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时期如何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022-09-10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民生领域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强调要不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使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接受高等教育, 不仅事关人才培养, 更关乎社会公平。2018年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贯穿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在新时代新背景之下, “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加大工作力度, 狠抓政策落实, 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因涉及资助政策面广、资助对象地区来源不统一, 总体上牵扯头绪较多, 情况较为复杂。面对这样的情况, 要实现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目标, 就要更加注重资助育人过程中的方式方法, 努力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显得尤为必要。

“政策在实施中出现故障不一定是目标、方案出了问题, 有时可能是其中的步骤、手段、方法不当。本文即主要从方法论的视角, 基于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 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从而为实现精准资助奠定基础。

一、畅通沟通渠道, 加强政策宣传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复杂程度高、系统性强。因此, 高校在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过程中, 从学校层面到二级学院, 再到各个班级, 要确保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能够适应和满足学生资助工作的需要, 尤其要建立一支有责任心、对资助政策熟悉、执行力强、经验丰富的工作队伍, 构建一张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高效工作网络。这是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条件。

随着学生资助体系越来越完善, 高校的资助政策、项目也越来越丰富, 做好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 无疑将有利于促进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和提升资助育人的效果, 而“传统宣传模式下的资助育人工作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 受助学生的主动参与率不高。在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以互动传播为主要特点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尤其是手机的普及与功能革新, 以手机为介质的诸如微博、微信等平台极大方便了信息传播的同时, 也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其更加强调交互式的体验, 意味着要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

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虚拟传播手段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 有利于消除部分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 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的隐性暗示效果对大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此背景下, 因应信息化变革的需要, 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资助政策的宣传效果, 不断改进学生资助工作宣传方式, 充分运用移动通讯平台、网络平台等学生更易接受并广泛使用的新媒体, 构建广覆盖、高效率的资助信息传播体系, 确保目标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学校相关的资助政策信息。例如在相对传统的网页媒体的基础上建设资助育人公众号, 利用资助育人微信公众号, 及时发布相关的资助政策、对各项政策进行宣传与解读。

利用新媒体首先搭建政策宣传平台, 其主要目的在让更多的目标学生知晓政策的同时, 也突破了以往单向的政策传达, 愈加注重政策宣传效果的反馈;尤其是在学生对相关政策存在诸多疑问时, 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 及时给予解答。

二、坚持多维评估, 实现精准资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就要打牢进准扶贫的基础。对于高校而言, 要助力精准扶贫就要努力做到精准资助, 而高校实现精准资助的基础则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那么, 如何评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而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就成为高校实现精准资助的关键所在。

当前, 高校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尤其在认定标准及条件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多数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 主要还是依据《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或低保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且由学生主动申请认定。这就容易造成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证明材料核实难度较大, 存在造假可能;二是参考标准较为单一, 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家庭情况;三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尊心较强, 不愿主动申请认定。这些都是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客观客观存在无法忽视需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们正身处一个数据变革的时代。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教育、医疗、科研等领域, 人们的决策也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对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而言, “高校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依据应该从原来单一的指标转变为多维的指标体系。我们可以通过与地方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库的对接, 对学生在校饮食、话费等消费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从更多的维度去评估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 打破学生信息无法核实的困局, 识别那些“隐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此外, 像调查走访、学生评议也应该成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的重要手段。例如淮阴师范学院多年来坚持利用暑假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通过走访慰问既真切地了解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困难, 又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联系, 进而为学校的资助工作提供参考内容, 有助于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性和资助工作的有效性。学生民主评议则能从侧面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参与困难认定同学在校经济情况, 但是这一方法在实际认定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仍然需要我们重视并有效实施利用。

三、规范评定流程, 做到公开透明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涉及面广、资金量大、受关注程度高, 这就必然要求高校加强在受助学生申请、评定、公示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各高校应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框架下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 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各类资助性质的奖助学金评定标准、工作程序等内容。统一标准是规范资助管理的首要前提。

具体而言, 在二级学院各项资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首先应利用工作平台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 保障学生应有的知情权。在作为基础工作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 班级是评定工作的最基本单位, 应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的民主评议小组。严禁出现班级主要学生干部私自评定的情况出现, 非学生有特殊情况, 出于隐私保护的角度考虑, 一般不允许班主任单独定夺, 整个班级的评定过程要严格按照统一标准执行。班级评定工作结束后, 评定结果应首先在班级初步公示,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在班级评定环节没有疑问的情况下, 各班将评定结果报至学院相关负责老师。负责老师对各班评定结果依据评定标准统一审核, 对仍存在疑问的情况, 及时与相关班级沟通, 无疑义后将各班评定结果汇总上报学院党政办公会议, 在学院党政办公会议通过后, 及时将评定结果通过工作平台进行公示。整个二级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始终做到公开透明, 主动接受师生监督。从学校整体的角度来看, 学校相关资助管理部门在积极为二级学院资助工作提供指导的同时, 也应加强对二级学院各项资助工作的抽查、监督。“建立规范严谨的监督体系, 有利于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地把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四、小结

“高水平的资助育人工作必须以关于资助育人工作的科学研究为支撑。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内容来看, 新时期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日益呈现复杂性、连贯性、整体性的特点。因此, 新时期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与总结, 尤其应在原有的好的做法的基础上因时而新、因时而进, 不断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而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也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新时期,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日益呈现复杂性、连贯性、整体性的特点, 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与总结;尤其应在原有好的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因时而新、因时而进, 不断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实现高校精准资助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N].朝阳:人民日报, 2018-03-01 (13) .

[2] 严强, 王强.公共政策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282.

[3] 刘东胜.新媒体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8 (4) :80.

[4] 刘东胜.新媒体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8 (4) :81.

[5] 郭昕.我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13:135.

[6] 卢志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的问题及其治理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06) :90-93+99.

[7] 王涛.资助中坚持育人育人中创新资助——陕西师范大学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12) :42-45.

上一篇:原油降粘剂的合成及评价下一篇:把好复习“三关”培养学生“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