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范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筑规范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建筑企业安全资料是安全基础工作之一,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检查、考核和落实安全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资料依据,也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同时,它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分析和研究资料,从而能够掌握安全动态,以便对每个时期的安全工作进行目标管理,达到预测,预报,预防事故的目的。

第一篇:建筑规范论文范文

《住宅建筑规范》中有关建筑防火设计的若干问题

摘要:通过对《住宅建筑规范》中建筑防火规定与相关规范的逐条对比和分析异同?从而有利于对规定的理解实施;并建议整合建筑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编制体系。

关键词:住宅建筑规范 防火规定异同 实施 整合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以下简称《住建规》)自2006年3月实施以来,其中有关防火与疏散的规定条文,由于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存在多处差异,使设计和审查人员无所适从,以致影响设计质量和安全。为此,仅就建筑专业防火设计内容,以《住建规》第9章的防火与疏散条文为序,汇总《建规》和《高规》的相关条文,对照异同,阐述讨论。其目的主要是便于设计人员(守法者)和审查人员(执法者)对条文规定的理解与实施,也可供编制人(立法者)在修编时参考。

关于规范的编制原则与技术特点

1、《住建规》的地位

作为我国首部以“一种建筑类型(住宅)为对象,涉及建造全过程和各项领域的性能或指标要求,全文强制的技术规范”,其地位在其总则第1.0.4条和第1.0.5条内已有表述。《住宅建筑规范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则更明确解读为:“本规范的规定为对住宅的强制性要求。当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抵触时,应按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当有关标准与本规范的规定抵触时,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若未直接违反本规范的规定,但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时,亦不能免除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也即,本规范的地位在法规之下,在有关其它标准之上。

问题是:鉴于《住建规》均系强制性条文,且有不少为性能化要求,因此在执行时必须同时遵守相关防火规范中的强制性与一般性条文。然而相关规范的编制却未协调一致,从而导致在相互矛盾的规定面前,设计和审查人员往往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更难以理解的是:《住建规》仅是针对一种建筑类型(住宅)的技术规范,却要求涵盖建筑类型更广(包括住宅在内)的相关标准(如《建规》和《高规》)必须服从其规定。而一旦由于执行《住建规》而违反相关规范的相应条文时,其责任仍在执行者!

2、与现行相关规范整体协调。局部突破的原则

《住建规》针对住宅使用与火灾的特点,提出一些新的防火理念,并在规定中有所体现,例如:

①“明确了在住宅建筑中不考虑防火分区的问题”。

②“在安全疏散设计中不再具体界定建筑类型,并明确用层建筑面积和疏散距离决定安全出口的数量”。

③“首次统一用层数作为各项要求的基准,并规范了楼层的折算方法”。

然而,上述理念并未获得《建规》和《高规》的全部和明确的认同,故三个规范之间的差异在所难免。例如

①尽管《高规》也重视单元式住宅单元之间和各户之间的防火分隔,但并未允许塔式或通廊式住宅若楼层面积超过1个防火分区限值时,可以不划分防火分区(参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第58~60页)。

②作为住宅安全疏散的主体——楼梯间形式与数量的确定,《建规》和《高规》均仍按住宅类型区别对待,未与《住建规》同步。

③关于建筑层数的折算方法,对顶部户内跃1层住宅或商住楼的层数计算,《建规》和《高规》也未与《住建规》一致。

3、关于性能化要求的条文

所谓防火设计的性能化要求,系指实现火灾防治科学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统一的基本准则。《住建规》“首次将性能化要求和具体指标融合在一本标准中”,但遗憾的是,有些性能化要求的条文,在本规范和相关的《建规》和《高规》中,均未见链接的相应指标规定,以致难以落实执行。例如户间防火分隔和与非住宅部分防火分隔的具体措施等。

根本问题在于:技术规范的编制毕竟不是学术论著,应将实施的可操作性视为重要原则。因此,规范中多应为直接表达或链接的“处方式”的指标条文,以便大量的一般性技术问题均可“对症”执行。只有针对特殊的建筑或使用情况,才需要依据性能化要求,由专家或专业机构进行计算分析论证(甚至通过实验),确定相应的设计措施,普通设计和审查人员无权也无能力胜任。

