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文化软实力研究论文

2022-04-22

【内容提要】国家文化形象建构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内涵要素认知不足、建构行动不系统、多主体协作意识不强等是当前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中的重要观念障碍。在核心行动方面,应建立广义的国家文化形象观,与时俱进地推进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建构过程要注重丰富推广体系、创新载体方式、建立情感纽带、优化推广策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旅游文化软实力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旅游文化软实力研究论文 篇1: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背景要求负责旅游人才输出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适时作出调整。旅游英语作为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只有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旅游人才,才可以更好地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吴晶,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20年度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宁夏复合型旅游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项目編号:NGY2020165)。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旅游业已成为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产业。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体现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广阔前景,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二者共融共生,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国家机构的改革和行业产业的发展要求负责旅游人才输出的各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以更好地契合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旅游人才的主要阵地,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鼓励和资金投入要求各高职院校能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旅游英语作为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改革,以适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要求

近几年,文化和旅游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和增长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掌握过硬的导游技能、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通晓中国文化,成为复合型旅游人才。国家和行业对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给整个文化和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向输出旅游人才的各高职院校指明了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旅游英语作为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旅游从业人员为入境外国游客和国内出境游客服务时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过硬的导游技能和通晓中外文化的能力,进行跨文化交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旅游英语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国家、行业对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适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和广阔前景。

二、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旅游英语作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英语导游服务技能、较高的中西文化素养和自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受到教材、课时、教师、设备等软硬件的限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特色文化。高职院校目前所使用的旅游英语教材大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连理工出版社等出版,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导游服务工作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全国各地一些景点的英文导游词讲解外加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内容纷繁复杂,针对性不强,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篇幅和内容对高职学生在理解上有很大难度,而地方特色文化在所有旅游英语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旅游英语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总体课时和教材内容的限制,授课教师只能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依旧沿袭对传统的食、住、行、游、购、娱或全国部分景点英文导游词的讲解分析,课时稍微宽松时会拓展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课时紧张时这部分内容会被缩减掉。旅游英语教学中,特色文化内容的缺失会影响将来从事旅游行业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旅游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导游只有真正掌握和熟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和风土人情,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专业满意的服务。

2.教学方法单一,实践实训不足。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程依然采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围绕书本、教案、课件、书面作业等开展教学。在新冠疫情比较严重的2020年,旅游英语线上教学开始慢慢普及。学生返校以后,旅游英语课程逐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但是个别院校的教师为了省事,仍然采用纯线下的教学方式。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授旅游英语是很好的尝试,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受到课时的限制、教材内容的繁琐、学生英语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旅游英语授课教师往往会压缩或者忽略实践实训课时或环节,导致学生的导游实践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欠缺。旅游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单纯的线下教学或者缺乏实践实训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还远远达不到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效果。因此,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单一、死板的授课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动性,更难满足行业企业对复合型旅游人才的要求。

3.师资队伍缺乏导游实践经验。教授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丰富的旅游行业实践经验、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和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现实是,广大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部分为英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缺乏旅游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部分教师甚至不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前景,课堂授课只是单纯地关起门来照本宣科,忽略了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思路: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旅游英语课程授课教师在旅游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方面的缺乏使得这一课程的授课只是单纯的英语语言学习,学生的导游服务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实践实训环节等均有部分程度的欠缺和不足。因此,旅游英语课程师资队伍的整体素养需要不断提升,具体包括旅游行业实践经验、综合文化知识素养、突发状况处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三、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文旅融合发展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展开。

1.整合教学内容,增加特色文化。对于旅游英语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笔者建议在教学中整合教材内容,添加文化板块。旅游英语主要应用人群是为入境游客服务的导游和为出境游客服务的领队。因此,作者认为旅游英语课程内容应包含英语导游服务基本技能、文化板块、应急处理、实践实训等内容。文化板块需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只有通晓以上两种文化的导服人员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课程为例,旅游英语课程组全体教师经过多次行业企业调研并与同专业组英语视听说、英语导游实务和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授课教师商讨后,删除了课程间的重复部分,最终确定了教学内容:导游服务基本技能、地方特色文化、应急处理、实践实训等。地方特色文化主要围绕宁夏的经典文化展开,如沙漠文化、史前文化、黄河文化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授课内容和相关文化紧密衔接,语言、导服与文化相互融合,增强了学生的语言基础、导服技能和文化素养。

