基金的运作效率低下,失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为了使失业保障制度实现有效地运行,必须统一失业保障的管理机构和提高管理水平,具体地讲,就是要建立一个由国家统一协调,各级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利用先进的管理水平实施专业管理的分层次的失业保障体制。

4.4应提高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功能加大职业培训方面的支出,提高劳动者的文化和技能水平。

德国政府对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十分重视,一方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又以国家投人充足的资金为支撑,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雇用失业者,同时还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工作,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单纯的发放失业保险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因为目前我国的失业人口中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低和缺乏技术的人,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他们显得束手无策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使其走上再就业的道路。所以,这就需要政府政策的合理引导,加大对下岗人员职业培训的财政投人,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势在必行。

国际在线专稿:据德国《图片报》16日报道,德国著名经济学家表示,德国经济形式回暖,就业形势可观,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同期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平缓向上。

据德国政府统计显示,德国目前人口约为8000万,德国失业人数从去年平均342.3万降至今年的338.2万,下降了4.1万,而据预计2011年该数据还将继续下降为331.3万人;2010年德国就业人员有4012万人,据目前的经济回暖趋势估计,该数据在2011年将扩大为4015万人;2009年的失业率是7.8%,该数据在2011年将下降为7.6%。

第四篇:失业保险试题

失业保险题库

一、 填空(共15题)

1、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的双重任务,发挥着“减震器”和“稳定器”的作用。

2、所有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关系在进行失业登记时,必须转移至个体。

3、失业人员在办理申领失业保险时必须“办理就业失业证、参加再就业培训、按月签到。

4、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大庆市区级标准为二档192元/月。

5、某单位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已缴费11年,失业后他应该领取 22 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6、对符合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经局机关失业保险科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失业保险中心按照属地原则发放。

7、失业保险登记管理包括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登记证件管理等

8、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定比例确定。

9、失业保险费征收包括缴费申报受理、缴费核定、费用征收与收缴欠费等

10、失业人员应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60日内到经办机构按规定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

11、经办机构自受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领者的资格进行审核认定。

12、失业保险金应按月发放,由经办机构开具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银行领取。

13、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4000元和抚恤金6000元。

14、各单位务必在每个月18日前到大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27室失业保险服务中心)办理人员变更手续及申报、核定数据。

15、按照《失业保险条例》对职工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二、选择题(共15题)

1、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有(ABC)

A、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按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B、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C、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2、用人单位为失业员工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相关手续,需要提供(ABCD)并到单位所属人社局劳动关系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A.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表2); B.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表3);

C.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表4); D.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备案登记表(表5);

3、失业人员应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C)日内到经办机构按规定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 A、15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4、中介、劳务派遣等部门推出失业人员,需要提供与派遣单位签订的(ABCD)需失业人员工作单位加盖公章。 A、劳务用工合同

B、员工工资发放明细表 C、岗位统计表

D、备案登记表

5、经办机构自受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申请之日起(D)日内,对申领者的资格进行审核认定。 A、3日B、5日C、7日D、10日

6、我市失业保险待遇标准(C)。 A、450元B、620元C、680元D、700元

7、王某是肇源的一名农民工,在职期间单位按月给其缴纳了失业保险费共计5200元。失业后他应领取(C)元的失业保险金? A、每月450元B、每月680元C、一次性领取5200元D、不领取

8、失业保险经办业务分为(ABCD)财务管理、稽核监督等。 A、失业保险登记管理B、失业保险费征收C、缴费记录D、待遇审核与支付

9、失业保险金( C)发放。

A、按年 B、一次性 C、按月 D、按天

10、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A )。

A、24个月 B、12个月 C、18个月 D、36个月

11、王某为我市企业聘用人员,在职期间单位为其缴纳了24个月的失业保险,合同到期后单位和他解除了劳动合同,他失业后能领取(D)个月的失业金?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12、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同时停止其他失业保险待遇。(ABCD)

A、重新就业的: B、应征服兵役的; C、移居境外的;

D、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13、下列属于失业人员的是(D) A、失业并无就业意愿的人员 B、在监狱服刑但表现良好的犯人 C、因车祸、瘫痪在床的中年男子

D、工作2年后失业,一直努力寻找工作但未能就业的人员

14、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中,属于基本生活保障支出的项目是(C)

A、促进再就业支出B、基金往来支出C、医疗补助金支出D、转移支出

15、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必须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下列情形不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是(D) A、终止劳动合同B、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C、被用人单位开除D、自愿辞职

三、简答(共10题)

1、 失业保险缴费比例是多少?

2、 失业保险的缴费范围是什么?

3、 参加失业保险的前提是什么?

4、 失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领失业保险金?

5、 失业人员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吗?

6、 失业保险已缴费5年,享受多少个月的失业保险待遇?

7、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亲属可以享受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吗?如果可以,可以享受多少金额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8、 大庆市区的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是多少?四个县的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是多少?

9、 农民工参保后失业的,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是什么?

10、 退休人员退休后可以领取失业金吗?