住宅的安全疏散

对于2层以上的住宅,其竖向和水平安全疏散设计的主要内容,首先是确定楼梯间的形式、数量和位置。《住建规》第9.1.4条为此规定:“住宅的耐火性能、疏散条件和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防火安全要求”,但系性能化要求。现将《住建规》、《建规》和《高规》(以下简称《三个规范》)的相关条文整理汇总如表1~5所示。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基于不同类型住宅的疏散条件各异,楼梯间的形式也随之不同。因此,尽管《住建规》提出了“在安全疏散设计中不再具体界定建筑类型”的理念,但在该规范第9.5.3条中仍规定了“楼梯间的形式应根据建筑形式等因素确定”。所以,确定楼梯间形式的具体指标,只能执行《建规》和《高规》针对不同住宅类型的相关条文(表1~表4)。

关于住宅楼梯间数量的规定,对于2~9层的任何类型的住宅,《住建规》与《建规》是一致的(表1)。而对于≥10层的高层住宅,《住建规》与《高规》的规定则差异较大(表2~4)。主要为以下几点:

①《住建规》不允许≥19层任何类型的高层住宅设置1座楼梯间,而《高规》对≥19层的单元式高层住宅仍规定了可以设置1座楼梯间的条件。

②《高规》允许10~18层高层住宅设置1座楼梯间的条件较《住建规》严格,并根据住宅类型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如对通廊式高层住宅甚至规定不得设置1座楼梯间。

至于楼梯间位置的确定,《三个规范》的相关规定基本是一致的(表5)。只是《住建规》更明确规定了户门至楼梯间的距离指标(2~9层住宅为15m;10~18层住宅为10m),并成为界定楼梯间数量的条件之一(表1~4)。住宅建筑层数的折算

《住建规》第9.1.6条规定:“住宅建筑的防火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并明确给出建筑层数的折算方法。现将其与《建规》及《高规》的相关条文对比如表6所示,从中可以看出

①关于哪些楼层可不计入住宅建筑层数的规定,《三个规范》是一致的。

②《高规》对建筑层数的折算无条文规定,仅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第2页中注有:“9层顶部户内跃1层的住宅适用于《建规》”(也即按9层计)。至于11层和18层顶部户内跃1层者如何界定未见注释。

③《住建规》与《建规》二者对此

的主要矛盾在于:《住建规》对顶部户内跃1层的户型仍按2层计算(《实施指南》第125页,例题3,9层跃10层,按10层计),而《建规》则按1层计算。

④由于《三个规范》对住宅建筑层数折算的上述差异,导致(9+1)层、(11+1)层和(18+1)层顶部户内跃1层的住宅或商住楼,是按9层、11层、18层,还是按10层、12层、19层进行防火设计的两难选择。

户间防火分隔措施

《住建规》第9.2.1条规定:“住宅中相邻套房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系性能化要求条文。为此,按分户墙、楼板、窗槛墙、户间窗间墙、户门等部位,将《三个规范》中有关的户问防火分隔措施汇总如表7所列。从表中可看出主要问题是

①户间窗间墙的宽度,《三个规范》均无规定,仅当单元式高层住宅设置1座楼梯间时,《高规》要求≥1.2m。

②对户门的防火要求,由于《住建规》本身未链接具体措施条文,只能根据《建规》或《高规》针对不同情况的规定选用甲级或乙级防火门。若属于《建规》或《高规》允许选用非防火户门时,如何达到户间防火分隔要求,则无法得知。

同栋内住宅与非住宅部分的防火分隔措施

该分隔措施汇总对照如表8所示,并可明确下述三点:

(1)关于住宅安全出口及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的要求,《三个规范》的规定是一致的。

(2)关于同栋内住宅与非住宅部分的防火分隔措施,《住建规》系性能化要求,《高规》则未提及,故应执行《建规》的具体指标,而该指标恰与《住建规》对于分户墙和楼板的要求一样。

