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社会保险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失业社会保险范文

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程序

一、用人单位应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7日内将失业人员名单报区(县)失业经办机构备案,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同时审核享受资格。

二、失业人员自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60日内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凡要求申领失业保险金的,持《就•失业证》、退工登记表、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失业保险金申领表》,经审核后,按指定日期到街保障中心失业保险窗口领取发放银行存折。

三、失业人员本人应于每月五日至二十五日本人到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部门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手续,规定期限内未能办理有关手续的,失业保险金不予发放。

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况的,可以委托其家庭其他成员持相关证明代办理有关手续:

1.失业人员患病住院期间(凭医院开具的住院证);

2.失业人员患严重病症行动不便(凭医院诊断证明);

3.失业人员患精神病院外冶疗期间(凭医院诊断证明);

4.女性失业人员生育后三个月内(凭婴儿出生证)。

四、失业保险金每6个月为一个申领期,在申领期内失业人员应接受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主动接受推荐就业。失业人员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推荐就业的,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二篇:本市失业人员申办失业保险金须知

更新日期:2012-07-11

(一)申领条件: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的;

2、已办理失业登记,且在失业后两个月内申请有效;

3、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非个人辞职)并有求职要求的。

(二)须提供材料:

1、《就业失业登记证》、《养老保险手册》、《劳动就业手册》(有办过的需提供);

2、本人银联标识的厦门银行卡;

3、本人社会保障卡和本人档案(内含劳动合同和招工登记表或人才介绍信); 注:2003年以前就业或有调动经历的须提供本人档案;异地调入厦门的须提供调入前地区失业保险经办部门开具的失业保险缴费证明。

(三)办事流程:

符合以上条件的本市失业人员,在用人单位停保后过三个工作日,携带以上材料到用人单位所属的社保中心,填写《厦门市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申请表》,办理申请失业保险金手续;

经审查合格后,市社保中心于每月25日左右将失业保险金转入失业人员预留的账户内。

(四)办理时间及地点:

1、时间:每月1日 -- 31日(正常上班时间);

2、地点: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二楼A厅,或各区社保中心。

(五)发放标准:

根据《厦门市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以及我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情况,从2011年3月1日起本市城镇户口失业人员(含3月1日前失业的)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调整如下:(1100为当年度最低工资标准)

全市统一发放标准:

一档:935元;

(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1100元×0.85)

二档:990元;

(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9年的:1100元×0.9)

三档:1045元;

(累计缴费时间9年以上:1100元×0.95)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从2011年7月1日起,失业保险基金为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缴纳职工医疗保险,缴纳期限和领取期限相一致。

第三篇:失业保险

前 言

一般市场经济国家都把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

失业问题与通货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一起被列为当今世界发展经济的四大难题。比起后两者来,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历史更长,对经济和社会影响更大,被视为经济运行的头号敌人。

失业保险制度应运而生:保障失业者失业期间基本生活;调节经济需求,调节收入分配,保持经济健康发展;作为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一、失业保险的相关概念

(一)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未能找到或者丧失工作岗位的情况,归纳为三要素: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没有找到工作。

按照失业原因,经济学家们通常将失业分为以下三种:

1、自愿失业;

2、非自愿失业;

3、周期性失业。

除上述分类外,失业还有显性失业、隐性失业以及季节性失

1 业、制度性失业等类型。《社会保险》中所称的失业,指非自愿失业。

(二)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失业率概念,是指失业人数同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可以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从我国看,失业率有自然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理想状态下的失业率。由于受统计口径、数据来源和技术因素限制,目前无法精确测定和计算自然失业率。目前我国向社会公布的失业率有两个口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统计部门公布的调查失业率。

(三)失业保险制度

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政府负责建立基金,对因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者要依法参加失业保险,且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并符合法定条件。其特点有:

1、普遍性

2、强制性

3、互济性

二、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于1986年,经过二十多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失业保险制度逐渐完善,覆盖范围从小到大,保障作用从弱到强,功能从单一保障生活向“保障生活、促进就业、预防失业”三位一体转变,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阶段,是确立失业保险制度基本框架时期: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正式建立。

