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生本之我见

2024-04-12

论文生本之我见(通用7篇)

篇1:论文生本之我见

生本教育之我见

对于生本教育,我最初对于它的字面理解,认为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到现在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义,知道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是为了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主要依靠学生自学,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生本教育通过课程开发,教材整合,章节重构,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与以往的教师反复讲授、重复训练、频繁检测的被动学习有很大的区别。而出来的教学效果也很显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达到95%。生本课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生本课堂中提倡“先学后教才能以学定教”。教师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自主梳理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针对性学习、研讨、质疑做准备。生本教育强调“先学后教”,没有扎实的“先学”基础,“后教”就难以进行。课前强调“先学后教”,教师精心备课,研究设置前置作业,了解学生作业情况,掌握学情,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学习困惑和分歧,确实解决不了的,才是老师教学的重点。

生本课堂中提倡“先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少教多学”。只有通过先学,合作 学习才有针对性,只有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了所有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发挥。这样的课堂,教师摒弃了对教材的过度分析与讲解,摆脱了考点和知识点的困扰,老师做得少,学生自然做得多。教师的教要转化为学,必须学会组织学生的学习,课堂要成为孩子们的课堂,相信和依靠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教学最重要的资源,同时,对课程进行整合和重构,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尽可能活用,把学习的责任感、主动性、创造性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成长中感受快乐,体验到学习的幸福与价值

生本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而不再固定于老师所讲的方法,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发生思维的碰撞。在生本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了,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把所学牢牢地记在心里。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发掘自己的潜能。生本课堂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创造力的好处。感谢生本,尊重了生命,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园。

2012-10-27

篇2:论文生本之我见

--------参加首期全国生本教育指导教师培养班之心得

初二 吴淑兰

本学期开学前夕,我们一行5人再次奔赴广州,参加生本教育理论培训班,再次聆听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讲座,并与全国多名在生本研究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学校校长、专家、同行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虽然学习的时间很短,对我的触动却很大,郭教授的报告让我对生本教育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一线教师专家的经验介绍,让我豁然开朗,不得不认真反思我的教学实践。这次学习,似乎在前面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学习的感受。

一、教者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而是生命的牧者

这是郭思乐教授在生本教育理论里阐明的教师观,他说,我们的使命不是让自己聪明起来,而是让学生聪明起来。生本教育的教指的是教者帮着学生学起来,让学生学得好,自动地喜欢学,然后进入良性循环。郭教授把教育比作园丁和树木的关系,不可否认,对于树木,人的作用很大,但很有限,采取的培育措施完全被树木之天性所规定,所以,整个事情只能是在人的帮助下,使树自己更好地成长。教师在教学中“不见自我”,因为只有站在太阳的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二、从人的需要和可能出发,去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

当了父母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处于不同年龄段时,对玩具的需求是不同的,还没有学会走路时,一个手摇鼓,一个小铃铛可能会让他乐此不疲,当他能在地上熟练走路时,一辆能跑的小汽车可能会更吸引他的眼球,甚至会把它大卸八块,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对玩过的手摇鼓、小铃铛会不屑一顾,慢慢地,孩子的年龄在增长,他们的动手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会让我们刮目相看,刺激我们思考: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玩具才能满足他的需要。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点----以学定教,这是生本教育理论中提出的“教皈依学”的教学观。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把学生视作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好学,不是简简单单地遵循“课前先学、课上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这三步曲,仅仅在形式上实现自主还远远不够,生本教育提倡的是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走向学习的核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核心性的学习”这个概念对许多老师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我也是在这次学习中才接触到,我自己认为它应该是生本教育的灵魂。生本教育给“核心性的学习”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我们要给学生的核心性的学习,指的是使学生能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处:他们的思想发生处,知识形成处,素养凝聚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要在这些方面做文章,只要找到所学与人的心灵和生活接壤之处。老师们都知道,一个优秀的演员要创作出一个好角色,他要去体验生活,把剧本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结合起来,这样的角色才容易令观众接受,才有生命力。再有,读者不喜欢这样的作家写出来的故事:整天闷在房间里,与现实生活隔绝,凭空想象捏造。直接来源于人的生活和心灵的东西,要无比精妙和充满活力。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的学习变成心灵和生活活动的一部分,知识从此充满了心血和感情。作为一个教师都知道,传授知识不是教育的全部,特别是只重视知识的陈列,缺乏对人的相关的基本素养的培养更是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如果只让学生记住了某些题目的解法、侧重结论的记忆,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无从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只知道思维的 最终产物,没有一点再思维的意义和含量,就像生活中,我们把自己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吃,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而且会让孩子慢慢失去对食物的兴趣,味觉越来越不灵敏,所以,生本教育倡导“粗料精做”,而不是“精料精做”,在“粗料精做”中,学生去粗取精,也就是形成思想的能力,而“精料精做”中,无法形成这种能力,因为一开始就是“精”,已经是别人的加工物。作为数学学科来说,把知识点转向思维点应该是一种研究的策略。

