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欣赏论文范文

2022-05-10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建筑欣赏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九州熊本青井阿苏神社,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和日本有田烧的兴起同在一个时期——明末清初。这个时期,也正是日本著名人物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称霸的时代——日本安士桃山时代(1573年至1603年),所以青井阿苏神社建筑有着明显的桃山时代风格,多以实用性和坚固为主。

第一篇:建筑欣赏论文范文

学会欣赏 快乐欣赏

摘 要: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是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提升对美的兴趣和能力的主要活动。对于审美经验缺乏的小班幼儿,更要让其在充分感受、欣赏周围美好的人事物基础上丰富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目前,小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较少,且存在教师范画、固话提问、流程简单或程序化等问题。下文先简单地阐述了幼儿美术欣赏的形式;再探究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学会欣赏并快乐欣赏;最后,通过对幼儿小班美术欣赏活动“我的表情”进行实际教学案例剖析,梳理小班美术欣赏活动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指导策略,旨在更好地培养小班幼儿感受与欣赏美的能力,发展幼儿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术欣赏;案例诊断;指导策略

Learn to Appreciate Pleasure-- Take the Small Class Art Appreciation Activity “My Facial Expression” as an Example

LI Qingrui (Gaishan Central Kindergarten,Cangshan District,Fu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Key words】 Art appreciation;Case diagnosis;Guidance strategy.

人的天性是喜歡美的,尤其是美的事物。小班幼儿对于美术的欣赏基于天性自身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他们天生热爱美,希望用自己智慧的脑袋欣赏美,用灵巧的双手快乐地创造美。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力与鉴赏力,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快乐欣赏,进一步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高。

1.幼儿美术欣赏的形式

小班幼儿的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有两种:随堂欣赏与专题欣赏。两种形式的欣赏都属于幼儿美术欣赏的范畴,但其各有不同的侧重。

(1)随堂美术欣赏

随堂欣赏是指欣赏教学内容中的工艺课及绘画课中展示的优秀作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绘画或手工制作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幼儿作品或与之有关的名家名作让幼儿欣赏,启发幼儿美的天性,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美与欣赏美。同时,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欣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作品美的独特感悟,并及时给予积极地鼓励与表扬,使幼儿在感悟与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提升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2)专题美术欣赏

专题欣赏是指欣赏儿童作品、民间木雕、名家雕塑、传统陶艺、西洋油画与中国水墨写意画等名家名品。教师要想在美术专题欣赏课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明确专题欣赏的教学目的,再以专题教学目的为出发点,用多种教学形式为幼儿专题美术欣赏服务。教师不仅仅是简单介绍作品,还应强调专题作品创作的背景、年代与动机,以及作品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象,作品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等内容。在幼儿欣赏多幅专题作品时,教师可让幼儿对这些作品简单地的比较进而找出作品间的艺术联系与不同艺术美感,引导幼儿运用掌握到的美术知识与技巧,快乐的欣赏作品,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在欣赏专题作品时,要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料,提前找出优秀美术作品的资料(如:挂图、光盘与视频资料等),运用更具有感染力的配乐解说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幼儿美术欣赏专题教学。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学会欣赏、快乐欣赏

(1)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形式是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良好的方法之一。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幼儿与作品间要三方互动交流,在互动中提高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熏陶其对美的感知。幼儿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名作名品进行欣赏,讲出自己是否喜欢、喜欢的原因等,在欣赏与评判等互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2)現场欣赏式教学方法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另一种良好方法是现场欣赏式教学。教学欣赏的现场不局限于博物馆及展览馆内,还可利用现有资源,拓展欣赏教学的现场。例如:在“动物的花衣裳”教学时,进行拓展现场教学,教师组织幼儿去动物园观看动物身上“花衣裳”;去水族馆去观看鱼类动物的“花衣裳”;去野外欣赏各种飞行动物的“花衣裳”,幼儿通过现场直观的欣赏式教学,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幼儿欣赏的真实感知,提高欣赏能力。

