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2023-05-27

第一篇:中学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基础 情感熏陶 写作 做题技巧

摘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对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别列举了加强阅读,建立知识体系,情感熏陶,掌握技巧等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心得,以期跟上新改革步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代社会文明的蓬勃发展,正是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源,而传承这一文化的载体就是这一篇篇文言文,一首首诗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它们所占的比重近百分之四十,但是文言文教学却是素质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练就过应的基本功,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有以下一些心得:

一、强调诵读,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未必先疏通字词的障碍,字词的意义是从反复诵读乃至“倒背如流”中“悟”出。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传统的重要的方法。可前些年,我们总是先由教师疏通文意,扫清字词障碍,然后串讲,最后归纳中心与写作特点,课后才要求学生背诵或熟 读。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学文言文教学不能丢掉传统:一是普遍重视学生诵读,强调整体阅读;二是文言文初学者最基本的实践是口诵;三是先读准字音和句 读,在初步理

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熟读到背诵。在此基础上逐步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归纳全文内容和特点也便水到渠成了。

因为诵读有助学生读准字、词的语音。只有读准语音,才能对语言产生语感。诵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意。学习语言必须要正确理解语言的含义、内涵,否则就 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的真正内涵了。在文言教学中,要注意诵读的轻重音的不同,其意义也是不同的。如《鸿门宴》就有这么一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而“此”字, 如果读重音,那么它将会作为主语;若读轻音,那么它就会作为定语。显然两种读音,将会导致句义的差异。所以重视诵读在文言教学中是很必要的。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加强诵读是第一步。

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建立文言知识系统

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句式也 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 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

对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要反复强调,并对其概念化、条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概念。如,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

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 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

一。从初中 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文言文通假字特别多,“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通“现”,“失其所与,不知”中“知”通“智”,“约从离衡”中“衡”通“横”,“ 制其弊”中“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赢粮而景从”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教师 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当我们把这些文言基本的东西都掌握了,剩下的就是不断地练习,面对花样繁多的问题。

三、陶冶性情,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梅花,留香千载,不绝如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

我们要鼓励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 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羲之兰亭赋诗作序,“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李白傲视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

甫关心百姓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心系国家,“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苏轼豪放洒脱“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阅读其实是对话,是交流,是积累。它可以让学生在陶冶性情,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建立健全性格品质,真正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提高写作能力是面对高考的必由之路。文言文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留下的作品都是经过筛选的古文化精华。教学中,在疏通文意之后,让学生明确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 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成的民族性格特质。“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有屈原型的操守坚贞。正直不阿;“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与民同乐,有孟轲的民主思想精华„„像这样当一个单元或学期、学年后,引导学生列表归类,可在青春、信仰。前 途、理想、知识、成材、尊师、品德、文明等栏目内,分别摘录出所学文言文中的语句、格言、诗行、典故事例,这不仅积累了十分可贵的写作论据,而且在学习,品赏中,陶冶了性情,感悟出生活的真理。同时让文言文的文气在作文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发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的文字,灵动飞扬,精彩纷呈!

四、加强练习,掌握做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虽然出题内容不定,人物各异,主旨差别。但我们细心归纳,还是能够找到做题的技巧的。无论是文言翻译,还是诗歌鉴赏,都有一定的出题套路和原则,而这项技能不是一朝一夕便可突

击练成的,它是一项语文基本功,必须经 过严格、规范的长期训练。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注意选择、命制试题,力争课有所练,练有所得。练过之后要集体讲评,指导解题思路,点拨答题 技巧,规范答题方法,并让学生在反复读题看题中思所从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力争做到举一反三。只要平时加强文言文学习,经常阅读,经常练习,我们就能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如文言翻译就有许多方法。

1.对译。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多)音节词。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够发现千里马。句中的“世”可译为“世上”。

2.替换。把古代词换成构词成分完全不同的现代词。例如上例中的“有”,可译为“发现”。至于有些意思含蓄深奥的句子,虽然把其中的古代词换成了现代 词,但仍不能表达清楚时,就只好意译了。例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中的“为刎颈之交”,若直译为“成为割脖子的朋友”,那会使人感动莫名其妙,因此 必须意译为“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等才能表达清楚。

