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保险市场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自从我国进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资保险企业就逐渐踏入了我国市场。针对当下国内保险行业如何应对外企的严峻挑战,如何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如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本文论述了我国金融加速开放下的背景,总结了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带来的全新挑战和中资保险公司应该采取的积极态度与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际保险市场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国际保险市场管理论文 篇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可保风险及对应险种研究

摘要:文章提出了轨道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可保风险的概念,对全生命周期可保风险结构进行了分解,将可保风险及其对应保险险种进行了组合分析,明确了某类可保风险需要采用扩展条款的形式才能纳入保险范畴,最后以某城市地铁为例分析了地铁工程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对应投保对策。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可保风险;保险险种;扩展条款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可保风险,对应的险种及扩展条款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保险险种组合进行组合分析。

一、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可保风险分析

从全生命周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可保风险存在于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其主体分布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即主要为建设期可保风险和运营期可保风险。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可保风险种类很多,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在建设期和运营期都存在恐怖主义破坏风险,这种风险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得到了重视,目前恐怖主义破坏风险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保单除外责任。传统的工程保险市场通常已不再为这类风险提供承保能力。对于有可能遭受恐怖破坏活动的项目,须单独安排相关的保险为轨道交通工程提供此类保障。目前国际保险市场对于恐怖主义破坏风险的承保能力约为5亿美元。

图1中,可保风险还可以根据工程类型进行具体细分。例如,地铁工程建设期施工风险结构可以如图2所示。

二、 可保风险及对应险种

针对上述风险分析中的可保风险,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和归类后,其分别对应的主要险种如表2示。

表2保险险种中,有些可以作为附加险种,或者在主要的保险险种中通过扩展条款的形式表示出来,例如第三者责任险我国一般都作为建筑工程一切险的附加险种,统称建筑工程一切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利润损失险、雇主责任险、恐怖活动险、货物运输险都可以作为财产一切险的扩展条款。

对于有些可保风险,如恐怖主义风险,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应的险种,只有通过扩展条款的形式才能纳入保险范畴。

扩展条款选择时,一方面应注意其措辞,扩展条款一般都有其规范的措辞,在具体应用时可以自行修改以确保风险的转移;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可保风险的覆盖和保险费用之间的关系,考虑将可保风险尽可能全面覆盖,但对于一些发生概率小且损失小的风险,若投保金额会高于其造成的损失,亦可将其置于保险范围之外。

三、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保险险种组合分析

轨道交通工程可保风险及其对应保险险种众多,应根据具体工程性质、可保风险种类分析选择适合的保险险种组合。(1)建设期保险险种组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保险险种的组合形式见表3。(2)运营期保险险种组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保险险种的组合形式见表4。(3)全生命周期保险险种组合建议。从全生命周期考虑,可在建设期开始前,投保建设期工程保险的时候,将运营期的保险险种和建设期保险险种放在一张保单中,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的过渡阶段,由于运营期保险不及时所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全生命周期的保险费用。

参考文献:

1.南京市地下铁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南京地铁工程保险应用手册(修订稿),2004.

2.The International Tunnelling Insurance Group.A Code of Practice For Risk Management of Tunnel Works,2006-01-30.

3.Eskesen S.D.,Kampmann J.Risk reduction strategy in urban tunneling:experience from the Copenhagen Metro.ITA World Tunnel Congress,Tunnels under Pressure,Durban,2000.

4.Scott E.Harrington,Gregory R.Niehaus.风险管理与保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陈伟珂,黄艳敏.工程风险与工程保险.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6.廖雄华.地铁与轻轨土建工程的风险和保险.同济大学博士后论文,2002.

7.盛继亮.建设工程项目风险与保险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3.