(3)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的涌现给幼儿提供了更直观的视觉感受,在幼儿美术欣赏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幼儿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配上轻松的音乐、应景的视频等,会大大增强美术作品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增强美术作品视觉效果并提升美术欣赏的快乐性。例如:在国画欣赏教学时,老师指导幼儿欣赏教材中的名作名画,还搜集一些古代或近现代的国画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欣赏,通过观察各种国画图片,大家各抒己见说出对国画的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议论的同时了解了国画在我们绘画史中的占据的重要地位,加深幼儿对国画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加深幼儿对我国传统美术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成为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欣赏教学,能调动幼儿美术的学习积极性,能激发幼儿想象思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幼儿美术的实际案例教学

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刚刚萌芽,对自己充满了好奇,开展“我的表情”美术欣赏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成长需要。在小班“我的表情”美术欣赏活动的案例中,教师没有深刻领悟艺术欣赏活动的关键经验,一昧强调对表情的认知。下面,我将对小班“我的表情”美术欣赏活动进行剖析,指出案例中适宜的欣赏要点,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

(1)注重感受表情多样性,忽视美术欣赏和审美价值。

案例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对不同表情进行感知,注重让幼儿感受表情多样性。但教师在感受欣赏表情特征上指导不够,引导语言更偏向社会性,没有把握欣赏关键点,缺乏和忽视了欣赏和审美重要价值。作为美术欣赏活动,教师应注意对表情形式美感强调,如“开心时的眼睛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等,注意用艺术美的形式来理解表情,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表达。因此,建议在活动前增加“设计意图”环节,帮助教师更好关注艺术活动的核心价值目标。在感受表情多样性上导入环节可选择与幼儿相关的表情、心情歌曲,随乐律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将幼儿在生活中对于表情、心情的经验迁移。材料的准备上也需具有美感,建议纸的色彩可选择红、黄、蓝、黑、灰5种颜色作为底板,画面以2-3个人进行布置。

(2)注重技能示范讲解,忽视幼儿创作体验与情感表达。

小班幼儿对周围人事物的感受与欣赏,除需要直观教具,配以教师生动演绎,更需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引发幼儿自主体验与感受。在活动中,教师出示实物抱枕,运用电教法,利用视频和课件讲解,梳理幼儿对一些表情认识。但忽视幼儿创作体验与情感表达,对运用线条进行表情创作的经验没有得到太大提升,对现实与创作间的体验没有得到很好迁移。建议课件里表情可用单线条图谱进行再次提升,注重引导幼儿对夸张线条感知,引导其大胆表达自己情感体验,提升幼儿欣赏夸张表情和线条的能力

(3)注重幼儿自发表现,忽视支持推动。

活动中注重幼儿实际操作、亲身体验,鼓励幼儿运用镜子直接感知和对比自己不同表情。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要持续给予支持。注意幼儿表现内容很简单,或在原有水平上重复时应引导与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再次表达,注意镜子使用次数与时间,避免影响幼儿艺术表达与创造。

(4)注重教师评价,忽视分享交流。

幼儿欣赏作品与分享环节,师幼互动和谐、对话平等,但始终以教师评价为主,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进行欣赏、自评与互评。教师可和幼儿交流,创设情境,帮助幼儿链接已有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建议在活动结束后,将幼儿完成的表情作品装订成册,自制《我的心情故事》绘本,配以简单文字故事,供幼儿相互之间评价、分享与交流。

教师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时,不仅要丰富自身美术欣赏知识,理解与欣赏对艺术形式美,提高个人美术欣赏能力,选择适宜小班幼儿发展水平内容和材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并给予幼儿足够的与欣赏内容相互沟通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多次地进行感知与想象,激发思维与灵感。注意教师、幼儿与欣赏内容三者之间平等关系,创造“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每个人都尊重别人的表达”的对话氛围与条件,使幼儿乐于对话。

适宜的欣赏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审美热情,在欣赏活动后,幼儿往往会产生模仿与创作作品的冲动。这时,鼓励幼儿通过尝试主动建构美术创作经验是幼儿继续和该作品对话的大好时机。教师要抓住这样的契机,满足幼儿的尝试愿望,鼓励其像“大师”一样创作。

美术欣赏活动离不开“欣赏”,不管是教师还是幼儿,都应学会欣赏、快乐欣赏。

参考文献

[1]颜晓燕.故事欣赏活动“想飞的小象”案例诊断[J].福建教育,2017(3):4-4.

