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饮食文化论文

2022-05-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浅谈旅游饮食文化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曾载文指出,2015年前后,世界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娱乐活动和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席卷世界各地。中国虽然离“休闲时代”的全面到来还有相当差距,但是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大众休闲的内容更加丰富,对提高生活品质的迫切需求催生了休闲产业的迅猛发展。

第一篇:浅谈旅游饮食文化论文

浅谈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

摘要: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一种物质力量,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交融,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社会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政治经济,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文化强国政策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文化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文化旅游小镇是实现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托当地文化发展特色,因地制宜的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加强项目建设投资,培育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实现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旅游小镇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迅速崛起并不断壮大。本文针对文化旅游小镇发展的现状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动文化旅游小镇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文化旅游 旅游小镇 发展措施

随着世界各国的竞争不断加强,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文化在增强综合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难题。在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文化小镇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在推动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市场因素的影响下,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消费占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并且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2009年9月,我国出台首部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表明了我国已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文化软实力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大潮中,要想立于国际竞争的不败之地,必须实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交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1、文化旅游小镇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现状

1.1文化小镇的基本内涵

文化小镇的发展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小镇得以发展的重要依托,具有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城镇是文化特色的来源,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城镇,进而发展成为文化旅游小镇。首先,文化旅游小镇具有风景优美的特点,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的享受,快节奏的生活使很多人向往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而文化旅游小镇正能切和这一消费点,实现需求与消费的完美结合,优美的环境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文化旅游小镇具有当地独特的文化风情与旅游特色,文化产业以当地特色为依托,以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为消费特色,推动当地旅游文化的发展。例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天津的弗罗伦萨小镇、湖南凤凰城、江苏周城等地,依托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建设成为闻名全国的文化旅游小镇。在国外,文化旅游小镇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西班牙格塔里亚镇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先锋,小镇地理位置优越,靠近著名的巴斯克海港,海产品丰富,当地发展成为特色海鲜烧烤旅游小镇。最为重要的是,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需要依托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文化环境直接关系到人的成长,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认识到文化环境对于学生性格塑造的重要性,因此,文化小镇的发展与我国国民教育密切相关,文化张力能够深刻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从古至今,我国先民一直重视文化旅游的开发,早在晋朝,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便著有《桃花源记》,这是古人关于文化旅游的探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们要更加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实现文化与经济产业的和谐发展。在旅游文化小镇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占据主导地位,以旅游业为基础,进行相关产业的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旅游文化产品附加值。

1.2文化旅游小镇基本特征

旅游小镇以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为基础,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根据旅游小镇的性质,我们一般将其分为资源主导型、旅游接待型、生态人居型生态旅游小镇,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多为特色历史文化古镇,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园林建筑、人文景观、特色地貌等,这些独特的旅游景观能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放松心情,独特悠久的文化旅游小镇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首选,平遥古城、丽江、大理等都是典型的资源主导型文化旅游小镇,取得了很高的示范效应。旅游接待型通常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靠近著名风景区门户和重要交通要道,这些小镇本身不属于景区,但是独特的区位优势能够发展旅游服务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目前在国内很多大城市周边都有这样的生态旅游小镇,对于进一步加强郊区开发,协调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1.3文化旅游小镇发展现状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小镇迅速崛起,文化小镇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很多都市群体前去消费体验,当前国家十分重视旅游小镇的发展,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依山而建。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吸引人前来参观,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情,可以让人尽情领略葡萄酒文化所带来的乐趣,在北京延庆古崖居西侧,有一座美国西部风情小镇。有外延起伏的66号公路。古朴典雅的木屋别墅,别墅那独具印第安风情的裝修使人仿佛置身于美国田园生活,西站商业街异国商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基督教堂和美式度假酒店,在小街各处都有分布,满足了前来旅游的游客的需求。最为著名的生态旅游小镇,当属云峰山景区。景区位于密云水库北部山区,内有童话屋,薰衣草园,植被茂密,树屋景致奇特,站在树的顶端,可将整个景区的美景尽收眼底。

除了北京周边著名的文化旅游小镇,我国其他地区都在努力发展文化经济产业。以文化小镇为依托,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天津的佛罗伦萨小镇,位于重要的交通要道,巨大的交通运输量和人流量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云南丽江古城以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带动着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将云南推向世界。山西平遥古城,仅有的一种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城市之一,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迄今为止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平遥古城内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交相辉映,吸引很多游客前去驻足观看,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很多专家学者前去学习考察。平遥古城已成为我国5A级旅游风景区,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山西的知名度,推动了山西旅游业的发展。

