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应用文教学中的“练”

2022-09-11

作为从事语言教学工作者, 我推崇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说的话:“我们不认为大学毕业就是达到了最终目的, 相反, 有意识地使一个人在不论是写还是说的方面做到言语的规范化, 那就给了他一种能够支配自己的命运的、没有任何技巧可以与之伦比的力量。”该语句虽然不精炼, 但却恰如其分地评价了写作的实用价值:“能够支配自己的命运的、没有任何技巧可以与之伦比的力量”。在高职阶段, 我们尤其要培养学生立足社会, 面向未来的生活能力, 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立足点及该课程的生命力更是如此。

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效果?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一个“练”字。勤写多练,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 自古至今一直是备受推崇而有效的学习写作方法。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被问到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时回答:“无它术, 惟勤读而多为之, 自工” (《东坡志林》) “勤读”指多读书, “多为之”则是指多写多练,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多读多练, 文章自然就能工巧。写作是一种能力, 而能力的获得仅靠几本讲授知识的书籍是无济于事的, 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必须凭借着实践的环节, 只有通过写作实践, 多练, 才能把掌握的写作知识演化成写作能力。

但如何“练”?这大有学问, 如果单把“练”误解为多练死练, 机械训练, 那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而讨厌公文写作;如果在“练”时目标明晰, 重点突出, 教在关键处, 点在要害处, 练得实而活、实而精、实而新, 一步一个脚印, 学生既练得愉快轻松, 真正理解与体会应用文写作的奥妙, 又实实在在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1 理念创新——从传统“写作知识+范例”模式到正反案例模式

“互动”教学中, 学生并不单纯、唯一受于教师, 他们自己也能独立学习, 汲取知识信息, 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 学生更应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真正的成功教学模式并不是由教师这一外因强硬地传授给学生, 而是内因学生本身主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输出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向教师“索要”。我们应该培养“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 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的应用文教材基本上“写作知识+范例”模式, 范例都是正确的, 教我们的都是“应该这样写”。如果一味地按此顺序讲课, 势必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我就一改课文的结构, 在教学中, 我注意采用正反案例法,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特别是对反例, 让学生小组讨论, 多向交流, 让学生发现问题, 并提出修改的意见。如在教简历的写作时, 我就用课件做了几个失败的简历, 让同学们修改, 找出错的原因, 提出改进方法。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 诱发了学习兴趣, 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应该怎样写”学会“应该怎样写”。

2 方法创新——从课室转变到多媒体室

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 要善假于物, 另辟蹊径, 做到上什么山唱什么歌。仅有这样, 学生才会有新奇感, 驱动力, 产生强烈的写作期待, 一味拘泥于传统的教法, 墨守成规, 学生兴趣势必荡然无存, 根本谈不上写作期待。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网络教学这种超越平面甚至可以跨越时空的解读方式, 使认知、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 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确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网络教学将老师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 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交流的教学方式。它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 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 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它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相比, 显得快捷、直观、生动。网络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结合应用文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可操作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来。网络具有交互性特点, 大家有问题, 在B B S上或者通过电子邮件、Q Q、M S N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学生共同探讨写作方法。同学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进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交流解答。我间或把上课地点从课室转移到多媒体室, 选择性地把某某学生的作业挂在网上, 让同学相互批改, 评出写得较好的作业, 修改不成功的作业, 由于真实身份是隐蔽的, 探讨是平等的, 信息的交流更加亲切和生动, 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或者有时在班级的Q群里讨论某个文种的写作方法, 每个学生发言, 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改, 在参与讨论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理解得不深的地方, 作为学生自我肯定或改进的依据。如写祝词, 我就让全班同学为本月生日同学写生日祝词, 大家放在网上共同欣赏、投票评出最佳习作。这样使学生感到直观、新鲜、有趣, 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3 内容创新——从课室扩大到校园、社会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应遵循学生本能以及获得经验的途径为学生创设工作、做事的环境。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只有与社会接触, 才能写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文章。事实证明, 对于生活在校园的学生来说, 显然在深入生活、接触实际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有着天然的不足。在教学中, 我特别注意寻找与社会接触的写作环境, 把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学生个人生活、学习、社会交往活动密切结合起来。选取一些文体, 这些文体与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结合比较密切, 针对性强,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把应用文写作融入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活动中。如学习竞聘词、演讲、导游词、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广告时, 我就把学生从课室扩大到校园、社会, 扩展练的外延及内容。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实实在在的练习。学生会竞选时, 我与学生处一起, 让学生做评委, 班级改选时, 我与班主任一起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对近期电视、各大媒体播放的广告进行评选, 每人在课堂上推荐一下认为广告词写得好的广告, 并做评价。结合本地政府以旅游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时机, 要求同学们积极参加旅游景点广告词、导游解说词征文比赛。利用社会关系, 介绍学生到当地的企业进行产品销售的市场调查, 学生跟着企业的调查员制订了调查提纲和调查计划, 奔走于大街小巷、各大商场, 调查做得很实际, 所以接触了实践, 有了丰富、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写作指导, 写出的调查报告内容充实丰富, 数据资料详实准确, 分析中肯到位, 建议科学合理。有的学生习作被企业采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让学生体会到了写作的实用价值。把写作练习由课堂扩大到了校园、社会,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并能较好地解决过去教学中存在着“空对空”的现象,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课程。本文作者根据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的亲身实践, 对“练”的方法、途径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和尝试, 通过“实而活、实而精、实而新”的练习, 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目的, 即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章的兴趣及公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练习,创新

参考文献

[1] 曹丽萍.浅谈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J].素质教育论坛.

[2] 冉小平.大学语文中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应用写作, 2007, 10.

上一篇: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色彩运用分析下一篇:湖南省耕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