[2]许卓娅.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3]马玲娥.走进对话的幼儿美术教育[J].今日教育:当代幼教,2008(12):2-2.

作者:李庆瑞

第二篇:青井阿苏神社,欣赏日本建筑美学

九州熊本青井阿苏神社,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和日本有田烧的兴起同在一个时期——明末清初。这个时期,也正是日本著名人物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称霸的时代——日本安士桃山时代(1573年至1603年),所以青井阿苏神社建筑有着明显的桃山时代风格,多以实用性和坚固为主。

日本古代各个时代的建筑都有其特有的风格,像平安时代的建筑多以仿中国汉唐为主,室町镰仓时代的建筑融合了佛教的风格,而江户时代的建筑主要以市民风格为主。

我们似乎天然的对日本很熟悉,以至于每个人都说日本对中国建筑的抄袭工作做得很好,一望便知今日所见的日本美学的源头。

可细究起来,两国的建筑还是有明显不同的。从青井神社就可以看出来,进入大门之前和之后,参道两侧的建筑基本都是不对称的,而在中国寺庙里,你一定会在鼓楼对称方向发现钟楼。中国人自古有对称性的偏好,大到皇宫小到民居,而日本却有非对称性的强迫症。有传说日本茶道的“鼻祖”千利休为茶庭铺设踏脚石时,以豆子撒地来确保是奇数。事实上,每种外来文化都没有全然改变日本,它们反倒被日本重构,形成了今天的日本文化。虽然日本古代贵族喜欢中国文化,但是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岛国文化,他们并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却在被完全重构成拥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众所周知,青井阿苏神社是在全日本所有茅草屋顶寺院神社当中唯一被指定为国宝的神社。青井阿苏神社的屋顶基本多是茅草风格,明显同属于合掌造的民宅构造风格。合掌造(合掌造哆)是指日本一种特殊的民宅形式,从外观看以茅草覆盖屋顶,呈人字型的屋顶如同双手合十一般,于是就被称为“合掌”。茅草的屋顶通常坡度很大,非常陡峭,其实为了大雪不会堆积。

青井神社的房屋一般都离地有一定的高度,依然保留着干栏式建筑,在日本称之为高床式住居,这和中国南方土家吊脚楼非常相似。当然之所以为了离地有个高度,这是因为古时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躲避地上虫兽的侵害和地底的潮湿、或者雨大时房屋进水。日本古代神社建筑底部的支架通常是由木材建造,而木材极易受潮湿腐烂,所以日本神社有“造替”制度,每二十年重修一次。

日本神社文化

日本有大大小小的神社广布各地,神社文化也深深融入到日本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青井阿苏神社住着的是日本鼎鼎有名的稻荷神等神仙,神社建筑规制和常规神社类似,包括鸟居、石段、参道、手水舍、灯笼、拜殿(本殿)等。我主要从鸟居、稻荷神、以及日本老百姓的参拜礼仪,来解读日本神社文化。

鸟居:神域的入口

鸟居,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牌楼牌坊。如果一看到鸟居,大致上就清楚神社的大概坐标。如果在中国哪里看到牌坊,大概也会清楚有关地标。二者不同的在于,中国的牌坊是古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或者是寺庙的山门。而鸟居其实有点像神话片里的神道结界,代表的是神域的入口,类似门及中国《聊斋》故事里的常提到的结界。

日本的鸟居有很多种,通常由一对粗大的木柱和柱上的横梁及梁下的枋组成。梁的两端有的向外挑,也有的插入柱身的。著名的如伊势神宫的鸟居,造型简练刚挺,寓巧于朴。自7世纪中国建筑文化的引入,鸟居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柱子有侧脚、横梁两端起翘,甚至有用斗拱的。青井阿苏神庙稻荷神的鸟居具备明显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特色“横梁两端起翘”。

