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之我见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美贸易战之我见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资金是贸易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加强资金的良好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才能维持贸易企业的购销平衡关系,促进贸易企业的良好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维系好客户和供应商双向资源,使贸易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

第一篇:中美贸易战之我见论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设置之我见

摘要: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进行项目课程重构,首先面临如何确定课程目标的问题。课程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直接影响著课程设计各项工作的方向和成效。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应该通过选取典型工作过程以确定项目边界,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技能需求以确定项目内容,通过分析本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以确定项目技能阶段性培养目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设置;项目课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随之繁荣。同时,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逐步从以传统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专业核心课程是项目课程建设的首选对象。《国际贸易实务》(以下简称《实务》)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应该进行项目课程建设。项目课程建设要围绕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的功能、目标、内容组织和实施方法。其中,确立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直接影响着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向和成效。

通过对《实务》的传统教学目标进行解构,本文分析了项目课程的不适应性,并在项目课程设计原则的指导下,提出课程目标确立的方法及其核心问题。这些方法是:通过选取典型工作过程确定项目边界,通过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行为规范确定技能需求和项目内容,通过分析工作行为复杂度、本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来确定技能培养的阶段性目标。

传统《实务》教学目标与项目课程的不适应性

在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主要描述教学活动后学生产生的预期行为变化。它是由课程教学目标综述和各章节的教学子目标构成的。常见的《实务》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熟练掌握与进出口贸易的合同条款及与基本业务流程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国际贸易惯例、法律法规并了解各种国际贸易方式。(2)使学生初步具备进出口交易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贸易谈判能力、价格核算能力和规范编织各种结汇、付汇单证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并解决进出口贸易活动中一般问题等的基本能力。

对于《实务》项目课程建设而言,上述教学目标存在两点缺陷:

所针对的典型工作过程过于宽泛且与贸易实践活动的链接模糊在多数传统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图1类似的出口贸易业务流程图。这是学科课程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流程,教学目标体系与其密切相关。针对每一工作环节,如“交易前准备”、“合同签订”等都有教学子目标。例如,报关环节的教学目标通常是“了解报关的业务规则和程序并掌握报关技能”。但是,在教学目标体系中,教学子目标与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需求脱节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例如,报关环节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什么?一般贸易要求完成“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装运货物”,加工贸易要求完成“合同备案——进口报关——加工——出口报关——合同核销”。由于课时限制,《实务》教学无法涉及各类监管方式的具体措施,教学内容仅是报关程序及其要点的简介。“了解报关的业务规则和程序、掌握报关技能”的教学目标成为看似合理,实际上是无所不包却无一能实施的目标。即使学生掌握了流程和规范,也不具备查询商品编码、填写报关单、配单等基础技能。这种目标的制定实质上是忽略了具体工作任务而使目标泛化了,而泛化的根源在于“典型工作过程”脱离了具体的贸易背景,难以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其所需知识和技能,导致教学目标与工作技能需求脱节,使学生只获取了知识而难以形成操作能力。

技能培养阶段性目标模糊

以上述报关环节教学子目标为例,报关技能是什么?它是由确定商品编码、填写报关单、计算关税、配置和审核报关单据、填报加工贸易手册、办理减免税手续等一系列子技能构成的综合技能,需要经过长期学习和训练才能形成。要求学生在《实务》学习阶段“掌握报关技能”是脱离实际的,而《实务》教学子目标并未明确界定在该阶段学生应掌握哪些报关子技能。这也是《实务》教学目标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项目课程重在通过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技能,如果技能培养目标模糊,项目活动设计就难以有的放矢。我们需要以新的理念重构合理的课程目标。所谓“合理”,重在符合实际,强调细化。

以项目课程设计原则重构《实务》课程目标

《实务》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相关技能或能力的变化”,即“形成合乎法则或者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新的活动方式或动作系统”。课程目标需要清晰地表明:(1)使学生形成哪些新技能?(2)新技能是否适合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阶段性要求?