作者单位:朱斌,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陆彦,东南大学土木学院项目管理研究所;陈晓芸,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

收稿日期:2007-02-01。

作者:朱 斌 陆 彦 陈晓芸

国际保险市场管理论文 篇2:

金融加速开放下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研究

摘要:自从我国进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资保险企业就逐渐踏入了我国市场。针对当下国内保险行业如何应对外企的严峻挑战,如何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如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本文论述了我国金融加速开放下的背景,总结了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带来的全新挑战和中资保险公司应该采取的积极态度与对策。

关键词:金融加速开放 外资保险公司 国内保险公司 挑战

一、引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处于慢慢开放状态,国内保险公司处于将会受到来自外资保险公司挑战的境况。而处于当下中美贸易以及金融加速开放下的大潮,政府承诺开放金融市场,并且允许外资机构来中国开展业务。因而,国内保险公司马上就会迎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近日,外国的一部分金融组织利用我国进一步开放所附带的大量红利,逐渐踏入了我国的市场中。我国进行进一步的开放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融入。中国经济赢得来自国际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并以各种形式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

二、金融加速开放下我国保险行业现状

目前,中國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近十年来超过20%的年均增速也使得保险业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发展空间巨大。从194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新中国一道诞生开始算起,中国保险业一路走过了70年的砥砺之程,其中既经历过停业近20年之落,更有改革开放大潮之中的飞速发展。如今的中国保险业,“量”上来说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费3.08万亿元、总资产18万亿元的成绩可谓斐然。而从“质”上来说,无论是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是保险市场的业务结构、市场环境,我国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必须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从保险大国成功走向保险强国。

进入全面发展期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也呈迅猛趋势。数据显示,中国保险业年度保费2017年有27.5%的惊人年均增长速度,收入也从4.6亿元增加到1980年36581亿人民币。回首只有六间保险公司的1992年中国,至2018年底,我国保险机构数量达235家,保险营销员队伍超过800万人。在保险市场的发展程度逐渐超越了英国等部分发达国家,全球排名升至第二位,在世界500强中有7家中国内地的保险公司,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大国。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系下,由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再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组成的开放竞争活力型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建立。2014年新国十条的发布标志着“顶层设计”的到来,以澄清保险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在坚持保险本源的过程中,保险业作为“压舱石”,为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保险业以创新方式支持农业从而造福农民,协同政府相关部门形成一个对民生方面有促进作用的网络体系,加大对于实体经济层面的帮助,优化不同等级的社会保障系统,建设一个大规模灾难的保险体制,尽可能的优化社会方面的管理系统。

在推动中国保险方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我国保险市场加大对于外界的开放程度,还需要促进我国保险产业尽快和世界融合,勇敢面对外界的挫折与压力。在保险业走上重新构造、更加完善的道路,并逐步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争取更多国际保险市场的机会的同时,必将伴随着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借鉴外国相对前沿的保险措施与运营管理经验,不仅如此还需要学习相对科学的保险技术。但与此同时伴随着不容小觑的挑战,需要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化险为夷。

三、当下国内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外资保险公司拥有雄厚经济实力

能拓展海外业务的国际保险公司大多都实力强大,与当下的国内保险公司相比,外资保险公司有着较为深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通过较为响亮的名气来得到投资人的认可,自身的业绩能力与运营水平也可以说是比较优秀的,并且,而且拥有专业化的保险代理人团队,规模壮大,能给客户带来十足安全感从而积极投保。

(二)外资保险公司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

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全世界,因而也具备了更高效、更方便而且更多元化的售前售后规范性服务。与国内保险公司相比,其产品的研发能力方面相对更强,能够更加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需求。因而,国内保险公司需通过合理有效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混业经营背景下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混业经营背景下保险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在业务彼此交融的运营背景下,银行、信托等多方面的业务都能够在其他方面发展,为更具竞争力,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业务范围既包括行业内扩张,扩张其业务经营氛围,还包括行业间的扩张,从而扩大影响力与竞争力。

(四)科技创新领域与互联网时代背景相连

部分国内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比较保守,价格上优势也不大,外资保险公司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更加新颖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消费者。目前在互联网时期中,对于区域链等多方面的先进技术,国内并未充分应用结合到位,仍需创新发展。

四、解决对策

金融对外开放的深入,潜在风险是绕不开的话题。一直以来,市场上都存在这样的担忧:行业竞争压力增大,进一步开放会对中国现有金融体系形成冲击,比如大型金融机构之间在业务和客户层面的竞争;小型金融组织都是在被兼并的道路上挣扎。所以,拥有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当务之急,决定着国内保险行业今后的发展是否顺畅。