第二阶段,是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调整时间。1993年4月,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进一步扩大了待业保险的范围,调整了基金收缴基数,并进一步完善了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监督制度。

第三阶段,是事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时期。1999年元月,国务院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本条例颁布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走向规范的重要标志,与1993年《失业保险规定》相比,一保险覆盖范围,由城镇企业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二是提高了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将企业缴费费率由0.6%~1%提高到期2%,并增加了1%的个人缴费,同时增加了关于事业单位及其缴费的规定。三是提高了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由县级统筹提高到地市级统筹,并建立了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制度。四是重新确定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使其更好地与最

3 低工资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衔接。五是明确规定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以保证基金安全,防止基金流失。六是确定了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这一机制的确定是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防止基金挪用、流失的有效措施。七是规定了社会化管理的发放制度。

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梳理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社会保险发》设专章对失业保险作了规定,为失业保险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失业保险的立法目的

是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这里所说的失业人员失业期间是指失业人员按照本法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间;这里所说的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是指失业人员按照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对其生活的保障。按照《失业保险条例》等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规定,保障基本生活的水平应高于社会救济对救济失业人员生活的保障水平,立法目的中还包括促进失业人员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尽快找到新的工作岗位,实现再就业,是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

四、《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险法》第五章第四十四条至五十二条,对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资金来源、享受待遇的条件、失业保险金的标准、领取期限和申领程序、失业人员医疗保险遗属待遇、失业

4 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作了规定。

第四十四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一)关于失业保险的参保对象

《社会保险法》未对用人单位和职工作出明确规定。 实践中,我国失业保险参保对象经历了不断拓展过程。从只限于国有企业及其职工扩展到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目前湖南省人民政府规定:还可将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纳入其中。

国际上,不同国家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也不一样。英国以达到一定的收入为标准,加拿大以是否为工薪阶层划线。对公务员、家庭用工是否纳入参保对象做法也不相同。

(二)关于失业保险费。

1、关于费率的规定。《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2、关于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省、自治区可以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

5 第四十五条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失业后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具备的条件。

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 失业人员要想领取到失业保险金,除了参加失业保险外,其所在单位及其本人还必须按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且缴费时间满一年。如果缴纳时间不满一年,失业后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如果是未参加过工作的失业者,或参加工作已一年以上,但用人单位和个人没有参加失业保险,由于其没有有履行过缴费义务,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所谓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的失业划分方法。在他看来,只要消除非自愿失业,就能够实现“充分就业”,因为自愿失业的责任全在就业者本人,或是出于获取更体面的工作岗位和更优厚工资的考虑,或是出于其他个人考虑,这种离开原工作岗们而暂时失业的现象,理应由个人负责,国家没有必要给他们提供失业保险待遇,他们也没有获得这种待遇的权利。至于非自愿失业,因为这

6 类失业现象的发生责任不在失业者本人,而是由于与失业者本人无关的原因造成的。

非本人意愿失业包括:

1、终止劳动合同;

2、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3、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

4、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项第三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5、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对于这种失业人员,国家应当为其提供失业保险待遇,失业者也有权利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3、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失业人员失业后要想领到失业保险金,除需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持有关材料到当地经办失业保险事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办理失业登记是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必须程序,目的是为了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确认其资格,失业登记是失业人员进入申领失业保险金程序的重要标志。

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还须有求职要求。这是考虑到失业保险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第四十六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

7 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关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的规定,不能理解为缴费时间达到上述要求的失业人员都能领取最长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三个档次,法律只规定了上限。我省144号令第九条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不满1年的,不领取失业保险金;满1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4个月,以后每增加1年增加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但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一)关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

《社会保险法》规定领取期限由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的累计缴费确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将履行缴费义务和享受待遇权利紧密结合,强化职工缴费意识。缴的越长,领取期限越长。二是将缴费时间累计相加作为确定享受期限的标准,有利于保护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那些失业前多次转换工作且参加了失业保险的人员来说,更加体现了这一精神。也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参加失业保险。

