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2022-04-30

摘要:本文通过整合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管理者权力理论和资源优势理论,以2009—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家族企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家族所有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并考察了职业经理人和市场化程度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职业经理人和市场化程度在两者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设计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篇1:

浙江加快推进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探索之路

浙江一直是我国出口大省,外贸出口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1/10,在全国所有省(市)中排名第二,拥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但过去自主品牌出口占比偏低,产品出口仍以贴牌为主。近几年,浙江省在推进企业品牌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成绩。面对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常态,浙江更急需加快推进企业品牌国际化,以提升浙江外贸发展的转型升级。本文结合浙江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现状,对国内外跨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经验,对如何加快推动浙江企业品牌国际化进行了探讨。

一、近几年浙江推进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一)出口品牌培育体系初步建立

浙江高度重视出口品牌建设工作,出台过《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关于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2006〕43号)等出口品牌相关政策文件,在鼓励企业注册境外商标、兼并收购境外企业、参加境外品牌展会等方面均有具体资金补贴政策。2008年,为加快推动出口品牌培育工作,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浙江启动了“浙江出口名牌”的培育工作。截止2014年底已累计认定了772个“浙江出口名牌”,1000余个市级、县级出口名牌,涌现出浪莎、奥康、骆驼、塔牌、华立等近300个使用中文LOGO的自主出口品牌,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出口品牌梯度培育体系。

(二)海外商标注册数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浙江不断加强品牌国际化建设,激发外向型企业争创国际品牌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外向型产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加强了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邀请权威知名专家在省内巡回开展马德里注册商标主题演讲,持续宣传浙江企业品牌接轨国际的前瞻意识,成效显著。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2014年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浙江新增境外注册商标5948件,其中马德里体系商标国际注册达4451件;浙江全省境外商标注册量已从2006年的不到1万件猛增至2014年的6.6万件,累计注册量更是跃居全国首位。杭州银都餐饮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正是采用注册海外商标的模式推动了企业品牌国际化。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餐饮设备行业佼佼者,主要生产商用冰箱、展示柜、制冰机、自助餐炉和份盘,2012年以来在欧美等地自建销售公司,提供销售、仓储、售后一条龙服务,力推自主品牌“ATOSA”销售,成效显著,利润率大幅增长,2014年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40%以上,“ATOSA”品牌在欧美市场已经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

(三)对国外品牌的并购加快

据统计,2009-2014年浙江海外并购项目高达408个,企业通过并购获得了目标市场品牌以及其市场地位、品牌资产和销售渠道,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快速打开了目标市场和推动了品牌国际化。这是一种极为迅速的品牌国际化方法,见效快,同时要求并购企业具有强大的实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浙江许多企业紧抓全球资产缩水机遇,大量收购欧美国际知名品牌,频频上演“蛇吞象”的神话。宁波一舟投资集团是一家以综合布线、消费品电子为两个核心产业的投资控股集团,总资产达30亿元,是亚洲最大数据线缆生产企业之一。为推动品牌国际化,2011年一舟集团收购了德国威运高集团68.04股权,并利用其知名品牌“VIVANCO”在整个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及1.5万家终端卖场,快速实现了品牌的国际化。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并购案例还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浙江金华浙江盛世游艇有限公司收购了意大利游艇品牌“DALLAPIETA”;桐庐力高控股收购比利时国宝级的箱包品牌“Hedgren”;浙江恒立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日本品牌“SumiKura”,多数企业通过并购在推动品牌国际化方面快速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借用国外品牌与渠道增多

近年来,部分浙江企业通过国际知名品牌授权、特许经营、支付专利费用等多种方式,借合作品牌现有市场和渠道,以品牌捆绑、合作等模式推动自主品牌国际化,迅速提升了自主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与自建渠道和并购相比,这一方式投入相对较低且成效快,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竞争实力。例如,浙江新光饰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流行饰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为推动自主品牌“NEOGLORY”国际化,自2011年以来,公司先后同美国FA、美国第二大连锁超市TARGET、国际知名服饰品牌H&M、国际知名时尚及化妆品品牌雅芳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借用这些品牌和渠道,企业自主品牌“NEOGLORY”市场知名度得到了快速提升。新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是一家集箱包研发、制造及营销为一体,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为基础的产业集团,2009年通过近两年的谈判,新秀获得了美国时尚先锋品牌之一的Hobie箱包全球20年特许经营权,借助于Hobie的品牌资源和销售渠道,新秀集团快速推动了自主品牌“Newcom”和“Around”的国际化步伐。

二、国内外企业品牌国际化的主要做法与借鉴

(一)国内外企业品牌国际化的主要做法

1.掌控营销渠道。渠道是品牌国际化的基础,在目前品牌制胜、渠道为王的竞争时代,营销渠道对品牌资产积累和最终销售成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营销渠道不仅仅关系到产品的销售,更是直接关系着产品售后服务、品牌形象的打造与维护,知名品牌往往对营销渠道拥有绝对控制权。比如联合利华公司在中国的营销渠道覆盖全国1800个县的1500个,覆盖镇达全国总数的1/3,在上述的每一个区域单位中都有专门的人员在从事联合利华产品的销售工作。全球排名第三、西班牙排名第一的服装商Inditex集团在世界各地设立超过2000多家服装连锁店,营销渠道的建立和扩展,也是跨国公司获得竞争优势、打造品牌的重要途径。

