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022-07-06

第一篇: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能否更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人才的利用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层次和水平也不断提升,为了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是企业长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主要从人才的管理、培养、激励、教育等几方面入手,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适应人才发展的管理环境 建设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首要的是转变观念,要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树立现代人才管理的新思路、新观念。

一是树立德才兼备德为先的人才观,用人要以德为先,德厚才弱的人可育可用,才高无德的人位置越高危害越大。要确实做到任人唯贤,拓宽用人思路,打破论资排辈,通过用德、勤、能、绩、廉考察人才,把德才兼备、业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项目各类管理岗位,使其成为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力量。

二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坚持以素质论人才,凭业绩用干部,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要科学客观地评价人才,用人之长,突出能力,不求全责备,同时要理解人才的成长规律,不以一时得失论成败。

第二篇:中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成就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主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人才资源,适应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

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具备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顺应时代要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速,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两大支点,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人才素质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截至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亿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万人,公有经济专业技术人才万,两院院士达多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万人,博士后研究人员万余人,留学回国人员.万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年,在公有经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万人,占总人数的.%;高级职称.万人,占总人数的.%。一大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涌现出来,成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栋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吸引人才放眼四海。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壮大,留学人员和回国专家工作发展势头良好。从年起,我国专门设立了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资金,截至目前,先后有位高层次留学人才获得一次性资助万元。同时,出台政策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多家,入园企业超过家,万余位留学人员在园内创业。有关部门组织了多期留学人员和留学回国专家为国服务团,实施了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

年底,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中央果断部署并启动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千人计划”,用到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在一系列准入政策、优待政策、重用政策、来去自由政策的激励下,“千人计划”已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多人,他们正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勇立时代潮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人才推动创新,创新推动发展。

多年来,专业技术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国防尖端技术的开发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应用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创造了载人航天、高性能计算机、现代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取得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的成功。在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上,专业技术人才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成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力量。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核心在人才,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一大批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树立了心系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操,发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发扬不畏艰险、拼搏进取的职业操守,在本职岗位上不断作出新的贡献。严泽生,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开发出新的设计计算模型,改善了金属在轧制过程中的不均匀变形,使年设计能力万吨的机组创造出超万吨的世界纪录;杜彦良,石家庄铁道学院教授,他的研究实现了铁路路基冻土病害及其稳定性的预测预报,为青藏铁路建设立下功劳;王汉中,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主动放弃留校任教,选择到田野研究油料作物,一干就是年。正是许许多多专业技术人才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团结协作,淡泊名利,不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他们才得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远工程,

不能否认的是,目前我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特别是战略型领军人才和自主创新人才短缺,区域、行业分布不尽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员流失、年龄老化现象依然存在。

为了让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我国积极实施了全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从年至年已培训近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建设了一批优质高效的继

续教育施教机构,推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深入发展。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务院各部委、各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多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累计培训各行业急需紧缺人才.万多人。我国还积极支持发展远程教育,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和专业课程,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和培训机构的作用,目前各类培训机构已达万多家,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规模,是建设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到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数将达到万人,到年专业技术人才总数有望达到万人。

三、展望时代发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占领这个制高点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否拥有和保持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处于有利地位的重大战略问题。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再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确立,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通过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营造健康的学术环境,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人才提供创业舞台形成广阔的发展环境等措施,总体上营造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创新出自实践,实践推动创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

1、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服务发展。只有围绕发展,服务发展,才会有动力,有活力,必须把服务发展贯彻始终,真正做到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围绕发展来确立,政策措施围绕发展来制定,工作成效依靠发展来检验。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用为本。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尊重人才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尊重人才的个性和特殊禀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在实践中发现和识别人才,培养和锻炼人才,造就更高层次的人才。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高端引领。高层次人才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抓手。一批学术造诣精深、敬业精神突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能够带起一大批创新团队,带动一大批创新产业的发展,引领一门学科的前沿。只有以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为重点,才能全面推动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

4、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不断创新机制。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必须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有利于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活动,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作为创新体制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整体开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门类的各种人才,涉及高、中、初不同层次的人才,涉及培养、吸引、使用不同环节,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既要重视整体规划,又要坚持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好增加数量和提高素质的关系,协调好不同地区的人才发展,统筹好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发展,处理好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的关系。

第三篇: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宣区人才[2013]1号文件要求,我委对全区农业从业人员进行了综合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辖26个镇乡办事处,177个村,42个社区。总人口8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2万人,农业劳动力45万人。现有各类实用人才1.55万人。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多种培训,努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1、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根据我区农业生产特点及农民需求安排新型农民培训内容,授课方式多样,内容通俗易懂。简单、实用,操作性强,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培训面、增大培训力度,2012年共组织农民培训910场次,培训农民达8万多人次。