(二)关于累计缴费年限和领取期限的计算

1、确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的依据是失业人员失业前累计缴费年限,而不是失业前的连续缴费时间。承认间断累计,缴费时间累加。

2、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待遇后重新就业的,再次失业时,其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所依据的缴费年限的计算:一是重新就业

8 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二是对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所对应的权益予以保留,可以根据再次失业时的累计缴费年限计算出来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

第四十七条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失业保险金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支付给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是对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失去工资收入的一种临时补偿,目的是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本法只规定了失业保险金的最低限,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最高限,仍应执行《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将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挂钩,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失业人员基本保障水平适度即可;二是及时调整,享受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成果。

第四十八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

9 患病就医的,可以按照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医疗补助金。医疗补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实践中各地有采取定额补助的办法,也有采取按照住院治疗费用的一定比例发放医疗补助金的办法。

失业人员以何种方式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和费率的确定、失业保险制度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以及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的待遇与《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的医疗补助金待遇的衔接等,需要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

第四十九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此条主要考虑减轻失业人员遗属的经济负担。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可持失业人员死亡证明领取人身份证明、与失业人员的关系证明,按规定向经办机构领取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失业人员当月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可由其家属一并领取。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

10 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第一,用人单位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二,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第三,失业人员到指定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手续。

第四,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对申领条件进行审核(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可靠,参保缴费情况、失业登记情况等)。

第五,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应由本人按月到经办机构领取,同时应向经办机构如实说明求职和接受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的情况。

第五十一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

以上是停止失业保险待遇的五种法定情形 。删除了《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的“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和“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两种情形。

第五十二条 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跨统筹地区就业:跨地区前职工已经失业并享受相关待遇;跨地区前已经失业但未享受待遇;跨地区前没有失业,到外地就业,不存在申领失业保险金情况。

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两种情形:

1、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的转迁;

2、在职职工失业保险关系的转迁。

《失业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成建制跨统筹地区转移,失业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的,失业保险关系随之转迁。《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迁的,失业保险费用应随失业保险关系相应划转。需划转的失业保险费用包括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其中,医疗补助金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按失业人员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总额的一半计算。第二十三条规定,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关系在省、

12 自治区范围内跨统筹地区转迁,失业保险费用的处理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失业人员跨统筹地区转移的,凭失业保险关系迁出地经办机构出具的证明材料到迁入地经办机构领取失业保险金。

第四篇:德国失业保险

德国在1927年颁布《失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开始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1969年颁布《劳动法》和《职业促进法》,工作的重心由单纯的保险救济转变为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为主,表明该制度进一步发展; 1974年的《失业救济条件》则使失业保障更加完善; 1994年8月实施的《就业支持法》允许建立私营的职业介绍所,这更有利于减少失业。

德国目前使用的失业保险制度是2002年修改后的,它是德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的基础条件,在降低失业率和促进再就业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1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广

在德国,失业保险是强制性的义务险,每个雇员都必须参加 2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有保障

德国的失业保险基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l)雇员缴纳的保险金; (2)雇主缴纳的保险金; (3)联邦政府财政贷款和补贴; (4)其他方面筹集到的资金。

失业保险金由雇员和雇主各缴纳一半。雇员应当缴纳一半,由雇主从雇员的工资中扣除,连同雇主自己应当缴纳的一半,一起上交给失业保险机关。若缴纳的保险金和分摊的款项不足以支付所需开支,那么联邦政府将给予补贴。劳资双方缴纳的保险金,主要用于支付失业保险金。联邦政府用财政贷款和补贴来弥补赤字和失业救助的费用。 3失业保险金的用途广

失业保险金的使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保障就业岗位 支付失业救济金 给失业者支付失业保险金 职业促进费用。

