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

2022-09-10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 承担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使命, 他们的诚信对于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

1 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虽然目前诚信缺失问题仅仅出现在少数学生中, 但负面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如下: (1) 学习上诚信的缺失:抄作业、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评奖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 (2) 就业上诚信的缺失:制造假简历、提供假证书、不遵守协议、随意撕毁合同的现象越来越多。有的学生为了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并获得较为理想的工作, 在毕业推荐表和个人简历上弄虚作假, 采取了各种手段, 包括伪造在校荣誉和获奖证书, 擅自更改学习成绩, 编造社会实践和工学结合经历等。有的学生较早地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后, 还继续参加各类招聘会并投发自己的简历, 一旦找到了待遇更好的单位, 就随意地单方面毁约或不到原单位报到, 极大地败坏了高校学生的整体信誉, 也损害了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导致社会评价降低, 高校声誉受损, 干扰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交往上诚信的缺失:恶意不缴或欠缴学费、网络道德缺失等现象十分普遍。目前高校学生欠费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些学生利用现有制度和规章的不完善, 将交学费的钱用来购买高档消费品或做生意、炒股票、考驾照等等。有些学生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 但在毕业后拒绝按期还款, 这给国家政策的延续以及银行继续放贷等都带来了极大地不良影响。另一方面,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 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 诚信的制约机制更加被弱化, 大学生盗用他人信息、发布虚假消息、浏览黄色网站、制造传播电脑病毒等道德缺失现象大量存在。

2 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源

高校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度原因。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 各种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是出现高校学生诚信危机的直接原因。受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影响, 利益最大化原则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首要准则。没有必要有效的诚信制度做保证, 缺乏健全的社会监管和舆论监督,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造成不少学生行为取向无所适从, 使他们认为不诚信不是很严重的道德问题, 不会遭到社会的谴责。 (2) 社会原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社会因素对高校学生诚信危机的出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方面, 家长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子女的智育方面, 忽略了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方面, 虽然诸多高校已把诚信教育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 但是面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带来的多元价值取向的冲击, 高校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 不能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育方法上“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 重灌输、轻实践;在教育的实效性上, 问题研究不深, 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 (3) 自身原因。诚信危机的出现与高校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是密不可分的。当代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高校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像父辈那样艰苦, 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他们无法理性地分析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社会的光明面与阴暗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很容易感性地将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消极现象当作社会的主流, 从而在这些阴暗面的影响下逐渐失去诚信理念, 导致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离。

3 构建高校诚信体系的对策

高校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实施和管理机构, 在自身发展和日常管理中, 对学生诚信的影响不容忽视, 必须思想统一、协调一致、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全力构建完善的高校诚信管理体系。

(1) 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明环境。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还要重视人文科学知识和素养的培养, 增强教育的人文性, 增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前瞻性、实用性, 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化。高校加强诚信环境建设, 还需搞好自身内部的文明建设工作, 把诚信意识贯穿到学校的具体工作中, 倡导全校师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帮助师生员工树立诚信意识, 规范日常行为, 在校园内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氛围。

(2) 充分发挥诚信教育的引导作用。高校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切忌形式主义、纸上谈兵。不仅要在校园内以各种形式广泛开展, 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报告会、讨论会、辩论赛、文化艺术活动等教育方式, 把诚信教育与教学科研建设、师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 还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依托社会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 使诚实守信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3)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评价机制。诚信品德的形成关键在培养, 核心在建设。建立和完善客观公正的诚信评价机制是高校诚信氛围构建的关键。可制定《大学生诚信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公约》等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严格要求, 以此为据建立一个学生评分标准, 从新生一入学时就开始实施, 以此作为学生评优的标准, 并且在毕业时将之作为向用人单位提供的重要参考。同时, 高校也要健全校内信用监督机制, 严格、公正、公平地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 改革完善诚信评价制度、管理方式, 使其合理化、科学化, 建立和管理诚信档案、诚信查询系统, 加强与校外诚信相关部门、社会信用机构的联系, 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各项工作重点, 贯穿学生入学直到毕业离校整个过程。

4 结语

诚信是对包括高校学生在内所有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这是敬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基。诚信建设不仅关系着高校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而且关系着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学生诚信缺失这一现象,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合格大学生, 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摘要:当代高校学生在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诚信问题, 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入手, 分析了诚信缺失的诸多原因, 提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构建高校诚信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诚信缺失,对策

参考文献

[1] 林平.论高校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6) :12.

[2] 李文山.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7) :163.

上一篇:全自动赚钱手机每台手机日赚8-15元下一篇:让初中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