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观论文

2022-05-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中学生消费观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培养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有超前消费、借贷消费现象。因此,高职教师要加强学生消费观的引导,要让学生体会花自己赚来的钱的喜悦;要教育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消费观培养;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财;在校园营造平等的消费环境;教师要言传身教;树立合理消费典型;关怀特殊贫困生等。

第一篇:中学生消费观论文

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研究

摘要:绿色消费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消费模式。通过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状况的调查,分析高校在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探索高校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消费观;大学生;研究

一、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1]。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调查活动实际发放问卷620份,收回问卷615份,有效问卷582份。有效应答率为94.63%。

(二)方法采用问卷法。问卷设定的内容包括对绿色消费基本概念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绿色消费行为、对绿色消费的认同程度、获得绿色消费相关信息的渠道和满意的高校绿色消费观教育方式这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对绿色消费基本概念的认识(见表1)

表1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绿色消费这一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其具体内容不够熟悉,缺乏准确深入的理解,总体而言,大学生群体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处于较低层次。调查中有45%的大学生将“合理利用时间”误纳入绿色消费的内容,35%的大学生将无碘食盐,47%的大学生将含磷洗涤剂误纳入了绿色商品的范畴,42%的大学生误认为“纯天然”是绿色商品的特点之一,有63%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识别绿色食品标志。

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绿色消费行为(见表2-表3)

表2及表3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有过购买绿色产品的经历,但经常性购买绿色产品的大学生比例极少,从整体看来绿色消费还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模式。调查中有39%的大学生从未特意检查商品包装物的可回收标志,38%的大学生不选购绿色产品的原因是不会识别,36%的大学生不选购绿色产品的原因是认为绿色产品与一般产品区别不大,这说明对绿色产品不了解、不信任是导致大学生没有经常选择绿色产品的主要因素。此外有41%的大学生会分类回收包装物,43%的大学生会循环使用塑料袋,62%的大学生会出门随手关灯,79%的大学生会把积压下来的服饰捐给贫困地区或送给朋友亲戚,这表明大学生对消费过程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对绿色消费的认同程度(见表4)

由表4可见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概念接受度是较高的,在很大程度上也认同绿色消费的必要性,相对来说也很容易出现进行绿色消费的意愿。此外,调查中有90%以上的大学生重视绿色消费问题,认为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78%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86%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关于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活动。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绿色消费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获得绿色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之相比,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学生的绿色消费观教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并不突出。此外,调查中有62%的大学生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学习过绿色消费的知识,51%的大学生所在的高校没有开展过专门的绿色消费讲座或课程,38%的大学生所在的高校没有成立有关环保的学生社团。

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在相关课程中穿插绿色消费的教学内容是最为合理的方式。此外,调查中关于开展绿色教育的时间段方面,39%的大学生选择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41%的大学生选择任意一段时间集中开展,12%的大学生选择“世界地球日”等特殊纪念日开展。另外有51%的大学生希望课堂上教师通过具体消费行为的指导来进行绿色消费观的教育,53%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绿色消费的征文活动,78%的大学生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72%的大学生愿意参加绿色商品促销活动,48%的大学生愿意参加科研创新活动,这说明高校进行绿色消费观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会有很高的参与度。

四、讨论与建议

面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绿色消费的现状与问题,在高校中进行绿色消费观的教育,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全方位的努力,积极推动高校绿色消费观教育,营建绿色消费观的氛围,为构建社会和谐的绿色消费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将绿色消费观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的整体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大学生绿色消费知识和绿色消费能力仍然相对缺乏,因此有必要将绿色消费观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高校应提供有关绿色消费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这是因为正确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及意义是大学生认同绿色消费并付诸行动的基础,高校应通过相关课程向学生普及有关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的知识,只有让大学生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的涵义和绿色消费所能带来的好处,才能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模式才能得以实现。其次,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将绿色消费作为道德品质的提升教育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道德必修课中。

(二)加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校园环境的群体,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造,它是学校精神的体现和外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它体现了无意教育和形象性教育的特点,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2]。高校应充分重视并积极营造绿色校园文化,强调互动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如可以成立大学生绿色消费社团,在学校鼓励和引导下,丰富社团文化,可以通过辩论赛、知识讲座、校园消费调查、填写节约倡议书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社团在学校绿色消费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积极开展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

国外把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视为高校教学的“三鼎足”,可见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课程,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结合,有目的地开展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2]。如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环保知识宣讲、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野外观察、家乡生态资源现状调查、环保卫士志愿者社区服务,通过这些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大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亲身体验、观察社会生态问题,培养他们的资源危机意识,对自身的消费行为进行反思,而且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展示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环保意识也可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柯庆明.绿色消费——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J].科技创新导论,2008,(20):115-116.

