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择业中的心理偏差及其引导策略

2022-09-10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己经在一定意义上进入了大众化时代, 大学生就业率就在不断下降, 高职高专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高职毕业生人数每年超过百万人, 他们中的不少人处在待业或失业状态之中。造成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高职学生在择业心理上的偏差, 在人才市场上形成了很大的波动, 成为高职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1 我国高职学生就业中的心理偏差类型

导致高职学生“就业难”, 是一个诸多因素构成的综合社会现象, 但就高职学生自身而言, 不能以正确的心理面对择业就业, 同样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1.1 择业依赖心理

当前, 我国实行的是“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在就业过程中, 一些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信心和勇气不足, 许多职校生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很多学生在内心深处惧怕或不愿愈自主择业, 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

1.2 盲目从众攀比心理

部分高职学生受所处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 在从众思想的影响下, 择业时往往忽视了自身的特长、专业以及自己的发展前景, 不考虑自己的个性特点。结果导致就业观念错位, 丧失就业机会, 影响了自己的成长发展。还有一部分高职学生寻找就业单位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和自己身边的同学攀比, 拿别人的就业择业标准定位自己的就业择业标准。

1.3 择业定势心理

职校生在选择就业时几乎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他们很多人天真的认为, 一旦参加了工作, 就会挣高工资, 能够高消费, 过上体面人的生活。因此, 基于这一狭隘的心理愿望, 多数高职学生要求未来的职业是工作量要轻松一点, 工作环境要舒适一点, 工作管理要自由一点, 带薪节假日要多一点, 单位离家要近一点。

1.4 过于自负或自卑心理

部分高职生认为自己没考上理想的大学, 上高职已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心中常有挫败感, 潜意识中充满自卑与厌抑, 有较重的心理负担。也有一些学生自视甚高, 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择业过程中, 好高骛远, 自命不凡。在职业选择或岗位就业中, 或好高骛远, 或自卑畏缩, 都十分不利于个人发展与理想的实现。

1.5 存在着抑郁心理

抑郁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 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对生存及生活缺乏坚定的信念, 不能正视人生, 不能正确接受自然产生的现象。对人生持怀疑态度, 受厌世观念支配, 对生活没有兴趣。高职生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 不为用人单位认可接受, 导致抑郁心理。

2 高职学生择业心理偏差产生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择业心理偏差不利于学生顺利就业, 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当前导致高职学生择业时心理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

2.1 就业政策转变而带来挑战

过去几十年间, 我国执行的是学生毕业由国家“统包统分”政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大学生以及高职学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这种政策转换既赋予了学生选择行业和岗位的自由权利, 同时也要面对任人选择的地位。这种就业政策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与竞争。而高压力、高竞争下的高职学生就业心理是难以平静的, 容易导致就业心理偏差问题。

2.2 高职学生自身存在不足

一方面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 或好高骛远, 眼高手低, 缺乏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位置去思考的意识, 另一方面, 部分高职学生意志力不坚定, 在择业遇到挫折时, 由于承受力差, 意志力薄弱, 多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害怕失败, 自我否定, 进而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 进而产生心理偏差。

2.3 心理健康教育的欠缺

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 长期以来,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抓得很紧, 但对学生的心理与精神方法的需求却疏于引导, 当学生独自面对择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 由于原本就毫无准备, 就必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偏差。当前很多学校还缺乏就业心理咨询与指导或者就业心理咨询与指导的相对滞后, 更有实践指导上的不到位。

2.4 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一些分配制度还不完善, 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因素也很普遍, 而且社会不公平现象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仍然会存在, 这已经多途径、多方面地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 其消极影响的牵引作用, 直接或间接导致就业心理偏差的出现。

3 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偏差的引导对策

针对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较为普遍性的心理偏差问题, 应研究如何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 以增强其就业能力。

3.1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择业观是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成分, 高职学生择业过程中容易急功近利、求闲怕苦、虚荣攀比等心理误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因此, 要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把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 学会规划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 放弃传统的“终生职业”的观念, 树立阶段性就业观。

3.2 鼓励高职生毕业后自主创业

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政策所大力提倡的。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不仅仅只是一个被动的求职者, 更应该是主动的职业的创造者。实际上, 自主创业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 并取得了一定业绩。他们应当成为当今的毕业生的楷模。

3.3 高职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就业供求双方关系越来越不平衡,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 高职学生应通过各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竟竞争力。一方面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另一方而要努力培养白己的各种能力, 如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竞争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另外, 大学生还要努力利用各种条件来自觉培养自己的自主创业意识, 时刻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米来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3.4 加强高职生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影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不同的认知特征, 这也铸就了学生的千差万别, 产生了千差万别的需要和问题。健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要积极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消除就业观念的障碍,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 纠正认知偏差。

摘要:当前, 高职高专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职学生在择业心理上的偏差, 也是高职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学生在择业方面的心理偏差, 说明了导致高职学生择业时心理偏差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矫正高职学生择业心理偏差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偏差,择业,引导

参考文献

[1] 敖晓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挫折现象及辅导模式[J].教学论坛, 2003 (3) .

[2] 包华林, 冯静.高职学生择业行为及意向多角度心理调查及分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3] 谢彩英, 朱雪.高职院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6) .

上一篇:老年痴呆症的中西药治疗概述下一篇:国外“话语权”研究的理论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