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危机的国际经验及现实思考

2023-01-05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逐步开放金融业, 我国的金融体系越来越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2 0世纪以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却明白无误地昭示着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而言, 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可能就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

1 理论综述

关于金融危机, 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由戈德斯密斯 (1 9 8 2) 给出的, 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 (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 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基于预期资产价格下降而大量抛出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 换成货币。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而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1.1 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

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在批判李嘉图的“比例”理论、萨伊的“市场均衡法则”的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指出, 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出现分离的可能性, 结果导致货币与商品的转化过程出现不确定性, 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在客观上又会产生债务支付危机的可能性。只要商品、货币存在, 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并且会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

总的来说, 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是以生产过剩和金融过剩为条件, 表现为企业和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债务支付危机, 但是其本质上是货币危机。

1.2 西方的金融危机理论

早期比较有影响的金融危机理论是由Fisher (1933) 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F i s h e r认为, 在经济扩张过程中, 投资的增加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来实现。这会引起货币增加, 从而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又有利于债务人, 因此信贷会进一步扩大, 直到“过度负债”状态, 即流动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的债务, 结果引起连锁的债务-通货紧缩过程, 而这个过程则往往是以广泛的破产而结束。在Fisher的理论基础上, M i n s k y (1 9 6 3) 提出“金融不稳定”理论, T o b i n (1980) 提出“银行体系关键”理论, Kindleberger (1978) 提出“过度交易”理论, M.H.Wolfson (1996) 年提出“资产价格下降”理论, 各自从不同方面发展了F i s h e r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7 0年代以后的金融危机爆发得越来越频繁, 而且常常以独立于实际经济危机的形式而产生。在此基础上, 金融危机理论也逐渐趋于成熟化。从70年代到90年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金融危机模型是由P.Krugman (1979) 提出的, 并由R Flood和P.Garber加以完善和发展, 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第二阶段金融危机模型是由以M.Obstfeld (1994、1996) 为代表主要引入预期因素, 对政府与私人之间进行动态博弈分析, 强调金融危机由于预期因素存在的自促成性质以及经济基础变量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1 9 9 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 金融危机理论发展至第三阶段。许多学者跳出货币政策、汇率体制、财政政策、公共政策等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范围, 开始从金融中介、不对称信息方面分析金融危机。

2 金融危机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从历史上看, 早期比较典型的金融危机有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英格兰的南海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美国1 9 2 9年的大萧条等等。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仅回顾2 0世纪9 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重大金融危机, 并试图从中找出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共同因素, 以为我国预防金融危机提供借鉴。

2.1 9 0年代以来至今一共发生的几次大的金融危机, 根据时间顺序如下

(1) 1992年至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

9 0年代初, 两德合并。为了发展东部地区经济, 德国于1 9 9 2年6月16日将其贴现率提高至8.7 5%。结果马克汇率开始上升, 从而引发欧洲汇率机制长达1年的动荡。从表面上看, 是由于德国单独提高贴现率所引起, 但是其深层次原因是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 从而从根本上违背了联合浮动汇率制的要求, 而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又与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差异紧密相连。

(2) 1994年至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2月20日, 墨西哥突然宣布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将被扩大到1 5%, 由于经济中的长期积累矛盾, 此举触发市场信心危机, 结果人们纷纷抛售比索, 1 9 9 5年初, 比索贬值3 0%。随后股市也应声下跌。比索大幅贬值又引起输入的通货膨胀, 这样, 为了稳定货币, 墨西哥大幅提高利率, 结果国内需求减少, 企业大量倒闭, 失业剧增。在国际援助和墨西哥政府的努力下, 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在1 9 9 5年以后开始缓解。

(3) 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是泰国货币急剧贬值在亚洲地区形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次金融危机所波及的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都为历史罕见, 不仅造成了东南亚国家的汇市、股市动荡, 大批金融机构倒闭, 失业增加, 经济衰退, 而且还蔓延到世界其它地区, 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 不同国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诱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因素, 如宏观经济失衡, 金融体系脆弱, 资本市场开放与监控, 货币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发育不协调等问题。

(4) 2 1世纪初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

随着2 0 0 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 华尔街金融风暴冲击, 全球股市大幅下跌, 愈演愈烈成为全球金融危机!贝尔斯登破产, 雷诺兄弟公司的破产, 雷曼兄弟倒闭, 美林证券被吞并, 华盛顿互助银行告急!A I G国有化!高盛进退维谷!次贷的蝴蝶效应已经令人难以想象!美国政府注资7 0 0 0亿元挽救大市, 美联储 (F e d) 和欧洲央行 (E C B) 在内的全球六大央行历史性的合作, 美、英、德、荷兰、意大利、丹麦、台湾、韩国、澳大利亚, 相继公布沽空禁令。全球各地正加紧联手应对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风暴。

摘要:中国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 在金融开放已成为趋势的当前, 从其他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中汲取经验, 防范金融危机并且增强自身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就更显得迫切而重要。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风暴

参考文献

[1] Demirg-Kunt, Asli and Detragiache, Enrica.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1998.

[2] 贝内特.T.麦克勒姆.国际货币经济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3] 李建军, 田光宁.九十年代三大国际金融危机比较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4] 陈学彬.当代金融危机的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5] 王德祥.论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J].经济评论, 2000, 3.

[6] 刘明兴, 罗俊伟.金融危机理论综述[J].经济科学, 2000, 4.

上一篇:《科技创新导报》稿件要求及投稿说明下一篇:营改增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