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2-09-12

近十余年来, 合作学习目前作为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各学科中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笔者受此启发, 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入到高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 实践证实, 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模式相比, 合作学习模式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它体现了团队精神, 突出了互动的特色,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既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1]。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处理不当, 容易产生种种问题, 使其优越性大打折扣, 甚至劳而无功[2]。笔者就实践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做一总结。

1 合作学习被当作装点门面, 应付检查的工具

由于对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和理解不够, 有些教师将合作学习看作是教学的装饰品、调节课堂气氛的工具, 只是用于应付听课、检查, 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完全留于形式化, 效率更无从谈起。对于这种情况, 对于教师而言, 则应端正教学态度, 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 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 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

2 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模糊

由于对合作学习内涵理解的不到位以及实践经验的不足, 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要么是管得过多、统得过死, 课堂气氛一潭死水, 要么参与不够、放任自流, 课堂变成自由市场。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应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明确自身的角色不是“观众”, 更不是“独裁者”, 而应该是“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就如同百舸争流中的领航者, 必要的管理不可缺少, 以保证船队沿着正确的方向航行, 不迷失方向, 同时又能给与各条小船充分的自由。当然要对合作学习的把握做到游刃有余, 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摸索和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

3 小组划分简单随意

合作性学习就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互补性的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 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然而不少教师忽略了合作学习的本质, 只是依葫芦画瓢, 将学生简单的划分为若干个小组, 有的按照学习成绩划分, 有的甚至图方便按照相邻座次划分, 即当作为合作学习。殊不知, 小组的划分是由严格规定的, 小组划分合理与否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依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划分的, 分组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态度、方法以及性格、习惯、性别等因素反复权衡, 然后再作合理搭配, 使得小组内成员具有优势互补性, 同时各个小组间总体实力相当, 以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组,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角色定位及分工 (组织者、检查者、记录者、汇报者、协调者等) 。而且小组成员也并非一成不变, 而应该根据小组发展水平, 定期变换组内成员, 保证组间实力的相当, 同时使学生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 可以使他们学会在不同团体中如何进行沟通和有效合作。

4 评价不到位

评价措施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良好的评价测略既能准确的反映出小组合作的成就, 又能反映出小组个体成员的贡献, 据此实行相应的奖励机制, 能够有效的激励合作学习的开展。然而要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是一件细致繁琐的事情。不少教师由于嫌麻烦或评价方法不得当等种种原因, 使得评价不能准确地放映整体和个体的合作成果及贡献, 从而导致学生合作兴趣的不高, 不利于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对此需要教师深入细致的对学生观察, 制定出合理的评价方法。可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的参与表现、合作情况、语言表达、语音语调、课前预习与否、课堂注意力、课堂思考、学习内容归纳总计、实用工具书、课外英语活动的参与、观察同学回答对错、对知识的把握程度等方面进行量化计分。对于表现优秀者、进步者给与及时地奖励及激励, 对于表现不足者, 不要进行过多地批评、逢错必纠, 而应指出问题的通病所在,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受挫。

5 对于合作主题把握不当

这个问题主要反映在两方面。第一, 教师对于合作主题的选择过于随意, 或者合作主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超越学生的知识范畴, 导致因学生缺乏相关知识, 合作无从谈起;或者合作主题枯燥乏味, 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 合作自然不会理想。第二, 合作时间把握不当, 或者合作时间过短, 学生缺少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很难进入合作状态;或者合作时间过长, 学生精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思想开小差, 聊天、打闹, 致使课堂无序, 浪费时间。对于这种情形, 教师应该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 严格筛选出贴近学生生活、不超越其知识范畴, 能激起发学生兴趣的难易适中的合作题材, 合作时间亦应严格把握。

6 过分强调合作学习, 忽略了个体竞争

我国古代先哲孔子在2 0 0 0多年前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 现在仍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境界,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 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诚然, 目前合作学习确实是一种适合绝大部分学生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但对于一小部分学生却未必适合, 如对于英语水平极其出色, 有时合作学习并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个人潜能, 而对于英语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 合作学习初始可能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 对于这部分学生, 就应该区别对待, 寻找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本身也并不排斥竞争和单干, 个人学习和竞争是合作学习的有益补充, 二者各有其不可替代的自身优势, 不可偏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合作学习,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2] 陆忆松.非英语专业新生自主性学习调查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 :7~12.

上一篇: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下一篇:距离三次方反比有心力作用下质点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