(3)住宅的楼梯和电梯直通下部的汽车库时,该出入口的具体防火分隔措施,《三个规范》的正文中均无规定,只能参照《住建规》和《建规》相关的条文说明执行,但二者仍不一致。

其他相关条文规定的异同分析

1、住宅的耐火性能

经过逐条对比,《三个规范》关于住宅耐火等级及其构件耐火极限的规定是一致的。因为:

①尽管《住建规》表9.2.1与《建规》表5.1.1的限值有所不同,但《建规》在该表的注5中已说明,对于住宅建筑可按《住建规》执行。

②同样,《住建规》第9.2.2条规定四级和三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允许建造的最多层数分别为3层和9层,与《建规》第5.1.7条规定的2层和5层不同,但《建规》在该条的条文说明中允许住宅建筑可按《住建规》执行。

③至于《高规》与《住建规》二者的相关规定则完全相同。

《三个规范》的不同点则为:《住建规》将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改用“不燃性”和“难燃性”表述,而《建规》和《高规》仍沿用“不燃烧体”和“难燃烧体”。

2、住宅的防火间距

《三个规范》规定的限值完全一致。但不同条件下住宅防火间距的调整值,《住建规》第9.3.2条为性能化要求,具体指标应执行《建规》第5.2.1条的注1~4,以及《高规》第4.2.2~4.2.4条的规定。

3、住宅的防火构造

《三个规范》的相关规定有三处不同:

①《住建规》第9.4.1条规定:“窗槛墙高度应≥0.8m或设耐火极限≥1.0h的不燃性实体挑檐,其宽度≥0.5m,长度≥开口宽度”。《建规》无相应条文,《高规》也只有“单元式高层住宅设有1个安全出口时,其窗槛墙应≥1.2m”的规定。

②《住建规》第9.4.2条规定:“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的净距离应≥1.0m”,《建规》和《高规》均无此要求。

③《住建规》和《建规》均规定: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封堵,但《高规》则为 建筑高度≥100m时,每层楼板处均封堵,<100m时,可隔2~3层封堵。

④《三个规范》均规定管道井的检查门应为丙级防火门,且不得开设在楼梯间内。而在防烟前室(含合用前室)内《住建规》和《建规》允许开设检查门,《高规》则不允许。

⑤《住建规》关于设置管道井的规定中均不含垃圾道,《建规》和《高规》仍保留。

4、住宅的消防求援

《三个规范》相关具体措施的主要不同是

①《住建规》第9.8.1条规定≥10层的高层住宅当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至少沿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而《高规》第4.3.1条规定至少沿二个长边设置。

②《住建规》第9.8.3条规定:≥12层的住宅应设消防电梯,而《高规》第6.3.1条规定:≥10层的塔式住宅和≥12层的单元式及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

③关于街区内道路的间距,以及穿过沿街建筑与通入内院消防车道的设置规定,《住建规》未涉及,应按《建规》和《高规》执行。

关于建筑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编制体系的整合

综上所述,规范编制单位、时间、理念、体例的不同,以及缺乏必要的协调统一,是导致《三个规范》对住宅防火设计规定出现矛盾的根本原因。例如:《建规》的修编在《住建规》之后,并多处已修改一致,故二者的矛盾较少:《住建规》的编制则在《高规》之后,但因多处“局部突破”,故二者的矛盾相对较多。由此,如从更深和更广的层面考虑,有必要对建筑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编制的整体构架进行反思与整合。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规)是我国早期借鉴前苏联体系编制的,涵盖一般民用和工业(含仓库)建筑,可视为“母规范”。随着我国建设的需求与技术进步,此后曾多次修订,并按建筑类型(如汽车库、人防工程、石化企业等)和专业技术(如喷水灭火、火灾自动报警等)编制了多部“子规范”。但由于前述的原因,也导致规范间往往出现矛盾,执行时难以取舍并遗留隐患。为此,笔者建议:

首先,应理顺我国建筑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编制体系(表9),其中“母规范”应按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含仓库)分别编制。民用建筑则不以建筑高度24m为界分别编写,而应融为一册。高层与低层建筑规定有差异处,可在同一章节内分条或在同一条目内分别表述。

