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赏识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通过具体事例对在幼儿园如何进行幼儿赏识教育,从而阐述了幼儿赏识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如何正确运用。关键词:幼儿;赏识;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以,喜欢得到成人赞赏是幼儿的心理特点,受到成人赞赏后的幼儿心里乐滋滋的。

第一篇:赏识教育论文范文

浅谈幼儿赏识教育

摘 要

赏识表扬是矫正孩子品行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帮助孩子区别好与坏。正确地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巩固孩子的品行,让孩子养成乐于听话的好习惯,对孩子来说,赏识表扬的话是良好品行自我肯定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信心的动力。适时而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能在孩子心中唤起强烈的自尊心,迟钝的孩子会努力设法成为敏捷的孩子,不经心执行任务的孩子会力求上进,做好一件事。

关键词

赏识 幼儿 常识教育 养成教育

一、幼儿教育必须坚持赏识为主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受教育者——一个班的幼儿,而不是单个的个体,赏识表扬的手段要面对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经常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教师要用心去爱每个幼儿。

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受到表扬他自我感觉就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相反,如果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的幼儿,他就可能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丧失信心,活动时,表现不积极或者有意捣乱。

对于那些能力稍差或行为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幼儿,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样幼儿将会从老师肯定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使本来细小的优点得到放大,表现会越来越突出,进而不断进步。

人都是愿意受到其他人的肯定和赞许的,教师的一句表扬有时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幼儿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的。教师的表扬就是对幼儿的肯定和期待,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用心地教育每一个幼儿,无论是调皮的、文静的;还是漂亮的、不漂亮的,多表扬奖励,多肯定赞美,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养成环境。

二、赏识教育必须坚持是非标准

一次,老师正组织幼儿进行“认识小乌龟”的活动,当小乌龟被展现在幼儿面前时,许多幼儿开心得手舞足蹈,活动室里的气氛沸腾起来,许多幼儿不由自主地聚拢到小乌龟周围,争先恐后地欲先睹小乌龟为快。

此时教师不是因势利导,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是沉下脸来厉声斥道:“你们要干什么?快回到位置上去,你们看×××小朋友多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离开。”

求知欲旺、好奇心强的幼儿受到批评,而对活动表现得无所谓的幼儿却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和表扬,被视为“榜样”。这样的赏识表扬会误导幼儿的行为,结果是抹煞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不利于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活动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要端正,表扬手段的运用要恰当,该表扬谁,不该表扬谁,老师心中要有标准秤。教育观念要改变,千万不能不该表扬的表扬了,该表扬的没表扬。

评选“好孩子”的标准要改变,不能把听话的、不乱动,遵守纪律的作为评选“好孩子”的重要标准。而对那些聪明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的幼儿却强加抑制。

在幼儿园里,在班级里,难免有一些调皮的好动的,经常犯些小错的幼儿,教师应该恰到时机地运用赏识表扬手段,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一些小错就全盘否定这些幼儿的优点,而应正面引导,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适当的赏识表扬,树立自信心,改正小错误,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必须让幼儿知道赏识的原因

表扬的目的在于为幼儿将来的行为指明方向,使幼儿得到鼓舞而更加进步。对幼儿表现的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教师在表扬时要指明,指明得越具体,幼儿对一些好的行为就越清楚。例如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幼儿把积木收拾好,有些掉在地上的积木,被两个幼儿同时看见了,一个小朋友视而不见,另一小朋友见了主动把那些积木收拾整理好。如果老师看到后,笼统地说:“你今天真乖!”幼儿往往不明白“乖”是指什么?这时如果这样说:“你今天帮助大家收拾玩具,看到掉在地上的积木,也能主动地收拾好,你做得很好,老师真为你高兴。”这样既肯定了幼儿的行为,又培养了幼儿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

四、赏识教育必须和养成教育相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教育者为了让幼儿听话,往往采用事先许诺的表扬来奖励幼儿,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在课间活动时,为了不让幼儿乱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就对幼儿说:“今天下课了,谁不跟别人乱打闹,老师就奖励他一颗五角星”“今天的点心全部吃干净的,老师评他做好孩子”“谁画的画漂亮,老师请他做值日生”……老师的许诺也许会在短时间内有作用,幼儿得到老师的许诺后,也许会出现某些好的行为,在表现上积极了、主动了。

但如果老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这种表扬的方式用多了,会滋长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做什么事带有明确的功利性,没有好处就不做。长此下去,对培养幼儿做事的责任心和利他行为很不利。因此,我们在赏识表扬时,不可滥用事先许诺。