确立课程目标的工作主要包括:(1)选择国际贸易业务的典型工作过程,分析实际工作任务;(2)分析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行为规范和技能技巧;(3)根据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以及《实务》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设置技能培养阶段性目标,并将目标合理地配置在项目活动中,形成课程目标体系。

确立课程目标的工作是复杂的。以下仅就三个工作环节中的核心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典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分析应基于一种具体的国际贸易方式,课程目标可以定位于掌握该种贸易方式的操作技能

传统教学目标所依据的典型工作过程脱离贸易背景导致工作任务和技能培养目标模糊。南于现代国际贸易的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典型工作过程不能从各种贸易背景中高度抽象而成,而应该从某种具体的贸易背景中适度提炼而成。“适度”就是要使典型工作过程和贸易实践的“链接”更清晰,经过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够更快地形成规范的职业技能。

选择具体贸易背景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贸易对象或贸易方式。《实务》选择货物贸易作为贸易背景是不言而喻的,“货物贸易”无需具体化为某种货物。比如服装或电视机的贸易。尽管项目活动可以基于某种具体货物的业务进行设计,但学生在《实务》溧程中所形成的完成典型外贸业务工作任务的技能适用于不同商品的经营。

在贸易实践中,从业者总是以某种具体的贸易方式进行某一笔业务交易的。如果客观条件允许的话,从业者也总是从简单的或单一的贸易方式开始其经营,然后逐步开拓不同的贸易方式,直至能够根据需要灵活使用不同的贸易方式进行经营活动,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亦可如此: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数种主要的、常用的贸易方式的操作。

不同贸易方式的典型工作过程及其任务不同,因此,《实务》项目课程抽象的应该是某种贸易方式中的典型工作过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实务》项目课程选择哪一种具体贸易方式主要应考虑三个因素:(1)该贸易方式在我国(或院校所在地)的贸易活动中居于主流地位。(2)该贸易方式在各种贸易方式中具有基础性质,即其他贸易方式都会运用到该贸易方式的基

础技能。(3)该贸易方式相对简单,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从不同角度划分的诸多贸易方式(如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逐笔售定一般贸易、展销贸易、商品交易所贸易、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租赁贸易、经销或代理贸易)中,比较符合上述三点要求的是“一般贸易逐笔售定出口业务”。当然,不同院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

《实务》以“掌握一般贸易逐笔售定出口业务的操作技能”作为课程目标有两个好处:一是使工作领域和学习领域的边界缩小并且清晰。比如,报关的项目边界不是泛化的一切报关业务,而是明确的一般出口货物的“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装运货物”工作。二是使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清晰对应,比如,报关环节申报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合法的方式向海关申报货物的出口情况”,课程子目标可以设计为“使学生掌握海关对申报时间、地点和方式的规范要求,能够正确配置报关单据”。

具体贸易方式不仅可以作为《实务》课程教学的贸易背景,还可以直接作为课程目标,即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贸易逐笔售定出口业务”操作技能,而非“进出口交易操作能力”。这并不影响教学内容对其他贸易方式的适用性。首先,“一般贸易逐笔售定出口业务”的主要工作是多种其他贸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许多国际贸易惯例、多项外贸职业技能在不同贸易方式的商务活动中具有普适性,《实务》课程将其与“一般贸易逐笔售定出口业务”的载体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既掌握一种具体贸易方式操作技能又学到普适性的基础知识。在后续专业课程中,如果针对其他贸易方式开设一些课程,就能更好地达到“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数种主要的、常用的贸易方式的操作”的专业培养目标。

(二)技能培养目标应强调树立规范性思维与行为模式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具备进出口交易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进出口贸易活动中一般问题的基本能力”中所说的“能力”,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包括专业、方法及人际沟通的职业能力。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三种能力。比如,租船订舱环节的任务是“按照装运期要求。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费用租订到适合货物特性、数量和运输要求的船舶或舱位”。要完成任务就需要具备了解租船订舱程序和手续、掌握运费计算和填制各种运输单据等专业技能:需要具备寻找船源信息并做出取舍的方法能力;需要与承运人建立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人际沟通能力。后两种能力的重要性有时甚至高于专业能力。《实务》学科课程偏重培养学生“掌握租船订舱程序和手续、计算运费和填制运输单据”的专业能力,而项目课程却将三种能力都作为课程子目标。

