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心理探析及对策

2022-10-07

1 英语学习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英语学习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的心理特点和普遍规律。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 除智力因素及教师的授课水平外, 还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力等心理因素[1]。后者对学生的影响力之大是一个不诤的事实。大学英语教学因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特殊性, 其教学效果最易受到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且其影响力远远大于智力因素。学生出于各种心理因素, 可能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厌倦、畏惧、逃避、轻视等不利情绪。而由于心理及情绪的延伸性及延续性, 个体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影响其他学生从而对整体教学发生负面作用。

那么, 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心理问题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 认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性格问题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 学习情绪不易激发, 胆子不大, 不善言谈, 在公共场合不敢发言, 怕丢面子。

1.2 学生在学习中受挫折的影响

当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被表扬的机会时, 却没有得到期待的肯定, 自信心受到打击。由于受到这些挫折, 他们就会用消极地方法如少说、少动、少参与来抵制学习, 这样就渐渐地形成了内向自卑、主动性差等消极心理。

1.3 中小学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衔接问题

目前, 我国的英语教学, 还缺乏大中小学教学大纲的衔接与过渡, 因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而言, 无论是对学习的目标、要求、内容、方法、课程设置、考试评估, 还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与管理监督等方面都不太适应。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学生, 接受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较落后, 主要依靠死记硬背, 在听说等方面表现薄弱, 到大学之后, 一时不能适应, 导致了一定的学习心理问题。

2 大学生英语学习常见的心理问题

目前大学生学习英语情况并不乐观。据调查, 大学生仅有31%的同学表示愿意学习英语;42%的同学表示学习英语很烦, 并且很困难;而剩下的27%的同学表示学习英语根本没有必要, 根本就不学[2]。这个数字表明中国当代大学生仅有31%的同学可能学并且运用英语, 而且这个比例的同学又有多少人能够达到掌握、运用并像使用自己的母语一样流畅自如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英语学习常见的心理问题。

2.1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表现为认为自己总是不如别人, 总说自己英语基础很差、底子薄, 英语学习上情绪低落, 胆小, 不敢读单词课文, 不敢回答问题, 很怕出错, 被人家笑话。据调查, 有20%的大学生因为自己的英语基础差, 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大多来自于乡镇, 那里的英语基础教育相当差, 学生发音错误, 这就大大地影响了他们在大学的英语学习, 有的学生也因此而放弃了英语学习。须知英语学习是一种外向型的活动, 也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 英语是交际的工具, 学好英语必须要听说读。因此, 有自卑心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 久而久之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2.2 懈怠心理

懈怠心理表现为学习无动力、无压力、无紧迫感, 学习缺乏热情, 学习态度冷漠, 逃避学习, 对自己的成绩好坏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这主要是由学生入学前对大学生活的错误臆想和学生本身缺乏人生目标造成的。许多学生 (主要是男生) 入学前以为, 考入大学以后就可以随意地玩, 再不用埋头苦读了, 尤其是不用再学英语;许多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前认为英语和专业无关, 进了大学门也就“幸运”地脱离了英语学习, 并表示面对大学学习, 包括英语学习的巨大压力, 有失望心理。

造成学生英语学习懈怠心理的另一个原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高原期现象”[3]——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中学及大学一年级的学习, 具有了一定的英语水平, 但进入二年级后, 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速度减慢, 甚至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

2.3 投机心理

外语学习中的投机心理源于学生的学习功利心理。在对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调查中, 有一位这样写到:“四级证, 作为取得学位的敲门砖, 不知何时成为了一种制度, 所以, 四级考试理所当然地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大学时光, 几乎变成了每个大学生的梦魔。为了过级, 我们夜以继日地学习, 马不停蹄地背单词,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逝去了, 我们只是为了过级而学习, 考试过后, 还留下什么, 我们不知道。”于是, 许多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获得满意的分数和四六级证书以便为自己找到好工作增加筹码。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 这些学生往往忽略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基础知识的习得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3 解决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

3.1 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受中国几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 “师道尊严”一直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在今天仍很普遍。学生在听课时怀着一种敬畏的心理去仰视教师, 聆听其教诲。事实上, 课堂教学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的过程。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情绪效应”[4]。教师的语言、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着装等体势语言无一不是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媒介, 都会无形地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要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 教师本身必须是愉快的、亲切的、对学生充满信任和鼓励的, 要让所有的学生处于自己目光所及的范围内,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在讲课时若能走下讲台, 跟学生们有更近距离的接触, 并亲自参与学生活动, 则有助于体验学生的情感, 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进而“敬其业”。和谐的课堂文化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情感的共鸣, 一个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的教师无论其专业知识多么丰富, 都难以赢得学生的爱戴。

3.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从一开始就向学生说明教师及学生所应承担的角色。学生从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可在课堂上就学习计划的制定、时间的运筹、单词的多种记忆法、语法意识的形成、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听说练习的途径等相关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 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策略意识。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己找材料, 设计课堂活动, 并对所用的教材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 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选择得到教师的尊重, 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3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意志

意志在心理认识转化为心理行为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认识到了学好外语的重要性, 也想努力学好这门功课, 但由于意志薄弱, 学习上一遇到困难, 不是知难而进, 而是知难而退。因此, 教师要善于提供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有远有近、可学、可以达到的典型榜样, 激发其锻炼意志的愿望。学习英语必须刻苦, 必须有坚强的意志, 百折不挠的毅力。须知, 大学英语教材明显地难于高中教材, 单词量大, 短语多, 并且课文长,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 它‘量大, 面广, 跨距大’, 不可能像中学那样, 把主要精力放在传授英语基础上, 而是更侧重于语篇教学, 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抓住作者的观点, 文章脉路, 文章的隐含信息等等”[5], 因此,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归纳和分析能力, 也就是说, 大学的英语教学是一种基本技能训练。除此而外, 英语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西方的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拓宽视野, 了解西方一些积极的东西, 这些自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如果学生对此缺乏认识和精神准备, 他们就会困惑, 陷入困境, 并加速非正常心理的出现。对此, 大学教师在新生开学时, 告诉新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特点, 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 尽快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的环境。

4 结语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终身学习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心理问题。目前, 由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 导致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高校都应从学习心理出发, 注重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提高学习能力, 改善学习方法, 发现学习心理问题, 及时进行解决, 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摘要: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性格、学习中受挫折、中小学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衔接问题等原因, 使大学生英语学习产生心理障碍。本文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部分消极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期对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心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孙喜林, 荣晓华.现代心理学教程[M].大连:东北则经大学出版社, 2006.

[2] 齐晓燕.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调查研究[J].学科教育, 2006 (29) .

[3] 张宪英.外语学习中“高原期现象”的解析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2 (11) .

[4] 文卫平, 朱玉明.外语学习情感障碍研究[M].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8.

[5] 梁正溜.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索[M].外语界, 2004 (3) .

上一篇:京津冀机场餐饮经济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下一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反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