五、赏识表扬要与其他手段优化整合

赏识表扬是教育者对幼儿各种行为施加影响的诸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不能单一地使用它。如果能有机地与其他教育手段(批评、谈心、榜样示范等)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其实赏识表扬只是一种外部的强化,过多过频地使用这一手段,只会让幼儿对赏识表扬存在依赖性,做什么事就是为了得到表扬,有表扬奖励的才去做,没有表扬的应该去做的也不做,过多地赏识表扬还会削弱活动本身对幼儿的吸引力。因此,在使用表扬手段的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快乐。

活动过程带来的快乐是激励幼儿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只有活动本身引起幼儿的兴趣,才会养成持久的习惯,幼儿的行为发展绝不能仅仅依靠外部强化来实现,要知道,内因是行为养成的根本。

赏识表扬是成功的催化剂,赏识表扬比批评和强迫的效果要见效得多。

作者:黄林燕

第二篇:浅谈幼儿赏识教育

摘 要:通过具体事例对在幼儿园如何进行幼儿赏识教育,从而阐述了幼儿赏识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如何正确运用。

关键词:幼儿;赏识;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以,喜欢得到成人赞赏是幼儿的心理特点,受到成人赞赏后的幼儿心里乐滋滋的。由于“儿童的情绪和情感表现是外露的、坦率的、真挚的、毫不修饰的”①因此,幼儿受到赞赏后便喜形于色,与成人关系更加亲密,并且乐意按成人的要求作得更好,以期再次得到赞赏。赞扬使幼儿注意到自己的某些良好言行,并明白这样做是大家欢迎的。受赞扬时的愉快情绪使幼儿对被赞扬的美好言行产生美好印象,从而乐意重复这些良好的言行。在集体中受到大家赞扬的儿童会更加兴奋、自豪,往往把受到赞扬的事迫不及待的告诉父母、长辈,让他们和他一道分享受赞扬的快乐。

一些儿童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每当孩子在活动中有进步时,就受到父母、老师的鼓励,长大后,不但其智力发展状况将比未获得过鼓励的孩子好,而且,其学习动机和兴趣及对挫折的忍受力、做事的耐性也较大;反之,一个缺乏亲情,在有进步时也未受到适当鼓励的孩子,不但其性格易产生消极、冷漠的倾向,而且其智力发展、语言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发展也受影响。所以,适时赞赏幼儿的进步,不但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对今后形成健全的个性和良好智力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正面教育,立足于儿童喜好赞赏的特征。幼儿赏识教育是针对幼儿正确言行的正强化,能使儿童因获得心理满足而进一步巩固被赞赏的行为。幼儿园教育是针对大多数幼儿的教育。幼儿园孩子发展差异大,教师要适时、适度、客观、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教育,这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它将激励幼儿正确的言行,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尊重,让幼儿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造就幼儿的积极行为意识。

但是,幼儿赏识教育也和其他教育形式一样,只有正确应用才能获得积极的教育效果。

一、幼儿赏识教育要立足于对儿童的热爱和尊重

儿童和成人一样是社会的一员,应该受到尊重;而且儿童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自然人,是祖国的未来和人类的希望,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三岁左右的孩子自尊心开始发展,得到满足时手舞足蹈,受到责骂时会愤怒、哭闹。所以,对孩子要和蔼可亲、热情帮助、积极鼓励,不能把儿童视为玩物或一无所知的“小家伙”,更不能打骂、讽刺,挖苦儿童和当众数落他的“罪状”,否则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有了对幼儿的热爱,就容易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赞扬幼儿的进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我们班的浩浩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小男孩,每次上美术课都乱抹乱画,有一次,我发现他画的太阳很有创意,就当众夸他有进步、画得好,从此上美术课他能静下心来画好后再交给老师,我也根据他的进步给予不同程度的表扬,以此激励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既要培养幼儿的自赏能力,又要努力营造群体赏识的情境

具有自信心是心理平衡的重要标志之一。悦纳自我、赏识自我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和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幼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幼儿自赏能力、培养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培养幼儿自赏能力,所应用的方法很多。在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回答问题,答对时给予鼓励和赞赏,并号召全班幼儿表扬他、向他学习,这样既可让幼儿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又培养了幼儿关注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不足的良好习惯;而且,在老师营造的集体赏识情境中,发挥了幼儿集体的力量使赏识教育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幼儿,还有个性发育比较缓慢的幼儿,仅靠老师和家长个人的赞赏并不一定起作用,而在群体赏识的情境中由衷地赞扬他(她)们,鉴于幼儿年龄相近、心理和思维共性较大的特点,发挥幼儿“群策群力”的作用,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班就经常组织以班为单位的音乐会、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大胆演唱、朗诵诗词、讲述故事,让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表演,并在表演之后号召全体小朋友集体鼓励道:“嗨,嗨,你(你们)真棒”,让能力弱的幼儿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在集体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乐于参于集体活动。