1、答:单位部分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缴纳,个人部分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

2、答:包括: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国家机关中事业编制人员、劳动合同制工人和其他工勤人员、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

3、答:必须是以单位形式参保,个人不得参加失业保险。并且单位已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不参加养老保险不能参加失业保险。

4、答:

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按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5、答: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6、答:14个月

7、答: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4000元和抚恤金6000元。

个人死亡同时符合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8、答:市区680元/月,四个县450元/月。

9、单位招用农民合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的,本单位已经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农民工个人不缴费),劳动合同期满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将单位为其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作为社会补助金,一次性发给本人。

10、不可以领取。

四、论述题

1、论述失业保险制度及其功能

答: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集中建立保障资金,对遭遇失业风险而失去收入来源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有两大功能:一是对失业人员进行救济,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二是促进失业者尽快再就业,从而抑制失业。生活保障功能是失业保险制度设立的最初目的,反失业功能的强化则是全球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2、论述如何深化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答:(1)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要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目标。

(2)解决隐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作为我国失业保险的主要制度功能:①强调失业保险享受资格;②熨平经济周期以减少国家抑制经济过热之后产生的失业,同时保障经济景气度偏低时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③重视提高失业和下岗人员的技能。

(3)提高系统功能:①失业保险作为短期支付类项目,其总需求取决于近期失业人数和待遇水平;②根据失业保险的主要环节,做好从员工剥离下岗到其再就业这一过程中各环节工作的衔接配套;③强化对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

3、从我国目前实际工作需要和今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看,论述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答:(1)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2)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和调控失业的需要; (3)保障失业人员基本权益的需; (4)实现失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需。

4、试述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的必要性

答:失业保险基金统筹,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一调度使用失业保险基金。作为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的理论基础是被称为“大数法则”的统计规律,即当总体的样本数量充分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趋于稳定。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参保人数必须在达到相当规模的条件下,失业保险才能有效地发挥分散风险、互济互助的作用。如果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过低,就会危及这一制度的基础,制约失业保险作用的正常发挥。除此之外,在相同情况下,较高的基金统筹层次,还具有多方面的优点:能够提高基金使用效益,节省管理成本;有利于均衡企业的缴费负担,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将使不同地区失业人员的待遇标准趋于统一,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

5、试述失业保险基金具有的哪些特点及构成。

答:失业保险基金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互济性。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1)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2)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 (3)财政补贴;

(4)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五、案例分析

1、李某与王某同时在某市广告传媒公司工作,按照规定参加了失业保险。该公司实行竞争上岗制度,累积缴纳了3年9个月的失业保险费后于2013年5月失业。王某因户口性质为农村户口,故单位在参保时,为其按农民合同制工人参保。请回答:

(1)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李某能够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期限是多少?

(2)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王某能够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期限是多少?

答:(1)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累计缴费一年不足五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

(2)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单位为其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作为生活补助金,一次性发给本人。

2、某国有企业有以下几名员工: A员工缴纳2个月失业保险费后失业;

B员工缴纳失业保险费25年后失业,领取失业保险金6个月后退休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C员工缴纳3年失业保险费后失业,领取失业保险金2个月后再次就业。

试根据国家在失业保险待遇方面的有关规定,阐述A、B、C三位员工失业保险待遇的核定思路。

答:(1)A员工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方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A员工只缴纳2个月的失业保险费,故不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停止B员工的失业保险待遇。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可以从享受失业保险直接过渡到养老保险,基本生活养老保险予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应停止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3)停止C员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就业后将有生活来源,失业人员转为从业人员,已不属于失业保障的范围。

3、×××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电脑软件和硬件的研发和销售业务。该公司有城镇职工50人,2013年该公司城镇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200元。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计算 (1)该单位2013年1月份的失业保险费缴费工资基数。

(2)该单位本身2013年1月份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额。

(3)该单位全体职工个人2013年1月份应当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额。

答:(1)该单位缴费工资基数

=50×1200=60000(元)

(2)单位本身2013年1月份应当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额 =60000×2% =1200(元)

(3)单位全体职工个人2013年1月份应当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额 =60000×1% =600(元)

4、陈某失业后,经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可享受12个月的失业保险待遇。除此外,其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还按相关规定为陈某免费缴纳12个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此人在领取完第8个月失业保险待遇后,又被新单位聘用并要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请回答: (1)陈某剩余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该如何处理?

(2)陈某入职后,医疗保险待遇可否继续由失业保险机构为其缴费?如果能,该如何处理;如果不能改如何处理?

答:(1)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应领取而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2)不能。重新就业后,需本人自行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医疗关系转移手续。

5、赵某在某房地产销售公司工作,按照规定参加了失业保险。该公司因企业经营不善,故裁员。赵某从2009年3月份入职至今,单位共计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4年10个月。单位为赵某出具解除劳动关系手续后,告知赵某可到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对其申报资料审核后,核定为其发放为期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并告知可为期缴纳医疗保险费。请回答: (1)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为其缴纳几个月的医疗保险费? (2)失业人员在享受医疗保险待遇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1)12个月。

(2)失业人员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失业人员本人同意;

②失业人员个人医保账户无欠费及断档情况;

③失业人员个人医保账户参保形式不低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

第五篇:失业保险1

第一章

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与失业的相关概念

1.劳动年龄人口:一定时期内处于劳动年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那部分人口

2.不在劳动力人口:

(1)不能工作或者没有工作能力的; (2)主观的放弃工作或者减少工作量到一定限度的 。

军队人员; 在校学生; 家务劳动者;

退休和因病退职人员以及丧失劳动能力、服刑犯人等不能工作的人; 不愿工作的人;

在家庭农场或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15个小时的人。

3.劳动力人口 (1)就业

指具备劳动能力并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人,为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某一岗位的工作或合法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活动。

(2)失业

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备劳动能力,并且正在采取各种方式寻找工作的劳动者,处于尚没有获得有报酬的职业或自营职业的状态。

失业=非自愿失业

二、失业程度的测量指标—失业率

(一)国际通用的失业率测算公式

在国际上,失业率4%左右,通常被认为是达到了充分就业的理想状态

失业警戒线:7%

1.登记失业率:根据在劳动就业机构登记的失业人数计算的失业率

2.调查失业率:劳动就业部门定期对样本家庭进行调查而获得的失业率。

(二)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 2.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计算方式

城镇登记失业率 =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 、聘用的离退休人员 、聘用的港澳台及外方人员) + 不在岗职工 + 城镇私营业主 + 城镇个体户主 + 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人员 +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100%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3.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存在的问题 (1)指标涵盖的人口有限