2.革新教学方法,加強实践实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也应跟上时代和技术发展的步伐,授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实训环节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课程为例,课程组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在学习通平台上传教学基本内容、拓展资料、应急视频、实训项目、课后作业等。在线上平台的辅助下,学生可以课前预习相关内容,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完成实践视频的录制。线上平台的使用不仅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而且能够帮助教师很好地了解学习和教学效果。在实践实训方面,旅游英语课程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举办了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和配音大赛等,并在学期内联系合作的景区和旅行社资深导游将学生带进景点,身临其境的体验景区与文化,进行实地讲解与模拟练习。与此同时,学校还有英语角、相关社团和文化节等第二课堂活动。各种实训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展示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导游服务技能和多样文化风采,丰富了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

3.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师资队伍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广大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都是英语专业的硕士生,缺乏旅游行业背景和专业实践经验。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旅游英语课程至关重要。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外部引入,二是内部培养。外部引入主要是从旅游行业企业引入资深的英语导游以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内部培养主要把校内老师派到旅游行业企业进行英语导游的各种实践,加强导游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积累。另外,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培养的教师还要经常参加各种关于旅游的论坛、发展研讨等以了解行业发展态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和系部通过外引内培、送师进企、专兼结合、技能竞赛、承担课题、信息化大赛等方式培养了一支优良的旅游英语教学团队。团队中有5名教师已经考取英语导游资格证书,并在假期、周末等闲暇时间亲自带领外国来宁旅行团体验宁夏风情;团队成员均担任过区级、国家级导游大赛指导教师,参加过区级、国家级信息化大赛;团队成员主持并参与过区级、国家级文化旅游相关课题,发表文化旅游相关学术论文若干篇;团队成员均担任过旅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师资保障,更为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旅游英语需根据行业发展要求适时调整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只有通过整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添加文化板块、加强实践实训等才能培养出行业企业需要的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导游服务技能、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的复合型旅游人才,从而更好地为游客进行导游服务、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姚瑶.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6):121-122.

[2]费小琴.旅游文化视角下的高等旅游外语教学改革[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1):47-49.

[3]冯小巍.浅谈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3):147-148,157.

作者:吴晶

浅谈旅游文化软实力研究论文 篇2:

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核心行动与创新方向

【内容提要】国家文化形象建构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内涵要素认知不足、建构行动不系统、多主体协作意识不强等是当前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中的重要观念障碍。在核心行动方面,应建立广义的国家文化形象观,与时俱进地推进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建构过程要注重丰富推广体系、创新载体方式、建立情感纽带、优化推广策略。

【关键词】国家文化形象 建构行动 创新方向

中国是文化大国,建构魅力独特的国家文化形象一直是国家文化发展中的战略任务和重要目标。近年来,国家文化形象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逐渐引起政府、产业和学界的关注与重视。但是,我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工作还存在内涵要素认知不足、建构行动不具有系统性、多主体协作意识不强等问题。对此,我们应系统把握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核心行动,创新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策略方式,推动国家文化形象的有效建构。

一、理解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背景与作用

1.深入把握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①当前时期,我国处于激烈的国家竞争博弈环境中,西方媒体所具有的强势话语权和媒体报道偏见并不利于中国声音的有效传播。在这种背景下,基于人类对文化审美的共同视角、依托文化资源打造魅力独特的国家文化形象,成为提升对外传播效率、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经。在某种程度上,国家文化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加强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工作,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

2.准确认识国家文化形象的内涵要素

从认知主体来看,国家文化形象包括“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②即由本国民众对本国文化形成的整体印象,或国际民众对该国文化形成的整体印象。从认知要素来看,国家文化形象是一个国家文化价值理念、文化传统、文化行为、文化实力和文化成果的集中体现。③从形象塑造和舆论传播来看,国家文化形象是对一个国家的系列文化要素或独立或综合在国际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④也是在一系列文化信息输入和形象信息输出的博弈过程。综上,国家文化形象是自我认知和他者认知的结合体,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互动所塑造的产物,它是具有独特传播价值、导向作用和战略意义的国家文化要素标识系统。

3.全面理解国家文化形象的作用影响

在文化竞争激烈的国际化背景下,国家文化形象具有软实力功能,良好、有利的国家文化形象在国际政治中对维护国家形象、推进外交战略、最大化国家权力和国家利益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家文化形象的影响结构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具体包括国家话语权、国家形象、和谐国际环境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中观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国家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结构的影响,具体的产业类别包括影视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等;微观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国内外民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具体包括国民文化素质、国民文化自信、入境旅游意愿和国家形象感知等。