2、文化旅游小镇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1经济意义

任何生产经营性行为的开展都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文化小镇的开发也不例外。第一,文化旅游小镇有利于完善景区建设,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地区开放程度。第二,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发展文化旅游小镇,势在必行。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能够为旅游景区提供稳定的客源,保障当地旅游景区内的能有稳定的收入,通过适时的宣传,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加快文化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速度,带动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第三,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文化产品的转化率,景区能够以当地的特色文化为依托,提高景区的土地价格,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景区当地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景区的市场竞争力。

2.2社会效益

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小镇的发展必然会推进当地的社会建设,首先,文化小镇的发展能够带动旅游人群的加入,除此以外,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将会投入到服务业当中,有利于推动当地的城镇化建设,各种娱乐消费设施的不断完善,酒吧等各种娱乐场所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为了遵循市场需求,城镇化进程将会自觉加快而不需要人为的介入。其次,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旅游文化小镇可以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进行发展建设,为当地居民提高生活水平创造便利的条件,提高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最后,文化旅游小镇的建设有利于宣传民俗民风和当地的文化,提高当地的知名度,文化旅游小镇发展本身以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将会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实现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共建,共同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提高我国文化综合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

3、推动文化旅游小镇发展的具体措施

3.1国家和政府资金、政策的支持

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是我国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旅游小镇的建设既要以当地文化为依托,又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导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通过财政拨款,推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积极加强文化宣传,推动当地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文化旅游小镇建设者的合法权益,是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好,维护好当地旅游文化发展产业,带动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3.2提升当地居民旅游文化素养

文化小镇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支持,要加强当地居民的培训,强化主人翁意识,对于前来旅游的游客要热情接待,提高自身素养,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学习,能够向游客具体详细的介绍当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引导当地居民树立集体旅游服务业的意识,通过各户的合作扩大旅游服务规模,提高旅游产业收入,学会从旅游产业中盈利,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旅游开发相协调。在小镇的开发与保护上,引导当地居民树立环保意识,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允许个体经营者的存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3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链

重视当地特色旅游景觀的开发,形成旅游发展产业链,提高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对旅游商业街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商业街的建筑要符合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与环境相协调,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链,上游包括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游包括旅游文化产品的宣传,历史文化特色的宣传,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利用,下游包括旅游景区的对外宣传,招揽游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品的消费等环节,通过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天津南楼古巷位居泥人张故居旁,商业街上有很多泥人作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很多具有故宫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吸引很多游客前来购买,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收入。另外,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发扬当地文化精神,发展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形成文化特色产业。

总之,建设文化特色旅游小镇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展业,实现我国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将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更好的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汪鸿. 创新思路增创旅游发展新优势、新趋势[J]. 中国商论,2016,(35):50-51.

[2]陈可石,袁华. “形态完整”理念下的旅游小镇城市设计实践——以西藏鲁朗旅游小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J]. 规划师,2016,(01):45-50.

[3]李波. 记住乡愁 重建原乡——都江堰向峨猕猴桃风情小镇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初探[J]. 建筑与文化,2015,(03):198-201.

[4]武艳蓉. 文化旅游小镇发展建设初探——以葛牌文化旅游古镇为例[J]. 陕西林业科技,2013,(05):76-80.

[5]任洁. 借历史文化资源 促旅游小镇发展——喜洲旅游小镇保护与发展规划[J]. 小城镇建设,2007,(01):72-76.

[6]王雪梅. 论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保护与利用[J]. 中华文化论坛,2004,(03):38-42.

作者:李红玲

第二篇:浅谈休闲旅游发展的文化培育

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曾载文指出,2015年前后,世界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娱乐活动和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席卷世界各地。中国虽然离“休闲时代”的全面到来还有相当差距,但是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大众休闲的内容更加丰富,对提高生活品质的迫切需求催生了休闲产业的迅猛发展。据测算,2009年我国居民休闲消费的规模大致在1.7万亿元左右,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56%,相当于GDP的5.07%,休闲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旅游作为一种积极的休闲方式,适应人们休闲需求的新兴旅游业态得到快速增长,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融合不断深化。加快培育休闲文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促进休闲旅游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罗玮 唐勇