2.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而企业品牌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产品的竞争力,只有加强技术创新,研发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是助推企业品牌国际化的长效机制。中兴通信每年将10%的营业投入到研发中,在全球范围内提交超过53000项专利,研发投入帮助中兴在美国手机销量跻身前四。丰田、本田、索尼、三星、现代、博士等跨国公司在全球均了多个研发中心,丰田在全球有6家研发中心,自摩托罗拉公司于1993年在中国设立了第1个外资研发实验室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已经超过1200家,科技创新推动了跨国企业品牌加速进入国际市场。

3.本土化经营。为更好的推动品牌国际化,跨国公司通常采取本土化经营战略,包括在产品、技术、文化、管理等各领域的本土化,通过本土化去服务当地市场,也通过本土化利用当地的资本、人力资源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海尔作为中国品牌国际化成功企业典型,其在各大洲拥有5大研发中心,实现了本土化的研发;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地设立了21个工业园,实现了本土化制造;在全球建立了66个贸易公司,实现了本土化营销。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在华拥有近13000名员工,非中国籍员工只有数十人,本土化经营是跨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关键因素。

(二)发达国家推进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经验借鉴

1.政策鼓励。品牌国际化属于对外投资合作范畴,世界各国一般也通过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来支持企业品牌国际化。比如,美国制定了分类综合限额税收抵免、延迟纳税、亏损结转及其追补、进口关税减免等政策,如对国内母公司拥有海外子公司10%以上的股权可允许单层间接抵免;日本制定了扣除国外税额、税收饶让、延迟纳税等制度;法国为鼓励本国企业海外投资,制定了海外子公司股息免税制度、综合利润纳税制度、海外税收扣减制度、海外子公司所得税减免制度等;韩国制定了海外投资亏损准备金制度,并对国外缴纳税额进行免除等等。

2.地理标识。使用地理标识能够帮助区域内产品整体更快的实现品牌国际化。如澳洲袋鼠标志的“澳大利亚制造”是最为成功的区域标识典范之一,澳大利亚政府于1982年开始使用“澳大利亚制造”标志,这个标志已经出现在超过10000种在澳洲本土生产并销售到世界各地的产品上,“澳大利亚制造”由澳大利亚制造活动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宣传等活动,“澳洲制造”标志现在被认为是全球最受认可的代表澳大利亚的标志,通过广泛使用地理标志,提升了澳洲及澳洲产业技术与产品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推动了澳洲产品的品牌国际化。

3.金融支持。为增强本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竞争力,许多国家都通过各种途径为本国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日本政府以金融扶持品牌国际化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开拓国际市场中,日本往往采用“企业主攻营销、政府提供金融支持”的方式,以此保障日本知名品牌在目标市场迅速提升知名度。针对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和地区购物分期付款的消费习惯,日本相关机构大力支持本国出口企业和金融机构给当地消费者提供多种消费金融服务;日本政府通过输出入银行、海外经济协力基金、海外贸易开发协会等机构为企业市场开拓初期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迅速扩大产品销量和品牌知名度。

三、加快推进浙江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基本途径

第一,大力支持企业注册国际商标。鼓励企业积极通过马德里体系、国家商标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的途径,申报注册国际商标,或根据需要通过欧盟、非洲知识产权组织、单一国家等途径实施商标国际注册。加强调研,从调查摸底入手,摸清浙江全省外向型品牌企业的底数,了解掌握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品牌国际化情况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地方经济产业特色,制定计划,分行业稳步推进国际商标注册相关工作。

第二,加强品牌国际化培育与运作。优选一批基础好、已有较高知名度的外向型品牌企业推进品牌国际化,全力支持和引导驰名商标企业运用特有的法律地位和自身的“金字招牌”,开拓国际市场。继续加强“浙江出口名牌”培育和认证工作,支持拥有较强研发和制造能力的贴牌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培育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学习借鉴跨国公司品牌运作经验,通过专利研发、广告策划、资本运作、在国外建生产基地、品牌合作收购等多种方式,提升品牌营运能力。高度重视依法解决驰名商标在国外、港台等地被恶意抢注事件,鼓励企业积极应对、大胆应诉。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际会展、论坛等活动,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充分利用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打破国际商业巨头对商贸流通渠道的垄断,推动浙江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渠道培育自主品牌和品牌国际化。

第三,利用地理标志推动品牌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相关商标保护公约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的规定,结合浙江省块状经济特色,挖掘地方潜力,积极申报,努力把浙江更多的地方特色产品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重点鼓励已经在国内注册的证明商标加快地理标志证明国际注册,助力企业加速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鼓励龙泉青瓷、青田石雕、金华火腿、绍兴黄酒和茶叶等特色品牌先行一步,为浙江全省开展地理标志国际化工作创造经验。积极学习借鉴“澳大利亚制造”等地理标志运营与管理经验,创新体制机制,试点非营利性市场化地理标志推广机制。

第四,优化品牌国际化环境与服务。加强政策支持,积极制定与完善支持企业品牌国际化的财政、金融、税收等配套政策。加快品牌国际化知识普及,通过座谈研讨、实务培训、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企业商标国际注册保护等基本知识培训,提高企业品牌国际化意识。积极搭建的合作交流平台,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品牌国际合作交流,积极为企业解决品牌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品牌国际保护力度,对国内品牌“走出去”遇到的问题和纠纷,积极予以协调与帮助。