三、要做到家园互通,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时期是幼儿离开父母,逐步融入社会集体的第一阶段。在这期间,家庭的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都非常重要,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幼儿园可通过家园互动,举行家长讲座、设立家园信箱、个别交流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家长了解一些现代的教育理念,同时让教师在园内教学外、家长在家庭外也能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而达到了解幼儿、尊重幼儿、赏识幼儿、理解幼儿的目的,增强幼儿教育的能力。如:涵涵是一个活跃型的小女孩,父母反映该幼儿在家里坐不住、做事没耐心、总想着与邻居家的孩子出去玩,对于父母的话听不进去,批评了好多次都没效果,越批评反而越差。后来,家长与老师沟通后,老师建议幼儿父母改变教育方法,发现孩子的优点、赏识孩子、多表扬、鼓励孩子的进步,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也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给予该幼儿更多的关注,鼓励该幼儿进步,让涵涵感受到教师与父母的爱,经过大家的努力,半学期后,涵涵变了,她能静下心来完成父母或老师布置的任务,有活动的热情,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四、要注意赏识的限度。赏识教育固然好,但不能滥用

对幼儿的言行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给予赞赏,往往事与愿违。奖赏一定要适度,对幼儿的良好言行,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奖赏不够,就起不到赏识教育的作用;而过度的奖赏,容易使幼儿产生虚荣心,甚至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结果适得其反。此外,奖赏的方式也应引起注意。三岁以前的幼儿由于对精神奖励缺乏认知和体验,所以他们更看重物质奖励,对他们可多应用物质奖励,但并非不搞精神奖励;至于大于三岁的幼儿,则要逐渐增加精神奖励的分量,直至达到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程度。

最后,要适当应用批评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言行。批评是一种负强化。赏识教育并非只讲表扬儿童,而是在儿童言行明显错误时,也要适当应用批评手段来帮助儿童改正错误。和表扬要有限度一样,批评也要有合适的尺度。批评太轻,无异于护短;批评太重,孩子受不了,甚至产生悲观和抗拒的逆反心理。批评使幼儿不愉快,所以批评要尽量少用,还要注意语气温和,态度亲切,更要注意分辨是非。例如撒谎,有时并非孩子有意为之,而是由于幼儿记忆的精确性差,常常记错或记漏事物的主要部分,也常常把想象和现实混为一谈,所以说出来的话与事实不符合。再如,幼儿把幼儿园或其他儿童的玩具拿回家时,若家长或老师就骂孩子是小偷,甚至拳脚相加,则将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带走不属于自己的玩具,并非是偷,而是幼儿还分不清“你的”、“我的”,更不知道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应该的,这时就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而是要告诉他不能拿别人东西的道理,并要求他及时把东西送回去。在表扬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应用批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我们班的方方是一个好动的孩子,上课坐不住、破坏玩具、午睡爬起来乱跑,鉴于“幼儿高级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尚不平衡,兴奋强于抑制,孩子容易激动,好动不好静,……”。②我对方方的好动不斥责,而是一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幼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安排他当值日生,当老师的小助手,为全班同学服务,服务认真时就夸奖他,上课认真时也夸奖他,仅对他破坏玩具和不遵守午睡纪律进行和风细雨的批评。从此,方方上课和午睡都安静下来了,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表现好了。

总之,立足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赏识教育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只要我们在赏识为主、批评为辅的和谐环境中,从爱孩子出发,对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对儿童的教育将事半功倍。

注释:

①昆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昆明市妇女联合会.实用家庭教育向导[M].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第11版。

②叶恭绍,等.家庭育儿百科全书[M].北京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育苗幼儿园)

作者:李宗平

第三篇:家庭赏识教育研究

摘 要:“赏识教育”是“成功教育”的模式之一,也是当今国际上较流行较先进的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瞄准学生的心理体验过程,尊重学生个性,以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造力为起点,引导青少年在宽松和“正能量”的环境中成长发展。本文就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借此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家庭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