如果在日本一看到红色鸟居,这个神社必然住着稻荷神,因为稻荷神主管五谷丰登和财富,所以他的鸟居也是最多的。当走过一道道神域大门,辛苦走过千万个台阶,才能亲见神佛的神圣感。

这里的鸟居一分为二,由两条通往同一个地方的隧道所组成,如此可以容纳更多的鸟居。

稻荷神:最贴近老百姓的神

青井阿苏神社稻荷神社应该是日本最多的神社,因为在人间分管的工作职责最贴近老百姓生活,所以在日本一共有3万余座稻荷神社。伏见稻荷大社是总社本宫,这种神社规制概念,和政府、机构的管理机制很相似,比如总部和分部。

有很多人说稻荷神是狐仙化身,此次我特意求证了在日本神话专业学习的资深学者大森哥,他说这都是谣言,稻荷神不是狐仙,他长得什么样,没有人见过也没人知道,所以神社里供奉的是一面镜子,只有重大节日才可以亲见。

稻荷神社外正对着两个神龛,住着他的两随从,是白色的狐和狸猫。日本神话人物和中国也有明显的区别,日本神仙都是有动物随从的,喜欢带着动物团队作战。比如桃太郎出场就会有小白狗、小猴子和雉鸡。而中国神仙的动物一般都只是坐骑而已,并无一起作战的时候。

说起稻荷神,不得不聊一聊日本妖怪文化,这就要从日本的神道教开始。神道教属于日本本土宗教,源于萨满教,实际上就是泛灵论的产物,所以日本神社就是神道教工作人员办公场所。日本神道教的工作人员出身有氏族英雄、死去的祖先、大自然的动植物还有一些凶神恶煞。在日本大学,专门设有日本神话、日本妖怪类似的专业体系。

据说日本神灵大概有500多个,认真的日本人还专门设立了研究机构把妖怪分门别类,著成《日本妖怪物语》、《日本妖怪大全》等图书,还配有精美插图。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妖怪中,与水相关的妖怪非常多。比如豆子婆婆,是用筛子在水中捞人来吃的妖精;桥女则是为情投水自尽的女鬼;而活跃于江河之中的河童,其原型很可能是一种凶猛的淡水鳄鱼。

在日本,人们对妖怪没有忌惮,反倒是生活中喜爱的一部分。这点上,日本和欧美似乎也很有相通之处,比如万圣节老外都喜欢扮个魔鬼、妖怪啥的。

神社礼仪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特定的仪式,神社参拜仪式,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步:经过鸟居的时候,通常要跪拜并默念自己的名字等基本信息。走参道的时候,注意不能走中间,而是要走路两侧,中间的路被称作“正中”,是神社神职人员比如稻荷神走的专用路。

第二步,先在神社前的“手水舍”水池边用一个长柄木勺洗手。比如右手握勺,舀水洗左手。

第三步,在神社拜殿前,把手拍几下“二礼、二拍手、一礼”,合十祈祷鞠躬。有的拜殿前还挂有很粗的麻绳,祈祷者摇动两下,撞得麻绳上的风铃发出响声。在日本很多神社,没有正殿,只有拜殿。拜殿有点像各种仪式的举办场所。有香资也可以“奉纳”。

很多神社拜殿内部供奉的主角都是镜子,这可能和“八咫镜”有一定关系。八咫镜和草薤剑、八坂琼曲玉并称日本三大神器。八咫镜来源于中国水镜。日本人认为镜子照物照人本身就很神秘,在中国也有很多人忌惮晚上12点以后照镜子。在日本流行这样的说法:镜子可引来吉祥,映照出人心,可暴露恶魔的本质,预见生死吉凶。由此,日本至今有人认为镜子被破碎是不祥之兆,不能跨越镜子,非吉庆场合要把镜子遮盖起来等等。所以在日本的老式榻榻米民居里,你会发现镜子都会用雕花拉窗关上,我曾经晚上住店特意把拉窗给打开,因为关着的时候,总会感觉拉窗背后藏着什么。