第三篇: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旅游的影响

摘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由于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文化冲突。导致跨文化旅游出现文化冲突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高低文化语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旅游的影响。跨文化旅游的双方都应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尽量减少文化的冲突。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旅游;文化冲突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出国旅游特别是去西方国家旅游,并且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旅游活动是游客(客)与东道主(主)之间的交流,而主客依存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1]。正是由于这样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在进行这种跨文化交际时常常会发生文化冲突。本文拟从导致文化冲突因素的高低文化语境方面以及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文化等方面对旅游跨文化交际中冲突原因加以分析。

一、跨文化旅游的概念

跨文化旅游理论研究起源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提出并发展成熟。研究目的是为了人们认识跨文化交际的本质、过程及如何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文化冲突和促进相互间交流。胡文仲教授把跨文化交际定义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2]结合旅游的定义,我们可以把“跨文化旅游”定义为:跨文化旅游指荷载着至少一种文化的旅游者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游活动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3]

二、影响跨文化旅游的中西文化差异

1.高低文化语境

美国人类学家Hall从沟通的角度把文化归纳成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的两种[4]。研究显示[5]高语境文化,如中国,日本在和英国的沟通过程,强调间接性的表达方式(indirect verbal inter action),感情较为丰富,讯息较简单与模棱两可,重视螺旋形推论(spiral logic),团体意识强和讲求建立长期性的友谊或关系。低语境文化,如美国、加拿大、德国和瑞士、则强调经由直接沟通的方式来表达讯息,也较具有个人主义的取向,使用直线性的逻辑思考(linear logic)方式,而且不讲求建立长期性的友谊或关系。因此当冲突发生时,高语境文化的国家,人们更倾向于崇尚和谐的社会关系,因而对待冲突以情感为取向,将冲突和与冲突相关的人看作一个整体,尽量采取回避冲突的方式。而在低语境文化的国家,人们倾向于分析式、线式逻辑思维,对待冲突的态度是工具性取向,对人和事、冲突及所涉及的人采用两分法,对事不对人。曾经有个中国旅行团在美国旅行,由于时间很紧,中国游客觉得来一次美国不容易,想要尽可能多的游览几个景点,所以有一位中国游客向美国当地的导游提出说行程安排不合理,要求更改行程。这一要求遭到了当地合作方导游的强硬拒绝,并和这位游客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没想到第二天,美国导游又面带微笑的前来,想要商议行程,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而中国的旅游团却强烈的抗议更换导游,否则退团。很明显,这一冲突中美国游导游并不是针对那位中国游客本人,而是不满于提出更改行程安排,而且他事后的友好态度也正说明他在冲突时是任务取向,就事论事,目的是想解决问题。而中国游客则把美国导游的公开对抗认为是对他本人甚至整个团体的的否定和不尊重,有着明显的团体意识,进而采取回避冲突的解决方式———退出这次旅行。

2.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最好的行为的一套持久的信念,或是依重要性程度而排列的一种信念体系”[6]。交际中的不少规则都是由价值观念决定的,交际中的不少规则就是由价值观决定的。同样,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渗透在旅游跨文化交际中。只有重视中西基本价值观念的差异才能理解不同文化的人们的行为表现。中国人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凡事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其次。这样的倾向在交际中表现在更加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尊老爱幼的礼貌方式。美国注重的是个人主义,包含独立精神,注重隐私,言论自由,平等,在旅游跨文化交流中主要表现在“个人隐私、个人思考、个人生命”几方面[7]。此外中国人尊敬老年人,认为老年人经验丰富,富有智慧;而西方人珍视青春,认为“老“是代表了衰弱和不尊重。中国游客去欧洲旅行常常会寄宿在国外的家庭里面,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发生文化的冲突。如果寄宿到一个家庭,那么在言语交谈中,中国人习惯用自己的攀谈方式,询问年龄,收入,工作等十分的自然,但是这些问题都涉及隐私,这恰恰是西方人非常忌讳和回避的,从而招致他们的反感。而且,当走在国外的街道或旅游景点时,如果看到当地的老年人在过马路和游玩时,如果还是按照中国人尊老的价值观念,跑过去冒味的搀扶或者帮助他们,也是很忌讳的一件事情,因为在他们的价值观念里,这是表明他们年迈,被社会所嫌弃的行为。

