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10-30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与多种电教设备整合, 融电脑、电视、录像、录音、动画等多功能于一体, 使教学变得更直观、形象, 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高效、互动、实时的操作环境和良好、优质、便捷的服务支持。它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 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样化、程序化, 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 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优化了教学效果。我以中学语文的教学, 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刨设意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 在学习过程中, 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多媒休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 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语文课堂“话”起来,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增强了记忆效果, 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 难免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 能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环境:静止的文本可以变成跳动的音符, 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 色彩可以变化, 速度可以控制, 形式可以多样。这样化静为动, 化无声为有声,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 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 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从而使课文和作品最大限度地得到还原。在讲授《茶馆》这一课时, 设计了一个片头土黄色的“茶馆”立体艺术字, 带着长长的火焰, 在灰白斜条相间的背景上缓慢旋转, 配上凄婉的音乐, 给人风雨飘摇、苍凉哀伤的感觉。学生自然为之感染, 这样再去分析“茶馆’的变迁, 感受人物的情绪, 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造情境, 感召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内容, 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 同样的一篇文章, 有人能读出感情, 引起别人共鸣, 而有人平铺直叙, 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 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 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 课文朗读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或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 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 用标准的普通话, 抑扬顿锉的声调, 准确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阡追忆的、慷慨激昂的, 都把握得非常到位。同时, 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 可以渲染气氛, 最大程度地感染学生, 帮助学生感受全文, 把握文章的基调。如多媒体音乐支持, 学习《贝多芬》一课时, 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 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 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 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 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 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 旋律中回荡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 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 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 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如多媒体动画支持, 学习《安塞腰鼓》一课, 先连续播放粗矿豪放的演出画面, 让学生看到了“一群后生们发狠了, 没命地擂鼓狂舞”, 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 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 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 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 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 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 激动、兴奋起来之后, 再来朗诵课文,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跨越国界, 拓展课堂教学容量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不但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文学语法知识, 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听、说、读、写得到综合的煅练和提高。基于此, 语文教材选材广泛, 天文地理、历史回顾都有涉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面向社会,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应拓宽沿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 语文课程应该是也必然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让学生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 可“延伸到社会经济、现代科学、时事政治、历史事件、自然学科等多层次、全覆盖领域, 可以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自主拓展阅读、学习与交流, 真正让学生体味到处处皆语文、世事皆学问, 实现语文教学“小课本, 大课堂”的教学目标。如《向沙漠进军》教学课, 我针对学生对土地化的现实忧虑, 通过上网、从课外书上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特制了“防沙”、“治沙”专题多媒体课件, 对本篇课文进行拓展和延伸, 要求每名学生写出感想、设想、报告等, 在全班进行交流,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拓展了语文学科知识。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交流表述等综合实践能力, 使学生真正学到语文, 用上语文。

四、变难为易, 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 化抽象为形象, 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 触动学生思维神经, 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同时, 在学教过程中,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在有限的时间里, 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 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 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教效率, 激活学习的内困, 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 变难为易。如课文《春》的教学时, 我用Power 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 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人, 背景为一片桃的屏幕中, 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逐渐隐去, 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 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辐小画可做按钮使用, 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 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二‘出现该段主题, 如春草图, 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 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 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 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技术, 《春》跃然眼前。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 传递教学信息——春的气息, 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 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精简时间,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紧紧张张, 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 长一些、深一些的甚至要讲好几个课时。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 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 轻轻一点即可完成, 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 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 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 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 时间节约不少, 容量加大, 长课短讲成为现实, 且收效良好。

“工善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成果。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初露锋芒, 还有更为广阔的天地有待于开发、去创新。我深信教育教学任重道远,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势如破竹, 必将在人类文明的演变和教育革新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谱写更为动人的篇章。

上一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标投标下一篇:环境规制对矿产资源跨期优化配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