第五,加强品牌国际化人才保障。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品牌国际化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品牌国际化意识,帮助企业开展国际品牌经营人才的培训工作,加快培养一支熟悉国际市场运作规则、拥有国际品牌运作管理经验又熟悉本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加强政府、高校与企业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一批品牌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形成品牌国际化人才定制化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引进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鼓励社会咨询机构为浙江企业提供商标注册、运营管理等品牌国际化相关专业服务。▲

作者:胡朝麟

设计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篇2:

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

摘 要:本文通过整合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管理者权力理论和资源优势理论,以2009—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家族企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家族所有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并考察了职业经理人和市场化程度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职业经理人和市场化程度在两者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聘用职业经理人,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的负向关系得以减弱;而市场化程度却会增强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的负向关系。本文的实证结论为中国家族企业在“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家族所有权控制;企业国际化;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程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流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体系构建”(18ZDA0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弟子规管理:探索内求式管理的一把金钥匙”(71271046);辽宁特聘教授项目“纯粹利他、类弟子规管理与组织长寿研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中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研究”(辽人社函﹝2020﹞78号)

一、引 言

2020年,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部署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指引,也为民营企业推进国际化、开拓海内外市场、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提供了新机遇。家族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因此,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研究家族企业如何抓住国际化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国际化拓展,家族企业能够开发各国的优质资源,将市场份额扩展至全球領域,并逐步赶超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家族企业还能够与先进的管理经验、研发模式、市场规则接轨,实现家族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但是,根据社会情感财富(Social Emotional Wealth, SEM)理论这一研究家族企业“土生土长”的理论推导,与公众公司等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又具有比较典型的家族属性,相比单纯的经济利益追求,家族企业可能更倾向于代际传承、情感归属、风险规避和本土化经营等非经济利益,因此,其国际化扩张往往落后于其他非家族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国际化经营寻求企业的战略成长,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家族成员对企业所有权的实际控制,如何有效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家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

回顾现有文献,关于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和实证检验结果仍然存在分歧,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观点:一是部分学者基于文献论证或者实证检验发现家族控制与国际化决策存在正相关关系;二是另一部分学者坚持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关系;三是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能用简单的线性关系表示。Zahra[2]基于美国制造业家族企业的数据,创造性地引入利他主义分析家族控制和国际化决策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同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的决策制定除了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之外,还要基于利他主义考虑家族的整体利益,家族所有权控制程度同国际化的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徐炜等[3]与杨志强和王毅婕[4]认为,家族企业在资源基础和国际化经验方面都存在劣势,同时,家族企业作为市场中的风险规避者,通常不愿意承担国际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家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主动性相对较低,这一结论也得到了Merino等[5]基于西班牙家族企业样本和Graves和Shan[6]基于澳大利亚样本的证实。Sciascia等[7]认为,从管家理论角度来看,家族企业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持基业长青、实现代际传承,在这一情感取向下,家族企业会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有效识别市场机遇,通过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保证家族的基业长青,因此,国际化的意愿较为强烈。随着Gómez-Mejía等[8]的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的提出,学者也从这一角度对家族企业的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研究。Liang等[9]运用中国民营企业的样本研究发现,家族持股比例与企业采取国际化战略的可能性之间呈现U型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相关。周立新等[10]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探讨了影响家族企业国际化决策的资源、职业经理人、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发现能否平衡家族成员对于社会情感财富损失的担忧,是家族企业是否开展国际化的关键考量。

综上所述,虽然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不断成熟,但是结合中国情境来看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假设存在一定的分歧,虽然引入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展开研究,但对中国防御型文化下社会情感财富所表现出的控制、短视对企业国际化影响及其对冲因素的研究不足。第二,在讨论职业经理人的作用时多从委托代理角度展开分析,过于强调作为委托人的家族股东的影响力,分析角度较为单一,对于管理者权力理论的整合研究比较薄弱。第三,较多关注了企业内部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等因素对于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忽视了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境下外部市场化程度、制度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在理论解释和实证检验方面都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管理者权力理论和资源优势理论进行整合,运用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内部治理的职业经理人如何依据管理者权力影响企业国际化以及外部市场化环境所引起的交互作用两个层面,进一步探讨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

开拓国际市场、增加经济利益是非家族企业进行国际经营的首要目标,然而,囿于家族企业的家族特征,其国际化经营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家族所有权控制是一种典型的公司治理机制,“家族—企业—所有者”这三种角色的交互重叠导致其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具有典型的家族特殊性。整体来看,家族企业有两大经营目标:一是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家族目标;二是以企业增长为中心的经济目标。依据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的主要观点,家族企业的实际控制者在国际化拓展的进程中,关心的不仅仅是国际化战略实施可能产生的直接经济利益,亦会十分关注社会情感财富损益等非经济目标。家族社会情感财富损益成为影响家族企业战略变革的关键因素,能否维系家族社会情感需求的目标才是家族企业国际化业务拓展的主要出发点[10]。

