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的结合

2022-11-24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学生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是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信息海量增长,这种发展目前状况对高等教育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迫切要求高等教育能够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从单一方式接受知识的困境中解放出来,利用多元化的媒体途径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这也是内体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大学英语教育覆盖面广,影响深远,通过将英语教育和内体素养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能符合多元化时代的现实需求。

一、媒体素养概述

(一)媒体素养的含义

媒体素养也称传媒素养、媒介素养、媒介素质,是指在各类环境中取用、理解及制造媒体信息的能力。它的概念的提出首先源自于英国的考克斯报告(Cox Report),它将媒体素养定义为一种培养批判性媒体使用者的教育方式,经过这种教育方式的培养,能够使被教育者主动地反思并对当今文化进行批判,在进行这些行为时,其行动力量源于对各种形式媒体的深刻认知。这一报告又将媒体素养称为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主要相对于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造成的冲击而言。媒体素养教育有别与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体专业,教育对象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教育目标在与培养大家具备思辨与产制资讯的能力,可以从批判的角度去解读所有相关的媒体信息[1]。

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充实了其理论范围,并就媒体素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该定义为:媒体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时所表现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生产能力、思辨能力。该定义再一次强调了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所具有的主动性以及批判性,这也是媒体素养的本质属性[2]。

(二)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

通过以上对媒体素养概念的辨析可以知道,媒体素养教育就是对媒体使用者使用媒体信息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综合来讲,媒体素养教育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认知能力,使用和批判事物或现象的前提条件是对该食物或现象有全面的了解,认知能力便是媒体使用者能够对媒体形成客观全面的了解,并从结构层面认识到其功能和性质,在此基础上能够对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进而提取出有利于自我的高质量媒体信息;第二是反思能力教育,反思能力是指对已经取得的信息从现有社会形态或者历史眼光分析其价值,进而实现再创造或者媒体信息的再发展[3]。

(三)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

媒体素养首先是由英语文化学者E.R.李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汤姆森提出来的,1933年,他们在《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这一文化批评论著中,第一次就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他们认为,当时的大众传媒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这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育界应建构系统化课程,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思,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制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媒体素养这个概念在面对大众传媒所带来的流行文化,唤醒人们的批判意识,以维护传统文化、语言、民族精神的健康。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媒体素养理解在不同历史阶段也有所区别,在当前的文化态势下,如何认识和看待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学术界已经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判断。媒体素养的概念也经历了一个变迁演绎的过程,由最初的精英主义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开始的多元化认识与实践,从重视独立批判能力的培养,到认识到媒体素养更应该是一种赋予民众传播能力与权力的阶段,提倡加强全民对媒体的使用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人们对媒体素养的认识走上了一条日趋完善、更加全面的道路[4]。

媒体教育起始于英国,当时的媒体教育无论是所反映的价值观还是媒介选择模式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20实际30年代,大众传媒在工业革命各种技术力量的带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传统文化和英国本土所谓的“高雅文化”造成了冲击,由此一些致力于捍卫传统的人士发起了媒体素养教育热潮,旨在抵制大众媒体对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对传统延续带来的弊端。因此这一时期的媒体教育具有非常强烈的批判性,并成为后来媒体教育的价值基石。

到20世纪60年代,大众媒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使更多的人们认识到其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其具有的不可逆转性。大众媒体教育也从一味地批判转而向寻求更加理性的发祥发展,形成了对媒体形式和媒体内容进行甄别的流行趋势。这种转变虽然是传统媒体素养教育对大众媒体的让步,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多维取向使其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5]。

近三四十年是媒体素养教育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信息技术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为现代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媒体教育在此阶段实现了与信息化的融合,最终成为培养利用媒体信息,筛选媒体信息和创造媒体信息的教育方式。目前世界范围内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特别是在我国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并且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我国高等人才在媒体信息处理方面与国际接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6]。

二、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的结合

(一)大学英语教育对媒体素养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英语教学进行了三个层次的规范,第一个层次是能够听懂语速较慢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具有阅读熟悉普通英语报刊文章的能力;第二个层次是能够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读懂大众性报刊文章;第三个层次是能基本听懂因与国家电视广播节目,能够阅读国外英语报刊杂志文章。这三个层次逐层递进,但是非常明显的是都没有提及对互联网信息的阅读。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已经从纸质、电视广播转向了网络,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媒体素养教育,将很难引导学生从更为广阔的范围以及更深层次去获取信息,掌控资源。

(二)通过英语教学开展媒体素养教育的优势

英语教材内容多是取材于国外媒体,无论是经典文籍还是主流杂志、电视节目,其内容本身就是新媒体形式的表现。纵观国内学科设置及内容编排,其信息来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单一性,通过英语教学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对异文化的了解和媒体形式的认知,从而实现媒体素养教育水平的提升。此外,英语教学具有很大的普及型和基础性,这些都是实施媒体素养教育的有利资源。

三、提升媒体教素养教育水平的改善措施

大学英语教育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提高媒体素养教育比重,增强学生媒体素养意识方面要综合调配多方资源,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育方式的改善实施环节的标准化操作可以全面提升我国媒体素养教育质量。

(一)加强媒体素养教育意识

当前我国关于大学英语教育的各项实施规范都倾向于对基础语言知识的训练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虽然加强了对于学习方法的重视程度,但这种教学已经远不能满足媒体素养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并没有突出传媒基础和信息处理技术与大学教育的衔接,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很难认识到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应该从转变意识入手,加强高等教育研究者,进而知道大学英语教育朝着合理的方向迈进。

(二)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设置

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英语教材所反映的媒体信息,在章节设置中,英语教材通常会将课后练习设置为余元知识的训练或拓展,而对文本信息的鉴赏和辨析明显不足。因此必须加强教学内容的改进,无论是教学文本,还是课后训练都应该加强它的思想性、人文性以及文本信息提炼方面的内容,这样技能得到加强,也可以提升英语教学的多样化。

(三)将媒体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有机结合

大学英语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素质的主要阵地,因此应加强媒体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堂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活动的优势,将媒体素养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是媒体信息的良好载体,其强大的资源收集整合能力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媒体素养是高层次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中,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中,要将促进媒体素养教育作为提升整体教育的质量、实现人才强国的必要举措。

摘要:大学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内容,无论是普及率还是学习跨度都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绝对优势。信息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策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其中对学生媒体素养的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解放的必要措施。本文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之间的紧密关系,探讨了其出现的理由和改善措施。

关键词:媒体素养,大学英语

参考文献

[1] 汪洋.信息时代高校媒体素养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05,(11):29-30.

[2] 王雯.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媒体素养的关系[J].科技信息,2008,(3):43-48..

[3] 田勇.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8.

[4] 吴锦秀.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6.

[5] 高娟.大学生网络媒体素质教育现状与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2011,(19):27-28.

[6] 邱欢.信息时代视野下大学英语教育媒体素养[J].亚太教育,2015,(10):103.

上一篇:法治化市场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缝洞型底水油藏控水压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