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的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卫报》(2018-2019)“中美贸易战”报道话语分析 ——基于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型

摘要:本研究以《卫报》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报道话语为研究对象,以期研究其话语策略并探究背后所隐含的话语与社会环境、媒介制度、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化愈发深入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国家形象等课题一直是国际传播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而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引来了美国及西方世界的忌惮情绪。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对华签署贸易备忘录、加征关税、限制中国企业等一系列单边行为,正式挑起中美贸易争端。这一事件包含的摩擦性、破坏性、影响性以及引发的世界关注度均构成了国际新闻话语中的重要一环。而作为事件主体外的“他者”——英国,其主流媒体报道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事件认知对国家形象与话语建构具有重大意义。近来,英国受到脱欧影响,中英外交由“黄金时代”逐渐步入英国对华愈发明显的“两面性时代”。英国作为美国在欧洲地区的“代理人”,与美国有着紧密的同盟关系。而英国《卫报》因其权威性和代表性,在英国甚至世界媒介中均具有一定影响力,其对中美贸易战的报道策略具有研究价值。因此,在中英关系、美英关系双方的影响下,英国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追主流媒体的报道呈现怎样的话语策略?此种话语策略背后又隐含着怎样的意识形态与社会环境基础?为解答以上问题,本研究以话语分析为研究路径,以费尔克拉夫的文本、话语、社会实践的三维模型为理论基础,辅以对文本量化统计的内容分析,以《卫报》中美贸易战报道为研究对象和文本来源。经过检索与筛选,最终对2018年3月23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128篇新闻文本进行话语研究。研究剖析新闻文本背后的权利意识形态关系旨在:第一,提升受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对新闻等媒介话语的批判辩证的解读意识。第二,深入剖析《卫报》话语策略的产生原因,有助于更深刻理解国际尤其西方的国际传播秩序与倾向性。第三,在涉华争端类议题方面,有利于根据国际传播环境更具有针对性的对误解进行反驳,对争议表达立场,对偏见诉诸公正,从而争取我国在国际话语权以及国际舆情中的有利地位。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由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成。第一章对《卫报》“中美贸易战”报道进行量化统计后的内容分析,分别从报道数量、体裁、主题、版面、信源以及倾向性六个层面展开。第二章从费尔克拉夫的文本维度对语料进行分析,分别从词汇使用与文本及物性两方面了解到,《卫报》对“中美贸易战”事件的整体认知以及在塑造中国、美国两国形象时的不同话语文本选择。第三章在话语实践向度部分,从文本的互文性、引语来源与转述方式入手,分析《卫报》在报道“中美贸易战”议题时对中美以及自身的立场,表现为:美国蓄意遏制中国崛起,进行经济制裁;中国全力反击,与美国抗衡;英国将自身描述为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秩序的捍卫者。第四章从社会实践维度入手,找出话语实践相对应的社会现实。《卫报》在话语实践方面所体现的中美双向批判、对华制衡与合作之间的“模糊”策略,是与英国在中美贸易争端之间寻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相对应的。但此种话语实践背后掺杂的对中国政治、经济形象的“想象式”偏见,对中国的形象不利,甚至带有诬蔑性。我国媒体应针对性地制定传播策略,积极掌握国际话语的主动权,国际受众也应提高批判与辩证解读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卫报》;话语分析;费尔克拉夫三维模型

学科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卫报》关于“中美贸易战”报道的内容分析

一、报道数量

二、报道体裁

三、报道主题

四、报道版面

五、报道信源

六、报道立场

第二章 《卫报》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文本向度分析

一、词汇选择反映对“中美贸易战”的认知

二、文本及物性呈现的中国、美国形象

第三章 《卫报》关于“中美贸易战”报道的话语实践向度分析

一、互文性分析

第四章 《卫报》关于‘中美贸易战“报道的社会实践向度分析

一、媒体制度:自由主义至上报刊理论

二、文化背景:新自由主义

三、政治环境:政治制度差异性下的意识形态分歧

四、经济背景:英国寻求新动能为“脱欧”减震

五、国际环境:特殊政治盟友vs重要贸易伙伴

结语

一、研究主要发现

二、中国形象建构建议

三、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上一篇:专业校内酒店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电影剧本创作研究模式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