专业能力本质上是按照职业规范进行操作的能力,方法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如何融入《实务》课程,一直是项目设计的难点,原因之一就在于方法与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构成复杂性、个体差异性和外化的随机性。它们在项目活动中不一定会按照设计者的思路外化为某些行为。解决方法之一,是把遵守和理解行为规范作为方法与人际沟通技能培养的目标。例如,在行动领域中完成“与承运人建立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工作任务,不能单纯依赖工作者个体的人际沟通能力,而必须制定诸如“在与承运人初次接触时要树立本公司的良好形象”、“在日常业务联系中始终尊重承运人、对其提出的问题应尽快答复”等工作规范来引导和约束个体行为。当工作规范被个体内化为其行为模式时,其人际沟通能力就达到了工作任务要求。在学习领域中亦如此,把遵守行为规范作为方法与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

《实务》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遵守行业和职业规范,课程目标应该体现“使学生具备规范操作进出口交易的能力”的要求、并将规范在项目活动子目标中进行细化。将规范性思维和行为模式作为《实务》项目课程技能培养的目标,符合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规律——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被他人认可的前提,首先是个体的行为符合群体的规范。

(三)确立技能培养阶段性目标应重点培养认知技能

《实务》学科课程教学重理论,轻操作,在实训、实践活动中常常出现知识向能力迁移的障碍,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针对此问题,现行的《实务》课程教学目标体系要求学生看懂信用证、熟练填写报关单、缮制商业单证、运用国际市场营销知识进行国际市场调研和预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实务》课程通常开设较早,因此,这类教学目标忽视了《实务》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也忽视了技能培养的阶段性特点。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例如,要求学生在《实务》学习阶段正确填制报关单,需要讲解出口货物报关单47个栏目的填制规范并进行填单训练,这些教学目标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实务》课程有限课时所难以达到的。因此,在《实务》课程学习阶段也难以要求学生正确缮制商业单据或进行营销策划。

出现上述非理性技能培养目标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操作能力的理解存在误区。操作能力可以被理解为完成任务的能力。为了完成任务,我们需要有识别、分析问题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以及决策和实施的能力。例如,为了完成填制报关单的任务,需要具有对业务类型和海关监管模式的识别能力,根据报关单类型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要具备将信息转化为文字填写到报关单栏目中的实施能力。“正确填制报关单”的操作能力不能被狭隘地理解为“将信息转化为文字填写到报关单栏目中”,操作能力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实施能力。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即是培养其对任务或问题的认知、分析、决策、实施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阶段性特征。劳耐尔“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能力发展必然经历从新手到有进步的初学者、内行行动者、熟练专业人员,直至专家的过程。从新手到初学者的能力变化体现为从了解规则上升到解释事实。在《实务》教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从新手向初学者发展的阶段。培养他们技能目标的重点应是对外贸典型工作过程、系统运行规则、岗位行为规范的认知技能以及对常见业务现象的分析技能,而非外贸业务过程所有环节工作的实施技能。例如,在报关环节,应要求学生熟知“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装运货物”的工作流程及规范、熟知单证员或报关员或代理报关单位必须具有正确填制报关单的技能、业务员或跟单员应具有提供报关单各栏目所需信息的技能。填制报关单不是国际商务专业新手的技能目标,不应作为《实务》课程的子目标。而是报关员新手的技能目标,应作为《报关实务》课程的目标。

总之。在确立课程目标的复杂工作过程中。应该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照工作规律和教育规律进行目标的设计,其中,应特别重视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关联度、知识向技能迁移的阶段性规律。唯有如此,项目课程的教育理念才能够落到实处。

作者:杜 钟

第二篇:贸易企业资金运营管理之我见

【摘 要】资金是贸易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加强资金的良好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才能维持贸易企业的购销平衡关系,促进贸易企业的良好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维系好客户和供应商双向资源,使贸易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贸易企业;资金运营;资金管理

贸易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离不开资金这一基本要素,同时资金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贸易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进行资金管理。当前多数贸易企业对资金运营的管理不够重视,企业的大部分资金都在各客户之间流转,如何管理好流转在外的资金是贸易公司应该关注的重点。贸易企业应该不断完善资金管理的措施,持续提升资金运营的效益,提高贸易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的优势,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贸易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运营资金管理体系,保证运营资金的流转顺利,不断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收益。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对业务、资金、信息、人员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和授权,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目标。贸易企业需要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对全年资金的使用额度进行预算,将预算工作细分到各个部门,并通过月度现金流量情况调整相关预算,同时配合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和考核。