三、真正去做生本,把生本本土化----互相学习,取人之长为我用。

荆志强老师、龚雄飞校长、胡首双校长„„一个个鲜活、耀眼的例子,让我感叹他们的作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执着。(下面我只列举其中的三位)

许多老师听过荆志强老师的报告,“我阳光,我快乐,我奋斗”是他对教育工作的信念,“愉快地工作,成就了学生,发展了自己”是他的奋斗目标,有人评价荆老师上课,像王小丫主持“开心辞典“,做的好有奖励,不好的就有罚。他捆绑考核,经常“挑动群众斗群众”,让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错误分享,把错误变成教育的资源。向学生讲清道理,落实措施,与学生做真心朋友,用学科内在魅力打动学生,经常把枯燥的数学语言变为生动的生活语言,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生本教学。他说他有四“幸”:喜欢读书、学生喜欢、领导推崇、结缘生本,这也许是他成绩取得的重要原因吧。

四川重庆凤鸣山中学打造的“情境自学、合作互学、展示激学、提升领学”新课程 “魅力课堂”模式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讲堂”先升级为“学堂”再升级为学生充分展示、大胆表演的“殿堂”,就像这所学校的龚雄飞校长所说:魅力课堂上,老师就像一个演奏家,忘我投入;学生则成了一个个可爱的音符,无论轻拨哪一个,都会奏出动听的乐曲。这时候,不论为师为学,都感到成功与陶醉。魅力课堂正是在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下,通过充分的展示和互动交流,“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使教学充满吸引力和责任感,使课堂洋溢着生命激情和充盈着幸福体验,是有“温度”的课堂。“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先学后教、学生主教;先练后讲,学生主讲”体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 “七字”要求被该校老师谱成了“魅力课堂学习之歌”,从铿锵有力的旋律和短小精悍的文字中,老师们或许能发现什么:

魅力课堂我做主,快乐学习聚众智;

情境自学多思考,保持安静严自;

合作互学都参与,难点问题才展示;

走上讲台最重要,不急不慢高声语;

面向全班能脱稿,抬头挺胸讲姿势;

台上台下多呼应,质疑对抗有深度;

提升领学找规律,智慧求知有雅趣;

人人发言都主动,成长进步每一日。

广州增城市港桥中学的胡首双校长给我们做报告的标题是“原来当教师可以如此幸福”。他的“幸福”有三层含义:首先是健康,再者工作要有一个轻松的环境,最后是活的要有尊严,这样幸福才有意义。针对第三层的意义,他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学校的老师和他说,以前外出学习听课的时候,都是围着人家请教这、咨询那,现在不一样了,出去,只要一听说是港桥中学来的老师,都会被围上来,问这问那,向他们取经,那种自豪感就甭说了,这就是有尊严

胡校长在谈到教学改革时说,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的一段话:如果教学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主动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改革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胡校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的观点,特别强调这里的 “先会后学”与“先做后学”是伴生的,“会”是“领会、意会”的意思,把生本教育的理论又具体化、本土化。(举例:用其他教师的班上公开课)