[2]赵志耘.大学生绿色消费模式研究——观念与行动[J].科技和产业,2010,(6):105-108.

作者:刘东梅,雷虹艳

第二篇:高职学生正确消费观培养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培养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有超前消费、借贷消费现象。因此,高职教师要加强学生消费观的引导,要让学生体会花自己赚来的钱的喜悦;要教育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消费观培养;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财;在校园营造平等的消费环境;教师要言传身教;树立合理消费典型;关怀特殊贫困生等。

关键词:高职学生;消费观;消费环境;消费公平

前言

消费观念是消费者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目标和消费模式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诸因素总的态度和基本观点。消费观念作为构成物品的选择和决定的主观形态,是个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消费者的知识水平、道德状况、个体品味和人文精神。为了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消费教育也应当占一定比例,据统计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专科)共有1418所,在校生约591万人,在校生基本是95后。由于95后高职学生这个群体身处鼓励消费、刺激消费的社会大环境中,他们日常消费活动所反映的消费观非常值得研究。同时专门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消费观研究比较薄弱,通过文献分析,此类研究以研究生的论文为主,极少有国内知名学者专门进行此类研究。通过研究这些学生群体的消费,可从消费观念角度了解这个时代的高职学生的消费心理,从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科学方法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在敢于消费的同时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一、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分为校园内消费和校园外消费,其在学校内部消费也分为两大类,基本生活消费(包括就餐、通讯、洗浴、超市、校内交通、水电费等)、缴费(主要是考试费用、培训费用和其他一些学校临时缴费项目)。随着校园一卡通工程的普及,高职学生在校内的所有消费情况都必须使用一卡通来完成,这样每天就会由一卡通产生大量的消费信息,为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其中校内基本生活费可通过一卡通系统全部能够掌握,缴费这一块由于是集体行为,不作为研究的对象。校园外消费(主要是旅游、在外就餐、网络购物)这一块只能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校园外消费主要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完成,通过愿意提供微信和支付宝账单的同学进行统计,虽然数据存在一定的失真,但基本是可信和比较完整的。

(一)学生校内消费调查

经过统计,学生主要在校内消费费用大部分在500—1000元之间,更多是在800—1000元,500元以下的主要是贫困生,1000元以上的是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调查发现男女生总体消费水平无明显差异(男生餐饮消费高于女生,女生生活用品消费高于男生),经统计还发现,校内基本生活消费除部分贫困生外,大家的差别不大,原因是所调查的学校相对消费环境比较公平,没有高档消费场所,超市也不经营高档消费品,消费相对高的学生主要是高在经常购买水果和零食、乘坐校内交通。这也一定程度反应了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注重生活品质和生活舒适度的。

经过统计,被调查学生全部使用智能手机,通过对学生预留电话进行统计,目前64%的学生使用移动公司服务,36%的学生使用电信公司的服务(由于统计学校目前只和移动和电信签订了网络服务协议,所以联通公司无人使用)。目前校园套餐非常便宜,几乎所有学生的网络费加电话费都不超过100元。91%的学生不超过50元。32%拥有笔记本电脑,家庭拥有电脑的情况是家在城市的学生全部拥有,家在农村的学生低一些,只有44%。其中高达90%以上的被调查学生的网络流量主要用于聊天、看视频、玩游戏、购物,只有不到10%的学生的网络流量主要用来学习和查找资料。这说明,在校学生主要是使用网络丰富业余生活,真正利用上网来摄取、补充知识的比例不高。通过网络流量技术手段分析发现,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成为主流,达到96%,通过电脑上网比较少,而且多用来打游戏、准备考试和写论文。其中24.4%的学生使用苹果手机上网,16.5%用华为手机上网,其余用其他品牌的国产手机。这说明还是有比较多的学生使用的是高档手机,经对比调查,这部分使用高档手机的同学大多比他们的父母使用的手机要好,而且还经常换新手机,这说明部分学生在使用手机方面不太理性,盲目追求最新的高端品牌,感觉有面子,很新潮。