其次,要明确每部防火规范在编制体系中的定位,据以确定编写的广度与深度。如作为“母规范”者,应编制指导原则及普遍通用的条款,属于“子规范”的内容只需索引;而对于“子规范”则应只编制“母规范”未涵盖和不同的条款,相同者不应重复。

“子规范”也并非均独立成册,若内容较少,可在单项(如图书馆、剧院、办公楼等)建筑设计规范中,编写独立的防火章节即可,此时尤应贯彻“子规范”的编制原则。

住宅建筑量大面广,涉及民生影响极大。当务之急,如能从速针对住宅使用和火灾的特点,编制专册《住宅设计防火规范》(包括强制性和一般性条文),可能是统一协调目前《三个规范》相关规定,并便于理解和执行的有效途径。届时,《住建规》仍可摘编其中的强制性条文,《建规》和《高规》则可删除有关住宅防火设计的内容,索引该规范即可。

作者:教锦章

第二篇:如何规范建筑企业安全资料

【摘要】 建筑企业安全资料是安全基础工作之一,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检查、考核和落实安全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资料依据,也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同时,它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分析和研究资料,从而能够掌握安全动态,以便对每个时期的安全工作进行目标管理,达到预测,预报,预防事故的目的。

【关键词】 建筑企业;安全资料

安全是建筑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企业就无法长治久安,效益也不可能持久,忽视安全只追求效益无异于舍本逐末。安全管理资料是安全基础工作之一,也是检查考核落实安全责任制的资料依据,同时它向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分析、研究的材料,从而能够掌握安全动态,以便对每个时期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达到预测、预报、预防的目的。

一、目前建筑企业安全资料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对安全资料的管理重视度不够,资料整理平时无专人负责,迎接检查时突击整理,临阵磨枪,应付思想严重;(2)未设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人员配备不够;(3)企业安全责任目标未分解,未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责任书内容不全面;(4)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生产行为不到位。如企业对施工现场的检查不到位,对隐患督查整改不到位,从资料上看不到隐患消除整改记录;(5)企业对施工现场奖惩措施不到位;(6)企业对安全施工专项方案把关不严;(7)对上级文件及企业规章制度宣传贯彻力度不够;(8)对企业员工及农民工安全教育不重视,缺乏必要的培训记录。

二、做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资料整理的前提

1.做好安全管理资料整理首先要得到领导的重视。做好企业安全资料档案工作,首先要有企业领导的认可和支持,领导重视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在领导的重视下,企业应成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有专业人员从事企业安全资料的整理,将资料整理工作纳入企业各种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并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切实解决资料整理工作当中的一些问题,如必要的设备和经费等;对整理安全资料专业人员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增强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信心和热情。领导重视了,加上资料专业人员的切实负责,企业全员配合,企业安全资料管理工作才能做细、做好,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严格落实安全资料管理制度。根据建筑业的自身特点以及各类档案形成规律,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安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档案工作从制度上予以保证,从监督考核检查上予以落实。现代建筑企业基本都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安全档案工作实际上表现为企业与项目部两级管理,各个项目部也应该设立一名安全资料员,安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就有了制度和人员上的保证。为了更好的监督落实档案管理工作,把档案工作纳入安全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在考核施工项目的目标完成情况时,实际上也考核了安全档案工作的状况和质量,保证了安全档案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3.提高安全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安全资料管理工作的好坏,除领导重视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资料员本身思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安全资料人员除了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平时还应该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技能,研究科学的管理方法,也要学习一些建筑施工中有关的专业知识,努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要熟悉和掌握建筑施工中各个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和主要工作程序,使安全资料管理工作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三、加强安全管理资料整理的措施

1.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建筑企业应依据本企业特点,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巡视制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能落实到人。明确各级第一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3.安全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企业及施工现场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企业每年都要制定安全教育年度培训计划,对全年的安全教育进行统筹安排。安全教育培训要坚持全员性,即企业所有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具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2)建立企业法定代表人讲安全课。建筑企业每年都应组织两次法人代表讲安全课,由企业法人及主管安全副经理主持会议,企业全体管理人员、各部门经理及在建项目项目经理、安全员参加会议,主要讲解最新的法律法规、企业出台新的规章制度案例分析、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等内容,安全资料管理人员收集并做影像资料存档。(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加强对新职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新职工必须经过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即总公司级、分公司(项目部)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转岗、复工人员应参照新职工的办法进行培训和考试。(4)“三类”人员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筑企业每年要对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施工管理人员按照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实际,参加企业各职能部门、各单位举办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式,布置安全生产工作。