我们不能光仰望灿烂的星空,追寻耀眼的明星,还要低下头来,看看我们的脚下,自己的路将怎样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下一步的学习实践中,着重在以下方面深入探索:

1、适当进行课程整合和教材重构,以便真正适应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形成“大感受,小认识,勤熟悉”的格局。

2、相信和依靠学生,处处凸显学生学习中的生长点、思维点、创造点。

3、因为成功和安逸不可兼得,学生学习的动力要看老师如何去调动,不管是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其前提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个理论不管多么丰富,如果缺少实践的检验和支持,那么它是空洞的、毫无价值可言的。

教不严,师之惰

生本教育创造了一种快乐、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喜欢,老师轻松。

但,近来发现有些学生产生了误会,以为只要上课,就会展开讨论,就可以随便有说有笑,纪律有些混乱;有的组长责任心不强,有的组员不服从组长安排,滥竽充数,上课效率不高。检测阶段,百分之七十的出错率,有不少学生作业极不认真,偷工减料,家庭作业尤其严重。

反思这些现象,感觉首先是近来自己对学生要求不甚严格,总觉孩子们各科作业加起来挺多,就让他们少写点,谁料有些学生得寸进尺,比如要求至少写两页(一页两百多字的方格笔记本)读书笔记,很多只写一页半。就是不能心太软!

下一步,要进一步培养好组长,讲方法,讲策略;加强小组建设;规范小组展示语言;扎实搞好学生基本训练;加强检测、反馈力度。加大阅读、写作力度。加强指导和点评。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根据学情扎扎实实搞好生本语文教学。

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就显现什么。只要要求到位,他们大部分就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发现了学生的很多弱点后,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很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比如作文写作的书写和容量都有另人高兴的表现。

篇3:论文生本之我见

一、课堂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育从学生这一实体出发, 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意义所在。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设计课堂内容, 使教学内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是教师授课中的重要问题。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师而言, 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一)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度, 学习效率提升幅度高度敏感,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课堂节奏。

(二) 课堂内容贴近农村生活。例如角的认识一课, 不少学生对角的认识只停留在课桌、练习册等小物品角度的感性认识上, 对于比较抽象的角的度数和直角锐角等进一步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我结合农村铁塔、房屋、家具等特点, 通过实地观察让学生认清了直角、锐角和钝角等概念, 并且还通过考察让学生对矩形、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可以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 创设新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思维动力, 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 使之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要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 准确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确定好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三、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 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 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 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 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 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 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 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 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 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 又好奇, 很快就谈论开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因此,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机地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 抽象成数学问题, 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以此启迪学生思维, 消除他们对数学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这样能起到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二) 精心设计练习, 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作业,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1) 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在教学中, 对于一些易混易错知识, 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而且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 让学生通过练习、讨论来区分、掌握。

(2) 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设计分组分层练习。例如, 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一课时后, 可以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A组:解方程组.B组:解方程组.C:提高层次。要求后进生熟练掌握A类题目, 中等生至少熟练掌握B类题目, 领先的学生要求做完全部题目。

(3)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训练这条主线, 恰当地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注重情感培养,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驱力

教师首先要尊重、宽容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要更多地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原因,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其次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课堂评价中可以采用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很遗憾等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 也可以采用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 当学生回答问题较精彩时, 竖起大拇指或鼓鼓掌对他进行肯定。

篇4:构建有效生本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武当山特区草店小学

李萍

【摘要】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学生自主地学习。本文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有效课堂、联系生活,精心设计、注重学情,分层要求、愉悦、宽松、民主课堂氛围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种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服务者,真正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是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是体现在学生学的效果上。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用智慧培育智慧。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生本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精心设计,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如能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巧妙地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索生活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情感,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72页)“ 比多少”时,教材呈现了小雪小磊小华三人比红花的 场景,我受到教材的启发:咱们班不就有红花榜吗?一学