(二)学生校外消费调查统计

学生校外消费主要通过辅导员向部分班级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211份,全部回收,全部有效。

通过表1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网络购物消费额主要集中在100元到300元之间,说明学生网购非常活跃,学生主要网购的物品大多是食品(主要用来改善伙食和休闲零食)、书籍(大都是职业技能方面、漫画类)、部分生活用品及电子产品(属于消费额比较高的一类学生)。学生在旅游方面多是到同学家附近,住同学朋友家,总体花费不算太多,少数家庭条件好的经常旅游,甚至出国旅游。外出就餐消费这一方面比较集中在300—500元,主要是用于同学聚会和改换口味。这方面的消费并不離谱。着装这一块,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父母帮着买,学生直接自己出钱买的不多,这类消费多为了表现或者意外情况临时救急。娱乐活动方面学生主要是去看电影、唱卡拉OK、充值视频会员、充值游戏币等,主要消费额集中在100—300元之间,总体还算合理,只是少数学生在游戏上投入比较多,甚至有个别学生花较多的钱用于网络打赏,这非常不理智。

(三)学生负债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剔除贫困生外有6%的学生有负债消费的情况,极少数学生基本上每个月都借钱(包括向同学朋友借、使用花呗借呗等),父母生活费打来后还钱,但很快又没钱要借钱,处于恶性循环,有用多张信用卡循环透支的情况,甚至有借用校园贷被逼债的情况(被调查学校尚无所谓裸贷的情况),最终这些借债都在无法继续后被迫让父母买单。

二、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消费观的引导措施

通过前期统计发现,当代高职学生的消费观念大部分比较理性和适当,对待自己的消费状况比较满意,但是消费行为中的盲目消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问题等依然存在,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正确合理消费方面除了传统的思想教育外还应当根据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一些相适应的方法和策略。

(一)让学生体会花自己赚来的钱的喜悦和满足

除了少数贫困生外,现在的学生的生活费都来源于家庭的供给,而且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从来没吃过苦,对钱没有相应的概念,反正没钱用了就向家长要,或者向别人借,他们只知道钱来得很容易,而学校和老师除了让少数贫困生勤工俭学外还应当为其他学生提供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机会,引导学生努力靠劳动获得报酬,让他们体会赚钱是如何不易,只有当他们切身体会到了,才会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知道不应当乱花钱。建议采取下面的一些措施。

1.创造更多地获得合法收入的机会

学校和老师应当广泛联系各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勤工俭学的机会,不仅要让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实习,而且要创造条件让低年级的学生也能够参加进来,多让他们进行社会实践并取得合法报酬。

2.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职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应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开始自主创业,但这需要引导和关怀,因为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创业除了搞餐饮业和网络营销外很少有成功的,要培养高科技的创业,老师要带领学生搞发明创造并申请专利,利用专利进行创业(江苏省各地方政府目前对大专以上学生专利创业给予比较大的支持和资助)。

3.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获得收入

通过调查发现,新媒体的兴起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网上赚钱的机会,常见的有充当网络水军、游戏代打,自媒体发布,网络直播等,而当代的大学生也是愿意接受新事物的,部分大学生也开始了自己的网络赚钱。经统计,6%的学生当过网络水军,12%的学生当过游戏代打,8%的学生通过制作自媒体赚钱,2%的学生当了网络主播。网络水军和游戏代打收入不高,一般几百块一个月,相对来说收入高的是自媒体这一块,部分学生月收入过万,网络主播的收入不确定,学生不太愿意透露,但是通过网络平台的调查,主播月收入从几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所以对现在大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

