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引导学生质疑的策略

2023-02-02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教师如何进一步转化课堂教学角色,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于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质疑氛围, 促进学生敢于质疑

小学生思维活跃, 好问好奇, 求知欲旺盛。学生是否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是否能引发学生思考, 质疑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彰显, 关键取决于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让学生放下包袱大胆畅所欲言的课堂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在课堂上, 只有把学生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学生才能消除思想顾虑, 才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 退后一步欣赏学生前进的步伐, 只有这样学生才敢质疑。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质疑意识, 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面对学生繁琐的问题, 教师要学会倾听, 学会欣赏, 保持兴趣和耐心。不管学生提出的疑问有无多大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都要以浓厚的兴趣来对待, 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 不全盘否定, 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质疑, 更不能简单了事地说:“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 “你的提问没有多大意义”, 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

二、提供质疑时机, 激发学生勇于质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对学生来说, 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欲望, 引起他们对数学问题、数学生活的再思考, 再加工, 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质疑的意识, 关键还要为学生提供勇于质疑的时机和平台。

1. 在引入课题时提供质疑。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 上课时, 多媒体演示这样一组自行车前行的情境:三辆自行车分别装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同时前行。学生观察发现: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平稳地前进, 而正方形和三角形车轮的自行车颠簸不堪。此时,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了这样的情景, 你们有什么疑问呢?接着学生质疑:为什么生活中的汽车都用圆形的车轮呢?圆形有着什么样特殊的特征呢?这时, 教师揭示课题也就水到渠成, 相信在学生自我质疑的基础上探索圆的特征一定会更加主动, 一定会更加积极。

2.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提供质疑。

很多数学新知识都是以某些旧知识为基础, 是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教学中,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引导学生质疑, 能帮助学生沟通前后联系, 形成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先通分后加减的道理, 利用“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通过讨论质疑提出了以下问题:

(1) 异分母分数加减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

(2) 用什么方法把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为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这样的质疑提问, 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新知识纳入了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然就掌握了计算法则。

3. 在寻求数学规律中提供质疑。

在小学教材中, 许多数学知识是有其规律的, 学生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 出示题组:200:240=20:24=10:12=5:6

引导学生观察后质疑:

(1) 从左向右比的前项和后项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右向左呢?

(2) 比的前项、后项、比值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这样, 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 不断去发现、去思考、去尝试、去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4. 在遇到学习“冲突”处提供质疑。

学生的学习“冲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与“旧知”不一致的, 但对学生来说又是难以理解的知识。正因为这样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学生面临的困难、遇到的问题也相对较多, 所以恰好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此巧设“冲突”, 激发学生思考, 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

例如, 教学“圆的周长”时:

(1) 出示一个铁丝圆圈, 问:“谁能量出这个圆的周长?”

(2) 出示一个硬纸板圆, 问:“如何量出这个圆的周长?

(3) 校门口圆柱形柱子的底面周长怎样测得?

这时引导学生总结:拉、滚、绕的方法, 其核心都是“化曲为直”。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要求测量其周长。此时, 拉、滚的方法已行不通, 绕的方法也非常困难。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形成了一种“冲突”。怎么办?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 进入了一种愤悱的求知状态,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主动质疑的意思自然就增强了。

5. 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提供质疑。

在教学中要多挖掘教材中的开放性元素, 多为学生创设一些开放性质疑情境。如:“长 (正) 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学完后, 老师安排了一个“我是小设计师”的创作活动:某公司要开发一种纸箱产品, 要求正好能装下36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你能帮助设计出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比较好?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较好地关注了不同层面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虽没有把“如何拼, 表面积最小”等问题直接抛给学生, 但这些问题始终引领着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富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探索活动中。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

上一篇:凯瑟琳与游苔莎的欲望悲剧——对《呼啸山庄》和《还乡》女主人公的心理学解读下一篇:浅谈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