期下来,人人都有红花,何不就地取材,那他们自己作例子来比较?于是我经过前一天的摸底,了解到红花最多的是15多,最少的是2多,正好例题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其中两个人的名字搬上黑板比红花,作为例题进行教学,然后请同座的两人比一比红花数,再和你的好朋友比一比红花数.不言而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下课后还在和同学比红花,对“比多少”的知识不仅能很快地理解,还能正确地加以运用.二、注重学情,分层要求,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在课堂中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认真倾听,善于思考,乃至有效地消化知识和运用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吃透、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了解学生的经验储备,能力水平,兼顾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掌握学生学习数学问题的支撑点,寻找学生学习数学问题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链”或“知识网”。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水平又有差异,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知识逻辑的同时,在教学设计上更需要分析学生群体、个体的特点,采取分层要求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时,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自然老师做燃烧实验,给小明1元钱,让他买蜡烛,蜡烛分别有2角、3角、4角一支的,问:如果请你去买,认为可以买几支蜡烛?由于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探索热情很高,有的独立思考,尝试买的过

程;有的同桌交流,讨论解决方案;有的四人小组合作,你做买一种蜡烛的方法,他做买两种蜡烛的方法„„五分钟后师生共同整理算理算法,气氛活跃,方案多样,最后归纳为:(一)单独买一种蜡烛的: 10÷2=5(支)„„买2角1支的可买5支

10÷3=3支(余1角)„„买3角 1支的可买3支余1角 10÷4=2支(余2角)„„买4角1支的可买2支余2角(二)买2种蜡烛的: 2×3+4×l=10(角)„„买2角的3支,4角的1支,共4支 2×2+3×2=10(角)„„买2角的2支,3角的2支,共4支 2×1+4×2=10(角)„„买2角的1支,4角的2支,共3支 3×2+4×1=10(角)„„买3角的2支,4角的1支,共3支(三)买3种蜡烛的,可以各买1支余1角。

观察这道练习题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发现:①题目是根据学生熟悉的购物现象设计的,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实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②题目的内容不仅涉及四则运算,包括整除,有余数的,而且还涉及分类、比数、决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③题目适应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涉及一步、二步、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尝试、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与喜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对于学生后继学习是大有裨益的。由于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进而

增强了全体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愉悦、宽松、民主课堂氛围是构建有效课堂的保证。教师要善于创设给人以实感的教学情境,这种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像生活在最适宜的气温下一样心旷神怡、情绪高涨。通过有效的调控,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课堂气氛之中,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蹲下来,做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更主要的是通过心灵进行平等的沟通。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用这样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1)老师也有个想法,可以说一说吗?(2)老师也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3)你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想的吗?(4)谢谢你,教给我们这个好方法。(5)老师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愿意再说一遍吗?在这种状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教师应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问、去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师生互尊、和谐,不轻易否定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使学生能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能够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久而久之,课堂中学生爱发言的多了,参与活动、讨论的人多了,学习劲头足了,实现了课堂上互动共鸣,课堂氛围真正达到了愉悦和谐。

2、科学、机智地评价学生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学中,即使学生答不对问题,教师也不需全盘否定,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课堂上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平静。对于智力发展较迟缓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教师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赞美,来温暖学生渴求得到认可和理解的心。对于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不要轻易表扬,要通过评价来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并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经验。

“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生本教学理念,在创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不断实践、探索的方向。教学中,只要在以上几方面实施生本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数学课堂才会更加精彩!总之,一切从学生出发,高度尊重学生,这正是生本教育的精髓所在,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我一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个人特色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道路来。

篇5:“生本教育”之我见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知识的获得最终是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学资源。“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然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学生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对于课堂上讲的新知识,教师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学生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

一、生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 开始时小组合作交流的效率很低,组长调控不到位,学生发言的组织性比较差,存在困难生当旁听,没有参与的意识,依赖组长和优秀生的现象,即便老师极力推动,但是仍有学生不敢发言。学生之间互助、互帮、互教、互学、互补关系没有充分体现。

2. 采用分组座位后,学生讨论方便了,但说闲话的机会也更多了。

3. 作业如何安排,按照生本的设计,前置性作业是必须做的,在当前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安排作业的内容和时间显得困难重重。每一科都进行生本教育,学生如何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前置作业及课后作业?