以上的所有安全教育必须有受教育人的亲笔签名,并归入安全管理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4.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实质上是一次群众性的安全教育。通过检查,可以增强领导和群众的安全意识,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内部应根据形式、检查内容和目的建立各种检查制度,安全检查以(建筑施工安全检壹评分标准》(JGJ59~99)为依据。制定经常性、定期性、突击性、专业性、季节性等检查制度。制度中要规定检查内容,即查思想、查制度、查机械设备、查安全设施、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劳保用品使用、查伤亡事故的处理等。安全检查制度的具体要求是“三定”(即定人、定时间、定措施)。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应进行整改,负责整改的单位、人员在整改完成后要及时向检查的部门反馈信息,检查单位应派员进行复查,经复查整改合格。

5.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与沟通。安全資料管理工作不可能仅靠安全部门去做,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如工程部、技术部、工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使安全信息能够及时、完整的传达到企业的各个管理层面,覆盖企业所有的生产领域。

因此,只有将安全管理资料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才能使安全资料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遏制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切实地保证安全生产,促进建筑业的文明、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符文辉,王凤春,王峰.浅谈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科技风.2009(18)

[2]陈德和,覃桦.浅谈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资料的建立.建筑安全.2001(6)

作者:刘波涛 王杰伟

第三篇:分支电缆与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环境下的行业发展要求也不尽相同。分支电缆作为一种新型的预支建筑配电电缆,截至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高层建筑、大型厂房、文体场馆等建筑结构中,其按照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电缆品种、规格也出现了多样性、差异性变化。本文旨在简要介绍分支电缆结构、性能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介绍了建筑电气相关规范方面的先进性能,以供同行同类型工作参考。

关键词:分支电缆;安装;性能;设计

分支电缆是预支分支电力电缆的简称,在我国问世之后几经实践,充分的证明了分支电缆在配电系统中的优异性,尤其是中高层建筑以及住宅建筑结构中,更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就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我国现有工程实践明确的指出了这种电缆应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并为建筑电气设计提供了指导依据。

一、分支电缆概述

近几年来,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得出,采用分支电缆为主的电气系统运行稳定系数极高,在几年时间里未曾出现过任何一个分支接头故障问题,合理的实现了零故障设计要求。当然,这一数据只代表过去,而不能说明未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目前的建筑工程电气系统中,采用分支电缆进行设计的时候,故障发生率是极低的。

1、概念

分支电缆也被称之为预支分支电力电缆,是基于普通塑力电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电缆结构。这种电缆结构自从出现以后,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和引用,其充分的证实了分支电缆在配电系统中存在的优越性,尤其是在中高层建筑结构以及住宅结构中,更是得到了普遍的引用。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领域中,将主干电缆、分支支线电缆、分支连接体等三部分进行一体化设计制造,具备着优良的技术经济指标,在工程的经济性、技术性以及安装便利性方面都具备着极大的优势,与传统的电缆和母线比较具备着极为突出的优点。

2、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支电缆的品种、规格以及使用性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目前的工作中,按照绝缘材料的材质我们可以将分支电缆分为VV型、YJV型,A、B、C、D类型的阻燃VV、VY型等。其中,在目前的应用工作中,这些类型都具备着低烟、低毒、低污染的优势,是一项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工作流程。

二、分支电缆的结构、性能

分支电缆是近几年来在电力市场上形成的一种电力新产品,也是一种全新的配电流程,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在工作中对于其研究标准和应用体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对其结构、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实现设计的全方位进行。