3.保留。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人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职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等)可保留不译。例如前边例子中的古今通用的词“有”“然后”、人物名“伯乐”“千里马”就不必译了。

4.删略。对文言文中的某些语气词、连词和谦敬副词等,现代汉语中没有对等的词可以代替,删去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时,就可以删略。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廉颇者,赵之良

将也”中的“者”“也”,等等。

5.补充。即被译出文言文中没有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成分。例如“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只有补出状语“才”、“能够”,句子的意思才完整。

6.调整。即对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序,一般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过来。例如:甚矣,汝之不惠!这个句子是主谓倒装的,目的是强调谓语,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为:你不聪明,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文言文学习重在课本学习,又不能局限于课本,进行适当的拓展阅读与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任何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可选取与课本相近的或相联系的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

总之,文言文学习信心兴趣是根本,诵读与背诵是核心,词语落实是基础,语法掌握是关键,文本赏鉴是升华,拓展延伸是必然。注意了这些环节,就一定能学好文言文。

参考文献:

付自萍: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5,(32) 吕世虎:《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5月, 朱绍禹: 编著《中学语文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保红: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7,(04)

第二篇: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之我见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夏灵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文言文篇目不多,内容比较简单,学习要求也较低,只要掌握基本内容,了解几个文言词语的意思,能背诵课文就行了,考试内容也很少;但到了初中阶段,古诗文内容明显增多,初一要求掌握的文言文就有13篇,外加25首古诗(包括课外),期末考试分值也占近30分。随着教学内容、考查要求的变化,使学生难以应对。针对此种情况,我们中学语文老师又怎样衔接呢?这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值得思考的论题,此文,我主要从加强文言知识的衔......接、教法的衔接、学法的衔接和习惯的衔接四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文言知识的衔接 教法的衔接

学法的衔接

习惯的衔接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文言文学习感到不适应,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文言文篇目不多,内容比较简单,学习要求也较低,只要背背默默,外加个别几个文言实词的理解,考试题型也只有默写题。到了初中阶段,除了要求背默,还需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意的理解,对文言内容也要求有较深的理解和自己独特的思考,中考也占30多分。总之,教学内容、考查要求的变化,使学生难以招架。因此,搞好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通过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过渡,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共同肩负的使命。下面,我就以讲授初中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和《陋室铭》为例来谈谈我在文言文衔接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文言知识上的衔接,切实打好基础。

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知识,如古诗文中的一些名句,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对重要的文学常识也有一定的掌握,还积累了大量的成语。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基本掌握,与此同时还学到了不少写作方法,所以,在初中文言教学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和学生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就必然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这样,中小学知识的衔接的自然达成了。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谈谈文言知识方面的衔接。 1 文学常识的衔接。

如:我在教学《陋室铭》这篇课文时,怎样导入呢?可能有很多种导入法,可以从思想内容或写法方面入手导入,但是,我想如果从文学常识方面入手,是不是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些欣喜一些自信呢,所以,我就尝试从此方面入手导入新课,首先提问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刘禹锡呢?学生马上回答他是唐代诗人。我就顺势补充一下他的资料,刘禹锡是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他关心百姓疾苦,曾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反对宦官和藩镇

割据势力。因得罪当朝权贵宠臣,所以政治革新失败,他自己也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写的。然后,我在让学生回忆背过刘禹锡的哪些诗句,很多学生脱口背出了《浪淘沙》、《望洞庭》、《乌衣巷》等诗歌,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达到了中小学衔接的目的。 2 课文主要内容的衔接。