在中国的防御型文化背景下,社会情感财富更多地体现出其“消极的一面”,使家族企业为了保持情感财富控制而规避长期战略导向,进而在国际化经营中表现出保守和短视的特征。首先,由于家族财富同成员的所有权比例息息相关,在家族实际控制的情况下,通常具有更为强烈的社会情感损失厌恶特征,倾向于采用保守的经营方式以规避国际化经营存在的或有风险和损失。企业国际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家族企业越追求社会情感财富收益、降低家族股权被稀释的可能性,就越排斥海外资本的进入,导致国际化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国际化也就越难以进行。其次,基于中国的“家文化”典型特征,家族成员更加重视基于血缘、亲缘关系的社会联系;同时,家族成员在文化背景、价值观上更具有相似性,更容易嵌入到共同的社会网络之中。除此之外,家族企业也十分重视亲缘关系较远的泛家族纽带的建立和维系。这些因素都使中国家族企业更重视在本国社会关系资源与网络的建立、保持和增加,因而为了减少国际化对企业本国社会关系资源和网络的破坏,家族企业更倾向于在国内经营而非国际化经营。因此,笔者认为,股权占有对家族企业形成控制的决策者为了规避社会情感财富的或有损失,在战略决策中倾向于对企业国际化持消极态度。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H

1

:家族企业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负相关。

(二)职业经理人的调节作用

管理团队在推动家族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家族企业的永续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非家族的组织成员中,处于总经理职位的职业经理人在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一般来说具有较大程度的自主权,虽然他们在家族企业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但整体来看,职业经理人对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邹立凯等[11]的研究也证明职业经理人担任总经理对家族企业的战略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陈德球等[12]从总经理变更的视角进行研究,證明家族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有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Audretsch等[13]的研究认为,有必要将家族监督与家族管理分离开,由于家族成员的风险厌恶倾向,家族成员过多参与管理可能错失很多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而在管理层减少家族参与、雇佣相对风险中性的管理者,则可能增加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但是,由家族成员担任监督角色的效果会好于家族成员担任管理角色。

受雇于家族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以其具备的管理者权力对企业的主要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其所拥有的管理者权力内生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架构中,是企业赋予管理者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战略投资进行决策的权力和义务。根据Finkelstein[14]对管理者权力的划分可以发现,在中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因其社会情感财富的损失规避倾向抑制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时候,职业经理人主要以其具备的声望权力、专家权力、结构权力以及所有者权力作用于所在企业的战略决策。职业经理人的声望权力是职业经理人个人声誉和从业经验的体现,他们以其丰富的任职经历和国际化业务的开展经验,能够减少家族成员对国际化带来的社会情感财富损失的担忧,从而保证国际化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专家权力主要源自于其专业能力和执业水平,同家族成员相比,职业经理人拥有更多的外部资源和国际关系网络资源,能够为家族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动态性、文化差异和融合、市场不确定性等因素提供专业判断和指导,形成资源互补效应。结构权力直接决定的是职业经理人是否拥有自主权和话语权,这种权力主要源于他们在企业架构中的地位及相关的社会资本的积累。职业经理人如果位于总经理等重要职位,那么其在战略决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对家族企业的控制形成一定制衡,防止家族成员因为股权控制对组织的长远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所有者权力主要是源自于职业经理人因企业的股权激励政策而获得的企业股份。由于职业经理人具有较高的薪酬敏感性,股权激励一方面使职业经理人以管家的姿态进行经营管理,进而较少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另一方面,股权的升值预期也使职业经理人更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总体而言,职业经理人因其具备的上述管理者权力,会对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负向关系产生重要的对冲影响。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H

2

:家族企业雇佣职业经理人,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的负向关系得以减弱。

(三)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

在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家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除了受到内部治理因素的影响之外,梁强等[15-16]与严若森等[17]揭示还与外部市场环境息息相关。与市场环境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仍处于不断深化的制度变革与市场变迁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的关系仍在持续调适优化中,各区域的市场化程度还有较大差异。处于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家族企业,通过对环境的自适应调试,会形成独特的企业发展模式和进程。国际化经营作为家族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毫无疑问将受到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深刻影响。具体而言,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会显著作用于家族企业的资源配置和战略投资,从而对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带来重大影响。

根据Hunt和Morgan[18]提出的资源优势理论,企业在竞争中拥有优于竞争对手的内部和外部资源组合被称为比较优势资源,这些优势资源会转化为企业的经营绩效,并在企业的未来竞争中得到持续利用和强化。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良好,能够更容易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同时,法律制度健全,政府所施加的干预和影响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这有助于企业进一步获取和保有这些优势资源。此外,在中国这样的转型市场中,家族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还需要各种异质性的资源,包括顾客资源、品牌资源、渠道资源、银企关系、商业伙伴关系等特殊资源,这些特殊资源更有可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家族企业更容易通过与外部环境的充分互动积累较多的这类特殊资源。不过,根据特殊资产转移成本假说,家族企业的这些特殊资产具有较高的转移成本,难以通过国际化的途径实现增值,反而有可能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与那些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国际化程度就越高的认识不同,笔者认为,当家族企业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企业更容易获取有利于其长久发展的比较优势资源,并且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保有这些特殊资源,同时,为了避免国际化对特殊资源带来的潜在伤害,家族企业通常会选择继续在本国既有的市场开展业务,主动减少国际化经营的尝试。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H