(二)消费教育要先教育家长

学生的消费费用主要来自于家长资助,除贫困生外,基本上家长给的生活费用在1200—2000元之间,相差不大(但学生自由支配的费用相差比较大,主要是过年过节给的红包各家庭相差比较大)。家庭是学生消费观的养成的关键,高校平时的教育多关注于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较少关注学生的家庭,而高校思政老师要突破原有的习惯,努力学会思想工作要从学生家长这里做起,要联系有不合理消费行为的学生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和家庭密切联系,共同发挥作用,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引导学生学会理财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理财能力比较差,甚至没有理财能力,大部分学生没有记账的习惯,要通过培训教会学生使用电子记账软件,养成储蓄和记账的习惯,开设选修课让学生了解各种让钱保值和升值的方法和途徑,当然也要把风险教育放在第一位,要让学生学会更理性地处理自己的可支配资金而不是用于浪费。

(四)在校园内营造平等的消费环境

在这一点上,调查涉及的几家高职学校做得相对不错,学校内部并无差异化比较明显的消费场所,比如咖啡厅、西餐厅等(这点可能有所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学校有这样的场所更有文化气氛,但高职学校有别于那些双一流高校,学生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校园文化可能更要接近于国情而不是国外高校)平等的消费环境我们认为更适合高职院校。

(五)教师要言传身教

做为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平时有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没有抵触情绪,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也要做学生的导师,让学生在离开家庭来到学校生活也能得到悉心关怀,以教师为榜样和目标,逐步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

(六)树立合理消费的典型

要在学生当中发现消费观正确,消费行为合理的典型,把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做法向其他学生宣传,搞各种小活动让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比如搞城市求生、生活大比拼等),争取做到以点带面,以一小部分学生带动广大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七)对于贫困生要给予特殊关怀

贫困生群体在学生中是少数,但属于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比较敏感,有的人比较自卑,甚至少数人有仇富心理,对待他们要用特殊的方法,要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提高生活的信心,茁壮成长(对于贫困生的关怀是另一个重要方面的研究,本研究不做重点阐述)。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消费,包括“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等。以十九大报告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人自身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和合理消费的意识,要向大学生普及消费理财的基础知识、营造自身消费的合理环境、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普及信用知识、多渠道规范强化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刘丹,陈烦.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3).

[2]吕国辉,高鑫.浅谈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的价值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9(24).

[3]马石迎,张伟.大学生消费状况与理财能力分析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6).

[4]范政,王淑合.大学生过度网贷消费的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2).

[5]吴嘉嘉,陈阳,许文炳.关于大学生日常合理消费的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1).

作者简介:王沂(1976—),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作者:王沂

第三篇:从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谈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摘要 旨在从探讨90后大学生的消费生活背景着手,分析他们的消费特点,对其消费观念上出现的问题,试图寻找出与高校思政教育相关联且切实可行的有效引导方式,从而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进一步协调90后大学生在物质与精神生活方面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90后;消费观念;自我关注

Views on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rom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90-After//Li Yan

Key words 90-after; consumption patterns; self-interest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200444

对某一时期出生的人冠以某某族群的称呼多已有之,从“X世代”“Y世代”到现今最流行的90后,人与事虽然早已物换星移,唯一不变的却是正值青春的张扬与个性。时至今日,第一批“关注自我”的90后因步入大学而备受媒介“推崇”,各种媒体不断上演“族群”PK,使得90后继若干“世代”的称号之后成为当下最耀眼的标签。诚然,每一阶段下成长起来的人群都有各自时代下的显著特征,90后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仅是他们异于先辈的行为方式,还关乎他们超前的消费理念。在时下这个物质生活极度活跃的新经济时代,90后的某些消费行为在先辈们看来,无异于踩着风火轮而来的哪吒,他们无所畏惧,用自己的“语言”来和世界对话。

1 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及产生背景分析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传统价值观(如重共性、轻个性、重家庭、重集体利益等)影响的减弱,中国人的个性日益解放,这最大限度地体现在中国的年青一代身上。进入21世纪后,中国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尤其是年轻的90后消费群体)消费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美国著名消费者行为学家M. R. Solomon(2005)曾经说过:改变消费者行为的许多生活方式都是由年青消费者所推动的,他们不断地重新定义什么是最热门的而什么又不是,换句话说,得青少年市场者得天下。

面对繁荣的经济市场,90后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在商业的化学助长和催熟下,迫不及待地登场了。经济的发展,成长环境的富足,使得90后大学生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越来越多。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出现更加便捷的购买方式,赋予商家更为有效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同时也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的消费观念与他们的先辈截然不同。