(一)提高竞争能力,加强保险创新

首先,开发新险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并引进新的类型,以满足需求并创新保险种类,并替换落后市场需求的产品。利用设计来发展多个等级与多个类型的保险,进而对应人们在保险上的多种特性,以满足人们对个性化保险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然后,在推动服务水平的提升与经营措施的优化基础上,逐渐提高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依靠代理销售、直接销售等多方面的销售方式形成一个整体化的销售结构体系。必须依靠高水平,高效率,高增值服务的竞争才能使各种保险产品更快,更好地交付给客户,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和稳定客户关系,而且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立新的业务增长点,加速保险增长方式的转变

实践证明,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保险市场,如果中国的保险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大企业,大集团并具有较强实力和响亮的国际声誉。因此,国内保险公司必须改变国内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保证高质量的保险服务,不断增强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从而保持其在竞争中的地位。

(三)加强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保险行业最为关键的竞争因素就表现在人才方面。要想在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中不断增强民族保险业的竞争力,中国保险业应大力发掘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层次,高技术的综合性保险专业人士,精通保险专业知识与高新计算机技术,有着许多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团队,以此来面对残酷的竞争压力。

(四)提升专业化服务质量

当保险市场逐渐的完善,客户们对于其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就日渐上涨。无论是保险产品的购买,还是保险支付与理赔等方面,客人通常都想要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待遇。例如,在过去,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基础性细心、及时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而现在,客户的需求将扩大到专为他们的具体情况,需要专业化一对一的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可与满意,同时国内保险公司内涵与服务的推广也在不断扩大。一个公司的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必须在服务体系和服务流程的整体过程中更加用心,从而赢得客户的肯定与支持。

为客户能够长久存在于公司,中国中资保险公司应逐步改变自己的理念,逐步达到忠于客户的宗旨。不仅如此,保险公司需要通过不断的最大化创新,让所有的顾客都能够得到满意,进而,避免客户因信息不对称等引发的错误认识,这都需要各个企业重视企业职业道德的建立与维护。

五 、结论

目前世界金融市场正逐渐的完善优化,我国需要朝着进一步开放的方向稳步前进,毫不动摇的立足于开放这个关键点,这表明将深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开放。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预示着国内保险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外资保险公司加入的挑战。通过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把握当下时代发展趋势,促使国内保险市场在风浪中扬帆起航。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黄雨萌

国际保险市场管理论文 篇3:

基于人民保险事业改革发展的理性思考

摘 要:中国人民保险事业是新中国保险事业的奠基者,行业的共同属性,决定了其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化运作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动机制、社会管理机制,但其具有的公有制主体地位,又决定了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在整个保险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发挥国有保险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本文从正确处理“为人民”与“为市场”、“服大局”和“追利润”等几方面的关系入手,就如何推进人民保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做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人民保险 改革发展 理性思考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实施,我国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为新中国保险事业奠基者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如何才能更好服从服务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大局,推进人民保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文章。

一、正确处理“为人民”与“为市场”的关系,坚持人民保险的核心价值不动摇

中国人民保险事业,既有保险业的行业属性,又有人民保险为人民的本质特征,是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民保险事业改革发展,毫无疑问要以市场为导向,走主要依靠市场竞争发展壮大的路子,正如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焰在《人民保险为人民》一文中所指出的:“为人民”是中国人民保险事业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内在动力和根本目的,“为市场”只是中国人民保险事业实现“为人民”根本目的的主要现实路径。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制定中国人民保险事业改革发展指导思想时,始终坚持“人民保险为人民”的核心价值不动摇,坚持走市场化发展壮大的路子不动摇,自觉把中国人民保险事业改革发展融入到党中央“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中,融入到“十三五”规划贯彻实施中,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举措中,融入到为广大人民群众构建美好幸福生活中。

二、正确处理“服大局”和“追利润”的关系,坚持服从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不动摇