首先,没有反映农村地区的失业问题,从而反映的不是全国的失业率,只是城镇失业率。

其次,强调的是登记失业率。凡失业但未登记的失业人员并不属于失业人员的统计范围,从而缩小了失业人口的规模 (2)登记失业率是一个被某些地方政府计划好了的指标

(2)调查失业率

调查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失业人口:在16岁及以上,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口总和

三、失业的类型

(一)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者寻找最适于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1.造成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

劳动力市场本身具有的动态属性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善

2.摩擦性失业的特征 涉及面广人多

通常期限较短但难以消除 存在有益的一面

3.为降低摩擦性失业可采取的措施

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机制,增加信息传播的途径、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信息准确性以及降低劳动供求双方获取信息的成本

改善劳动力流动的条件,尤其是要减少消除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

(二)结构性失业:由于技术进步或产业结构变动造成一部分劳动者的技能无法适应新的岗位需要时产生的失业

导致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产业机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

劳动力地区性结构失衡

(三)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

(四)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导致的大范围的失业

四、失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一)失业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 

(二)中国的失业问题

(一)失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1.失去土地,失业的开始——圈地运动 2.机器真的抢了人的饭碗?

3.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失业的观点 4.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5.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假说

2.机器真的抢了人的饭碗?

一方认为:机器的使用及普及不会导致工人的失业,因为技术进步一方面破坏旧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又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认为:技术会导致失业。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3.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失业的观点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工资可以随劳动力供求变化而自由涨落,便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使一切可供使用的劳动力资源都被用于生产,实现充分就业。

现实中存在的失业为“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4.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5. 1.充分就业的概念 资本主义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市场作用的自我调节达到“充分就业”,他要求实现的目标就是要是资本主义经济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的含义是生产资源(人力、物力)得到充分利用。 2.有效需求原理 有效需求就是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价格,也就是企业家的生产能获得最大利润时的总需求价格。因而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社会的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量。 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净化剂的政策主张,即通过政府采取一系列的财政货币政策即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息率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整个社会的充分就业。

(1)非自愿性失业的提出

(2)有效需求不足是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

(3)政府干预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刺激消费、扩大有效需求、鼓励投资

(二)中国的失业问题

2.我国失业的主要原因 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体制的转轨 技术进步型失业

对劳动年龄需要的局限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6.旧福利制度造成就业观念难以改变 7.地区之间的差异

8.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被人口增长抵消 9.“就业弹性”不断降低

第二章 失业保险概述 

一、失业保险的概念

(一)概念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二)失业保险与其他保险的关系

(三)失业保险的发展

1.以传统方式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的新问题

2.民众自发地以互助方式解决失业及其导致的贫困问题 3.政府以制度化的方式解决失业问题

二、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

(一)失业保险的功能

1.保障基本生活功能 2.合理配置劳动力功能 3.促进就业功能

4.稳定功能:社会稳定功能 经济稳定功能 5.调节功能

(二)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

1.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失业保险制度

加,雇主和个人没有选择的自由 由政府直接进行管理或委托一个机构负责管理,凡属失业保险法覆盖范围的用工单位及劳动者都必须依法参2. 自愿性的失业保险制度

允许劳动者自愿选择是否参加失业保险

由工会组织实施;政府不参与管理,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由工会建立的失业基金会进行管理

3.失业救济制度

由政府或雇主支付一次性失业救济金或一次性解雇费

对不具备享受失业保险条件的失业者提供标准较低的失业救济

不具备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者可以申请失业救济,但要接受家庭经济调查

4.世界各国的失业保障类型(见图)

(1)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失业救济制度 (2)自愿性失业保险制度+失业救济制度

(3)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自愿性失业保险制度

(三)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严格到宽松的演变过程

建立初期:覆盖范围仅限于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而把就业不稳定的季节工、临时工、家庭雇工、农业工人以及职业相当稳定的公务员排除在外。

现在: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其中16个国家覆盖了全部劳动年龄人口

(四)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1.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1)资金来源 (2)筹资方法 (3)缴费比例

(1)资金来源

雇主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劳动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失业保险基金的运营收益 政府的补贴

(2)筹资方法 征收失业保险税

按工资一定比例征收失业保险费 固定金额征收

2.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和附加补助金

促进就业支出:开展职业培训方面的支出、抑制失业及开发就业岗位、职业介绍 日常行政管理费用

(五)失业保险待遇

1.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条件 2.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3.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期限

1.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条件

(1)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即必须是非本人原因引起的失业。 (2)处于法定劳动年龄范围以内并具有劳动能力 (3)有就业愿望

失业者到规定的失业管理部门登记失业并接受合适的就业安置和职业培训,被视为有就业愿望

(4)依照法规履行被保险人的义务

投保或缴纳保险费时间达到规定的最低期限

失业前有过就业经历并且就业时间达到规定的下限

2.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1)失业保险待遇水平确定的原则 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

待遇水平必须低于失业者原工资水平 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

(2)确定失业保险待遇水平的方法

工资比例法:与失业前的工资水平相联系

均等法: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失业者支付同等水平的失业保险金 混合法:工资比例法与均等法的结合

3.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期限 (1)给付等待期 给付等待期就是失业后,必须等待一个时期,才能领到失业保险金。 设置等待期的作用:

排除期限很短的给付,免去处理短期、小额失业津贴申请的负担,减轻工作量,节约管理费。 有助于防止冒领失业津贴的行为和有意制造非自愿失业的行为,留给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调查情况

(2)最长给付期

最长给付期与参加失业保险的时间长短对应起来 最长给付期与失业时间长短联系起来

最长给付期与失业率相联系,视失业的严重程度做出相应调整。 如美国正常时期的最长给付期为20-36周不等;非正常时期为52周

我国失业保险领取期限 4.失业保险待遇的终止

(1)正常终止

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或给付期已满

(2)非正常终止

失业者不愿意接受或故意失去职业介绍机构介绍的工作 拒绝接受就业机构提供的再就业所必需的职业培训 已经或企图骗取失业保险金

(六)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

1.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直接管理:美国 日本 英国 2.政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瑞典

