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究

2022-09-11

一、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规定, 教育事业单位预算计划经上级相关部门审批后执行, 未纳入预算计划的不允许支出;预算收入主要依靠财政全额拨款, 日常经费按照一定的定额标准以及人员数量拨付, 人员经费依据国家标准发放;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 经费支出不允许随意调整。但是,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教育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未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执行, 普遍存在预算管理意识薄弱、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随意, 缺乏过程监管、未进行有效的预算绩效考核, 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无法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目前, 影响预算管理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体制因素, 中小学校在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时过分依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缺乏自主管理意识, 如预算的编制没有结合学校的发展需求, 缺乏必要的预算编制工作准备, 对学校的管理现状分析不够, 经常出现一些突发性采购行为, 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果。由于学校属于全额拨款, 一般不允许收入额外的服务费用, 人员经费有统一的分配标准, 日常经费也受到了严格的支出控制, 人员经费分配的合理性与日常经费支出的灵活性不足。二是资金管理因素, 学校预算编制不够全面, 未将加班费等纳入预算范围, 难以保障职工权益。学校的基建采购等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安排, 但在编制学校预算时并未将该部分项目支出纳入预算范围内, 导致后期资产管理困难, 甚至账实不符, 加大预算管理的难度;另外, 由于学校之间师生比例差距较大, 导致教育资金分配不合理, 对教育均衡发展极为不利。三是管理观念因素, 一些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预算管理仅是财务人员的工作, 预算编制只要将上级下达的指标分解执行即可, 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对具体的预算支出项目进行合理的论证测算, 导致预算支出结构设计不科学、实际支出与预算计划产生较大偏差, 预算管理效果不佳。四是内部控制因素, 首先, 一些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 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对中小学预算管理特点把握不准确, 导致预算管理水平难以提升;其次, 单位内各部门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 预算管理人员无法获取完整、准确的预算编制数据信息, 管理过程中也无法及时发现并控制预算偏差, 导致预算管理效率低下;最后, 一些学校普遍存在人员支出与日常经费支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串用的情况。而且在调整预算时也未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导致后期预算管理陷入混乱、无序, 使后期预算执行缓慢, 极大地增加了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二、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 树立正确的预算观念, 加强预算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 要加强预算管理的宣传教育, 提高单位财务以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的预算管理意识, 加强二者的协作配合, 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部门预算草案实行单位行政首长手签制度, 所编制预算一旦审核通过不允许随意更改, 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预算。其次, 要对财务人员开展预算管理培训, 提高其预算管理技能水平, 帮助其更好地指导学校及部门工作。然后, 财务部门要负责对单位内部各部门人员进行预算管理培训, 以便其为预算管理提供更全面、规范、准确的预算数据, 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后, 教育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资源以及业务优势, 充实财务人员力量, 强化单位内部财务管理。

(二) 建立预算管理工作机制, 保障预算计划有效执行

预算管理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预算编制前先确定发展规划、项目计划等内容, 在计划获批后才能将其纳入预算编制范围, 二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将年初安排的预算项目逐项分解, 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具体业务部门, 保障预算的全面性, 合理性。三是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 认真核定相关预算指标, 仔细分析上一年度预算决算数据, 准确把握预算收支, 科学进行预算编制;四是要实现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 保障预算编制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同时制定完善的预算支付申请审批执行等的内控管理制度, 让预算管理活动有据可依, 预算调整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及时调整, 并做好相关部门的通知协调工作。五是建立预决算公开制度, 加强预算监管, 保证预算管理的公开性、透明性。六是加强绩效考核评价, 根据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过程、结果等设置相应的绩效考核目标, 要实行全过程绩效跟踪评价, 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预算绩效考核是为了激发单位部门或者员工的预算管理积极性, 树立预算管理权威, 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事业单位首先要保证考核的全面性, 包括事前预算编制考核、事中预算控制考核以及事后预算执行结果考核。其次, 要形成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 确定考核评价指标, 对于表现优秀的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或物质奖励;对预算支出进度不理想的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 并按照一定比例核减部门下年项目经费或做降级惩罚;将绩效考核结果同单位个人的业绩以及岗位升迁挂钩, 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 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面就预算计划编制、预算支出控制、预算执行监管三个方面展开说明。

1、科学进行预算编制

科学地进行预算编制是预算计划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和基础。教育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前摸清情况, 由各部门根据以往经验和市场趋势进行测算, 尤其是侧重经费来源的考察。在编预算过程中, 细化项目预算, 对可供使用的资源进行梳理和测算, 将资源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 做好基础的预算编制工作, 并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 按照管理需求规范预算编制内容, 在填写预算项目时, 应按完整的项目名称填写, 不能随意简写、增设或删除, 应与本年度财政部门预算批复的项目名称保持一致。单位可采取零基预算与基数预算相结合的方式, 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编制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保证预算重点的前提下实现收支平衡, 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落实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目标。

2、做好预算控制

教育事业单位要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 建立支出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合理确定预算实施的管理办法, 坚持厉行节约,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公务接待费实行零增长, 严格执行会议、培训、差旅等经费管理办法, 确保一般性支出零增长, 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有效性。严格按照资金用途使用项目经费, 不能用于与该项目无关的经费开支。如:用宣传费列支办公室花木款, 用车辆费用列支临工工资等等。单位财务部门采取账目跟踪、支出统计、进度汇总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定期编制专项资金使用统计表, 以充分了解和掌握专项资金后续执行情况, 及时将专项执行情况通报给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 强化主体责任意识, 将预算管理融入到资金使用的各个过程中去, 加强预算资金的全过程管理, 杜绝预算管理中的随意性, 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3、加强预算执行监管

加强预算的执行过程监管是为了规范预算管理行为, 保障预算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单位各部门要结合预算执行标准全面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危机, 及时发现预算偏差, 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 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三、结束语

教育事业单位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将财务相关的全部流程都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 全面落实管理责任、明确责任分工, 提升预算管理质量,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 促进单位内部的信息共享与传递, 提高预算决策的准确性。

摘要:新时期教育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 也是为了规范教育事业单位管理行为, 坚持合法合规、全面完整、可靠真实、公开透明、常态持久的预算管理原则, 保障各项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另外, 各中小学教育的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必须将其预算管理同各中小学的管理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最大程度上发挥预算的指导与控制作用, 全面提升教育活动管理水平。

关键词:教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 任艳华.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 2017 (16) :119-120.

[2] 安民.新形势下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的探讨[J].会计师, 2017 (10) :33-34.

[3] 周馨.试析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7 (01) :171+317.

上一篇:浅谈如何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下一篇:将化学资源渗透到科技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