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术合同中知识产权条款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2022-12-27

高校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其通过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为企业、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 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技术创新成果往往需要通过技术合同中的条款进行保护, 通过考察各高校的技术合同内容, 发现技术合同存在的存在以下问题:技术合同管理不规范, 合同内容不完善, 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 分享条款不合理, 没有约定保密内容, 成果评估作价时未考虑高校校名、校誉的价值或作价过低, 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方式不明确等,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高校的知识产权流失, 影响其成果的正常转化, 损害学校利益。那么高校如何在技术合同中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如何更好地将技术转化和应用, 已成为高校科技管理关注的焦点。

1 技术合同中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商等领域内, 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经营活动中工商标志所有人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依据知识产权的定义, 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 而且具有两个基本的属性:一是知识性, 其客体为智力成果, 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二是商品性, 即知识产权具有商品的属性, 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 而且作为商品流通后, 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为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带来财富。

技术合同是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的先决条件和手段。值得一提的是, 知识产权与技术成果是两个既有交叉而又不能等同的概念, 大多数技术成果享有知识产权, 但并不要求技术成果必须能够或者已经取得知识产权, 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成果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技术合同的交易内容, 如技术服务合同的标的技术就可能是公知技术。享有知识产权的智力成果内容也不一定必然可以作为技术合同的标的内容, 如就一般作品 (不包括计算机软件) 和商标等的创作和许可、转让等达成的协议, 虽属于知识产权合同, 但不是技术合同。

本文所指的知识产权是指已经享有或者应该享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签订技术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履行合同的目的之一, 努力实现以较少的生产要素、技术力量的投入, 取得较多的成熟的技术成果, 并使技术成果具备实用性, 易于商品化, 从而开拓和发展新的社会生产力。

高校是知识产权的密集区, 主要涉及的技术成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取得了专利权的专利技术;另一类是非专利技术, 这类技术仅为少数企业或技术专家掌握, 尚未公开, 所以这类技术又称为工业秘密或商业秘密。这些技术成果的产出形式主要包括专利、学术论文、科技专著以及工业秘密 (商业秘密) 。其中, 专利权是科技领域最重要的知识产权, 也是知识产权类型的核心内容。

知识产权是技术合同的重要保护对象, 高校在订立、履行技术合同过程中必须制订条款严格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和分享, 保护学校的自主知识产权。

2 高校技术合同管理中知识产权条款现状

2.1 高校签订技术合同时知识产权条款约定状况

技术合同文本不统一。

在草拟技术合同时, 高校的技术合同往往没有统一的文本, 有的采用科技部的合同文本, 有的采用省或市的合同文本, 还有的合同 (如较多的军品合同) 采用合同双方自拟的合同文本。

而对于当事人双方自行拟订的合同, 首先必须以《技术合同法》、《专利法》、《商标法》为依据, 其次必须考虑草拟合同条款的准确性和完备性。而高校中许多签订合同的教师是课题组成员, 往往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等法律知识, 在草拟合同时忽略了对成果的知识产权的归属或分享的规定。

高校在与企业签订技术合同时, 特别是在签订企业委托研究的合同时, 由于企业通常支付研究经费, 所以在技术合同中企业约定把技术成果 (特别是专利) 据为己有, 而学校中的教师也理所当然的认为委托方出研究经费, 成果所有者 (或者专利权人) 自然应为委托方, 因而同意“技术成果归委托方”、“合作方可单独申请专利”、“委托方可申请专利”等条款, 致使学校的自主知识产权丧失。有的老师为了能拿到课题研究经费来满足自己在学校考核与评职称方面的需要, 对学校不利的条款采取默认的态度, 造成许多专利及非专利技术未经允许就无偿被使用或进行生产销售, 使学校的知识产权流失。

2.2 高校履行技术合同时的知识产权状况

2.2.1 部分教师缺乏专利战略意识, 重论文轻专利

部分高校存在教师重论文发表, 轻专利申请的现象。在高校中, 考核及职称评定除教学外主要以发表的论文为依据, 这致使学校教职工在取得科研成果后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 当研究项目取得进展时, 教职工普遍首先想到以发表论文的形式将技术成果公布于众, 而忽略了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等其他法律保护形式, 致使技术失去新颖性而丧失申报发明专利的可能。

2.2.2 技术转让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条款规定不明确

在高校的技术合同中很少有对后续改进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及分享进行约定。而对于已完成专利申请但尚未获得专利权的技术, 在进行技术转让时, 也一定要明确不能授权时的处理办法, 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2.2.3 缺乏对商标权的约定条款

高校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往往只局限在发明专利的保护, 虽然在各校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办法中都提到了对商标的保护和管理,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常常缺乏对学校商标及其他服务标志的有效管理, 给合作方随意使用学校校名、校标的空子, 误倒消费者, 也损伤了高校的形象, 对高校的知识产权是一种侵害。