必须以工会运作能力强、运作良好为基础 3.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机构管理:德国

自治机构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及政府三方代表组成,多方协作,合作管理。

第三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支付 本章主要内容

一、失业保险的制度模式

二、失业保险的基金来源和筹集办法 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四、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

一、失业保险的制度模式

二、失业保险的基金来源和筹集办法

(一)资金来源

根据失业保险费用负担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

1.三方负担模式 根据政府负担程度的不同具体细分为:

政府按一定比例承担费用

如日本政府财政负担失业保险待遇支出的25%,就业安置支出的10%和管理费用

政府只在失业保险金入不敷出时给予补贴或根据需要予以补贴 政府负担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费用

2.雇主雇员分担模式 3.政府、雇主分担模式

4.政府负担模式

多为失业补助

(二)筹资比例

1.各国筹资比例多以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因为操作简单且易于监管,且确定缴费基数的上下限 下限:保证劳动者对失业保险基金的供款达到一个最低限度 上限:对高收入劳动者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 2.浮动费率

如美国的经验定额法

日本雇佣保险费率的变迁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

(一)给付失业保障待遇

1.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标准的确定原则

(1)给付标准应界定在失业者失业前工资标准以内,上限不超过失业前的工资收入 (2)给付标准不应低于、甚至不宜等于享有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收入

(3)不仅应当设计失业保险的基本给付标准,还应设计失业保险金到期后仍未找到工作的失业救助标准 (4)一般应考虑到失业折负担的家庭抚养义务,顾及失业者配偶及其子女的基本生活保障

2.给付待遇的内容

(1)基本津贴: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

基本津贴分为:失业保险津贴 失业补助津贴 关系: 前后衔接的“继替型”:失业补助对象是超过失业保险津贴给付期限仍不能就业且陷入贫困境地的失业人员 并列的“双轨制”:失业补助的对象是失业保险没有覆盖的一些特殊困难群体的失业人员

(2)家庭补助

对有供养直系亲属义务的失业者提供额外给付

与被抚养人数成正比,并经严格的经济情况调查,或者通过提高基本津贴水平给付,或者给付专门的家庭补助

(3)其他补充失业津贴

医疗补助金 死亡丧葬费 意外事故补偿等等,

以上津贴补助可以直接由失业保障基金支付,也可以由失业保障基金向各保险制度缴费,再由各保险制度分别支付

3.给付水平

目前世界上通行的计算失业保障基本津贴的基准主要有:

按近期社会平均工资或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统一给付,又称等额津贴给付 按本人失业前工资的一定比例(见图)

按本人失业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加定额给付的混合支付办法

日本基本津贴的支付率及日支付额

(二)促进就业支出

1.促进失业者再就业的支出

各国通行的做法有:对失业者参加培训给予补贴,增强其工作技能,鼓励他们在职业和地区间的流动性,鼓励自谋职业

日本支付给失业者的促进就职保险金分为: 再就职津贴;

长期就职安置费; 搬迁费;

跨地区求职活动费

2.抑制失业、促进开发就业岗位的支出 主要针对的是雇主,通过各种形式的补贴引导企业抑制自身的解雇行为,努力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减少失业。

四、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一)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1.基金收入的构成

(1)失业保险费收入,即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是基金的主要来源 (2)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 ——必要补充 (3)财政补贴——必要后备

(4)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2.失业保险费的征缴

(1)缴费主体

城镇企事业单位及职工 (城镇企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2)缴费基数与费率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缴费基数:本单位工资总额

费率

2% 职工缴费基数:本人工资

费率1% 思考:统一费率的利弊

统一费率的弊端

因而对不同失业率的企业采用同一费率来征缴失业保险基金,破坏了责任对等原则,不利于公平、有效地征缴失业保险基金。

造成某些企业的拖欠

无法体现企业失业率和其保险费缴纳之间的关系 解决办法

根据失业风险程度实行差别费率

(二)失业保险待遇

 1.失业保险待遇的构成

失业保险金; 医疗补助金;

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

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2.失业保险待遇给付标准 (1)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

《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问题:对失业人员补贴标准过低

各地失业保险金标准

(2)医疗补助金给付标准

医疗补助金是指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就医时享受的医疗补助待遇 医疗补助金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3)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及其标准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的规定,对其家属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4)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给付标准

向就业服务机构拨付 直接支付给个人

补贴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5)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补助标准

《条例》规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本单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时间的长短,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 一是这部分人失去工作后生活会遇到暂时困难, 二是他们离开单位后流动性较强, 三是他们回乡后可以继续务农。

3.失业保险待遇给付期限

注意: 1.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交费时间重新计算。

2.再次失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3.关于交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的规定,不能理解为缴费时间达到上述要求的失业人员都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

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过多与扩大基金支出范围 结余过大的原因 如何应对

三、失业保险基金积累过高的症结所在

失业保险基金积累过高的原因在于制度设计失衡。这首

先因为覆盖人群的失衡,其次在于制度内缴费和给付的失衡。 :一方面,失业保险的大部分缴费是由城镇正规就业的国

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缴纳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大量的失业者 却没有资格在失业时领到失业保险金 )制度内缴费和给付的失衡

基金结余过高的原因还在于制度内缴费率偏高而给付 水平太低。

应对 )调整缴费率失业保险应该随着经济周期和劳动力市场情况的变化 而相应地改变缴费基数、调整缴费,以达到宏观上缓解失业, 微观上救济失业者生活帮助其迅速找到新工作岗位的目 的。)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大失业保险金用于再就业培训和开发就业岗位方面 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另外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给失业者提 供迅速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减少信息缺乏带来的摩擦性失