3

:市场化程度越高,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的负向关系越强。综上,本文得到家族所有权控制、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程度与企业国际化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样本选取年度为2009—2016年,主要基于CSMAR以及WIND数据库进行相关数据搜集。另外,通过百度、谷歌、巨潮资讯网、东方财富网等大型网站搜寻获取有关家族企业的资料以完善并核对主要数据。本文对家族企业的定义采用贺小刚和连燕玲[19]的研究界定:首先,企业的最终控制人是自然人或家族。其次,最终控制人必须是其直接或間接持有的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据此,确定本文研究样本的步骤如下:首先,选取2009—2016年度CSMAR数据库子数据库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库中的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所有数据作为本文的初始样本,并将其中属于金融业、保险业、ST及*ST的公司剔除。其次,对“实际控制人类型”这一字段进行初步筛选,筛选所采用的标准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自然人或者家族。再次,利用股票代码从巨潮资讯网中获取所研究样本企业的相关年报数据信息,根据年报中的“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确定信息最终控制人是否直接或者间接成为第一大股东,进而将满足家族企业筛选标准的企业进行整理。最后,删除有缺失值或明显异常值的样本。最终确定的有效观测值为4 624个。本文应用Excel 2016和Stata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实证检验分析。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企业国际化(INT)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起步较晚,企业大多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即采用海外销售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较少拥有海外资产,且在年报中尚未分国家对海外销售数据进行披露,因此,考虑到变量测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文借鉴以往文献的方法[5-6],企业国际化的具体测量方式采用海外销售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2.解释变量:家族所有权控制(FO)

家族所有权控制以所有家族成员持有家族企业股份加总(FO)来衡量,由于国泰安数据库中并没有相应字段直接显示家族成员持股总和,因而需要手工计算整理。首先,根据家族企业年报中“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的产权关系与控制关系图”和“股东关联关系及一致行动说明”,获取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的股权持有情况;其次,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对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属关系进行核实;本文根据股权控制链图计算家族成员整体占有的股权比例之和,完成对家族所有权控制的测量。

3.调节变量

(1)职业经理人(CEO)。本文的职业经理人这一概念指的是同企业中的家族成员不存在亲缘关系,是受企业雇佣并且获得薪酬的处于高级管理者职位的管理者,职业经理人拥有更全面的管理知识并且在职业生涯中积累了较多的管理经验,由于总经理是管理团队的核心人物,对企业战略决策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本文将职业经理人限定在处于总经理一职的非家族管理者,具体称谓随不同企业可能表述为总经理、CEO等。具体的测量主要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获取家族成员相关信息,并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进一步核实职业经理人的家族属性,若是职业经理人则取1,否则取0。

(2)市场化程度(MDI)。本文对于2009—2016年市场化程度的测量主要是采用王小鲁等[20]建立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其中, 2009—2014年的市场化程度采用“中国市场化指数”当年的总指数表示。陈文婷和李新春[21]在研究中认为,市场化程度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的外部条件,在一定时期内变动较小,因而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较为固定,不能即刻发生作用或者消除影响,因此,本文参考他们的做法采用2014年的市场化指数代表2015年、2016年的市场化程度。

4.控制变量(CV)

参考以往研究本文将如下变量予以控制:财务杠杆(LEV),用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来测量。企业规模(SIZE),用样本企业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来测量。经营年限(AGE)用样本年份减去企业创办年份加一来测量。总经理持股比例(CO),用总经理持有股份占企业总股份的比例来衡量。两职合一(DUAL),本文借鉴权小锋等[22]等研究,选取两职兼任作为控制变量,若是两职兼任取1,否则取0。此外,本文还采用了年份虚拟变量(YEAR)与行业虚拟变量(IND)消除行业及年份对实证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三)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变量的定义和衡量方法,本文运用OLS模型对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的关系,以及职业经理人和市场化程度对主效应所起到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构建的三个模型如下所示,其中,∑CVi代表所有的控制变量,模型(1)用于检验家族所有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模型(2)用于检验职业经理人的调节效应,模型(3)用于检验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是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从表1可知,家族所有权控制(FO)的最大值为0.974,均值为0.327,表明中国家族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比例较高且较为普遍,家族成员保持着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和剩余利益索取权,这是一种“家族性”的表现。企业国际化(INT)的最值和均值分别为0.832、0和0.127,一方面说明家族上市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上市家族企业的国际化水平总体还是偏低,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职业经理人(CEO)的均值是0.573,说明在上市家族企业中,雇佣职业经理人参与到企业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为均衡,非家族的市场化力量逐渐增强,能够对控制型家族产生一定的制衡。市场化程度(MDI)最值和均值分别为9.950、-0.300和8.062,这体现出中国的上市家族企业市场化总体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二)回归分析

表2给出的是家族所有权控制、企业国际化、职业经理人与市场化程度的回归结果。首先进行主效应检验,模型(1)的回归结果显示,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的系数为-0.089,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上市家族企业的所有权控制确实与企业国际化之间是负相关,由此H1得到证明。在进行回归检验调节作用之前,首先对解释变量、调节变量做中心化数据处理。在模型(2)中增加调节变量职业经理人(CEO)及其与家族所有权控制(FO)的交互项(FO×CEO)进行进一步的回归。根据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在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负向显著的基础上,交互项(FO×CEO)的回歸系数(0.161)和主效应回归系数(-0.128)的符号是不一样的,并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则表明职业经理人会减弱家族所有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负向作用,由此H2得到证明。同时,在模型(3)中加入调节变量市场化程度及其与家族所有权控制的交互项(FO×MDI)进行回归,根据模型(3)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在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负向关系显著的基础之上,交互项(FO×MDI)的回归系数(-0.022)与主效应回归系数(-0.100)的符号都为负,并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则说明市场化程度会增强家族所有权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的负向作用,由此H3得到证明。