“赏识教育”是“成功教育”的模式之一,也是当今国际上较流行较先进的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瞄准学生的心理体验过程,尊重学生个性,以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造力为起点,引导青少年在宽松和“正能量”的环境中成长发展。孩子生来就自然而然地融入社会,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其情感和心理的发展,使他们逐渐产生“被认可”、“被赏识”的内心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主要理论“需要层次论”也指出,人类在满足基本的安全、生理的需要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及“自这实现的需要”,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欣赏,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天然秉性。如何正确地在“家庭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是本文主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赏识教育”

1.“赏识教育”的发展。

对赏识教育的追溯,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意思是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乐的人;古罗马也有“寓教于乐”的说法。清代有个人叫颜元,在四百多年前,他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显而易见,这就是典型的“赏识教育法”。19世纪,斯宾塞也提出“快乐教育”思想,斯宾塞认为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强调积极乐观的情绪非常有利于儿童的个性跟智力的协调发展,要让儿童成为快乐学习的人,就需要家庭给予儿童“肯定和赏识”,让儿童从小就有“成功”的愉悦体验。

关于“赏识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影响,其中比较有名的要数周弘了。大凡对赏识教育有所了解和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个相当成功的利用家庭教育开展“赏识教育”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名人。甚至有人认为周弘是“赏识教育”的开山鼻祖,这当然有些夸大其辞了。周弘有一个双耳全聋的女儿名叫周婷婷,在生活上、学习上都有很多的困难,一般聋哑人的教育培养主要是达到能生活自立就可以了。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周弘对女儿的培养却并不“普通”,他用心对女儿教育引导,直到3岁半时,女儿才能开口说出第一个词;16岁的周婷婷,已成为我国首位聋人大学生;24岁时,她同时被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录取为博士生。周弘认为,孩子都有一种“小乌龟”的心态,小乌龟对外部世界好奇,会喜欢把头从盔甲里伸出来,外界的环境很安全,它就会自由自在观察和探知外部世界,可如果有了危险,则立马把头缩了盔甲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如果它每次伸出头时,遇到的都是危险,慢慢就不敢伸出头对世界進行探索了。反之,如果每次伸出头都平安快乐,慢慢地就不再把头缩回去,因为它有了安全感,更愿意勇敢快乐地探索世界了。周弘强调,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秘诀,在于“成功是成功之母”,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相信孩子“行!”他相信,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赞扬、夸奖和肯定,能激发他们更为成功;而对孩子不断地否定、批评甚至打击,会严重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2.“赏识教育”的思想内涵。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赞扬和重视”,这是《辞海》给“赏识”所下的定义。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它富于人情味、充满生命力。人的精神需求中最重要的是得到“理解、尊重、爱和赏识”。就精神角度来论,每个儿童都是为“得到赏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所作所为,赏识教育就是要关注儿童的优点及长处,发现优点并及时表扬,以促使其“自信、自强”的种子在内心发芽、生根,并茁壮成长,最后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之材”。再从反面来论,批评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孩子弱点和短处”上,本意是在“扬长”的同时,实现“避短”,却不料很多家长没有把握好“批评教育”的度——小题大作、惩罚打击,最后使孩子变得自卑,严重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暴自弃,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恶性循环。“赏识教育”提倡:给孩子以“赏识,赞扬”的心理刺激,能够诱发学生潜力发展,可以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赏识教育就是夸奖和赞扬,而忽略这个孩子的行为是否有值得肯定的价值和理由。大人与孩子对待事物,以及彼此之间的观点和认知都有一层障碍隔着,其实,孩子们心里都有一杆称,知道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是否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很多孩子对家长的表扬和夸奖,往往反应平淡,就是因为这些家长是为“赏识”而“赏识”,缺乏赏识的合理和恰当性。赏识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唤醒孩子的自我认知,唤起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感觉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和被尊重的人。所以,一定程度上而言,赏识教育有着“因材施赞”的特点,针对每个孩子身上的特点和优点,做家长的要仔细观察和分析,针对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个性,进行有针对地效果较好的“赏识教育”,这样才能起到正面激励的效用。

二、家校同步,父母参与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校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父母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父母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学校通过举办父母讲座、设立父母专栏、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可以帮助父母掌握孩子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孩子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第二要全面对待。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孩子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家庭中实施赏识教育,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主动地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赞许并适当放大,激励孩子发挥优点、克服缺点或弥补不足,让孩子一直有取得成功的动力。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设定一个个“够得着”的小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不断地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在孩子遇到了困难和失败时,对孩子要宽容,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要积极鼓励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尽快让孩子从沮丧中摆脱出来。家长只要把握好时机,赏识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三、有效开展“家庭赏识”教育的策略