业。三)在制度内提高失业保险的给付水平

(四)多渠道发挥失业保险的就业促进功能 第一,可以建立失业保险应急储备金,针对局部地区突

发事件造成的大规模失业,给予应急的失业补助。第二,可以给雇用长期

失业者的企业补助,鼓励企业雇用难就业群体。第三,给予选择创业的失业者特殊的补助金,也可以以贷款资助的形式 给予融资上的支持。第四,修改《失业保险条例》,加入就业 促进的功能。

2.为什么会大量结余? (1)并非地方失责

特殊背景:90年代大规模职工下岗失业,当时功能定位主要是保障基本生活,对促进就业做了比较严格的限制,只有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两项补贴,促进就业的资金支出非常有限 (2)对失业人员的补贴标准过低 (3)参保人群与失业人群不匹配

(4)事业单位参保形成的隐性转移支付 3.建议:让沉睡的基金用于促就业

(1)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试点

一是国有困难企业职工转岗转业培训补贴;

二是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和公共实训基地运行补贴; 三是公益性就业组织专项补贴; 四是高失业率地区就业专项补贴;

五是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补贴。

第四章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实践

本章主要内容:

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轨迹及其背景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

三、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设的目标、步骤与核心任务

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轨迹及其背景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初创 

(二)失业保险制度的改进 

(三)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特殊的失业保障形式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初创

1.1950年6月政务院公布《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劳动部同时发布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 2.内容:

(1)建立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和失业工人救济处

(2)基金来源:中央财政(4亿斤粮食作为失业救济金);企业方(按月缴纳失业救济金);在职职工(每月捐助1%的工资);地方财政

(3)救济方式

以工代赈 生产自救 职业培训 返乡生产 发放救济金

(4)效果: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期,遗留下的失业问题基本解决

总结:计划经济时期的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主义无失业”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2.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1)背景

1986年《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

(2)内容

①目的:适应劳动制度改革需要,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保障国营企业职工待业期间的基本生活 ②具体内容(见表)

(二)失业保险制度的改进

1.1993年5月国务院颁布《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同时废止1986年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2.与《暂行规定》区别: (1)扩大了实施范围

(2)调整了待业保险待遇的参照系及水平

(3)将基金省级统筹调整为市、县统筹

(4)明确了失业保险与就业服务工作的紧密结合

(三)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1.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 2.与《待业保险规定》的区别

(1)将该保险制度正式称为”失业保险”

(2)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有了实质性的扩大(见表)

(3)调整了失业保险费的缴费比例,确立了单位与个人的保险费分担机制(见表)

(4)提高了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

(5)将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与最低工资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挂钩(见表) (6)完善了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机制

总结

一、失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了从制度象征到正式制度安排的有效转变;

二、失业保险的性质定位渐渐清晰,由原来的带有强烈救济色彩的制度安排转变为真正的保险性质的制度安排。

三、不断调整失业保险给付水准突出其促进就业的功能导向 

四、不断完善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

(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特殊的失业保障形式

1.产生背景

下岗职工的群体性

失业保险制度的脆弱性 就业市场的非成熟性

国有企业职工心理承受能力的局限性

2.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1)凡是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都必须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 职责:发放基本生活费

代缴社会保险费用

组织下岗职工参加失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

(2)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的筹集,采取“三三制”办法解决。即原则上财政预算解决三分之

一、企业负担三分之

一、社会筹集(主要来源于失业保险基金)三分之一;

(3)下岗职工由再就业服务中心管理并提供保障的最长期限为三年。

3.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双重性质与功能

(1)第一重性质:计划经济体制特征

功能:承认旧体制身份的基础上履行保护功能,为下岗职工进入劳动力市场提供一个缓冲起和适应期;

(2)第二重性质:市场经济体制特征 功能: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政策优惠来促使下岗职工转换身份并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实现再就业

4.三条基本生活保障线的内容

(1)含义——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建立了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内容的“三条保障线”制度。

(2)三条线的衔接

①在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普遍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在中心期间可领取最长为三年的基本生活费

②三年期满出中心后没有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和其他失业人员,已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费的,可按规定领取最长期限两年的失业保险金

③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下岗失业人员,可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通过建立三条保障线,将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紧密联系起来

5.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与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 2001年辽宁试点,2003年全部并轨 中心人数:1998年为595万人 2003年195万人

领失业金的人数:1998年58万人,2003年415万人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狭窄,对失业者保障功能有限 2.失业保险金给付水平过低 3.促进就业功能不足

4.缺乏稳定就业与预防就业的功能 5.失业保险制度设计不规范 6.失业保险管理不规范

1.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狭窄,对失业者保障功能有限 (1)农民工和大学生毕业生未覆盖在内

(2)多数区县以下小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未参保

2.失业保险金给付水平过低

一般为最低工资标准的60%-80%,过低的给付水平带来的影响有: (1)无法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2)失业保险水平与失业前工资收入脱钩的设计,使得不同的劳动者对失业风险享受的权力和承担的义务不对等

(3)低水平的失业保险金仅能维持失业者的最低生活,无法帮助劳动者进行再就业培训,也不能够支持失业者进行求职活动

3.促进就业功能不足

(1)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结构不合理

(2)失业保险给付期限长对再就业有负面影响 (3)制度设计缺乏对失业者积极再就业的激励

4.缺乏稳定就业与预防就业的功能 5.失业保险制度设计与管理不规范

(1)费率制度不合理,失业保险费率的设计不灵活

(2)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低导致各地抗风险能力差别很大 6.失业保险管理不规范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1.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1)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向型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2)产业机构调整和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 (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就业拉动不足

2.失业人员不断增加,“新失业群体”就业难度加大 3.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挑战