3.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一种认知的过程,人们的心智活动和状态都属于思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思维方式上也明显不同。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为:中国思维模式主张“天人合一”、“阴阳结合”,具有归纳性、模糊性、直觉性、意向性、整体性等特点;西方思维则而近代西方则倡导“主客二分”的哲学原则。西方分析性思维把主体和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等分离和对立起来,从而具有演绎性、精确性、逻辑性、实证性、分析性等特征。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在表达时起着重要作用,于是在旅游跨文化交际时对于篇章的布局,文字的风格,话题的顺序等都有影响。中国思维的直觉性、模糊性使中国人形成了不求精确、模糊表达的方式。在交流时往往采用一些模糊华丽的词藻,而非具体有特征的描述。在和当地人的交际中中频繁使用“大概、差不多”等模糊概念的字眼,在西方人看来特别的不严谨,不精确。比如很多的外国游客在去游览泰山时就被介绍泰山是“天下第一山”,而在去游览黄山时,导游还是随口介绍的是“天下第一山”。这在追求精确和分析思维的西方游客看来是无法理解的,冲突也就这样产生了。

4.宗教文化

中西方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宗教与宗教文化。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多元并存的国家,对不同的宗教采取宽容的和平共处的态度。在西方,由古希伯来教发展来的基督教成为真正代表西方人的宗教。中国宗教从根本上看是人本位的,而西方宗教则是神本位的。中国宗教文化以人为本,不论是儒教、道教还是佛教禅宗,其最终目的都是人的幸福,讲求“天人合一“。西方宗教则更多地反映了以神为本的精神。基督教文化认为,基督教的一切理论都是以神为中心而建立的,它的核心是对神的本质的论述和对神人关系的思考。只有信奉耶稣基督,相信他能够替人们赎罪,人们的灵魂才可以得救。讲求的是”天人分离“。所以西方人对于信奉的耶稣基督是非常尊敬和虔诚的,很多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购物时,随手把玩手中的十字架,在基督寺庙随意说笑都会视为对他们神灵的亵渎,因而造成了旅游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

三、面对跨文化旅游中的文化冲突应采取的措施

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带动了旅游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跨文化旅游行为的日益增多,文化上的冲突也随之增多。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和东道主之间避免误会,实现跨文化旅游交际的良好交流,本文提出了些许措施,希望能对实现跨文化旅游的良好交流提供帮助。

首先,旅游者积极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民族差异,地区差异以及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应该认同这些差异的存在,重视和应对这些问题。在国际旅游繁荣的今天,化解跨文化旅游的交际障碍,促进主客交流已经势在必行。对于旅游者来说,积极培养跨文化的意识,提高自己对国外文化的认知,事先了解目的地的一些风俗禁忌,“入国问俗,入乡问禁”,能有效地避免触犯他国的禁忌。所具有的文化知识越丰富,对其他文化了解越深刻,也就越能够更好地预测他人的行为;熟悉对方的文化,才能预见并化解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

其次,旅游者培养移情和换位思考。具备了跨文化的意识,提高了对异质文化的认知,已经对交流对象的文化有所了解。但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复杂性,交流中的“盲点”不可避免,仍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文化冲突。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意识到自己的民族中心主义,通过移情,站在对方的位置考虑问题,理解问题。对交流中发生的意外应有敏感性,鼓励积极正向的反馈,意识到冲突的出现来源于不同的认识,并非有意的冒犯。

再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在语言,情感和行为上的能力[8]。语言上注重英语发音和专业景点词汇的表达;情感上能够认识文化差异,包容异质文化;能力上,提高沟通技巧,积极主动沟通,提高跨文化能力。

四、结语

中西文化的差异是一个国家吸引跨国游客的最大资源,也是中西方旅游者在旅游行为上表现不同的最根本的原因。旅游行业面临的是全世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旅游者在异国旅游时,要了解旅游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了解双方在文化语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宗教文化上的差异,对文化差异可能造成的困难与问题应有心理准备,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沟通、包容为主旨,使旅游跨文化交际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洪波.旅游:人际符号互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32-3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李蕾蕾.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4]Hall.E.T. Beyong Culture[M].New York:Doubleday&Company,1976:143.

[5]Chung,J. Electronic mail usage in low-context and high context cultur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hicago,Illinois,1992.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7]张宣.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福建地理,2006,21(2).

[8]王浩.浅析中原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市场研究,2013.

作者:张鹏 岳福新

上一篇:高中地理复习策略论文下一篇:江西城市学院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