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2-09-11

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扩招以来,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就业难度日益增大。毕业生缺少社会经历, 面对就业压力, 会产生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1]。

一、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

1、压力与就业焦虑

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来自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当心理上准备不足, 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及对未知前途的担忧, 会导致失眠、心慌等一系列生理问题, 甚至对就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抑郁及其他心理问题。刚毕业的大学生心高气傲, 自我定位较高, 不愿吃苦, 期望待遇高、住房好、环境好的工作[2]。严峻的就业形势, 让他们突然觉得自己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 一谈起毕业和找工作就心烦意乱, 甚至害怕参加招聘会。当看到别的同学找到了工作, 自己就深感焦虑。

2、自负和自卑心理

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 甚至有些学生好高骛远, 认为只有一些知名企业或高校符合自己的要求, 但是自己的能力却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眼高手低;有的大学生或因为自己的毕业院校不是名校, 或因自己所学专业不是热门专业, 或者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不如其他同学等, 而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缺乏自信, 甚至全盘否定自己。这种自负和自卑心理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

3、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处在发展阶段, 心理不成熟, 有些同学无论是应聘前的准备还是应聘时的选择, 都表现出个人意向的缺失, 人云亦云, 缺乏主见和能动性。从众和攀比心理都来源于不正确和不客观地自我评价, 特别是忽略了自身的特异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表现出一种盲从的状态, 其结果是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社会主义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不仅是一次经济体制的转换, 而且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转型。传统体制被打破,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新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 出现了就业心态多样化和就业观念多元化的趋势[4]。当代大学生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 在择业过程中更加注重地域范围和社会效果, 强调自我而忽视客观环境的需要, 盲目地追求有利自身发展的职业, 使价值观扭曲, 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就业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

用人单位看重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有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 然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在课程设置上也脱离实际要求, 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面对严苛的就业要求, 学校缺乏必要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就业指导不到位, 极易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

3、家庭因素

家庭的教育理念和家长的教育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在依赖型家庭里的毕业生择业时过分依靠父母, 会按照父母的安排就业;在独裁型家庭的毕业生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会感到悲观、自卑。另外父母的态度对毕业生的择业也有重大影响, 父母的支持会让毕业生信心百倍, 更加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反之, 则会使毕业生无所适从, 陷入找工作的泥沼里。

4、个人因素

现在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认知的时候, 对自身及自身所处环境缺乏客观、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从而容易出现错误的自我认识, 这往往直接影响其就业过程中对职业的选择和理解。其次大学生综合能力薄弱, 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欠佳, 理想与实际需求呈矛盾状态。最后, 大学生处在心理发展极不稳定的阶段, 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心理弹性差, 在遭遇挫折时, 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任意妄为, 随波逐流, 这直接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

三、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1、政府发挥积极作用, 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发挥积极政府职能。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服务。当前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相对滞后。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其职能, 及时全面地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传达给高校毕业生, 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搭建起一个公用的平台[5]。

2、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 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主要有两点:一是帮助毕业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 使其对外部就业环境有充分了解;二是帮助毕业生进行自我剖析, 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 制定职业生涯计划, 合理定位, 挖掘自身的优缺点, 培养出符合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择业观。此外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就业指导培训提高毕业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 培养出德才兼备和高素质的人才。

3、家庭支持

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良好性格, 促使他们长大成人面临就业时能够独立自主地寻找工作;教育孩子自信自尊自爱, 积极上进, 坚强应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磨难和挫折, 克服依赖和挫折心理。

4、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调适

学会心理调适,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调适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 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 形成新的认知模式, 以达到适应新环境的目的。心理调适能帮助大学生在择业遇到困难时, 不仅能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原因, 还能有效地排解心理压力, 调节负性情绪, 保持乐观态度。

摘要:自高校扩招以来, 毕业生逐年增加, 就业改革和制度跟不上实际需求、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就业者自身和家庭因素, 以及学校就业指导和培训的欠缺等现实因素, 导致我国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 学生的心理面临巨大的考验。本文从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着手,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促进大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06) :46-47.

[2] 穆林.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灰色区域及其调整[J].青年探索, 2005 (05) :54-55.

[3] 白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3 (05) :60-61.

[4] 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14) :24-25.

[5] 陈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 2014 (07) :82.

上一篇:艺术设计专业《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下一篇:“文章胚胎”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