(1)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庞大,且人数不断增长,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游离于失业保险制度之外,对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带来冲击和影响

(2)“新失业群体”的形成对失业保险制度提出挑战

三、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设的目标、步骤与核心任务

(一)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国际趋势

(二)国内失业保险保险制度的创新实践及评价

(三)中国须尽快建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就业保障制度 

(四)战略目标 

(五)步骤

(一)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国际趋势 1.失业保险的理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从消极的保障生活到积极的促进就业 2.立法先行与制度保障 3.建立失业保险激励机制

(1)对失业者的激励——将失业保险金用于补助失业人员提前就业或从事临时性的非技能职业 (2)对雇主的激励——鼓励企业招聘失业人员

4.鼓励企业少裁员,达到预防失业的目的

5.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用途,全面用于促进就业

6.注重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失业保险的作用,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机制

(二)国内失业保险保险制度的创新实践及评价

1.进行了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试点工作

2.在四川地震时期政府实施了多项失业保险和促进就业新政策

3.中央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了一揽子的促进就业新政策,如“一缓一减两补贴”

(三)中国须尽快建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就业保障制度

1.从国际上看,促进就业为导向建立就业保障制度体系是顺应国家发展趋势的需要 2.从国内看,是尽快解除长期就业压力的需要

3.从制度功能缺失看,促进就业为导向是使就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4.是积极应对多种就业形式的需要

5.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从初创至今已有20年时间,现行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四)战略目标

1.建立一个城乡统筹的、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就业保障体系。

2.就业保障体系由失业救助、就业保险和应急失业援助三部分组成,集保障基本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三大功能为一体。

3.基本要求是:法规制度完善,覆盖范围广泛,保障水平合理,统筹层次适度,基金收支平衡,管理科学规范,衔接相关制度

(五)步骤

1.第一步(2010—2012):完善失业保险功能,修订《失业保险条例》 2.第二步(2013年—2020年):基本建成城乡统筹的就业保障制度 3.第三步(2021—2049年):实现就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

1.第一步(2010—2012)核心任务

(1)增强失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功能,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2)完善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方面的支出范围 (3)补充完善失业保险预防失业功能,建立稳定就业补贴

第

一、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使失业保险惠及城乡所有劳动者 第

二、确定合理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

将目前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的办法,改变为按失业者失业前工资水平的一定比例确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 第三,改变费率结构,实行差别费率

日本就业雇佣保险费率结构 设立以下促进就业支出:

长期失业者就业补贴 青年实行补贴

有家庭困难失业者就业补贴 创业资助

异地就业补贴

一、深刻理解失业保险基金扶持企业、预防失业的理念 失业保险扶持企业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失业保险扶持企业、稳定就业对我国的特殊意义 减轻失业保险支出负担,有助于社会安定

二、建立稳定就业补贴

(一)工资性补贴:对参保缴费达到一定期限的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不景气,通过缩短工时,降低工资等措施实行岗位共享不裁员的,给予一定期限的工资补贴

(二)社会保险补贴 

(三)培训补贴

2.第二步(2013年—2020年)核心任务

(1)实现城乡统筹,体现失业保险的统一性原则 (2)将《失业保险条例》上升为《就业保险法》 (3)建立失业保险应急机制

如缓缴失业保险费、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等

3.第三步(2021—2049年)核心任务

(1)严格失业保险待遇的发放条件,并把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同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紧密联系起来 (2)适当缩短失业保险待遇期限,鼓励失业者尽快就业 (3)实行失业保险弹性费率,增强激励机制

(4)全面提高经办人员素质,构建失业保险服务和就业服务一体化的工作平台 (5)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第五章

世界各国失业保险制度

本章主要内容

一、 西方各国的失业问题

二、全球失业保障制度发展概况 

三、世界各国失业保障制度 

(一)美国的失业保险 

(二)德国的失业保险 

(三)英国的失业保险 

(四)日本的失业保险

一、 西方各国的失业问题

(一)西方各国的失业特征

(二)西方各国失业的原因分析

(三)对西方国家失业发展趋势的估计

(一)西方各国的失业特征

1.失业率高低悬殊 2.青年失业率高 3.长期失业者高

4.部分就业者和临时工显著增多

(二)西方各国失业的原因分析

1.周期性的经济衰退是造成失业日趋恶化的主导因素 2.结构性失业是失业严重恶化的重要根源

(1)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减弱导致刺激经济增长势头减缓 (2)新科技和高技术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加重了结构性失业的趋势

(3)传统的劳动和低技术密集型工厂、企业向欧洲区域外迁移促使结构性失业进一步恶化 3.高福利带来的副作用:政府/企业/员工

失业陷阱 4.发展中国家竞争和发达国家的产业空心化 5.妇女从业率的上升

失业陷阱

失业陷阱是指在社会保障制度与个人所得税的相互作用下,某些潜在的低收入者事实上存在着一个很高的失业时的实有收入对就业时的实有收入的替代率。

失业陷阱

(三)对西方国家失业发展趋势的估计

1.对结构性失业的估计

(1)西方对新技术的应用将继续进行,结构性失业会进一步增加

(2)西方的高福利制度将继续存在,由此引起结构性失业的因素也难以消除

(3)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和西方各国产业空心化的趋势会持续下去,这一因素所引起的结构性失业还有可能加剧

(二)从可能采取的措施来看,抑制结构性失业的作用有限 1.对结构性失业者实施重新培训

2.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维持一些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继续生产和就业 3.对高福利制度开刀 4.缩短劳动时间

2.失业保险的发展相对滞后(见图)

建立保障的国家的数量 还有保障的项目的数量上 3.失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

(1)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见图) (2)城市化水平的影响

(3)保障对象的不确定性的影响 (4)就业水平与失业保障负担的影响

各国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情况

三、世界各国失业保障制度

(一)美国的失业保险 

(二)德国的失业保险 

(三)英国的失业保险 

(四)日本的失业保险

(一)美国的失业保险

1.美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 2.美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1.美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