中国人民保险事业是新中国保险事业的奠基者,其行业的共同属性,决定了她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市场化运作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动机制、社会管理机制,但同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保险市场竞争中,又具有奠基性公有制主体地位,决定了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在整个保险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发挥其国有保险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而言,坚决服从服务党和国家改革发展大局是党政所期,职责所在,人民所盼,事业所需。依法依规通过市场竞争追求利润也是其利益所在,发展所求,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所需。这二者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在繁荣发展的同时,有些地方也出现了唯利是图的不良倾向,如不加以监管引导,势必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党和国家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改革发展大局,为中国人民保险事业提供了盈取利润,壮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和现实可能。但如果离开了服从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就会在激烈的保险业市场竞争中误入歧途,变得唯利是图,丧失使命担当,也不可能取得合法稳增长的盈利,实现健康可持续大发展。

三、正确处理“抱西瓜”与“捡芝麻”的关系,坚持拓展业务抓大不放小不动摇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015年已跻身全球500强企业第174位,但如果因此而只想“抱西瓜”,不愿“捡芝麻”,势必影响保险业务拓展和改革发展战略的制定。当前,公司在业务拓展上,一方面应勇于担当,敢于“抱西瓜”,积极主动参与国家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产业、重大创新、重大区域的保险投标,积极探索通过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各专业保险总公司和省市(直轄市、自治区、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级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中国人民保险业务快速、高效、成建制较大规模拓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又要十分重视保持并向纵深拓展关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广大老百姓化解生产生活风险的各种单项小额保险业务,重点要着力拓展为广大农村、农民、农业化解生产生活风险的各种涉农保险,着力拓展城市居民房屋、存款等财产保险,着力稳固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的车辆、航空、航海保险。既要注意通过市场细分,把现有保险业务做宽、做优、做大、做强;又要注重学习,果断决策,把业务跟进渗透到“一带一路”等中央和地方战略重点开发领域的各个方面。

四、正确处理“守本土”和“求创新”的关系,坚持守土有责和创新发展并举不动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保险行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发展后劲上,正确处理好“守本土”和“求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注重发挥人民保险政治优势,不断巩固现有业务阵地,千方百计确保现有市场份额不降低,保费收入规模不减少,总体经济效率不下降。另一方面,进一步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着力推进中国人民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人民保险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开发能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不断增长需求的保险新险种,不断拓展人民保险业务领域,不断创新人民保险“互联网+保险”运作平台,坚持把创新发展放到“十三五”人民保险事业改革发展的核心位置。“守本土”最主要是继续发挥好人民保险既有险种的保险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巩固车险市场份额。稳固拓展农业生产经营保险、巨灾保险、农村和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失业保险、居民家庭财产和银行存款保险等传统保险市场。“求创新”就是要与时俱进,紧跟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新常态的步调节奏,使人民保险广泛深度参与到中央和地方各项新的重大决策、新的重大项目、新的产业布局中。如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开拓涉及“一带一路”战略市场、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版推进、现代农业、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领域保险新市场、新险种等,还应紧跟国家扩大对外开放步伐,主动对接改革开放战略,努力在开辟国际保险市场上取得新突破。

五、正确处理“思想红”与“业务专”的关系,坚持德才兼备选才用人标准不动摇

在当前国内国际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人才竞争是最大的竞争,高素质保险人才队伍是最核心竞争力,这势必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提出更新更高更严的标准。因此,一要严格把握选才用人“思想红”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对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对党组织绝对忠诚,对人民诚挚热爱,对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最重要的标准是要切实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心中四有”和“三严三实”。二要严格把握选才用人“业务专”的标准,就是要不拘一格,选用熟悉经济金融专业知识,精通掌握现代保险基本规律,具备较强保险工作组织管理和市场竞争开拓能力,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完成所担负工作任务的专业人才。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应着力抓住党和国家做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机遇,更加重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把握新时期选才用人“思想红”与“业务专”的素质要求,坚持德才兼备标准不动摇,努力用好政策,不断创新机制,使中国人民保险事业能够吸引来人才,留得住人才,培养出人才,努力建立一支知识、能力、年龄互补递进,人才辈出,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干部职工队伍,为推进自身改革转型升级,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新起点上的新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作者简介:刘文,男,湖南省邵阳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刘文

上一篇:教育理念营构研究论文下一篇:临床药学医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