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及对学生人格培养作用

2022-09-12

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就在接受教育, 在所接受的教育中, 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语文教学在学校教育中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 更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学生良好人格培养的载体。所以,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在学生日后走上社会人格道德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甚至是深远的。因此, 语文教师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 认知和了解自己的角色。我认为语文教师只有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才能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1 语文教师应搭建好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桥”即沟通连接之意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 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 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 与教材交流, 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 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 总之, 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 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首先, 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 从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 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 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 我们要用好教材这个载体, 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 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 思想的结晶, 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

2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做开启他们阅读兴趣的指明灯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 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 然而语文世界是无限的, 因此, 语文教师就不能光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 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 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 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 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首先, 培养阅读兴趣, 要给学生阅读自由, 比如阅读内容, 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不能对他们阅读横加指责。其次, 做好阅读指导, 如怎样选书, 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第三,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 记读书笔记习惯, 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3 在学生人文精神、人格培养上, 语文教师要做好培养指导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文能力, 学会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而且还应该弘扬人文精神, 挖掘文化因素,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丰富学生的个性, 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 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 这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3.1 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来感受语文语言、及文字背后蕴涵的思想情感上的美, 以使学生受到熏陶, 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 做学生作为的表帅。

高尔基曾提出过“文学即人学”的命题, 语文教学必须会对学生的人格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重要作用, 将语文教育融入人格培养之中, 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培养健全, 高尚的人格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也是一种理想培养。那么, 如何将人格教育富于语文教育中呢?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学生创造性人格的重要内涵之一, 它包括爱国主义情感, 民族自豪感, 集体荣誉感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者, 文之经”“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可见, 只有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 情真情深, 才能被作者的思想所感动, 才能逐渐促进个人的道德转化对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情感是道德的内驱力, 催化剂, 它可以推动人去克服困难, 形成健全的人格。

3.2 要善于诱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健全的人格主要人格表现出现, 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对热爱祖国, 尊老爱幼, 关心他人, 助人为乐。认真, 细致, 谦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的篇目, 这些篇目的人物形象更闪耀出忠于祖国尊老爱幼, 勤劳, 认真, 谦逊的美好情感和崇高。如果语文教师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采用多种教法, 诱导学生形成对祖国的忠诚感, 对社会的责任感, 对工作认真负责, 有自信, 心爱集体, 勤劳, 谦逊这样的一些积极的性格, 就会促进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改变, 能正确正视自己, 相反, 就会有自私, 懒惰, 守旧, 骄傲等不良性格, 能激发学生自觉性, 独立性, 坚持性, 自制力等人格意志, 能强化学生的人生目标, 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有着巨大的作用。

3.3 运用语文知识, 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语文知识, 除了字词句外, 还包含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教育意义, 学生从教材中不但可以学习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还可以从文中熏陶自己的审美情感, 受到美的教育, 如果学生能真正从语文中受到了各种熏陶和教育, 那么, 在他们的言行中就应有所表现, 如果老师不正确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 就可能成为“课堂上激动, 下课后心动, 课后就不动”的局面。特别在作文教学中, 不能只局限于谋篇布局, 还应帮助学生讲究思想新颖, 见解深刻, 内容丰满, 真正做到“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因此, 作文教学必须与良好人格培养进行统一, 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 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使他们将“先天下忧而忧, 后天先乐而乐”、“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不以物喜, 不以喜悲”等思想, 正确地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来, 将语文学科特有的思想美, 形象美艺术美, 语言美迁移成自己的思想美, 形象美, 艺术美, 语言美。在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更大作用。魏书生老师认为“作文教学的源头, 就是雕塑学生的心灵”、“教学生作文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这种认为, 不无道理。如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 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使作文育人相辅相成, 既训练学生写出声情并貌的文章, 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不仅要正确认知自己的角色, 帮助学生了解语文, 引领学生走近文学艺术的殿堂, 更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 道德品质, 这样, 教师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比喻, 无愧于自己肩上的责任!

摘要: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以及人能够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健全人格是积极向上的, 是符合一定社会的本质特性, 适应统治阶级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准则的新人本主义或人文价值。语文教师只有加强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 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引导,人格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