保障就业岗位主要包括短时工补偿、恶劣天气补贴、生活费用补贴和其他一些促进就业措施的费用。失业救济金主要是用于支付无权享有失业保险金的失业者。

4失业保险由联邦劳工局统一管理

德国失业保险与其他保险不同的是,它由政府机构—联邦劳工局承办。所有的失业保险金,包括雇员和雇主上交的部分,都由劳工局统一管理。劳工局负责失业保险金的收取和发放以及对失业者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除此之外劳工局还负责调查劳动市场情况,制定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这种垂直式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形成高度统一,保证高效率运作,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功能。

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经过80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世界上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之一。

但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失业保险费率过高,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不利于经济发展。

雇主除了支付工人名义工资外,还必须支付工人保险费等工资附加费。德国劳动力成本、价格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劳动力价格昂贵不但使劳动力转业、流动困难,同时,劳动力成本在产品消耗成本中所占比重的上升,导致了产品价格上涨,削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目前德国失业保险仍是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基金筹集模式,高保险费不仅会使雇员实际收入减少,而且会加重企业负担,从而引起投资和消费的减少,而这又易导致经济发展更加缓慢、失业人数增加的恶性循环。

2. 失业保险基金出现缺口,增加财政负担。

德国作为“福利国家”其社会保障支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很高,从1960年的12.3%增长到1980年的23.3%。而且,福利制度覆盖面很宽,90%以上公民能享受一项或多项福利,在仅仅依靠或主要依靠福利制度生活的社会保障核心保护群体的比重高达50%以上。

随着德国失业人口的增加,失业保险金支出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也不断增多,从1960年的12.06亿马克上升到1990年的511亿马克。

具体来说造成失业保险基金严重缺口的主要原因有: (1)德国失业保险金的用途不断扩大,但失业保险金的来源一直没变。像公务员等稳定就业人群排斥在法定失业保险行列之外,这部分收人颇丰的稳定就业人群没有被强制要求参保,导致了失业保险收人的流失。

(2)东、西德统一后,德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造成了适龄人员(主要是从业人员)交纳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减少,反过来又使保险金的需求增大,从而使财政补贴的数额不断增大,使财政赤字增大。

由于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失业人口居高不下、社会福利支出不堪重负的三大难题, 从改革的效果看,上述改革措施加上之后德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就业增长,缓和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一)失业保障范围狭窄,覆盖面较小

目前,国内失业保障对象仅局限于国有企业中非自愿性失业人员,而合同制工人、集体企业、个体经营者及私营企业不在失业保障范围之内。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人员、多数农村居民及机关干部未参与到失业保险。这种现象难以充分体现出失业保险制度的社会性特征,严重危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系统不完善,统筹程度较低

国内现行社会保险格局混乱。此背景下,由劳动部门负责管理城镇失业职工的失业保险,由人事部门负责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的失业保险,同时,还有部分企业负责管理自身内部员工的失业保险,由此可见,国内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系统未形成统一,各自为政现象较突出,整体统筹程度较低,极易造成事业保险基金流失、浪费。

(三)失业保险基金短缺,管理不善

根据国内现行保险制度规定,职工的失业保险费由所在企 业缴纳,而国家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补贴。但实际上,企业仅按 职工基本工资的 1%为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而国家财政部门所 承诺的补贴从未发生。同时,对于效益不好的企业来说,其始终 以经营效益较差,无力为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为由,拖欠或拒缴 失业保险费;对于效益较好的企业来说,其认为自身经营效益 好,职工不会发生失业现象,所以无需为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 再加上,国内缺乏健全的基金监督机制,以致私自挪用基金现象 频发发生,从而导致失业保险基金紧缺。

(四)失业保险立法层次较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予以保障

现阶段,我国主要以强制模式督促各企业为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但由于该环节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予以提供保障,以至于未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总结而言,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失业保险基金筹资工作难以高效有序进行;(2)易发生失业保险基金私自挪用、挤占等诸多不合法行为。