2、开展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系统的专业培训。每年市区农委都举办农技人员培训班,请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的教授为农技人员集中培训。分析讲解当前最新的农业生产形势、种养殖技术。通过培训,让农技人员学习了解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为农服务的本领。

3、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广大农技人员按照包村联户制度要求,每人联系10个大户和一个村,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大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培养他们成为种、养殖能手。今年参加包村联户的农技人员219人,联系服务2184户。

4、组建农业科技人才咨询服务团。根据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送科技下乡"等各类咨询服务活动。通过专家答疑、播放光盘、散发科技资料等现场培训形式,为农民解疑答惑,每年发放技术资料20余万份。

(二)树立典型,带动发展农村实用人才。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原则,注意发掘先进典型人物,树立一批科技素质高、"双带"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及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专业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实用人才科技致富、艰苦奋斗的事迹,表彰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热情。通过"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典型事例及取得的经济效益,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实现"树立一批典型,带动一方群众,发展一片经济"的人才效应。

(三)依托协会,发展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积极引导实用人才创办各种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将同行业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实现农村科技资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形式,为人才发挥用武之地搭建舞台。目前,我区建立粮油、植保、畜牧、蔬菜、茶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70个,集聚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扩大了技术辐射半径。另外,区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6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在品种更新、产销对接、优质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如我区朱桥乡种植大户吴本生,成立了建成粮油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种植,建立自己的稻米加工企业--本生米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已成为我区粮油生产龙头企业。

(四)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业活力

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多元化激励机制。中国共产党**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农户、农村经纪人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凡被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5万元、2万元;对当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统筹安排15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以项目的形式扶持2-3家规范化程度高、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核心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区级优秀实用人才、种养大户、农村科技经营示范户等评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激发实用人才创业的热情。利用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重点宣传一批优秀实用人才带动周围农民致富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实用人才荣誉感。

三、经验与存在问题

(一)取得经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才培养,从外界强化各种措施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典型引导使培养对象从主观上形成一种强烈愿望,进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成才的氛围。抓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论采取何种模式,典型示范的作用不能忽视。

(二)存在问题

随着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一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

一是农业从业人员年龄老化。我区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相对老化,生产操作是传统技术,老法老样偏多,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强继续教育。同时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很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基本上外出打工或就地从事其他非农行业,在家从事农业的实用人才年龄大部分都在四十岁以上,缺乏创新精神。

二是农业从业人员水平较低。农村分布面很散,普通农民多,水平较低,多为分散型作业,且生产品种多样。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但目前培训经费不足,工作开展难度大。

三是农业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较高,而大中专、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小农意识强,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环保型、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激活存量,扩大总量,完善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网络,着力培养一大批高学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

2、以繁荣农村经济为重点,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增强,基本建立与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培养体系。

3、更新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创业人才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业企业,带动更多人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建议

1、完善扶助机制,创建良好环境。一是服务上支持。建立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开放式农技推广服务协作新机制。二是技术上支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打造"技术+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院校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三是资金上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实用人才倾斜,给予资金扶持。

2、完善聚才机制,扩张人才总量。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工作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撑。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重才用才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认真组织人才工作宣传报道,及时报道我区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流动等环节以及在人才环境营造、人才激励和保障等方面采取的新举措、新成效,大力营造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区农业委员会

第四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把人才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用抓好人才第一资源来支撑发展第一要务,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协调为我县全面进入快车道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底,我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7623人。其中高级职称537人,中级职称4528人,初级职称2518人;全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21人,引进各类人才653人,其中高层次人才78人;中青年成为技术人才队伍的主要力量。人才的学历层次有较大提升。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2人,本科学历3052人,大专学历4996人。

阅读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调研报告栏目

近几年来,我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内联外引、公开聘用等手段,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结构、分布、整体素质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自行业和领域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站在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来重新评估我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不难发现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总量大但行业分布不平衡。从我县专业技术人才行业分布情况看,我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正处于一种畸型发展态势,个别专业技术人才呈膨胀型增长,如教育、卫生行业类专业技术人才高达4601人,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的58.56%,与此相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农业、工业生产一线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少。其中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2.45%,工程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比例为3.13%。其他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增长缓慢,全县专业技术人才统计类5人、新闻类3人、播音类1人、体育类1人,另外翻译、艺术等为空白。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层次不高,质量偏低。一方面,表现为学历偏低,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全县专业技术人才中,研究生学历的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038%,大学本科学历的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30.2%,而大专以下学历的占到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41.95%。其中在大专及本科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有约30%以上是通过函大、电大、业大、自学考试等渠道获得的学历,没有经过系统的正规教育,存在着先天性的“营养不良”。另一方面,表现为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素质的人才匮乏。目前全县在职称评审方面“重年龄轻能力、重资历轻水平”的问题还比较普遍。三是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率较高,而且其中大部分都具有中高级专业职称的特殊。