2.2.4 对非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的保密规定

高校在签订的军品和民品合同中, 都存在大量非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高校签订的技术合同中很少涉及非知识产权但却很重要的技术的保密规定, 如非专利技术秘密,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必须注意当事人双方的保密。

2.3 高校技术合同中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现状

技术成果的权属争议是常见的技术合同纠纷, 而高校的技术合同中对于纠纷处理条款的规定通常为“无”或者简单约定为“通过协议商定”, 这对于学校来说非常不利。对于此类条款应明确纠纷处理方式, 如侵害技术秘密, 影响专利申请时, 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式。如因履行无效或者被撤销技术合同所产生的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问题, 当事人不能对此重新协议的, 应当归于成果完成人。

3 高校技术合同中的知识产权条款设定建议

高校的技术合同管理是高校科技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为确保高校的知识产权受到合理的保护, 高校在签订、履行技术合同过程中, 应杜绝合同条款内容叙述不清, 权利义务表达不明、纠纷解决方式约定不确切, 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不清等情况, 本文建议高校在签订技术合同时, 重点考虑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以下内容:

3.1“合同计划”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

本条款中的内容应涉及知识产权的部分如下:

首先, 要界定计划的项目成果与已有成果的界限;其次, 应根据计划特点确定知识产权目标, 把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和运用, 特别是通过研究开发所能获取的知识产权类型、数量及其获得的阶段。最后, 要明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受托方应跟踪该领域的知识产权动态, 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和措施。如发生原定技术目标已被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失去继续研究价值, 应当及时向委托方 (合作方) 报告, 重新调整研究开发方案。未能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知识产权目标的, 应提交情况说明报告。

3.2“研究开发经费或者项目投资的数额及其支付、结算方式”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

“研究开发经费或者项目投资的数额及其支付、结算方式”中涉及到合同一方必须向另一方提供研究开发经费和技术服务报酬, 具体支付金额、方式、时间及特殊条款应明确提出。另外, 应提出项目研究取得的知识产权的申请费用、维持费用等知识产权事务费用由哪一方承担。

3.3“技术情报和资料”中的保密条款

委托方必须向被委托方提供与委托项目有关的背景材料、数据、图纸等其他技术资料。合同双方必须对最终技术成果承担保密义务, 保守各个研究阶段的技术情报和资料。合同中应明确保密内容、期限、涉密人员范围、泄密责任等。

3.4“风险责任的承担”条款

合同履行中, 因出现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条件下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 导致研究开发失败或部分失败, 并造成一方或双方损失的, 双方按约定承担风险损失。

3.5“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条款

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是技术合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涉及知识产权最多的部分, 在签订技术合同时, 应注意对该部分知识产权的约定, 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方面, 技术合同中应明确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条款。

因履行本合同所产生、并由合作各方分别独立完成的阶段性或最终技术成果及其相关知识产权权利归属:

*哪一方享有申请专利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 的权利;哪一方享有申请商标权的权利。

*专利权取得后的使用和有关利益分配方式。

*技术秘密的使用和转让的权利归属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分配方式。

*双方对本合同有关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特别约定。

另一方面, 技术合同必须明确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分享条款。

*约定未经合同另一方同意, 任何一方不得自行将研究开发成果转让给第三方。

*约定一方在向另一方交付研究开发成果后, 为其指定的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或提供与使用该研究开发成果相关的技术服务, 以及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支付。

*约定研究开发成果的后续改进所产生的具有实质性或创造性技术进步特征的新的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及相关利益的分配办法。

*约定完成并与履行本合同有关的阶段性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人员, 享有在有关此阶段性技术成果文件上写明技术成果完成者的权利和取得有关荣誉证书、奖励的权利。

3.6“违约责任”条款

高校应在合同中与另一方确定任何一方或多方违反本合同约定义务, 造成其他合作方研究开发工作停滞、延误或失败的, 应当支付违约金, 并明确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4 结语

高校在科技管理中会面临许多新问题, 需要高校科技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特别在技术合同管理中, 高校科技管理者应注重知识产权条款的完善和充实, 应杜绝合同条款内容叙述不清, 权利义务表达不明、纠纷解决方式约定不确切, 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不清等情况, 加强技术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有效地保护高校的自主知识知识产权, 促进科技工作的长足发展。

摘要:知识产权是技术合同的重要保护对象, 技术合同的签订、履行是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的先决条件和手段, 高校是知识产权的密集区, 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技术合同管理保护知识产权。本文提出高校在订立、履行技术合同过程中必须制订条款严格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和分享, 保护学校的自主知识产权, 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技术合同,知识产权条款

参考文献

[1] 林永孝.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与制度建设及考核评估实务手册[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5.

[2] 姜韩, 许伟.高校应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 8.

上一篇: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下一篇:新能源产业的税收激励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