1.关注孩子的个体发展差异,充分信任孩子。

每一個孩子身心的发展进程快慢程度并不相同,有些孩子“早慧”,有些孩子“晚熟”,所以家长切不可生搬硬套地把自家孩子与别家孩子进行对比,某个方面特别是成绩方面比别人家的孩子差点,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努力,比较“笨”等等。站在教育家的角度,他们往往认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总喜欢把目光聚焦在“优生”身上,对所谓的“差生”采取排斥和漠视的态度,这可能导致后进生越发自卑,陷入“以烂为烂”的恶性循环。笔者认为,每个孩子一定都有其优点,千万不可对孩子“一棍子打死”,孩子的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很正常的,家长要善于“扬长避短”,特别善于从日常小事中捕捉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表扬,每个人都是由一点一点的小努力成就大事业的。所以,家长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孩子,给他们尊重,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2.既重“言传”,又重“身教”。

很多身为父母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多采取说服为主的方式。通常情况下,说服教育对品德习惯比较良好的孩子效果明显,容易实现教育引导的目的。但是,一些个性特别倔强,品德习惯不好的孩子,说服教育往往不起效果,甚至于学生会寻找家长的缺点,反过来挑家长的错误,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所以,身为父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其次要注意日常培养孩子的细节,注意长期地潜移默化作用;最后,就是全家成员要齐心协力,表现出一致的教育理念和态度。

3.赏识教育要坚持“识得准”,“赏得对”。

赏识教育并不仅仅是“表扬”加“鼓励”,人都是有理性的,千万不可为了“赏识”而赏识,那种虚假的夸奖会让孩子觉得不真切、不诚恳,从而引起他们的反感。这样的赏识还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收不到赏识教育应有的效果。当孩子的行为真正出现了值得肯定和表扬的地方,才可以不吝赞美,要是家长发自内心的去肯定,不能只是泛泛地说“你真棒”“真能干”之类的空洞之语。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的场所,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脾气个性、优点缺点,一般都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所以,相对于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家长更具有信息全面的优越性,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对孩子的行为中值得肯定和表扬的地方把握得更加准确。虽然如此,但有些家长因为缺乏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往往在采用“赏识教育”时就会出现一知半解。比如,孩子还没有取得成功,就给以敷衍的夸奖,让孩子觉得十分虚假。其实,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我评判能力和反思能力都有所发展,对自己做出的成绩大致有一个综合的评价,所以只有家长真挚的、发自内心的称赞才能直入其心,让孩子感动并建立自信。

4.宽严相济,不娇惯,不溺爱。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国家的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很大一部分父母是独生子女,子女也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体现出“爱过头”的趋势。祖辈对孙辈通常都比较慈爱,凡事有求必应,万事怕孩子吃亏,本该由孩子自己完成以提升能力的事情,家长往往代劳了。曾看到报道称,有的大学生进入大学,连衣服都不会洗晾,原因是读小学、初中、高中从来都是家长洗衣服做饭,自己是两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赏识教育不是有求必应,不是一味满足孩子,当孩子取得一丁点成绩就大张旗鼓地宣扬夸赞,犯了错也宽容谅解,甚至对孩子的鼓励完全采用金钱和物质的手段,这些都是变味的赏识教育,完全背离了赏识之初衷。我们认为,赏识教育要坚持原则,对则奖,错则罚,务必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

5.恰当的“批评”是另一种“赏识”。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比较好了,基本不用再为物质上的需要发愁,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生活在“蜜糖罐”之中。这样的孩子,习惯了赏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对赏识教育不会很敏感。这其实是个危险的信号,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大的挫败,对其打击可能也是巨大的。我们认为,孩子做错了事,千万不可以担心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不予批评,不但要批评,还要大胆地批评,因为“士可杀不可辱”,这样才是“看得起,够朋友”。批评要注意的是:对事不对人,不可因为孩子做错事,就把所有都全盘否定;还要注意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使他们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总之,“赏识教育”发展到今天,成就了很多孩子,也挽回了很多浪子。赏识教育,由爱心出发,把孩子的成长发展作为最终追求,及时给予孩子应有的鼓励,并辅之以恰当地批评教育,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维建.呼吁符合人性的家庭教育[J].南方周末(文摘博览),2002,12

[2]许传利.糊涂父母“糊涂的爱”[J].家长学校(家教误区),2006:21

[3]易小平.家庭教育中的“七忌七重”[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5(9):52

[4]刘晓红.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赏识教育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报,2008,6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石湾镇完全小学)

作者:何美红

上一篇:资本市场论文范文下一篇:历史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