二、具体做法

1、领导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不断加强。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长远利益出发,严格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全面加大了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力度,每年年初都专题召开县委常委会议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订人才发展规划,突出加大了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财力投入。在政策倾斜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科技人员管理的意见》、《关于人才兴县的若干规定》、《关于机关事业单位选拔使用专业技术人才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其中《关于加强全县科技人员管理的意见》就明确规定县内科技人才在经济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当年可享受县人民政府“特殊贡献津贴”,并予以优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对个别业绩显著的,可破格晋升一级职务或低职高聘;连续三年享受“特殊贡献津贴”者,可作固定津贴终身享用。各方面扶持政策的出台为全县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纵深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在财力投入方面,县委、县政府在财力每年投入10多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每年确定一个专题加强对全县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和知识更新,促进了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此外,近年来我县也逐步加大了向上争取专项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的力度,如XX年就从省财政厅争取外国专家培训经费5万元,XX年又从省财政厅争取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员培训经费5万元。县委、县政府通过“广种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方式为全县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一个“惜人才、聚人才、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2、内联外引,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力度加大。通过充分利用与省、市建立的人才交流共享平台组织县内相关单位参加省、市组织的人才交流会,先后为县内各企事业单位引进中、高级人才1000多名,有力地改善了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加大。一方面实行内部培养,先后聘请湖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岳阳职院等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授课,组织专家解难释疑。同时专家服务室聘请县内2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县级学科带头人和科技拔尖人才,分设农作、植保、土肥、经作、蔬菜、水产、畜牧、兽医、林业、农机、工业等七个小组进行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达500多人,使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所占农业人口比重较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二十多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选派培训,先后选送万庾镇水产场甘德华、东山镇大众村洞庭大口鲢养殖大户易大庆、东湖渔场唐云兵参加省农科院组织的培训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水产养殖技术学习;推荐小墨山庄酱菜厂吴锋等2人参加省农业新技术培训学习;推选东湖渔场蔡琪等4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省进修,增强 了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能。第三方面就是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制度化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绿色证书”管理,同时加大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评审,每年由县人才评估委员会牵头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鉴定,并对其中比较优秀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予以破格提拔使用。自XX年开始,我县每年向上争取3~5名公务员录用名额用于解决农村优秀实用人才,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3、深化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的加大,也不断强化了专业技术人才对地方经济的反哺功能。每年三月是约定的技术咨询月,五月是技术巡回演讲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定期组织县内有关专家开展下乡服务“三农”活动,走乡访镇主动送技术上门。同时积极深入各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如县插旗芥菜有限公司腌菜残液污染农田、芥菜变烂的问题通过省农科院的专家得到了妥善解决;县同兴石材有限公司营销策略滞后,通过现场指导得到了有效化解。从1978年插旗镇农科站技术员刘纯辉选育出的“32系”优质棉种使亩产量增加15.19%~24.5%并陆续推广至全国各地到XX年“农杂棉62”的研发推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创造出的各类专业技术成果在不断为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引进了技术,如从武汉大学生物系引进的生物药剂和上海引进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为全县蔬菜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通道。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通过建立示范基地,近年来先后组织建立了韭菜示范基地、优质稻示范基地、养鸡示范基地、河蟹养殖基地、大口鲢养殖基地,利用经济效应进行技术推广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了农民人民均收入。科技成果的转化,拉动了gdp增长近2个百分点,使社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三、建议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活力。重点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用人制度,突出解决能进能出的问题,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管理纳入劳动合同管理、由编制管理为主逐步过渡为经费管理为主,人事关系实现社会化管理,变养人为养事,真正做到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改革分配制度,突出解决能高能低的问题,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严格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积极推进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

2、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人才综合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整合全县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以县职业中专为基地广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根据政府引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原则,开展以“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选送机关事业单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实力雄厚的单位进修、脱产学习。组织实施“名师工程”、“名医工程”,注重抓好社会人文类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选拔一批思想品德好、技术业务精,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在我县各个学术和技术领域起骨干核心作用的科技领先人才。

