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贯制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对策初探

2022-09-12

少年不识愁滋味,欲赋英语强说词。每当看到学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而绞尽脑汁、抓耳挠勺,或沉默、或无助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感到很痛苦,感到确实应该不断思考、不断改进英语教学的策略。经常在脑海中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或者是单调,言之无味?动词总是考虑用BE动词。为什么或者空洞,言之无物?这样的英语教学效果,让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本文希望能找出五年一贯制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实践做法。

1 五年一贯制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缺乏想象能力,难以深入理解

五年一贯制的高职学生,入学年龄大都在16岁至17岁左右,缺乏生活经验,缺乏综合知识能力,缺乏想象能力,大部分学生生活在乡镇,很难和学习内容产生共鸣,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1.2 学生缺乏比较能力,难以深入学习

英汉两种语言有共性,但更多的是个性。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经过六年的英语学习,学习习惯和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带着固有的方法,缺乏敏锐的嗅觉,缺乏比较能力,表现为或者句型单一,用词呆板,读之如同嚼蜡,或者词不达意,晦涩难懂。久而久之,学生难以继续深入学习。

1.3 学生缺乏鲜活英语,难以激发兴趣

尽管各个部门很重视五年一贯制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不断地调整教材的内容,但学生对学到的材料缺乏新鲜感,不知道如何表达层出不穷的新名词。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明星很感兴趣,难免会谈到狗仔队,听不懂新闻里的报道,如果要表达狗仔队,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只能用一串定语从句加以解释。

1.4 学生缺乏有效英语,难以有效输出

根据克拉申第二语言理论,有效输入必须是i+1,如果习得者现有水平为“i”,能促进他习得就是“i+1”的输入。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从某种程度而言,i+1就是有效英语的输入,而习得者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说话的流利程度是随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不能直接教会。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五年一贯制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周安排4节英语,虽然大部分英语老师坚持用英语讲课,并利用多媒体、录音机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但仅仅依靠课堂的45分钟,无论是内容还是量而言,都很难达到英语的有效输入,因此,难以达到有效输出。

2 五年一贯制英语教学的策略

2.1 挖掘教材,延伸视角

教材选取的文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所反映的成语俗语、文化习俗、体育文化竞技、饮食卫生习惯、名人传记都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但课堂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狭窄的一本书,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忽略教材隐含的如成语俗语的文化内涵、习俗的起源、历史事件背景等深层次的内容,这样蜻蜓点水一般的教学,只能达到一时的效果,而不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的内容。有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人理解英语的能力是他全部知识的总和,即对所学语言国家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对所读材料内容的熟悉,个人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逻辑知识和语言知识修养等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钻研教材,根据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补充相应的背景材料,以达到积水成源的效果。曾经听过一堂关于HALLOW-EEN的公开课,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至今记忆犹新。透过教材的表面,教师请学生汇报查阅的资料,包括HALLOWEEN的起源,JACK-O-LANTERN的传说,TRICK OR TREAT和DUCKING FOR APPLE的游戏,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中国是否有这样的风俗,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因此,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活化教材,活化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拓展教材,将课本知识向现实生活延伸,拓展视角,提高学生综合理解语言的思维能力。

2.2 画龙点精,突出差异

大部分五年一贯制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敏锐,应付考试成为追求的目标。根本无暇关注由于文化、历史、地理条件的不同,造成很多普遍性的、常识性的表达错位。因此,英语教师的教学要及时点拨,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关注两种语言的差异。

第一,关注文化意义上的差异。如东风,在汉语中通常象征温暖,表现万物复苏的物候,但英语中的东风east wind则象征冷浸、寒气逼人。

第二,关注价值观的差异。西方社会盛行的是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强调个人自由、不受外来约束。而中方文化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先利民,再利已”的话语随处可见。通过简单的言语就可从中了解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第三,思维方式的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民族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而汉民族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

第四,注重宗教信仰的差异。儒、佛、道三教在中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如天公、阴阳、菩萨等和佛教有关的词语。在英国,则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如priest、angel、monk、dean等与基督教有关的单词。

第五,关注农业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差异。英国四周环水、水产捕捞业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fish in the air(缘木求鱼)、an odd fish(怪人)、miss the boat(错过机会)等。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农耕社会才会产生“气壮如牛”这样的表达方式。

2.3 用好新闻,与时俱进

目前五年一贯制英语教学中,很少给学生进行新闻英语方面的针对性训练,一方面,教师受到教学进度、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时间向学生讲授新闻英语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和地域原因,学生收听国内外广播常常受到限制,尤其无法及时获取文字资料,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

第一,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教师可利用网络英语新闻资源,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补充真实语言材料,使语言学习与时代同步,课堂与网络优势互补的双重环境为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第二,鼓励学生播报新闻。在周末节假日收看电视,收听英语新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要求学生自查资料,说出最近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校园的大事,或是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消息,如体育、旅游、学校生活等,采用report的形式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就在身边,学习英语不是难事,浓厚学习英语的氛围。

第三,重大事件融入英语课堂。最近CNN主播(卡弗帝)Cafferty在一档名为“The Situation Room”节目里,使用了几个非常不被中国人熟悉的英语单词,来描述他心中的中国政府形象,这引起了外交部的严重抗议。Cafferty said in a TV show on April 9that the Chinese products are"junk"and the Chinese people"basically the same bunch of goons and thugs they've been for the last 50 years".他使用了“goons and thugs”两个单词,并接着说中国生产的产品是“junk”。因此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主持人卡弗帝发表攻击中国的言论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对此表示震惊和强烈谴责。从中可以看到西方某些媒体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和失实报道,也感受到了广大人民及海外侨胞对祖国的热爱及利益的维护。

把时事政治在第一时间引入课堂,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促进学生的民主政治意识的培养,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词汇量,能掌握一些如战争、自然灾害、国际会议之类的课本里少见的词汇。让他们的表达和真实的生活结合起来,生动起来。

2.4 陶冶沉浸,活用英语

课堂教学陶冶沉浸。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意语音、语调的纯正地道,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静下心来,沉浸在阅读材料中,进行个人体验,注意在阅读中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阅读期待。以学生为本,熏陶、感染、体味、体验,英语语言之美,汲取西方的优秀文化。

课外阅读陶冶沉浸。课外阅读英文原著,让学生沉浸在纯粹的英语语境之中,不必作语法分析,不必刻意记忆,不知不觉中感受地道的英语,培养英语语感,提高英语水平,获得英语课上难以获得的收益。阅读英语原著,才能进入地道的英语世界,在其文化背景的氛围中理解、掌握语法、词汇及句型。可以平衡学习生活,是缓解疲劳、放松身心、克服浮躁心态的好办法,不仅不会与课内学习发生冲突,还是课内学习的极好补充。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完成对知识的积累,使语言能力、文学修养、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素质都在广泛的阅读之中不自觉地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厚积才能薄发,才能越过“沉默期”,才能用自然的声音表达自然的想法,实现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学习目标。

摘要:五年一贯制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缺乏学习意志,英语学习存在着言之无物,言之无味的问题,因此必须思考问题的根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延伸视角,画龙点精,突出差异,用好新闻,与时俱进,陶冶沉浸,才能活用英语,达到五年一贯制英语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英语学习,问题,教学对策

上一篇:高职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究下一篇:基于“双创”导向下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对策——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