4.系统把握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功能定位

国家文化形象是一个国家内部和外部公众对其文化要素、文化活动及其成果所形成的综合印象和总体认知。⑤国家文化形象的根基是国家所拥有的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及以其为基础所形成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文化吸引力的重要来源。打造富有魅力的国家文化形象,是增强一个国家文化吸引力的重要基础。同时,国家文化形象建构是一个时代工程,是一个传播文化要素、树立文化自信的心灵工程,也是一个事关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工程。因此,在功能定位上,要将国家文化形象视为国家的战略性资产,要把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作为增强民族自信、促进中华文化传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认识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主要问题

1.对国家文化形象的内涵要素认知不足

国家文化形象来自于丰富的国家文化资源,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要素和表达方式,它既具有历史性和传统性,也具有现代性和时尚性,需要面向不同的地域和群体进行针对性的、选择性的传播,这是提升国家文化吸引力和传播力的重要基础。但是,传统的国家文化形象观则主张单一形象,呈现有限精华,青睐传统表现形式,这是对国家文化形象的误解,也限制了国家文化形象的可传播性。因此,科学、系统、完整地认识国家文化形象的内涵要素,不断拓展其内涵结构,是科学建设国家文化形象的内涵基础。

2.国家文化形象建构行动不具有系统性

国家文化形象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展览、艺术演出、影视剧目、高层文化交流、民间文化互動,都可能成为国家文化形象的表现方式和载体。而这些多元行动和要素的日积月累,是影响受众并最终在其心中建构起动态文化认知的基础。因此,国家文化形象建构要以系统的视角审视文化形象建构行动,建立体系化的、多元化、丰富化的行动方式,这是形成全方位国家文化形象建构行动的关键。

3.多主体协作构建国家文化形象的意识不够

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不是纯粹的政府工程,它既需要政府机构的积极引导,也需要企业机构的商业化参与,更需要民间组织与个体的交流互动,它是一个需要政府机构、企业机构、民间组织和个体等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综合工程。但是,相关部门对企业机构、民间组织、个体民众在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中的定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充分,激励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机制还不健全,形成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大合唱的平台还不完整。

三、把握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核心行动与创新方向

1.建立广义的国家文化形象观

国家文化形象所依赖的文化要素应该是广义的文化要素,它包括紫禁城、长城、敦煌、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建筑要素,包括源远流长的孔孟文化,包括京剧表演、国画、书法、印章等艺术形式,包括旗袍、丝绸等服饰要素,包括春节、端午、中秋等民俗节日要素,包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饮食器具、茶文化等生活要素。可见,中国文化要素是渗透在民族文化传承和民众生活中的中国要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难以用单一的形象要素来代表。因此,我们应建立广义的国家文化形象观,通过建构多元国家文化形象体系,来展现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要素,这是打造魅力文化中国、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观念基础。

2.建构与时俱进的国家文化形象体系

国家文化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国家文化要素的本原是相对稳定的,但其在历史的进程中也不断发展变化,其表现方式也在不断革新。从众多中国文化要素中撷取时代所偏好的要素、提取受众所欣赏的要素,根据形象推广需求进行文化要素选择,并相应地进行形象提炼和总结,形成与时俱进的国家文化形象体系,对于推动文化资源有效使用、提升中国的文化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這应成为国家文化形象打造的重要任务。例如,可加强当代国家文化形象要素的融入,如中国高铁、5G技术、移动支付等全球领先科技和应用,将这些文化符号形成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的新名片,更好地展现出一个开放、发展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

3.丰富国家文化形象的宣传推广体系

国家文化形象的打造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永远在路上的工程。通过生动的营销形式、有效的传播渠道,对文化要素进行适度的营销推广,是传递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持续与境外国家举行中国文化和旅游年,习近平主席多次出席中国年开幕活动,对于宣传和推广中国文化、树立文化导向的国家文化形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中国城市与境外城市之间缔结友好关系、举办文化宣传周、聘用文化形象大使等活动也起到了较好的文化推广作用。对于发展文化市场而言,还应该针对潜在受众展开精准的文化营销,面向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文化宣传要素,并采用受众市场能够接受的营销方式进行综合推广,比如充分发挥影视剧在文化推广中的作用。