3、培育农村人才市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战略,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等计划工程,加速培养一批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和农村实用乡土人才。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投入,逐年增加对农业科技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强人才智力扶贫制度化,定期组织专家、科技人员进行智力支农服务;建立有利于农村人才发挥作用的奖励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创办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实施农村人才奖励倾斜政策,重奖在农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知识推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农村人才。

4、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储备。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公开招聘制度、人才住房补贴制度,提高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竞争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放宽人才准入限制,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人才市场、中介机构联系,积极和省、市外国专家局对接,加大高级技能型人才引进力度,提高我县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逐步推广人才派遣制度,实行以智养智,不断提高我县人才发展的综合水平。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才有序流动。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推进人才市场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库建设,积极发展网络人才市场,实现与全省各市(州)、县人才市场及部分企业、院校之间的信息联网,推进人才市场由集市型向信息化转变。结合三封工业园、石佛工业园建设,充分利用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的有利条件,实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园区吸引高层次人才、转化科技成果和推进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推进县域经济的纵深发展。

6、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引进的人才进行评估认定,负责优秀人才的评选表彰。进一步健全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将招才引智工作列入乡镇和县直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人才资源开发使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面创新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大力营造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的环境,为人才成长与创业提供条件,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和人才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氛围。

第五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情况报告

近年来,市人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机制,注重协调配合,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认真配合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作,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努力提升人才工作水平,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队伍现状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6541人(其中女性8205人、少数民族663人、中共党员6961人)。按专业技术职务划分,高级职务809人、占总人数的4.89%,中级职务5198人、占总人数的31.42%,初级职务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10617人、占总人数的64.19%。按学历层次划分,研究生124人、占总人数的0.75%,本科6763人、占总人数的40.89%,专科7207人、占总人数的43.57%,中专及以下2447人、占总人数14.79%。按年龄划分,40岁以下的10483人,占总人数的63.38%,41岁至50岁的4394人、占总人数的26.56%,51岁以上的1664人、占总人数的10.06%。

二、以建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核心,整体带动

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层次的提升。

一是积极推荐选拔了省优专家和领军人才。省优专家10名,领军人才3名;二是培养选拔了一批市级拔尖人才。选拔第一批人选129名;三是建立健全了高层次人才信息数据库,入库人员达到843人。止目前,全市共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836人(具有副高级能上专业技术资格的764人,硕士72人),留学归国人员7人;在库享受院特殊津贴专家28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7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6名,甘肃省优秀专家10人,酒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29人;四是积极争取了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科研项目资助经费。五是通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鼓励各类人才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2010年共有784人晋升了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晋升高级职务156人、中级职务469人、初级职务159人,组织2312人报名参加了国家级专业技术(执业)资格考试,在市人力资源市场组建了农林牧、教育、工程三个系列初级职务评委会,为40多名非公经济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评定了技术职称。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了各类人才整休素质。认真组织实施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组织各类人才参加了不同类别的继续教育培训。推荐选拔了50多名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类高级研修班,专业技术人才接受继续教育的覆盖面超过98%。七是通过引进外国智力和出国(境)培训提升了各类人才专业技能。2010年完成了7个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聘请外国专

家10人次。聘请2名香港志愿者,为瓜州县120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强化培训;为酒泉中学、酒泉市一中等4所具有外教聘请资格的学校联系聘请外籍英语教师8名。组织5名乡镇干部参加了“西部地区千名乡镇干部培训工程”赴香港培训班,组织4名乡镇领导参加了“新农村建设赴韩国培训班”,组织6名中学英语教师参加了为期21天的北京大学强化培训班。八是配合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完成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智力援助工程”子工程工作任务,有42名农业科技人才晋升了专业技术职务。

三、加强指导,督促落实,积极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服务。

一是连续两年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民生实事任务。安置“农村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本科以上毕业生”147名、农村中小学教师341名、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582名和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50名。二是做好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选拔工作。三是做好了各类高校毕业生日常管理 和服务工作。四是公开招聘20名毕业生到新能源基地建设相关事业单位工作(选拔工作正在进行中)。五是积极举办创业、就业招聘会,为各类人才和毕业生提供 创业和就业岗位,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535个,签订就业意向4109人。六是积极与各类企业沟通协调,命名20户用人单位为首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高校

毕业生到非公经济组织创业就业搭建了平台。

经过努力,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点成就,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人才队伍的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有待优化调整;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激励措施难以落实。

上一篇:建设美丽中国问题下一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