(五)缴费比例统一,公平性差

费率没有根据用人单位失业人员的多少实施浮动,效益好的用人单位,失业人员少,缴费又多与失业人员多的单位相比,长期作贡献,享受不到,感觉吃亏多,都不愿或消极参保。

(六)失业保险待遇与城市低保待遇的差别不大,体现不了参保的优越性

条例只规定失业保险待遇要高于城镇低保待遇,究竟要高多少没有具体标准;其次,失业保险待遇没有考虑家庭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如低保。

(七)失业保险金用于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范围窄

仅能保证简单的职业培训,失业职工想学高级一点技术还得自己掏腰包。而且补贴标准是好几年工作调整,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了失业职工参加培训的信心。

(八)征缴措施不强硬

虽然在《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中规定,拒不交纳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但强制征缴法院是要收执行费的,失业保险基金没有这项法定的开支,征收机关不可能自掏腰包私房钱来保障,导致申请强制征缴泡汤。

1.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严格控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如果起点过高,就会骑虎难下,最终给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德国,失业保险具有强制性,只要收人在400到5600马克的雇员,都要参加法定义务失业保险。而我国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很窄,只在国有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相当一部分非国有企业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保,即使参保也只是为部分职工投保。就城镇而言,个体经营者和学生不在保险范围之列,私营企业、农民工基本上也没有失业保险,这就使失业保险缺乏普遍性。所以,我国应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使失业人员的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 2. 德国一直享有很高的失业保障,所以相应的失业保险费缴费率高。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缓慢发展,失业率居高不下,这种高的保险费率不仅给企业增加了成本,而且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我国应从中吸取教训,失业保险费率应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因为太低就不能发挥失业保险的效力,对失业人员不能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3. 我国目前的失业保险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失业保险的监管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挪用、挤占失业保险金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对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参保标准多个重要数据统计不准确,统计手段落后,也使得失业保险管理所处理的信息有误,妨碍了失业保险管理的有效性;另外,失业保险基金的运作效率低下,失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为了使失业保障制度实现有效地运行,必须统一失业保障的管理机构和提高管理水平,具体地讲,就是要建立一个由国家统一协调,各级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利用先进的管理水平实施专业管理的分层次的失业保障体制。 4. 加大职业培训方面的支出,提高劳动者的文化和技能水平。德国政府对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十分重视,一方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又以国家投人充足的资金为支撑,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雇用失业者,同时还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工作,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单纯的发放失业保险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因为目前我国的失业人口中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低和缺乏技术的人,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他们显得束手无策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使其走上再就业的道路。所以,这就需要政府政策的合理引导,加大对下岗人员职业培训的财政投人,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势在必行。

第五篇:失业保险程序

●失业人员领取《求职证》程序

●申领失业保险金的程序

●失业保险费的核定、申报缴纳与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的须知 ●如何办理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档案移交

失业人员领取《求职证》程序

1、本市城镇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时,应持《身份证》、户口簿和3张一寸免冠照片,本人失业前身份的有关证明(毕业证书、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劳改劳教释放证明、退学证明等),有关专业技能人员应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等级证书》、《西安市就业训练结业证书》,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镇劳动部门办理失业登记,申领《西安市城镇失业人员求职证》。

2、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应自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工作关系之日起40日内,到户口所在街道劳动部门进行失业登记,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手续。

申领失业保险金的程序

失业人员与单位终止、解除劳动(聘用)或者工作关系之日起40日内,持与单位终止、解除劳动(聘用)或者工作关系的证明、户口簿、《身份证》和3张一寸免冠照片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同时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并从办理失业登记的次月起,持《身份证》、《失业保险金领取证》及《求职证》,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因病不能亲自领取的,可委托亲属持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领取证》、《求职证》、《身份证》、医院诊断证明和代领人的《身份证》代为领取。

失业保险费的核定、申报缴纳与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的须知

一、 缴费核定时间:

每年2月15日至3月30日为新年度用人单位办理申报缴纳失业保险费核定手续的期限。

二、 核定对象:

经批准的部分市属企业集团、总公司以及部分行业统筹的用人单位,市职介中心、市人才交流中心。

三、缴费核定依据:

(一)《社会保险登记证》;

(二)上报统计部门的《劳动情况表》(104表);

(三)《单位与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明细表》;

(四)《西安市缴纳失业保险费人员花名册》;

(五)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使用外省市劳动力和本市农村劳动力的证明;

(六)《西安市外来人员就业证》或《西安市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劳动力花名册》;

(七)《西安市申报缴纳失业保险费月报表》。

四、缴费核定基数

(一)单位缴费

1、填报《劳动情况表》(104表)的用人单位,以本单位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核定单位的月缴费工资基数。

1、未实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用人单位,以上年社会月人均工资作为基数核定单位缴费。

2、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调整后的月最低工资为基数核定单位缴费。

(二)参统人员个人缴费基数

1、实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用人单位,参统人员以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作为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

2、未实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用人单位,以上年社会月人均工资作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

3、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职工,以当年社会最低工资作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

五、缴费时间与方式

实行集中或独立缴费的参统单位应于每月5日前,向社保中心报送《西安市申报缴纳失业保险费月报表》或《西安市申报缴纳失业保险费月报汇总表》和《西安市申报缴纳失业保险费月报明细表》。并可采用现金、支票或委托收款三种方式缴纳失业保险费。

六、单位成立、变更与注销

1、新成立的单位,应自办理营业执照或其他批准成立的证明之日起30日内,进行失业登记并缴纳失业保险费。

2、用人单位兼(合)并其他单位或发生分立的,自兼(合)并或分立之日起20日内,前往参统的社保中心办理缴费变更手续。

3、用人单位破产、关闭、解散、撤消、清算、被兼(合)并的,自宣告破产或者被批准关闭、解散、撤消、清算、被兼(合)并之日起20日内,前往参统的社保中心办理注销手续。

七、申领失业保险金待遇

(一)用人单位与农民合同制职工或外埠城镇职工终止、解除(聘用)劳动关系后,在申领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和失业保险金时,应持以下材料:

1、《社会保险登记证》;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使用的证明;

3、《西安市外来人员就业证》或《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民劳动力花名册》;

4、《西安市缴纳失业保险费人员花名册》;

5、《农民合同制职工和外埠城镇失业人员待遇申领表》(一式二份)和《农民合同制职工和外埠城镇失业人员待遇汇总表》(一式三份)。

(二)外埠城镇失业人员返回原籍的,由参统的社保中心负责将其应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和失业保险关系,一并划转到本人户口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

如何办理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档案移交

用人单位与本市城镇职工终止、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工作关系,应当为其出具《终止、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工作关系的证明书》(样式附后),按下列规定办理失业人员的人事档案移交手续:

用人单位应自与职工终止、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工作关系之日起7日内, 将失业人员名单报其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并在20日内,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失业人员档案,到其户籍(集体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档案移交手续。

失业人员档案须具备下列证明和材料:

一、失业人员情况表(略);

二、档案材料清单(略);

三、参加工作时间证明:

1、招工证明:1996年8月以前参加工作的,须有招工审批表或者《西安市技工学校毕业生分配表》(无招工审批表的,须有《工资转正定级表》、《职工登记表》和参加工作时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招工证明);1996年9月以后参加工作的,须有《西安市城镇人员就业登记卡》;

1979年4月27日至1988年12月31日期间从事过临时工作的,应当有《城镇待业青年工龄审批表》;2、《大中专毕业生派遣通知书》、《吸收录用干部审批表》或者《聘用干部审批表》;

3、《入伍通知书》或者《入伍登记表》。

四、终止、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工作关系的证明(辞职和自动离职的还应有辞职证明或者自动离职处理证明);

五、《企业(单位)与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情况证明》;

六、《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转移单》( 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

七、《存档人员缴纳失业保险费管理卡片》或者《西安市个体工商户及雇工、自由职业人员缴纳失业保险费台帐》;

八、其他档案材料。

上一篇:实习证明英文范文下一篇:提案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