4.创新国家文化形象的载体方式

互联网平台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其传播的范围、速度和效率大大超越传统媒体。要依托于现代互联网平台应用,将文学作品、戏剧表演、传统工艺、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文化要素展现到新媒体、短视频等形式的文化内容输出上来,通过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促进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在境外传播。基于TikTok、优兔等互联网应用进行视频宣传成为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比如,李子柒现象在近期备受关注,她通过视频媒体平台和精心制作的视频内容,将中国的田园生活、美食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推广到了境外,并收获了众多境外粉丝,实现了中国文化的有效输出。可见,创新国家文化形象的营销传播方式,更多基于互联网平台、通过水滴石穿式的推广来展现中国文化,不仅能提高文化形象建构的效率,也能延续文化要素的生命力,这应成为当前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中的重要方式。

5.建立国家文化形象的情感纽带

我国的华侨华人资源非常丰富,华侨华人与我们有共同的血脉联系和文化纽带,他们对中国文化体系及其意义相对熟悉,也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认同度和接受度,是在境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主体。因此,面向华侨华人群体进行持续性的文化传播,通过文化活动建立情感纽带,应成为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重要任务。对此,华侨华人社团、华语教学、中华文化展、中华文化体验、民俗节庆活动等都具有显著的作用。其中华侨华人社团在组织文化宣传活动、强化文化情感纽带方面的作用尤其显著。与时俱进地连结华侨华人,通过持续而多元化的文化建构行动来强化情感纽带,应成为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中的重要活动形式。

6.优化国家文化形象的推广策略

在国家文化形象的构建过程中,要坚持以先进文化和普世价值为导向,形成系统化、国际化的国家文化形象话语体系;要将被动式回应转化为主动式输出,将中国故事以形象化、生动化的方式呈现给国外公众,使得国家文化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大的传播;要让民间话语参与到国家文化形象的构建当中,由各类行业组织、社会民众构成国家文化形象传播使者,使国家文化形象塑造更加生动饱满;要借助多元国际组织推广国家形象。良好国家文化形象的形成仅凭借本国之力的影响效果远远不够,要加强与国际行业组织、国际文化类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多样化、多渠道的文化交流活动,逐渐改变其对中国的既定偏见与刻板印象,提升对中国文化体系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促进形成口碑传播,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文化形象。

谢朝武系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赖菲菲系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12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月1日01版。

②张昆、王创业:《时空维度下的国家形象模型探析——基于认知互动的视角》,《新闻界》2017年第5期。

③云德:《文化中的国家形象》,《求是》2007年第19期

④张璐:《在对外传播中做好解释性报道》,《青年记者》2011年第7期。

⑤张峰:《习近平文化形象浅谈》,《新华月报》2014年第18期。

责编:谭震

作者:谢朝武 赖菲菲

浅谈旅游文化软实力研究论文 篇3:

“十三五”规划背景下滨州市市民英语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十三五”规划背景下市民英语能力提升的必要性,深度调研滨州市民英语学习现状与存在困境,并对市民英语能力提升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市民英语水平的提升提供高效、创新的思路,进而增强市民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十三五”;濱州市民;英语;路径

“十三五”规划立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1],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治理的完善、市民素质的提高均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市民英语水平的高低对建设开放城市、提高对外开放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一、“十三五”规划背景下市民英语能力提升必要性研究

1.提升市民英语能力是打造开放城市、提高对外交往能力的必然要求。立足“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同时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效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深度融合的机遇,城市应做好整体规划。在打造开放城市、凸显城市特色、提高对外交往能力的过程中,提升市民英语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市民是创建开放城市的主要力量,只有切实激发全体市民学习英语的热情,提升市民整体的外语素质,才能向国内外友人展现本地的风土人情、民风市貌,才能为开放城市的建设夯实群众基础、提高对外交往能力。

2.提升市民英语能力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十三五”规划背景下,结合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深刻变化,各地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立足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着力提升市民英语能力,市民英语能力、城市语言环境作为城市社会发展与对外交流的名片,是经济实力、政治环境与人文水平的外在体现。提升市民英语能力,将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有利于宣传城市形象、吸引外资,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最终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二、滨州市市民英语能力现状及存在困境解读

1.滨州市市民英语能力现状分析。在过去几年里,滨州市深入挖掘当地资源与经济优势,并将逐步提升市民英语能力与优化语言环境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滨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滨州市在英语语言环境建设、市民英语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英语教育从幼儿教育开始,滨州市的大部分幼儿园、幼教中心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教育,教授简单的英语对话;中小学校配备高水平师资力量,组织英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交流学习,有力提高了英语教学水平;着力优化语言环境,市区内主要服务机构,如银行、超市与医院均标注英文指示牌;滨州市高等院校长期致力于基础英语的讲授与传播,同时众多英语培训机构也已将市民英语能力提升作为社会培训的重要使命。

