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利弊谈

2022-09-12

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象、视频、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 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一次革命, 也给广大教师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思路, 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 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十余年, 曾使用过多种软件制作课件, 比如Authorware、Power Point、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 甚至使用过VB来制作教学课件, 从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境地, 一直走到今天通过投影、手写屏加实物展示仪来进行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也一度成为教师争论的问题, 笔者也是感想颇深。

1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1 教学“媒体”的多样化

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声音、图形等多种途径充分刺激学生的眼、耳、手等各个器官, 大大改善了人脑获取信息的感官功能, 促进了学生的记忆、思考、探讨等活动的开展。多媒体教学中的“媒体”可以是文本、文字的电子教案形式, 也可以是教学录音方式, 甚至还可以是拍摄下来的视频录像等。近年来, 校园网、电子白板、手写屏、投影机、数字展台等教学媒体的普及, 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转变到一个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随着高科技产品的迅猛发展, 如无线手写技术、展台综控产品、课堂实录产品, 再加上软件产品的日新月异, 使得多媒体教学中与文字、声音、图象相关联的“媒体”愈来愈多样化。

1.2 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多媒体教学真正体现出了教学过程的实时交互性, 主要体现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和教学课件两方面。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如“远志”教学网络系统, 集广播、文件分发、学生演练、教师辅导、小组讨论、举手、监控等等功能, 教师在主机端提出问题, 学生在各个终端设备上可以即时实施回答, 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 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教学课件的交互性体现在教学引导、提问、答疑等方面, 如用Authorware制作解“二元一次方程”课件, 课堂练习内容就完全可以由课件在现场进行。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使学生获得适时的指导,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学习, 这种双向的交互活动使学生产生极高的学习兴趣。

1.3 教学方式的先进性与便利性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是发展的必然, 将这种先进的设备应用到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 使教学过程不再枯燥。教师的讲解也通过音频传输到每一台电脑, 在这种多媒体教学环境下, 教师优化了教学过程, 学生非常轻松就掌握了知识。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和便利性, 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与理解更理性、更轻松, 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1.4 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与丰富性

多媒体是一种新的、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载体, 它可以使学校有限的资源, 发挥出比以往大得多的效果。

2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在现代化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的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各学科的学习, 由于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 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摆脱了以前教室中“黑板白字”单一的叙述加讲解的教学模式。比如用F l a s h制作M T V, 从文字的变化、背景的移动、声音的导入、帧动作的设置等等, 完全把文字、声音、图形结合在一起, 教师把学生从呆板的语言灌输带入一种虚拟环境里, 学生有相当高的参与积极性, 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又提升了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理解, 其特有的优势容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 特别是通过“图的形式”能把许多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如V B程序设计中递归问题的解决, 又如利用F L A S H制作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环绕关系, 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 学生一看就明白。传统教学媒体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 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3 多媒体教学的缺陷

3.1 教学手段全面结合, 容易使师生过多地依赖多媒体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 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和协调学生的多种感官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但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教学一方面误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变成了教学目的, 另一方面, 由于没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特别是学生没有动手“做”的机会, 教学质量反而降低。比如音乐课程利用多媒体“只听不唱”、心理课程利用多媒体“只看不辩”, 教学手段是变了, 但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

3.2 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规范、系统性的板书

系统的板书是学生在教师讲解引导下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时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外部支撑点, 是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中间手段。课堂上无论是教师口语讲授、教具演示、实验教学, 都离不开板书的密切配合。

3.3 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目前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中, 借助于图像的直观性、形象性, 教师的教学表面上看来很顺利、很完美、无懈可击, 其实这样做无疑过分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忽视了抽象思维的训练, 同时, 学生容易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 养成思维的惰性, 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4 科学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首先, “恰当”应用多媒体。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一种形式, 而非目的, 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 甚至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万能方法都是不正确的认识。

其次, “适当”做板书。在多媒体教学中, 由于信息量大, 如果完全抛开板书, 许多知识点只能在学生的视觉中“残留”下短期印象, 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较短, “理解能力”略差一些的学生完全跟不上, 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哦, 明白了”, 但课后回想又“悬疑”太多, 所以教师应该在增加课堂练习的同时, 适当地做板书, 将教学内容串接起来, 使学生将知识连贯化、系统化, 对学生理解知识也起到了较大的帮助。

再次, “妥当”处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整个中小学阶段, 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为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潜力, 正确的教育可极大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多媒体教学教程中, 部分学生甚至不愿同以往一样去思考问题, 而是等待老师“点”出结果, 形成思维的惰性, 所以要么是“囫囵吞枣”, 要么是教学表面的热闹之后, 学生感到视觉、听觉疲劳, 因而“有机结合”是最重要的, “妥当”处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加强思维训练是最根本的教学目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普及, 越来越多的课堂上出现了这一方便快捷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这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了很大的改变,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很多,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本文即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计算机教育报, 2002 (2) :6.

[2] 赵国栋.论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与高等教育现代化[M].北京电化教育研究, 2000 (8) .

上一篇:作文构思图谱的研究与应用下一篇:卵巢囊肿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100例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