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例耳廓假囊肿的治疗体会

2022-10-23

耳廓假囊肿是耳鼻喉科常见病, 临床诊断容易, 治疗方法较多。如抽液注药、激光、微波、冷冻、手术治疗等, 但各有其特点, 我科自2000~2009年采用2种方法治疗本病486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486例, 男446例, 女40例, A组182例, B组304例, 年龄最小为16岁, 最大为68岁, 发病尤以20~50岁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均为无意中发现耳廓局部隆起并逐渐增大, 小者可无任何症状, 大的可有憋胀感或灼热感, 无明显疼痛, 患者就诊时间最长2个月, 最短为1d, 检查可见耳廓肿胀范围清晰, 皮肤色泽正常, 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病变多位于一侧耳, 且局限于三角窝216例, 舟状窝169例, 耳甲腔101例, 左右耳无明显差别。

1.2 治疗方法

A组:囊内注药法:病人取坐位, 2%碘酒消毒病变皮肤, 再用75%酒精脱碘, 以5号针头于囊肿隆起处最低位置垂直刺入囊腔, 抽尽囊液, 保留针头于囊内, 再向囊内注入等量的地塞米松注射液, 取下针头, 用干棉球压迫5~10min以防药液溢出。1周内避免挤压及碰撞, 1周后复诊, 对未愈患者重复上述治疗方法至治愈。

B组:液氮冷冻治疗法:以2%碘酒、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 以5号针头于囊肿隆起最低位置刺入囊腔抽尽囊液后压迫15~20min。冷冻器配备有规格多样的多个冷冻头, 视囊肿大小选择合适的冷冻头, 以液氮为冷冻剂, 采用接触冷冻法, 以冷冻头贴附于病变处稍加压, 以30~60s为1个冻融周期, 如此反复直至局部呈现白色冰晶。冷冻治疗后局部可出现冷冻反应, 肿胀、水疱, 破溃、结痂4个阶段, 历时2~3周, 除涂抹龙胆紫药水外, 无需特殊处理, 定期复诊。

2 结果比较

2.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无复发, 无瘢痕形成, 无局部皮肤增厚, 无继发感染;显效:无复发, 无瘢痕形成, 有局部皮肤增厚, 无继发感染;好转:复发, 囊肿较前缩小, 无继发感染;无效:复发, 囊肿大小无变化, 有继发感染。无复发以随访6个月为限。

2.2 疗效比较 (表1)

综上所述。2组均取得满意疗效, A组病例中, 5例显效患者均属囊肿较大 (直径>2cm) 且疗程较长者 (>1个月) 。B组病例中1例患者因其自行反复挤压囊肿致使囊肿巨大 (约占整个耳廓前部的2/3) 。

3 讨论

耳廓假囊肿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各家说法不一, 有的认为与外伤挤压刺激有关, 有的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由于病因不明, 目前尚无明确预防措施, 且目前治疗方法多样, 疗效不一。我科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A组病例我们利用地塞米松作为硬化剂, 主要机理是利用其能减轻血管扩张并降低血管通透性, 减少渗出, 收缩血管、减少细胞渗出及液体外渗的作用使囊肿变小,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法操作方便, 费用便宜, 治愈率高, 不留瘢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B组病例采用液氮冷冻治疗, 机理是液氮降温低, 使耳廓的血流发生障碍, 细小动脉及毛细血管被冷凝, 使病灶局部缺血, 局部组织细胞被破坏而出现局限性炎性反应, 从而使软骨与软骨膜产生粘连, 炎性渗出停止, 上皮细胞新生, 最终使囊腔闭合, 不再形成。液氮冷冻治疗的优点是经济实用, 操作简便, 安全可靠, 治愈率高, 不留瘢痕, 不易复发。我们的体会是对囊肿不大的病例2种方法均可选用;对囊肿较大, 疗程较长者建议首选液氮冷冻疗法。因此, 两者相比液氮冷冻治疗对患者的选择范围更广, 更具优越性。

摘要:目的 2种方法对耳廓假囊肿的治疗比较。方法 囊内抽液注入地塞米松法及液氮冷冻治疗法。结果 486例患者分别经2种方法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2种方法比较液氮冷冻治疗对患者的选择范围更广, 更具优越性。

关键词:耳廓假囊肿,地塞米松,囊内注药,液氮,冷冻,治疗

上一篇: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设定因素分析下一篇:作青年的表率当育人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