1.加强贸易企业成本控制。贸易企业的成本主要在购销和管理等主要环节。通过对了解成本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关流程,优化成本结构,为预算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服务。

2.提高资金收支双线管理。现金流量控制是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回笼以及相关费用合理支出的关键。只有实现收支双线管理,才能发挥贸易企业财务结算功能,形成资金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贸易企业的稳步运营。

3.预测汇率风险敞口。风险的产生源自于贸易企业业务中币种的不匹配和收支时间的不匹配。因此贸易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相关业务所涉及币种的汇率走势,同时根据收支时间的不同做好风险敞口的测算。

4.关注预算执行情况。贸易企业每月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对月度成本及费用支出是否超出预算、到期应收账款是否如期收款等给予重点关注,同时也应关注对资金缺口的控制和闲置资金的有效利用。

5.落实配套的管理制度。为了实现预算,贸易企业应配套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给予落实,根据制度进行考核,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以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二、贸易企业在经营中的资金管理

1.进行资金归集

贸易企业可以将下属公司的账户现金余额归集到母公司账户中,由母公司对全部资金进行管理。这相当于是对资金资源的整合,它把外源融资变为了内源融资,减少了利息费用的支出,利于改善资金管理。

2.推行开源节流

开源是现金流入的关键。通过扩大产品销售、持续形成销售收入、及时回收应收账款、不断消减库存等方式促进开源。节流是对现金流出的管理。通过对贸易企业购销和管理环节中相关成本和费用的控制实现节流。贸易企业本大利薄,开源节流并举,才能更好的实现资金管理,扩大利润空间。

3.盘活闲置资金

贸易企业应合理利用内部闲置资金,提高资金收益,避免大量资金沉积。闲置资金的盘活有多重不同的方式,主要可利用的多为金融和财务手段,如投资、存款组合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金融或财务手段的风险系数。贸易企业应结合自身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以及承担能力,设定合理的预期收益,实现对资金的有效利用。

4.有效使用信用额度

当前,很多贸易企业引入了银行业的授信额度理念。授信额度理念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一种便捷且能重复使用的授信产品,在客户的授信余额不超过对应业务的额度时,不考虑已经发放的金额和发放的次数,都可以再次对客户进行短期的发放资金。贸易企业在使用资金时必须将可控的信用额度作为企业运营资金的上限,从而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传。

5.构建科学的客户和供应商评价体系

贸易企业作为中间商,应做好对客户和供应商的双向管理,应该根据财务状况、业务状况、行业发展前景等对客户和供应商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贸易企业应对客户和供应商近三年的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在合作过程中的履约情况及年度审计报告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从而对客户做出科学合理的评级。对于客户,贸易企业应着重关注其支付能力、担保能力和资信情况;对于供应商,除关注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外,贸易企业还应重点关注其供应链各节点之间是否能有效衔接以及生产资金的使用和调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级后,贸易企业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信用额度,为不同的供应商设定不同的付款节点,从而实现对项目现金流的有效管理,促进贸易企业相关业务的开展。

综上,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贸易企业可以更详细的对企业的资金规模、现金流量、企业利润及风险敞口做出预测,对企业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在资金运营的过程中,贸易企业应对资金进行充分利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资金优势,使资金流转保持良好状态,尽可能减少资金风险,确保贸易公司的健康运营。

参考文献:

[1]史习民.全面预算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刘小波.贸易企业资金运营管理[J].經营者.2015(01).

[3]何瑛.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框架和主要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2).

[4]孙燕.浅谈企业如何加强现金流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8).