据有关市场调研机构IDC最近发布的消费预测,从小具备名牌意识、爱吃洋快餐、标榜自我、紧跟潮流的90后将会成为中国IT消费主力军,而高校第一批1990年生人的90后大学生将成为商业社会急速增长的新兴势力。调查发现,90后消费水平普遍很高,从刚入学的90后大学生的“装备”就可窥见一斑:名牌运动装和电脑及手机最受学生宠爱。买齐这些“装备”,家长送孩子入大学要花1万元左右。

2 90后大学生消费特性的分析

法国历史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关注自我》一书中曾经写过,古希腊人以知识和行为对待自己的身体为物体,相信经由身体的净化、转换、矫正,可以得到精神的整治。生于90年代,长于21世纪的90后大学生也许还没有读到过这些晦涩难懂的语句,然而周遭的社会环境却早已使得“关注自我”成为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

在真正成年之前,90后大学生就已经形成他们独特的消费模板,他们听iPod,玩PSP,写“火星文”,崇拜周杰伦……当然,他们最擅长的是在这种普遍流行中寻找自己的创新和品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曾针对90后的群体文化和消费趋势,进行为期4个月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后并非像大众印象中的一味追求自我,他们并不想做成人世界的反叛者;相反,他们比当年的80后对社会的规则和人情世故更为了然,他们只是喜欢有未来感的事物,前卫又比较出奇。

90后大学生喜欢出位又不出轨的感觉,追求自我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群体主义意识。他们按照自己的偏好和社交圈子,分为不同的小圈子,小圈子的意见会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在90后大学生喜欢的IT等产品方面,他们则会放量消费。不少90后大学生已经树立起自己的理财观念,他们会把40%的零花钱进行日常消费,60%的零花钱存起来,去买心仪的“大件”。在喜欢的东西面前,他们往往体现出一掷千金的豪气。

据有关专家分析,90后不会盲目反叛,价值观更现实。他们的反叛是生活上的反叛,小节的反叛,优雅的反叛,而不是政治、社会的反叛。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

3 如何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90后的称号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符号不能物化一群人。人们所要了解的是对未来社会有着承前启后的下一代,而非见诸媒体报端疯狂轰炸之“垮掉的一代”。当然,每个时代环境不同,成长于下的人群特性也有所差别,基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更高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有责任对这批刚刚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在物质生活乃至精神生活方面做出较为合理、正确的导向。

90后大学生刚刚成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没有正确的“三观”作为指导,极有可能误入歧途。而消费观正是90后大学生接触社会最“前沿”的初步探视,如何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是与其建立良好沟通的关键一步。

首先,从导向上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观察、解决问题。90后大学生生活条件大多优越,多数人具有名牌倾向,消费能力较强,节制力不够。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引导90后学生学习理财,在理财的过程中体会金钱得来的不易,树立珍惜金钱的思想。针对一些具体细节对90后大学生做些要求,比如坚持记账,做好开支计划,工作前拒办信用卡等。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或者理财比赛等类似的活动来增强他们理性消费的观念。

其次,充分利用思政课堂,创新教育方法,以理性消费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在课堂上多向90后大学生普及消费行为及深层的经济学理论教育,多涉及生动活泼的案例并结合消费观念来进行宣传,鼓励他们学会独立,自主理财,理性消费,从思想观念上进一步加强消费观的正确引导。

最后,要利用各种平台,尤其是网络资源,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消费。通过学校的论坛或者社团,向他们普及理性消费观念,鼓励他们以自身消费实例相互交流,总结经验、教训,使得他们的消费观念能够日趋成熟。

90后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持续关注的群体,因为他们的时代正在慢慢来临。在与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高校工作者要抛开媒介的影响,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真正的90后,从观察他们的消费观到价值观的转变,都是能够逐渐了解这个新新人类族群的重要途径。面对一批批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心便是足够地了解他们、分析他们,进而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之成为和谐教育发展下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冷滨.90后的价值观、族群分类与消费行为:以运动休闲服装市场为例[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8(3)

[2]90后大学生活起步[EB/OL].http://news.sohu.com/s2008/kaixuela/

[3]李玲.试论90后大学生与高校德育途径[J].教育创新,2008(3)

作者:李 岩

上一篇:国际贸易环境论文下一篇:六年级数学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