(1)建立: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 (2)发展

1946年颁布《就业法》,此时的失业和就业保障政策并未和就业培训政策紧密联系

60年代后 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美国开始重视人力培训计划,并研究对失业人员的被动性福利救济向功能性救济方向发展的思路;

 70年代美国将就业培训计划列入克服滞涨经济带来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美国失业保险制度已确立三个明确的目的:减轻失业人员痛苦,阻止失业发展,促进重新就业。

《社会保障法案》中关于美国失业保险制度确立原则的规定: 1.向雇主征税作为失业金的主要财政来源

2.所筹集的州失业金须存入设立于联邦财政部的联邦失业信托基金,并投资于联邦政府公债券或社会公债,所得收益用于失业补偿

3.保障失业者合法权益,鼓励就业,反对工人罢工

4.联邦政府有权监督、指导州失业保险法及具体实施计划,并向各州拨款用于失业保险计划的行政管理 《就业法》

政府有责任“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包括自行就业,从而促进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联邦政府应负责协调和利用自己的一切计划、职能和资源,帮助实现最大限度就业。”

2.美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1)覆盖范围 (2)资金的筹集

(3)失业保险的待遇水平

(4)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1)覆盖范围

1935年 私人企业部门的雇员 1970年 扩大到非营利部门

1976年 扩大到州地方政府雇员 1978年 几乎扩大到所有工薪工作者

美国失业保险不覆盖下列受雇人员:

1.每季工作少于20周,且收入低于1500美元的临时工 2.员工10人以下每季工资不足20000美元的小企业的雇员 3.员工4人以下每年工作少于20周的非营利机构的雇员 4.每季收入少于1500美元的家庭雇工 (2)资金的筹集

(3)失业保险的待遇水平

申请失业金的资格 失业待遇的水平 失业待遇的领取期限

失业保险金领取人的义务和责任

申请失业金的资格

在过去数月间均有工作,也纳了税

现在失去了工作,或不能再全职工作。 失去工作的原因不是自愿辞职,不是退休,不是因为行为不当而被 辞退

如果职业发展局介绍适当的工作,不会拒绝接纳 没有借故不去寻找工作

没有故意提供错误资料,或故意对职业介绍局隐瞒资料

身体健康,有能力去工作 随时可以接受工作

正在积极找寻工作。比如到自己的工会登记,到不同的机构申请工作等。

未成年儿童替父母工作,或配偶为丈夫(或妻子)工作的,失去工作后,都不合资格申请失业金

持有某种州立执照的推销员,是以佣金作工资的,他们也不符合申请资格 高尔夫球场伴和骑马师均不合资格申请 学生在学校任职的也不能申请。

学生配偶在学校雇用计划中工作以资助学费的均不符合申请资格

失业待遇的水平

每周津贴额与失业者原来的工资收入挂钩决定,一般占到失业前收入的50%; 失业待遇有最高最低限额

对部分失业的工人实行减额津贴

1/4州为失业者的子女或其他受供养人提供补助

失业待遇的领取期限

基本领取期限:一般为26周。

附加领取期限:高失业率情况下,超过基本领取期限的失业者可由联邦政府通过特别法案,享受延长期津贴,延长的领取期限一般是基本领取期限的一半,且两者之和不得超过39周. 失业保险金领取人的义务和责任 《继续失业表格》

在过去两个星期内——

1.你没有工作是否因为生病或受伤?

2.除了生病或受伤外,你有没有其它不能接受全职工作的理由?

3.你有没有试图找寻工作?

4.你有没有拒绝去工作?

5.你有没有开始入学或参加职业训练?

6.你有没有去工作或赚了钱(不论你有没有受过工资)?

7.如果你已经开始全职工作,不再需要领取失业金,请在下面注明。

8.如果更改了地址或电话,在后面注明。 (4)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联邦失业保险税的支出范围:

用于各州管理失业保险的行政费用; 支付部分“延长失业保险金”;

各州失业保险基金不足时,可以从联邦失业保险基金中借款; 联邦实施的一些补充或者紧急项目的失业保险金支出;

用于就业服务;对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的就业和培训服务;以及一些劳动力市场信息项目

各州失业保险税的支出范围

的投资产品。

联邦与各州的职责划分 主要用于支付本州的失业保险金,但要上缴联邦财政部,形成失业保险信托基金,用于投资高流动性、低风险联邦政府职能:立法、制度设计、监督管理、技术支持

州政府职能:遵守联邦法律和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州一级具体的失业保险法规并组织实施

(二)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1.德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概况 2.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3.德国失业救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4.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

1.德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概况

1927年 《失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 1969年《劳动促进法》和《职业培训法》 1974年《失业救济条件》 1994年《就业支持法》 1998年 新《就业促进法》

2.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1)覆盖范围

月收入在400-5600马克以上的雇员都要强制参保 临时工、自由职业者以及公务员除外

(2)资金筹集

进行调整

资金来源:雇主 雇员 联邦政府财政补贴

费率:工资总额的3.3%,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全国费率统一,但会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失业状况变化(3)待遇给付 待遇给付条件

享受待遇期限和标准 额外收入的扣除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资格的取消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的养老和医疗保障

待遇给付条件

参加了强制性失业保险

已经失业、正在等待职业介绍 取得保险资格

已经在劳动局申报过失业,并正式提出申请失业保险费 必须接受职业介绍

享受待遇期限和标准

1.享受待遇期限

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但对年龄较大者,可延长至18个月;对年龄达58岁及以上者,可一直发放至其退休 2.失业保险待遇标准