(三)稳健性检验

为考察假设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检验:第一,我们首先借鉴张晓涛等[23]的研究,衡量家族企业控制权除了关键的所有权之外,现有研究还主要将控制权的影响纳入其中,因为控制权同家族企业的战略计划也息息相关,控制权能够发挥作用于与本公司相关的实践活动和战略计划。因此,本文以家族控制权(FC)作为解释变量,检验其与家族企业国际化选择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由于中国家族企业国际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本文中收集到的国际化程度(INT)数据中含有一定的0值,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模型正态分布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Tobit模型作为经济学研究中的常用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被解释变量的影响。Tobit模型也被称为截尾回归模型,主要针对被解释变量数据连续分布在大于0的区间,但是在一定概率上取值为0的样本数据,可以较好地应对受限制的被解释变量的取值问题。因此,本文采用顾露露等[24]与罗宏和秦际栋[25]的研究方法,利用Tobit回归对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由回归结果可知,稳健性检验所得的结果与文中的假设检验结果未存在明显差异,能够支持文中的研究结果。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中国情境下将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管理者权力理论和资源优势理论进行整合,构建了职业经理人和市场化程度调节作用下的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理论模型,并且依据2009—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家族企业的主要相关数据,使用Stata13.0软件进行数据检验,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如下:第一,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家族成员所有权比例越大,实现并保持家族控制的渴望越强,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家族成员的所有权占有是家族财富的主要载体,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时,家族企业越表现出更加强烈的风险厌恶特征。第二,家族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能够减弱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的负向关系,这主要归因于职业经理人拥有声望权力、专家权力、结构权力和所有者权力,进而影响家族企业的国际化决策。第三,高市场化程度环境,能够增强家族所有权与企业国际化的负向关系。根据资源优势理论可知,外部市场化程度如果比较高,意味着各种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也比较高,家族企业能够通过与外部环境的充分互动积累较多的特殊资产用于本土化经营,且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保有这些特殊资源,因此,更倾向于在国内经营,以规避国际化可能给特殊资源带来的或有损失。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可以得到家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启示如下:第一,在政府大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家族企业作出国际化的决策应当同家族成员的社会情感追求相匹配。为了实现企业更高质量的国际化,追求代际传承的家族企业,可以积极培育家族继承人海外求学,为未来的国际化开拓储备管理人才;同时,如果家族企业已经深深嵌入本地社会网络,同合作伙伴、供应商、消费者等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紧密的社会联系,考虑到损失本地社会资本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则可以基于现状,不盲目投入到国际化的大潮中去,作出贴合于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计划和相关决策。第二,家族企业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应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但是这种通过海外运营获得经营绩效提升的战略措施应建立在较为科学的治理模式和家族的有效控制的基础之上。家族企业的股权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化的主动性,应当对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合理重组,以科学管理换实际控制,避免家族成员一股独大现象对企业科学管理的影响。第三,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家族企业时刻面临着风险和机遇的双重挑战,开拓海外市场对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家族企业在抓住国际化机遇的同时,既要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关注国际市场、行业更迭、经济运行周期、消费者市场变动等宏观风险,也要及时对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多维度的监控与预测,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同时,家族企业的管理层也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市场化程度的变化等以作出适应家族企业长远发展的权变国际化战略,进而提高国际化决策的科学性。第四,在中国情境下,市场经济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在“走出去”战略、国际国内双循环等诸多政策指导下,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改善家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环境,鼓励它们作出大胆的国际化尝试。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为家族企业塑造良好开放的融资环境,加强对其国际化投资的信贷支持和担保行为;另一方面,政府要在自贸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积极同家族企业合作,为家族企业的国际化尝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新春,贺小刚,邹立凯.家族企业研究:理论进展与未来展望[J].管理世界,2020, (11):207-228.

[2] Zahra,S.A.International Expansion of U.S.Manufacturing Family Businesses: The Effect of Ownership and Involve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4):495-512.

[3] 徐炜,马树元,王赐之.家族涉入、国有股权与中国家族企业国际化[J].经济管理, 2020,(10):18.

[4] 杨志强,王毅婕.家族涉入与企业国际化:政治关联和机构投资者的调节作用[J].金融与经济,2018,(12):65-71.

[5] Merino,F.,Monreal-Perez,J., Sánchez-Marín,G.Family SMEs’Internationalization: Disentangling the Influence of Familiness on Spanish Firms’Export Activity[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4, 53(4):1164-1184.

[6] Graves,C.,Shan,Y.G.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Unlisted Family and Nonfamily Firms in Australia[J].Family Business Review, 2014, 27(2):142-160.

[7] Sciascia,S.,Mazzola,P.,Astrachan,J.H.,et al.The Role of Family Ownership in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Exploring Nonlinear Effect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2,38(1):15-31.

[8] Gómez-Mejía, L.R., Haynes, K.T., Jacobson,K.J.L.,et al.Socioemotional Wealth and Business Risks in Family-Controlled Firms: Evidence From Spanish Olive Oil Mill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7,52(1):106-137.