1、生产技术与标准

分支电缆是基于传统的电力电缆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电力新技术,是现代文明发展的结果。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分支电缆已经广泛的应用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是高层配电系统中一项趋于普及的设计流程。就过去多年的工程实践总结得出,这一电缆的应用有着供电可靠性好、工程经济性能佳、施工方便简单的优势。在目前的电气系统设计中,按照传统的方法,在楼层配电设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含有以下几种。

1.1、放射式

放射式设计是以地下室配电间作为主要的电源核心,由其逐步向着周围扩散的一种电力体系。在目前的工作中,这种设计流程是分别对各楼层电缆进行直接供电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需要大量电缆线作为支撑的设计模式,这就造成了在工作中形成电缆使用量大、桥架较多,造成了设计工作整体造价高、经济性差的现象。

1.2、链接法

链接法的应用是以配电间作为基础,在其中引出电缆线直至底层的配电箱,在通过底层配电箱作为中转站逐层向上进行供电。这种设计方法在应用中是一种经济性能较好的一种工作模式,但是随着高层建筑结构的不断增多和楼层的日益增多,造成了设计安全系数的不断降低,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1.3、电缆分支法

电缆分支法的应用是通过从配电室引出一根或者树根电缆线,且每一个楼层在电缆干线以及电缆上供头分支,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电力系统。这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一个经济性好、就饿够布局简单,但是施工却又为繁琐,更主要的是主电缆在楼层上需要分支连接,在这个时候,受到施工现场条件和工作人员技术、素质的影响,极容易造成施工质量的参差不齐,甚至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基于这种现象,人们在工作中想到把接头与电缆一同制造,由此诞生了新一代的建筑配电电缆——分支电缆。分支电缆是把经过专门工艺处理的单芯电力电缆作为建筑主干电缆,根据各具体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尺寸量体裁衣,预先把分支接头与分支线、主干电缆一同设计制造。

2、结构分支

电缆在结构上,分为单芯型和多芯绞合型两种,每根单芯分支电缆又可分为三部分:

(1)主干电缆;(2)支线电缆;(3)分支连接体。

目前,因单芯型分支电缆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施工,已获得大量应用。按照日本标准的规定,多芯型分支电缆实质上是多个单芯电缆的绞合体,而不是传统概念多芯电缆的结构,多芯型分支电缆的每项导体外面都有单独的绝缘和护套,每根线芯有独立的分支连接体。

三、分支电缆配电的技术先进性

1、分支电缆的配电方式分支电缆配电系统一般如图所示,在一个n层的大楼中,垂直竖井干线和各楼层供电由一根整预制的分支电缆完成,PG是总配电柜,PX是楼层配电箱,ZJX是转接箱,当PG与ZJX之间距离不远时,一般不予选用,这样可减少一个连接点,节约投资。

2、 分支电缆配电的技术先进性从上述配电系统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分支电缆可以使楼层配电简化成二级配电,每个楼层都可以达到最简单的二级配电,符合规范中配电级数越少越好的原则,这是先进性之一。

分支电缆配电系统的实质是一种放射式配电系统,适用于各种重要场合甚至是特别重要场合的配电,这是先进性之二。

四、分支电缆配电设计要求

1、建筑电气相关的设计规范目前与建筑电气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有关的规范主要有:

(1)GB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2)GB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3)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4)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版本)

2、由于上述规范在颁布实施时,分支电缆产品在国内还没有应用先例,因此在规范中并未提及分支电缆,但在众多条款中体现了设计指导方向,总的说来,有三种观点:

2.1、关于配电级数——越少越好;

2.2、关于配电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放射式>树干式>分区树干式>链接式。

五、结束语

分支电缆作为一种从国外传入的新型建筑配电电缆,已经在国内众多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并且已为广大设计人员认同并使用。本文旨在说明分支电缆配电与现有建筑电气相关规范的一致性,并能更好地体现规范的指导思想。是一种能满足现有规范的一种最先进、经济的配电方式。因水平所限,文中如有谬误,敬请读者指正。

参考文献

[1] 崔学林. 分支电缆的推广设计与品种选型[A].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委会2004年会论文集[C]. 2004

[2] 陈卫. 谈分支电缆的若干问题[A].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委会2004年会论文集[C]. 2004

作者:王春燕

上一篇:循证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学研究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