4. 关于前置作业,无论浅深易难,总是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去完成。

二、前置作业中的思考

通过前置作业布置的实验,我有了一些收获,但更多的是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详尽地掌握,几乎每堂课我都布置前置性作业,但一段时间下来,却发现学生的前置作业完成质量一次不如一次,学生对前置作业兴趣也没以前高,遇到探究性的问题或查找资料等问题更是难以完成,更可怕的是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的汇报和不良听课习惯。对此,我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了以下问题: (1) 是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要设计前置作业? (2) 就某一个学科内容而言是否每个课时都要设计前置作业? (3) 过多的前置作业是增负还是减负? (4) 前置作业是否一定在课外完成? (5) 如何设计前置作业?

1. 前置作业要有趣味性。

在前置作业的设置上,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手脑兼动”的能力,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在情境中,可以把课本上的脱离实际的例子转化为和我们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把学生们不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特例甚至是影视作品或游戏形式转化为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学习了二次函数后,对于一定长度的材料,如何使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最大?学习应用题时,如何计算银行储蓄的利息,怎样存款好?在商品买卖中,怎样稳赚钱,怎样托运最省钱?等等。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使课内的学习更深入,使课内的交流内容更广泛。

2. 前置作业要新颖。

我们不一定非要把内容弄得面面俱到,应该是简单而精炼、“少而精”,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的空间,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由“被动教”转化为“主动学”。就学生心理层面而言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

3. 前置作业要有目的性。

目标要明确,也就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谓的“教学目标”。我们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结果。

4. 前置作业要有针对性。

前置作业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我们要通过前置作业把相关知识的话题转交给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讨,要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除基本知识之外的更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有机会把知识面提升并拓展。

5. 前置作业还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前置作业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探讨,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能够有所提升、有所拓宽,达到愉快吸收知识的境界。要想提升和拓宽,就要考虑到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要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就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性。如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在不改变现行教材编排的基础上一是要考虑如何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的内容;二是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性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地探索与研究。学生对新知识的一种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进行,或上网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或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等等,为学习新知识作预备、作铺垫、作指引。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挖掘教材,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制定出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的前置作业。

6. 前置作业的完成要信任学生。

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效的方式,就会主动自觉地完成自己的作业任务,达到老师预设的作业目标。学生们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完成,大部分学生制定的复习策略针对性较强,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完成前置作业,都对难题及实践性题目进行了分析,有效地突破,事半功倍,取得的效果也不错。有几位学生还是按照老路子完成前置作业,说明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做事一丝不苟,也值得肯定。

我们如何保证对前置作业积极性不高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呢?第一,提出批评,指导其改变学习策略,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唤起注意。第二,奖惩结合,有力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6:论文生本之我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教师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事入手,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枯燥呆板的计算题后, 一般都要进行一些重复的练习以巩固学生获得的新知识, 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 甚至会失去做作业的兴趣和主动性。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的“对抗赛”, 以自然座位组成四人学习, 要求以每组同学正确率加上错误原因分析为总分, 总分最高者获胜。因为以小组为单位, 调动了每一组、每个人的积极性,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 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在学习角的认识之后, 可以利用直尺、三角尺画任意大小的角, 还可以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这时对所形成的图形可动手指一指它的顶点及两条边, 进一步体会出从顶点出发, 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用两根小棒和橡皮泥制作活动角, 并发现角的大小与小棒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与两根小棒张开的程度有关系。两根小棒张开越大, 角就越大。通过这样的作业就能达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学目的。

二、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 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 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为此, 在作业设计时, 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及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 定期 (一周) 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评价。如《千克、克》一课, 我让学生写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数学小故事、说说生活中碰到的有趣的事, 或者是重量单位的小知识的收集整理。如课后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 为家庭做一份年历。学习统计之后, 可以布置调查所在小区各户用水量和用电量, 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又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后, 可布置这样一道课外作业:1.做一做:用萝卜做一个长方体;找一找:日常生活中, 哪些物体是长方体?2.说一说:向家长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3.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的颜色;4.记一记:写一篇数学日记, 记下所思所想。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找、说、涂、记一系列活动, 对长方体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 体验了情感, 他们既学到了知识, 又养成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 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 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在生活里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 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 更是告诉教师们“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工具, 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增加”。对小学生来说, 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 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来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数学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 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 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 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 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 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小明的妈妈带了136元钱去新华书店, 花99元买了一套书作为送给小明的节日礼物, 妈妈可以怎样付钱, 还剩多少元?讨论该题时, 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 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 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钱”, 而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思想, 原先不易被同学们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经验的支撑得以主动建构。

