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护理专业的就业心理及对策

2022-09-11

2006年底, 我国共有护士142.6万人。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的临床一线护士严重短缺。中华护理学理事长黄人健说,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护士与总人口的比例约为千分之五, 而我国这一比例只有千分之一。以此计算, 我国尚缺数百万名护士。另一方面, 在各地人才市场如火如荼的时候, 一些护理专业毕业的中职生却在就业中困难重重, 难以顺利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造成护理人才的浪费。她们的就业不仅遇到来自外部的各种障碍, 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的心理问题。针对当前的现状,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要走出困境,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咸宁卫生学校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 至今已有30余年的办学历史, 护理专业是本校的王牌专业。为医疗部门培养了大批人才, 但近年来却出现了毕业生难以就业的现象。当前, 来自于毕业生的心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1 依赖型

此类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并非从自己的爱好及兴趣出发, 缺乏对护理专业的了解, 而是父母或者亲属在卫生部门工作, 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人的身上。让他们去拉关系, 走后门。自己在校既不学好专业又不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抱着“等、靠、要”的思想。有些甚至动用家长在工作中的特权, 由家长亲自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用人单位往往对此类学生的印象不好。拒绝接收。还有部分家长和毕业生仍然把就业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学校的身上, 错误地认为没有工作单位学校就会负责到底, 缺乏危机意识。这类学生要培养自主精神, 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 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已经成为我国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式, 就业观念应跟上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

1.2 好高骛远型

此类学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期望值太高。要求太高。不是大医院不去, 不是大城市不去, 工资不高不去, 待遇太低不去。科室不好不去。在就业时还希望一步到位, 一次到位。往往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园中选瓜越选越差”的结局。如上海市晚秋医院是一所民营的以老年护理为主的医院。三次来学校招护士, 名额是二十人, 最后只去了两人。只占了十分之一。学生认为薪水太低, 待遇不好, 离家太远又从事的是老年护理。有的甚至说, 我在家自己的父母都没有服侍过, 怎么可能去护理老年人。再如某县基层医院招聘护士, 学生则说, 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 想着以后跳出农门, 再也不想回去了。这类学生就业时应开拓视野, 脚踏实地。充分认识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充分认清就业形式, 找准人生的坐标。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大城市, 大医院。过份计较个人利益, 错失就业良机。广大基层医院, 农村医院, 厂矿医院, 社区门诊都是护士就业的舞台。不同职业, 不同年龄的患者都是护士的服务对象。

1.3 自卑型

此类学生对自己认识不当, 思想消极。目前中职生实行的是无门槛招生, 学生认为自己是差生, 低分生。来读中职学校, 是万不得已的选择。还有的学生有身高。像貌等方面的不足。她们往往自责, 贬低自己。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提高, 加剧了她们对前途的担忧, 对未来丧失信心, 缺乏自信不敢主动参与竞争, 选择退缩, 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如2007年我市中心医院招聘护士时, 很多身高低于1.60米的学生连名都不敢报, 害怕聘不上。还有的认为自己的文凭太低, 比不上专科和本科生。这类学生要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 正确地认识自我。文凭, 身高, 长相故然重要但也不是唯一标准。还应对自己的兴趣特长, 性格气质, 能力水平作出认真客观的分析。

2 转换角色的心理准备

作为学生从小到大有父母陪伴在自己的身旁, 习惯了轻松的生活, 生活圈子限于家到学校二点一线的狭小范围, 普遍养成了依赖心理和自律不严的习惯。而步入社会后, 自己的身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 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重大转变。社会总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 又总比我们想像的要简单。许多事情处理起来往往与在学校, 在家里不同。在学校你的成绩与你的勤奋成正比, 到了社会上不是一味地以成绩论英雄。在家里你出了错, 父母总是会原谅, 不去计较。但在社会上却难以得到别人的原谅。在新的形式下医患关系处于一种特殊的阶段,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强, 法制意识强。经常会出现“讨个说法”的投诉与纠纷, 有时甚至还对护士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面对在医院发生的突发事件往往觉得难以理解和应付。同时也感到护士这个职业的艰辛与无奈。如在临床上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小儿头皮血管细弯, 较直的血管短, 且不够充盈, 加上小儿年龄小, 到了陌生的环境看到不熟悉的人穿着白大褂, 深感恐惧, 不能合作, 啼哭不止。家人陪在旁边守护, 看到孩子哭往往心疼不已。当一次穿刺不成功时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原谅, 得到的是训斥和埋愿。护理学基础中的清洁护理, 排泄护理, 临终护理以及外科护理学中的人工肛门护理等这些内容, 在校时学生多数通过模型来完成, 但是在临床上面对的是有血有肉, 形形色色的病人, 有些学生难以接受。护理工作要求在岗位上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 要求有广博的护理专业知识, 熟练的操作技能。在繁忙的情况下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动作迅速, 准确。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还要有较强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些要求使得她们感觉很不适应, 精神压力大。有的甚至产生了惧怕心理。所以毕业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培养自己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面对现实, 对自己提出高标准, 严要求。迅速适应新的职业环境, 出色完成角色的转换。

总之, 在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自身努力的前提下, 各种医疗机构也要营造良好的求职择业环境与氛围, 规范和完善就业市场, 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使毕业生依法求制, 守法择业, 顺利就业。通过各方的努力使得护理专业毕业的中职生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在岗位上有所成就, 为我国的医疗事业作出贡献。

摘要:目前护理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在就业中困难重重。有来自外部的障碍, 但主要还是来自毕业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如何消除障碍顺利就业。其对策是首先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其次是做好角色的转换的心理准备。

关键词:中职生,护理专业,就业心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晓雯, 袁欣.护理服务礼仪与沟通[M].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8.

[2] 彼得罗斯夫基.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唐凯麟, 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6.

上一篇:国内外开放社区案例研究及对我国居住模式的启示下一篇: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