日本人有在3月份开春来神社祈福孩子健康的习惯,所以这个时候很容易见到妈妈带着孩子拜祭神社。

据日本传统,新人们会在神社里举行婚礼,这个有点像中国人在宗祠举行婚礼一样,是日本婚礼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腾云

第三篇: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与音乐欣赏教学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事业也不断地在发展。我们在发展音乐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与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心理学是占了很大比重的[1]。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审美与音乐欣赏教学研究时,要充分注意到心理学的作用。音乐欣赏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门,音乐欣赏包括想象联想、情感体验、听觉享受以及理解认识,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音乐欣赏这门课。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一般分为音乐欣赏审美初始阶段、音乐欣赏审美高潮阶段以及音乐欣赏审美延续阶段。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心理;教学

引言

音乐欣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每个人的欣赏水平是不同的。从心理学上来解释,因为人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集中在一个无法理解的事物上,鉴赏的结果不一样。而“喜欢”的感受是根据在自己的已知记忆中,潜意识的相比较其他因素后得到的一个主观标签。如果主观上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那刺激到对方感觉美的艺术内容当然无法获得相同的主观感受。但是另一方面,人类无时无刻的有在学习及时在听一首曲子的十几分钟里面,超一流的作曲大师正是了解到了这一点,在作曲时就把人的学习能力也一同考虑进去了。

一、音乐欣赏审美心理

人的审美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就算同一时代的人的审美观点都有截然不同的,更不要说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审美观的差距了[2]。由此创作出的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观又要另当别论,一个非常著名的审美家曾经说过,审美是只属于人的,因为审美是为了反对不美的事物。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基于“主观”因素创作的,既然是“主观”对于“别人”来讲必然会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不同观点。尤其是音乐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作品。人的音乐审美心理是听觉和情感上的共鸣,人对音乐的认识不同,以及人对音乐寄予的情感和共鸣,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态度,不然音乐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每个人的审美机制是不同的,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欣赏的音乐风格,所以说每个人的音乐欣赏审美心理是不一样的。

二、音乐欣赏教学

我们必须要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让所有的教育对象到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于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欣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最重要的功能。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音乐教育都很重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教育家、圣人孔子就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和倡导者。一个人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可以使他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现代医学证明:人的创造才能主要通过右脑来完成。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音乐形象,给人直觉的形象思维。音乐欣赏水平是与阅历有关的,除了先天的偏好的和感悟能力,对音乐的鉴定能力也会因为你后天听过多少产生影响。当你对这个世界和自身有更高一层的认识,当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追求时,你的心境和偏好都会发生变化。

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还是要稍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直接接触晦涩难懂的大作品,这样非但不能从中得到享受,反而容易反感,对以后听其他作品造成心理障碍。我们也要让学生具体去演唱,因为演唱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这个曲子的理解,一举两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其实欣赏天赋每个人都有,兴趣爱好难以短期突击培养,但知识背景确实可以扎扎实实的筑建,它对培养爱好有帮助,而且在人际交往公关应酬等方面经常有谈论或者欣赏音乐的需要。

结束语

我们进行音乐审美教学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审美人生,为了精神的充实,人化的、诗意的存在。深一点可以从音乐中看到人本身,人的理性与感性的平衡,自身创造力的闪现,从而肯定人类自身。音乐欣赏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音乐是一种语言,无论是什么音乐,作曲家都是为了分享感情而创作他们,而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对于听众和音乐家两者而言,如同高山流水遇知音,有了共鸣,才会有音乐的意义。因此,我们进行音乐欣赏审美心理和音乐欣赏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郭晓雯. 想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意义[A].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2:4.

[2]李姣. 试论音乐欣赏在高师音教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教学的若干问题[J]. 中国音乐,2012,03:176-180+186.

作者:王睿

上一篇:高中化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程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