2.滨州市市民英语能力存在困境解读。滨州市市民英语普及率相对较低,英语的学习及使用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高校、医院及科研机构,普通市民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在一些对外交往的主要政府部门的服务行业,相关人员并不会使用英语,在接待外宾、宣传本市特色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不能很好展示当地的发展优势,甚至走入跨文化交际的误区。尽管滨州市部分市民具有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但相关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与社会团体无法为市民的英语学习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英语学习途径少。同时缺少针对不同行业、群体和年龄层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无法让外语学习融入市民的生活和工作,真正把学习英语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扩大城市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结合起来。

三、“十三五”规划背景下滨州市市民英语提升路径研究

1.政府牵头,营造氛围,开展英语普及活动。在“十三五”规划背景下,政府部门应首先意识到市民英语能力的提升在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重要性[2]。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市民英语能力的提升,开展英语普及活动,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窗口行业服务人员、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人员的英语培训,使全体市民能够掌握基本的日常会话口语,提高外语水平,增强英语使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营造友好热情、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此外,应当加大英语学习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台、广播、报纸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鼓励倡导市民积极学习英语,通过各种渠道为市民英语学习提供政策、人才、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市民英语学习提供更多免费便民服务。

2.革新观念,全民参与,激发英语学习热情。市民是普及英语学习活动的主体,城市外语语言软环境建设离不开全体市民的支持与投入[3]。提升市民英语素质,首先应革新市民英语学习观念。市民应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将政府要求、社会倡议内化为英语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加英语学习活动,将学习英语的兴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主动成为全市英语学习的引领者。其次,探索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在清楚为何学的基础上,明确如何学。从初级的社区辅导、市民口语角开始,到各种英语学习讲座,再到全市范围的英语笔译大赛、演讲比赛等,都能作为市民英语学习的突破口和有效手段。市民只有真正投入其中,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才能成为“十三五”规划背景下,城市对外开放、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文明使者。

3.多管齐下,凝聚社会力量,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市民整体英语能力的提升,应把重点部门与行业作为突破口,率先提升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英语水平,进而推进全民英语普及活动。窗口服务行业,如宾馆、车站、医院、商场等,应有针对性的制订符合行业特色的英语推广计划,采取奖惩机制,切实提高窗口行业从业人员英语技能。利用好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科研场所、英语培训机构等培养外语人才的主要阵地,发挥其教育资源优势,对市民的英语学习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旅游业相关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应重点提升涉外导游的外语能力,通过集中英语培训、规范景点翻译等措施,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导游队伍。

4.立足当地实际,有力提升英语语言环境。在“十三五”规划背景下,城市英语语言环境的好坏是城市发展水平的直接體现,也是城市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的集中反映[4]。针对滨州市英语语言环境存在的问题,应当立足当地发展实际,进一步规范公共标识翻译。同时组织相关单位或者发动志愿者,对公共场所存在的翻译不当、中式翻译进行调研并记录,借助专业翻译机构的帮助,提出治理方案,最终解决公共标识错译和误译问题。此外,在一些公共场所设置双语标识,真正为来访外籍人员提供便利,同时为市民英语学习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5.借助语料库研究,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市民英语学习新模式,可以借助学习者语料库对外语学习过程进行有益指导。语料库的研究可以反映典型的语言特征,揭示语言使用规律,其分析数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语教学的盲目性,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在编写针对普通市民、窗口行业从业人员英语学习教材、字典与参考资料时,语料库能够提供丰富的原材料。科研机构应当组织专业人员,成立专门项目小组,分析日常交际中使用英语的实际情况,研究英语学习者英语失误的认知模型,多视角、多层面比较本族与非本族语者语料库。通过发挥语料库研究价值,编写出高质量的英语学习教材,从而推进英语教学,最终提升市民英语能力。

四、结语

“十三五”规划对市民的全面发展及城市的完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民英语能力也已经成为市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滨州市在市民英语能力提升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基础薄弱、起步晚等问题,因此只有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全体市民共同努力、发挥优势,才能广泛普及英语学习活动,才能切实提高市民英语使用能力,才能为滨州市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及开放型城市的创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程宝辉.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的灵魂[J].改革与开放,2016,(10):1-2.

[2]闫丹,程俊.浅谈秦皇岛外语语言软环境的优化策略[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0):85-87.

[3]武燕燕.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式城市全民英语普及政策[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86-88.

[4]王彦颖.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语文学刊,2012,(15):44-49.

作者:高培新

上一篇:财务管理集权与分权管理论文下一篇:工业产品设计创新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