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融合发展趋势及对策探析

2022-11-16

一、对民族融合的经典解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族融合始终是持肯定态度的。1847 年恩格斯在回答“民族在共产主义制度下还将继续存在吗”的提问时讲道:“按照公有制原则结合起来的各个民族的民族特点, 由于这种结合而必然融合在一起, 从而也就自行消失。”[1]斯大林预测, 随着统一的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渐形成, 类似共同语言的东西开始形成, 可能首先形成几个各自包括一批民族的融合中心, 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完成最后的融合, 民族最终消亡。[2]

二、我国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个民族要想融合或者同化另一个民族, 通常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1、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

在我国历史上, 共有四次民族大融合。从夏代之前形成的华夏民族, 到秦汉时期形成新的民族—秦族,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汉族,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从魏晋南北朝时期, 经历三百多年, 到隋唐朝代, 我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民族大规模融合。又经历二百多年, 满族进入中原后, 逐渐产生了与汉族融合的现象。所以, 从古代到现在, 民族融合始终占据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地位, 一直在不断的发展, 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民族融合的指导思想、方式、政策、条件等方面都是进步发展的, 直到把当代民族融合的指导思想变成了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民族平等与团结, 对待各个民族一律平等, 使得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了重要的保障, 真正实现了各族人们当家主的现象。

2、我国民族融合的方式

我国在民族融合方式上不断发展, 在古代, 我国民族融合的方式比较单一、缓慢,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我国当代的民族融合方式比较丰富、途径新、速度快, 交流也不断加深;在民族融合政策方面, 从古代的压制发展为今天的尊重、重视、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族融合的条件上, 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现代社会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而且我们实行民族地区自治, 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了保障。在当代, 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角度出发, 为我们民族融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从而为我国民族融合发展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

三、我国民族融合的新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民族之间的堡垒、民族之间封闭状态逐渐被打破。在文化方面, 各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合, 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相结合的文化, 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成为了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在政治方面, 我们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主动的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在语言方面, 汉语越来越来成为各民族的通用语言, 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 不断发展。各民族逐渐走向繁荣, 且民族意识逐渐加强。民族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 逐渐走向民族融合。

四、我国民族融合问题的对策探析

民族融合在现代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 各个民族之间形成了团结统一的共同体, 民族团结是每一个民族的共同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结合中国的民族实际情况, 正确的处理民族之间的问题。

1、我国民族融合的政治对策

国家的政治稳定是民族融合的重要保障, 因此政治需要不断稳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融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 使得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是现阶段处理民族事务的重要方式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在维护我国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还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需要与相关制度、实施细则等密切配合, 才能更好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 不断促进民族融合的稳定发展。

2、我国民族融合的文化对策

我国的民族文化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文化体系,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吸收了各民族优秀的文化, 不断将各民族优秀的文化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 是我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马克思指出:“在生产中让人们不仅与自然界发生关系, 为了进行生产, 人们会发生一定的关系和联系。”[3]邓小平也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民族融合在很长时间内缺乏指导思想, 所以, 我们必须发挥马克思发展观的作用, 引导我国的民族融合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3、我国民族融合的经济对策

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与民族融合是辩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要想实现两者协调和平衡, 就需要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在现在社会这种现象依然普遍的存在给民族融合带来了很多困难, 少数民族必然处于劣势地位, 民族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 而且还存在着很多的危险。所以, 我们党和国家, 要从全局和发展战略考虑, 要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 不断扶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民族融合提供物质条件。

摘要:民族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它不是从来就有的, 也不会永远的存在下去, 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形成和发展的。本文分析了我国民族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并指出民族融合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应从政治、文化、经济等角度来综合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民族问题,民族融合,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7.

[2] 斯大林.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斯大林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0.

[3] 丰子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4] 侯万峰, 多元一体与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J].广西民族研究, 2010 (5) .

[5]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73.

上一篇: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使用情况分析下一篇:高职卫生学校分析化学的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