作者:褚蕊

第三篇: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之我见

摘要:本文以国际贸易融资为切入点,在概述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及对策,旨在说明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性,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 融资 基本内涵 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然而中美贸易摩擦及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对外贸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国际贸易融资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是大势所趋。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起步较晚,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国际贸易陷入困境。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是当前中小企业关注的焦点。鉴于此,笔者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内涵

国际贸易融资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参与主体复杂。国际贸易属于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不同国家的人参与其中,其贸易方式和贸易环境不尽相同,贸易业务流程也十分繁琐,增加了贸易的复杂性。二是具有自我偿付性特点。主要是指客户自我偿付所贷金额。三是融资方式多样。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共有三种分类。可以按照资金来源、融资的货币、有无抵押品来划分,当代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企业可以采用商品抵押、打包放款、出口押汇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还出现了国际保理等较复杂的新业务。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占据着中国全部企业将近 90%,许多的中小企业都把其市场开拓到了海外,把握好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便于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活动的开展。

从国际贸易融资的作用上看,首先,国际贸易融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通过国际贸易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紧张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资金流量的运转,避免了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运转。其次,国际贸易融资对银行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银行在为借资方提供资金的同时,收取保证金、手续费等费用,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发展,可以为银行增收。再次,国际贸易融资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无可取代,国际贸易融资加速了中小企业资金的周转,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分析

(一)中小企业层面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中小企业经济实力较弱。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无论是资金持有量还是经营利润,都难以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经济实力弱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之相关的实物资产较少、技术水平不高,迫切需要通过融资来解决。融资的复杂性使其融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佳。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和财务制度,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自身的诚信度,造成银行对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加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造成的,由此造成的道德风险问题较为突出。

(二) 金融机构层面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融资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金融机构对国际贸易金融业务了解不够深入,也影响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金融发展。具体说来,金融机构关于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比较单一,没有结合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仍是以进出口押汇、外汇票据贴现等为主,不能较好地适应国际贸易形势发展的需要,银行存在对中小外贸企业“惜贷”的现象。如福费廷、国际保理等业务,许多金融机构不了解,也缺乏相应的业务内容,中小企业在选择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过于被动。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针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授信审查标准,中小企业在申请办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由于时效性造成外贸企业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 国家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家政策层面,对于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尚未引起重视,相关政策制定落后,没有发挥国家政策应有的扶持作用,也制约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具体说来,一是在关于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政策中,缺乏相应的帮扶机构的规定,对中小企业出口贷款的主要机构没有严格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出部署和规划。二是针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信用体系薄弱。就目前而言,中小企业的信息缺乏开放性,信用评价体系还未完全建立,民营担保机构无法和银行形成共担机制,金融机构要想考察中小企业的信用资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应从政策层面做出相应的规定,规范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三是融资服务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国际融资中融资服务建设,需要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现如今,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时门槛相对较高,国家较为重视国有大企业的发展,忽视了中小企业金融信贷的扶持,对中小企业融资非常不利,从国家政策层面给予中小企业相应的扶持,帮助其获得相应的贷款,将是未来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优化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策略

(一)提升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

提升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是優化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关键。从企业自身经济建设出发,增加企业的经济实力,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用良好的信用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维持好银、企之间合作关系,提高自身信用水平。在具体做法上,规范会计账簿的凭证审核、制单、记账等环节,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企业资信数据库, 构筑一个有效的信用评价与发布系统, 增强商业银行对企业放贷的信心。支持中小外贸企业以存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退税账户等各种动产为抵押担保物从银行获得信贷融资。

(二)提高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影响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成败,提高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应从金融机构关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方面,打造出与时俱进、与国际贸易发展接轨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在具体做法上,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度,丰富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类型,积极开展福费廷、国际保理等新兴融资业务。不仅如此,还应根据中小进出口企业的特征,创新出更多适合本国企业的融资形式。金融机构还要加快改进,设计灵活的融资结构,积极发展多样化的贸易融资服务 ,即根据客户的 实际需要来设计,对贸易融资产品进行多样化的组合,促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实现。如推出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信贷产品。需要注意的是,严禁商业银行为中小外贸企业服务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

(三)营造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对国家政策制定而言,尽快制定出符合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制度和措施,在制度层面予以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扶持,营造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帮扶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无疑将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做法上,营造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其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指面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并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大力开展信用单位、信用市县等创建活动,加强金融信贷环境监测与分析,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中小外贸企业信用水平。在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方面,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规范流程,并鼓励担保机构之间的合作,共担风险,积极发展中小外贸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使之为中小进出口企业提供担保。

四、结语

总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中小企业而言,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时候,应从提升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和营造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国际贸易融资的有效途径,使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实现突围,才能促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经济活动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章静.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7(16).

[2]肖燕语.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 2016(16).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投资服务中心)

作者:梁晓慧

上一篇:社群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学电子科技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