[9] Liang,X.,Wang,L.,Cui,Z.Chinese Private Firm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Effects of Family Involvement in Management and Family Ownership[J].Family Business Review,2014,27(2):126-141.

[10] 周立新,宋帅,郑月龙.基于SEW考虑的家族企业国际化经营演化博弈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7-75.

[11] 鄒立凯,王博,梁强.继任CEO身份差异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研究———基于合法性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3):126-140.

[12] 陈德球,杨佳欣,董志勇.家族控制、职业化经营与公司治理效率———来自CEO变更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3,(4):55-67.

[13] Audretsch,D.B.,Hülsbeck, M.,Lehmann,E.E.Families as Active Monitors of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2013,4(2):118-130.

[14] Finkelstein,S.Power in Top Management Teams: Dimensions,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 [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2, 35(3):505-538.

[15] 梁强,王博,宋丽红,等.家族治理与企业战略导向:基于制度逻辑理论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 2021,(1): 120-134.

[16] 梁强,王博,宋丽红,等.制度复杂性与家族企业成长———基于正大集团的案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20,(3):51-62.

[17] 严若森,钱向阳,肖莎,等.家族涉入的异质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市场化程度与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J].中国软科学,2019,(11):129-138.

[18] Hunt,S.D.,Morgan,R.M.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of Competi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5, 59(2):1-15.

[19] 贺小刚,连燕玲.家族权威与企业价值:基于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9,(4):90-102.

[20] 王小鲁,樊纲,余文静.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1] 陈文婷,李新春.上市家族企业股权集中度与风险倾向、市场价值研究———基于市场化程度分组的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139-149.

[22] 权小锋,吴世农,文芳.管理层权力、私有收益与薪酬操纵[J].经济研究,2010,(11): 73 -87.

[23] 张晓涛,李航,刘亿.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家族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研究———基于控制权视角[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5):5-14+202.

[24] 顾露露,蔡良,雷悦.家族治理、所有权变更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7,(2):39-53.

[25] 罗宏,秦际栋.国有股权参股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9,(7):174-192.

(责任编辑:刘 艳)

[DOI]10.19654/ j.cnki.cjwtyj.2022.02.013

[引用格式]郑文全,邸昂,刘赫弋.家族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国际化———基于职业经理人和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22,(2):122-128,封三.

作者:郑文全 邸昂 刘赫弋

设计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篇3:

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 时下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降低的困难形势。本文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分析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引进外部智脑进行产品创新,授权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升级,采用新兴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链问题以实现企业发展。

【关键词】 企业 贸易 困境

一、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形势与企业现状

1、中小企业的定义

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本文分析针对的企业多属此种规模。

2、发展现状

市场经济发展史说明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通常占到企业数9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经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60%、税收的50%和城镇新增岗位的75%。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充实,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有顽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3、面临的环境与危机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负面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中小企业陷入了艰难的境地。特别是主要市场在国外、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遭受的打击更为严重。在“2009年《UPS亚洲商业监察》”公布会上,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表示,正在进行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内市场变数不定。国际市场萎缩直接导致中小企业出口下降,一方面,迫使企业将产品转为内销,带来过度竞争。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内销人才、分销网络、自主品牌、内销经验与相适应产品,虽然有企业进行了主动尝试,但有不少受挫。

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其根本原因是信用不高,大多数企业管理经验不足,基础薄弱,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较低。另外多数企业所处行业并非垄断行业,而是竞争性行业,盈利水平总体不高,这样就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产质量总体评估也不高。

生产成本上升。相对于产品价格,目前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幅度较大。从2007年初开始,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材料呈上升趋势。加之人民币汇率上升,以及《劳动合同法》的颁发布实施,更增加了成本上升的幅度,企业难以消化,增加了企业控制成本的难度。更严重的是,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完全达到了侵蚀利润的程度,造成大批中小企业亏损,导致部分外资企业外移的同时,丢掉了一些产品的国际市场。

二、原因分析

1、需求原因:经济危机下市场需求下降严重

中国传统出口的国际市场萎缩。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3日发布报告称,受发达经济体工业生产下滑影响,第三季度全球制造业产值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长率降至2.2%,增速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报告指出,2012年第三季度工业化国家工业生产自2009年以来首次呈整体下滑态势,欧元区主要经济体制造业产值均同比下滑。其中德国下滑1.7%,法国下滑1.9%,意大利下滑6.2%。此外,日本第三季度制造业产值同比下滑4.6%,美国则同比增长4.1%。欧盟统计局最近统计表明,欧元区经济连续两个季度持续负增长,第三季度已经进入实质性衰退。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在第二季度负增长0.2%的基础上第三季度又出现负增长0.1%,这样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意味着经济进入实质性衰退。这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自2009年三季度经济复苏以来欧元区首次实质性经济衰退。

2、人为障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在金融危机下,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欧美部分国家大选年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例如,2011年10月中旬,美国开启对华光伏“双反”调查。2012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全票通过针对中国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关税。随后,欧盟也对中国光伏产品挥起大棒。2012年9月初,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美欧对我国多晶硅发起“双反”调查影响巨大,对外贸出口带来较大冲击。

