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的变迁

2022-12-06

多少年来, 学习普遍被认为是有系统、有计划、有指导的学习文化知识、熟练掌握学习技能的行为活动。而在教育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 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互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价值判断的能力、改善学生对世界的了解能力、增长艺术和人文科学的知识等已经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新技术频频出现要求每个教师要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学习不仅是青少年时期的行为而且是每个人的终生行为,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是现代教育对教育工作者不可抗拒的要求, 教育工作不能永远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因此, 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 才能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 从而达到改进、提高、优化教学的目的。

1“新课改”的必要性和背景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 “新课改”势在必行。传统教学与新的教育理念的差异是多方位的, 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 从教师本身来讲, 从教20多年来的教学经历使我们体会到, 过去无论是知识上还是信息上教师都优于学生, 是教师指导和引领学生学习, 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学生与教师之间在信息的掌握、知识的更新上差距缩短了。所以, 教师必须学习各种新教学技术和方法, 丰富教学手段,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 从教育对象方面讲, 学生因素如家庭环境、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认知能力、综合能力有所不同, 但总体上讲, 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 因此, 从教者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 进而做到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 从教学手段与设备方面讲, 视听技术 (如投影仪、录像机和影碟机) 应用于教学, 以语言、动作、音响和图像符号直观而形象的呈现给学生。多媒体多网络交互技术的出现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切使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从教者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 有选择、有目的的进行不断的学习, 并把学到的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等知识技能应用到教学中去, 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要求教师把新的信息带进课堂和校园, 培养学生将信息应用社会的实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扩展学习, 借助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 借助信息通讯工具进行讨论学习以及学会使用信息加工工具进行面向问题的学习, 逐步将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向网络数字化的开放式教育模式转变。

“新课改”是教学的一次重大创新, 它强调教育面向生活, 面向社会, 面向全体,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新课改”是新的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次挑战,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新课程理念和教育观念的改变

在新课程理念下, 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 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 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 要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 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 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勇于实践、不断摸索, 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能动性的二次加工。以上这些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变革, 都需要教师在工作中研究、体会、反思、总结、修正、充实、完善。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 教师应该重新学习课程理论、学习教学策略、学习教材教法,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上, “新课改”注重学生体验“学”的过程, 在教育工作者亲身投入到“新课改”实践前, 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彻底的反思, 真正把“教师、教室、教科书”等观念逐步演变成“学师、学室、学本”, 把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教学”过渡到“引学、导学、帮学、助学”, 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引导者, 在教育实践中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促进新课改的深化和发展。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性的归纳、整理、提升, 形成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指导以后的导学实践和供他人参考借鉴。经过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 并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定会提升自己的导学能力, 形成自己独特的导学风格,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 研究创造出自己的适用实效的方法, 调动起学生乐学的积极性,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让学生“会学”, 养成乐学的精神。经验证明, 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如同长了翅膀, 增加了腾飞的力量。

新课程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 新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教学有所不同, 教师要重组原来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教学素材、课件、案例。这就意味着, 在新课程面前, 教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 钻研新的教材, 建构新的课程观念, 摸索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为此, 教师应从多方面努力学习, 更新观念。

3 讨论及思考

课堂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和必要环节。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角色正在从“教师”转变为“导师”, 从“教”学习者转变为“导”学习者。教师要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这些转变, 在教学中我们和学生重新树立了新的教学关系, 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教与学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材中的很多题材已经脱离了现代教育的生活实际, 而孩子们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却没有及时的编入课本。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有责任把自己的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就地取材, 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融入到教学中。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教学实践证明, 依据教学环境确定教材的取舍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涉及到学生所在的社区、学校、教室、家庭等多种因素。其中每个因素又牵涉到经济、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是很复杂的。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提高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 打破教材与学生生活间的瓶颈。在新一轮课改理论指导下, 如果结合环境借教材施教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即把教材与环境结合起来, 借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外面世界的精彩, 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激发努力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 利用走进生活, 为学生建立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拓宽知识渠道,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把指导学法纳入课堂教学结构之中, 深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做到:示范引导, 授之以学法;依据教材, 展示学法;总结规律, 揭示学法;设计练习, 体现学法;区别情况, 指导学法。总之, 通过教与学的关系可以看出:要达到教的目的, 必须先学后教, 边教边学, 不断地进行教与学的角色转变。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的更新,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变化。“新课改”倡导研究性教与学方法, 为教师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教师必须适应施教者—学习者—施教者的不断的角色变化, 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新教学理念,学习,优化

参考文献

[1] 顾君忠.现代远程教育和CSSL, 全国CBE年会论文集[M].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2] 张成华.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M].上海电教, 2001 (1) .

[3] 刘成新.网络课程开发和DDE模型, 全国CBE年会论文集[M].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4] 洪明.英国终身学习的变革—“产业大学”的理念与实践[M].比较教育研究2001, 4.

[5] AnnFloyd.网络时代的课程—学与教[M].开放教育研究, 2001, 3.

[6] 王基一.论远程教育中的交互[M].中国远程教育, 2001, 4.

[7] 王西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指南[M].百家出版社, 1999.

[8] 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广西师大出版社, 1999.

[9] 解月光.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 用CAI课体设计的指导意义[J].中国电化教育, 1999 (2) .

[10]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谈谈物理习题课中的实验教学下一篇:中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