考虑的两个因素:纯工资

有无孩子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资格的取消

享受工资或有权依法要求工资期间:就业关系和劳动关系 享受休假补助期间

享受其他社会保障待遇期间

额外收入的扣除

失业者在失业期间从事非全日制工作,仍可领取失业保险金,但工作时间不能超过每周18小时。当失业者从事非全日制工作时,要从其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中扣除一部分额外收入。总原则是失业保险金加上额外收入不能超过原纯工资的80%。

3.德国失业救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享受失业救济的条件

无权享受或不能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者 (2)失业救济金的领取期限

以前享受过失业保险,现在享受期已满,但又没有重新就业,可以享受连续的失业救济;

无权享受失业保险的失业者,可以享受312天的失业救济 (3)失业救济金的标准 低于失业保险金的标准

4.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

(1)法制健全

(2)自治管理:联邦劳动局 (3)强调再就业促进

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

一、日本的终身雇佣制 

二、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

一、日本的终身雇佣制 

(一)什么是终身雇佣制

“无论是在什么规模的日本企业中,劳动者一旦进入某个公司,就相当于将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这个公司。公司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都不能将该劳动者解雇,而劳动者也不能随意离开该公司,到其他公司去求职”。

¡ª《日本的经营》

注意:

1.不是法律或成文规定意义上的制度 2.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终身雇佣制 3.终身雇佣制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1)二战后,企业人才供不应求,为了防止员工跳槽,普遍实行了“年功序列工资制”。 (2)日本的企业年金转移难

(3)日本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年功序列工资制

根据职工的学历和工龄长短确定其工资水平的做法,工龄越长,工资也越高,职务晋升的可能性也越大。 如果学历、能力和贡献不相上下,工龄就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根据。

(二)终身雇佣制的特点

1.企业招聘时不考虑员工工作经验。

2.员工被录用之后,在不严重违反公司制度、没有重大责任事故和不主动提交辞呈的情况下,将在该企业中工作直至退休,一般不会被解雇,即使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或者不能胜任某职位。 3.实行岗位轮换制

4.无论学历高低,所有人必须要从初级员工的做起。随着进入企业的时间逐渐加长,员工会得到逐渐的晋升,工资也会逐级递升。

 5.员工和企业形成一种缔约,员工为企业尽职尽忠,企业为长期雇佣的员工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

(三)终身雇佣制度的优势和弊端 1.优势

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有利于企业培养并留住人才 2.弊端

不利于增强企业活力;不适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

(四)未来发展

二、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

(一)日本失业保险的发展历程 1.1947年12月 实施《失业保险法》

2.1974年12月 《雇佣保险法》替代《失业保险法》

《雇佣保险法》

“在谋求工人生活安定的同时,使求职活动容易进行,促进其就职并有助于工人职业的稳定,从而预防失业,增加雇佣机会,改进雇佣结构,开发和提高工人的能力,增进工人的福利。”

(二)日本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1.覆盖范围

2.雇佣保险资金的筹集

3.失业保险的给付条件和结构 4.日本的雇佣保险三事业

1.覆盖范围

凡是雇佣劳动者的企业,强制参加雇佣保险。被保险人分为四类: (1)一般保险人

被保险人中的主要部分

(2)高龄被保险人(65岁前后受雇于同一雇主的劳动者)

(3)短工被保险人(一周劳动时间20个小时以上,不满30个小时;雇佣时间预定在一年以上的非全日工作劳动者)

(4)日工被保险人 2.雇佣保险资金的筹集

(1)失业保险费的筹集

由单位和被保险人双方共同负担,按年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根据各行业失业风险程度实行差别费率 (2)雇佣促进事业费用的筹集:完全由雇主负担

3.失业保险的给付条件和结构

(1)享受条件

①投保 (一般保险人失业前1年合计投保6个月以上;短工被保险人失业前2年内投保1年以上;日工被保险人失业前两个月购买失业保险印花税28天以上)

②确已失业 ③等待期

7天

(2)待遇结构和给付 求职者补助

就业促进津贴 教育训练津贴 继续雇佣津贴

求职者补助

目的:保证求职者找工作期间的生活稳定 标准:

一般被保险人:

每天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失业前半年平均工资的80%~50% , 即平均日工资越高, 基本失业津贴越低; 反之, 则越高(见表1)

领取期限根据被保险人的年龄、投保期长度及就业难度等因素综合确定(见表2)

高龄被保险人:一次性领取失业津贴

短工被保险人:一般被保险人的失业津贴日额乘以50天,一次性领取 日工被保险人:

失业前两个月贴满28张以上印花后,即可领取失业津贴,津贴额根据工资等级按逆减比例确定 领取期限根据所贴印花张数确定,一般为13—17天

②就业促进津贴:以帮助、促进求职者重新就业为目的。

就业津贴、再就业津贴:针对有资格享受失业津贴的人,在享受津贴期间获得工作的失业者 就业准备津贴:针对残疾人、45岁以上的就职者

③教育训练津贴:以支持工人积极参加能力开发活动为目的

对接收制定教育训练的人,根据投保时间长短,获得所需费用的一定比例数额的津贴

④继续雇佣津贴:以帮助、促进高龄者和从事育儿、护理活动者的职业生活顺利进行为主要目的,主要包括: 高龄继续雇佣补贴 产休补贴

家族护理休业津贴

4.日本的雇佣保险三事业

(1)雇佣安定事业:预防失业、调整就业状态、扩大就业机会及加强雇佣的安定性,主要通过向雇主提供雇佣资助进行。

(2)能力开发事业:使全体劳动者在工作期间能够按照个人的适应性和希望,开发、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失业的危险性减小,即使失业,再就业也比较容易。

(3)雇佣福利事业:谋求劳动者工作环境的完善与改进、援助就业及其他一些加强劳动者福利而实施的事业

上一篇:填表要求范文下一篇:洒雨中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