又如:学习完《乘法口诀》后, 可利用这一兴趣, 让学生去操场上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上操时的队列去算各班的人数、操场两边的树木。《图形认识》课后, 可让学生用积木玩具去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边拼边说出拼图过程。这样学生可自主选择内容,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展示自己、发展个性。

篇7:议论文写作之我见

一.占有事例, 突出丰富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占有大量的事例是用好“例证”的必要前提。那么如何才能占有大量的事例呢?那就得靠学生平时注意各方面材料的积累。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分类摘抄诸如“爱国”、“理想”、“立志”、“勤学”、“改革”、“创新”、“爱美”、“谦虚”等方面的事例。这些事例可以有古代的, 可以有今天的;可以有中国的, 也可以有外国的;可以有名人的, 也可以有普通人的。总之, 这方面的材料必须有足够的储备, 在写作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否则, 在作文中用好“例证”只能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积累多了, 在写作议论文时就会轻松很多。

二.选择事例, 突出典型性

好多同学在写议论文时, 认为举例越多越好, 多多益善, 其实不然。如果所列举的事实没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不能为论点服务, 那也只是徒劳。比如《谈骨气》一文所运用的三个事例就是非常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 能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这三个事例为:文天祥不为高官厚禄所动, 慷慨就义;穷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宁死不屈。这些事例的典型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三个事例是按孟子的三句话先后顺序来排列的, 逻辑性很强。第一个事例着重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去证明论点;第二个事例着重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去证明论点;第三个事例着重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去证明论点。让人感到条清理晰, 一目了然。

2.从时间上看, 三个事例发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第一个事例发生于南宋时期, 第二个事例发生于春秋时期, 第三个事例发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时期。紧扣于文中“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 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有骨气的人”这句话。事例的覆盖面广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3.三个事例中的人物身份不同。分别有丞相、穷人和知识分子, 也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 紧扣论点中的“中国人”三个字。三个事例都截取了历史人物在生死关头的突出表现, 体现了他们都是有骨气的, 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叙述事例, 突出概括性

好多同学在举例的时候, 把这件事发生在何时、何地、何人所做、事情的起因、发展、经过、结局都写了出来, 不时还穿插些描写, 还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等。结果, 一个事例写完了就超过三百字, 两个事例写完了, 一篇文章也就差不多了, 其实议论文举例并不是为举例而举例, 而是通过举例在于说理, 在于广泛深入地说理。说理是根本目的, 举例是为说理服务的。如果记叙的事情太详细, 那就必然影响分析和议论, 而缺乏分析和议论, 论点又如何能突出、鲜明呢?说理不好, 论述又如何能深入、透彻呢?因此, 我们应时刻牢记议论文中记叙简明概括的特点, 使叙述更好地为说理服务。

四.分析事例, 突出论证性

好多同学认为“写议论文, 只要提个论点, 加上两个事例做论据就可以了”。这样想法不正确。写议论文, 有了论点和事实论据, 还得展开分析, 深入议论。要在具体的分析中, 把论点阐明, 把道理讲清, 令人信服。比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中在举了王阳明因“格物”而头痛宣告失败的反面事例之后, 紧接着就对事例进行分析:王阳明的观点,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 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且“推之于四海, 波之于万世”的。但实际告诉我们, 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我们应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这几句话把这个事例论据和论点“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实验精神”紧紧地连接起来, 更好地发挥了论据的作用, 突出了论点。总之, 在运用例证时必须对所用的事实进行分析, 做到以议为主, 叙议结合。

上一篇:泵车承包合同参考下一篇:关于老员工辞职报告5则范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