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2022-09-11

从本质上来说,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先进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确立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是当前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1 使创新理念深入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心

当今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锐气、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使创新教育成功的实施,就必须使创新的价值深入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要使师生都能认识到创新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和表征,认识到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首要任务。因此,作为老师而言,应该树立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自己神圣职责的价值观念,不能以任何理由阻碍学生创新素质发展,让富有创新潜能的学生埋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漠不关心。作为学生而言,应当把自身创新素质的发展看作是自己努力追求的目标,努力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动机。作为学校而言,要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作为教育的目标,努力创设弘扬创新精神的气氛,营造适宜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总之,我们要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树立起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把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在这样的教育观念支配下,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才会起到持久有力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2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使其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

在教育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是以教育者为中心,这是传统教育思想与创新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歧。传统教育把学习者放在一个从属和被动的地位,认为课堂教学一切均应以老师为中心,老师的讲授是最佳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如果说老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那么学生则是主体的主要方面,老师是为学生而服务的。因此,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观,使学生“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所以,在教学中,一是要注意把握学生,要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谋求学习的兴趣化,实际化,注重引发学生做出自觉的思考。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死气沉沉的局面。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人都具有自我学习成长的本性,人在入学之初就具有学习这一本能行为,通过其行为体验不断获取更新、更复杂的知识、技能,并把它转化为自身的财富,然后再运用这个财富学会更广、更高深的知识、技能,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因此,创新教育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地加以发掘、发展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三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任务。在信息化、国际化、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新型人才来说仅仅学习现成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流,必须使学生确立起能够应对环境挑战并构筑更有意义的生存方式的探究精神、创造精神、开拓精神、建设精神及其力量,也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

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性教学

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的,也即以“知识为中心”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已经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而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从而,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还要结合学科教学教给学生关于方法、技能的知识和自我管理的知识。即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变理论为方法,化知识为技能。使我国的教育教学实现由“以知识为中心的质量观”向“以能力为中心的质量观”的根本转变。为此,必须加大实践性教学。“实践增长才干,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人们只有躬身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启迪思维,才能激活创新。”当今教学改革的使命之一,就是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实践教学体现了这一改革趋势,它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实践教学对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未来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知识、能力、素质高度综合的新型人才。新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实践才能获得,而实践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实践有助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主张以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方式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系统知识,并在经验重组和交流活动中实现对已有认识的突破和创新,达到情感、行为的升华和提高。”实践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

4 树立动态发展的观念,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知识也是一样,它既可以成为人类创造力的翅膀,也可以成为人类创造力的绊脚石。那种把知识看作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而产生的知识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和以固定观念看待事物,以老经验处理新问题等都是阻碍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创新教育要使学生破除静止的知识观,树立动态的知识观,要使学生能自觉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形成“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认知模式。这样的知识观和认知模式更有益于创新潜能的发展。所以,创新教育就要求老师要动态地呈现知识,要能认识到知识在被学生接受之前,它对学生而言是毫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它的理由,不能只强调科学家、教师、书本的权威,动不动用“古人云”、“书上曰”之类的理由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与发展,把握它在具体情况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这样的知识观和教学观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成为创新能力的翅膀,而不是羁绊。

摘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与人、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笔者认为: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根本上是人的创新能力的较量。要培养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世界竞争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创新人才

上一篇:高等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改善对策下一篇: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品牌建设路径研究——基于H市社区大学合唱艺术的品牌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