3、竞争力原因:同质化,无创新,文化差异

(1)产品同质性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国际上一般认为:技术开发资金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可以维持,占5%的才有竞争力。而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开发经费,有开发经费的也往往不足其销售额的1%。由于自身资金和技术水平所限,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只能有选择地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其产品还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同质性明显且都属于竞争性行业,故相互之间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管理的焦点只停留在产品的质量、价格、渠道和广告宣传上,而不能根据市场的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新产品,造成企业产品单一、样式陈旧,缺少市场竞争力,最终陷入恶性竞争“价格战”。

(2)创新研发力弱。中国制造业长期依赖高投入、高消耗,缺乏核心技术、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今后一个时期,制造业必须全面落实转型升级规划,推进自主创新,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内生增长的基础上,提高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公布的“2012全球百大创新企业”榜单上,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有47家美国企业、32家亚洲企业、21家欧洲企业上榜,而中国公司无一入选。虽然中国专利申请数量领先全球,但没有一家中国公司能够跻身该榜单,原因在于中国的专利质量和影响力不足。由于资金缺乏、融资困难和研究开发费用的昂贵,中小企业只能依靠产品模仿或停留在成型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上,“山寨”成为代名词。例如,笔者参与了最近的112届广交会设计创新国际研讨会,当法国米罗公司总裁在台上讲演时,在播放一些优秀设计图片时,台下一片“咔咔”拍照声;另外在笔者从事过的多家公司虽然也有研发设计部门,但所谓的研发基本是拿来主义或稍做修改,或直接拷贝山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与终端市场距离遥远。

(3)文化差异。世界各地区和民族消费者的审美、判断、思维方式、行为(包括购物行为)等方面都受到各自文化背景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时,必须首先全面考虑跨文化营销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全套有效的营销方案,才能从容应对文化差异造成的冲击。比如服装产品通过款式、颜色、材料等方面,体现特殊的文化风格。

4、管理原因

(1)用人唯亲,人治代替法治。在迅速壮大发展的中小企业中,企业经营者们大部分缺少经营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内部管理和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的认识也较肤浅。在对736个民营企业进行的调查中,有72.6%为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的股权在90%以上,有455家(占样本企业总数61.82%)承认本企业本质上仍是家族企业。可见大部分中小企业仍为家族企业,管理方式也多为家族式管理,随意性大,规范性不足,管理手段原始、混乱,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以及对企业财政机制的不完善也制约了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

(2)经营的原因。企业在专业化程度不够情况下盲目扩张。目前,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都非常希望快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特别是实行多样化生产和多元化经营,有强烈扩张冲动。结果造成一批中小企业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追求多元化发展道路,从而使企业出现资金短缺、产品质量不高、服务跟不上等困难,陷入产品越来越多而市场越做越小的困境。

对比德国的许多中小企业,它们并不像奔驰、西门子和贝尔那样声名显赫,但若以市场占有率为标准判断,却是真正的超级明星。在世界市场上,它们的产品要占到德国产品70%至90%的市场份额,德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它们创造的。德国这些中小企业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简单致胜。企业生产的产品范围较小,销售给细分客户,使用很小的供应商。它们的组织结构分散,工作流程简单而快捷,研发的投资、物流和区位结构更为集中。通过严格实施“简单原则”就可以实现客户价值的战略性差异,并在价格、时间和质量上实现优异的运营,打造了“德国制造”的优秀品牌。

(3)缺乏中长期战略,凭直觉而非重思考。这体现在他们处理信息进行决策的时候,更偏好从直觉出发,而非倚重深入而周密的战略性思考,他们在收集信息方面有所欠缺,在了解和理解消费者的社会趋势、技术和行业走向等方面也不如西方的企业领导者。

三、对策

1、创新的力量:创新的原动力——引进外部智脑

汤姆森路透认为,创新是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的基础。对于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因为离市场远,对于市场需求内部创新难度较高。而利用国内外专业设计公司,中小企业不必单独成立专门的设计部门,在相对投入较少的前提下可得到贴近当地文化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及树立公司的形象。

2、管理升级:公司管理规范标准化——职业经理人制

公司管理升级,重点就是选择合适的职业人再加以充分的清晰授权。笔者在所在公司充分授权与支持下推行了三大系统,一是客户管理系统,进行客户筛选,确立资源配置制度化;二是产品系统标准化,在优势产品上实行规模效益化,在细分产品上实现局部优势利润化;三是价格系统三级权限管理,充分业务灵活授权与规范管理相结合,最大化交易机会。

3、利用新兴融资方式最大化交易机会

2012年9月,一达通与中行、出口信保合作推出“阿里巴巴虚拟信用卡”,国外买家可申请使用“信用卡”与国内卖家进行交易,首周提出授信请求的海外商家有70多家。海外买家只要拥有一定的银行信用就可以申请使用“信用卡”业务,阿里巴巴将对海外买家发放“虚拟信用卡”,在授信额度内,海外买家在国内采购将获得一个支付账期,最终实现赊销,授信额度最高可达千万级别。一家海外进口商,最多可对应国内超过100家的出口商。向海外采购商提供授信,还可以反向联系国内众多的出口商,提供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融资。

【参考文献】

[1] 社科院报告:40%中小企业已在金融危机中倒闭[N].东方早报,2009-06-12.

[2] 中国社科院2004年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调查结果[Z].2004.

[3] 中国卓越企业领导人素质模型推出[DB/OL].新浪财经,2007-07-16.

(责任编辑:刘小菊)

作者:唐光华

上一篇:地方产业创新高端电子信息论文下一篇: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