在课文内容方面,很容易找到联系点,因为小学的教材基本按照内容进行编排,有“爱心篇”、“诚信篇”、“感悟生活篇”、“民风民俗篇”、“缅怀革命先辈篇”等等,那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言内容,让学生回忆主旨相同的篇目是很有意义的。如:我在教《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是这样导入的,小学时,我们学过《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因为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没有了知音,以绝琴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可见他们的感情是何等深厚。今天,我们学习《世说新语》里的一篇文章《陈太丘与友期》,文中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呢?这篇文章到底会给我们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认真研读。这样,学生很快明白此文主要内容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联系。又如:讲到此文的主旨时,我是这样教学的,下面展示一段教学实录。师:《世说新语》共有三十六门,其中有一门叫《夙惠》,专门记录聪明孩子的故事,而《陈太丘语友期》这篇文章中的元方也聪明机智,此文却归入《方正》,“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那么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生:主要是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有礼。师:在小学我们有没有学过以诚信、有礼为主题的文章或名言警句呢?生:《中彩那天》(钓鱼的启示)《我不能失信》„„生:名言有“言必信,行必果”。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师:初中阶段学过吗?生:《论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师:是啊!“诚信”“礼貌”对于我们的修身做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通过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学生无疑对课文的主旨加深了印象。 3 文言词汇的衔接。

小学阶段虽然掌握的文言词汇不多,但积累了大量的成语,成语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中通向现代汉语的一座桥梁。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字词的能力,通过文言字词的教学,指导学生探讨字词的延伸,寻找与现代汉语的联系。语文界权威吕叔湘先生曾经教学文言文的目的,有四种提法:其中有一种提法就是“为了了解现代文章里出现的成语和典故”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通,许多词语,语用、语义是相通的,学生生活中就存在许多熟悉的成语、名句,所以,我除了让学生了解文言字词在课文中的意义,而且让学生活学活用,进行积累成语的训练,从而达到触类盘通的目的,使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大大消除。如教“期日中”中“期”什么意思,可以让学生回忆含“期”为“约定”的成语。这样的成语有不期而遇、如期而至等。又如:教“太丘舍去”中的“舍”的意思,可以让学生回忆“舍”为“放弃”的成语,这样的成语有舍本求末、舍己利人舍近求远等。通过类似的方法,学生积累了“去”“信”“引”“顾”等文言字词。因此,利用小学学过的成语来进行文言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特点,又能增强其文史知识,扩大其知识面。从而达到了融会贯通,古为今用的目的,较好的落实了这一目标。 4 写作知识的衔接。

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尤其是修辞手法,是教学中的重点,而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也会常常提到,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古文的写作技巧,我们也不妨将小学学过的写作方法联系起来,便于让学生更好

地掌握写作技巧。如:我在上《陋室铭》一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也考虑了写作手法的衔接,首先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赞美陋室的目地是通过写陋室来表达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就是以物为喻,表达志向情操。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小学使用这种写法的课文,如《落花生》《桃花心木》,最后引导学生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能恰当而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这样,就自然的联系了以前学过的知识,轻松掌握了此文的写法。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一定要联系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加强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交给学生“钥匙”。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的好坏,是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教他们“学会”,而且让他们“会学”。老师除教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不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 1 朗读方法的衔接

小学阶段,朗读文言文强调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那么,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比如:《陋室铭》的体裁是铭文,那么,怎样让学生读出韵味呢?老师可先介绍铭文特点,告诉学生铭文是押韵的,这篇课文押“ing (in )”这个韵母,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对于这些押韵的字,我们要稍微读重一点,其他字要读轻一点,也就是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才能读出韵味。至于感情,学完整篇文章,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可以让学生深情并茂的齐读或角色朗读。 2 背诵方法的衔接

背诵的方法有很多,但文言文的背诵,我从小学阶段沿用的方法主要以减字背诵法为主,原因是学生很感兴趣,效率又高。一篇200字左右的文言文,一般10分钟之内就可以背下来。如:指导《陋室铭》一文的背诵,可以做成幻灯片,即:

1)山 ,有仙 。水 ,有龙 。斯 ,惟 。苔痕 ,草色 。谈笑 ,往来 。可以 , 。无 ,无 。南阳 ,西蜀 。孔子云:“ ?” 2)山 , 。水 , , 斯 , 。苔痕 , 。 谈笑 , 。可以 , 。 无 , 。南阳 , 。 : ? 3)背 诵 全 文 3 分析人物方法的衔接

分析人物形象,除了从故事情节中分析,还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形象,这是中小学惯用的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同样可以使用此方法,如分析元方的形象,就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他与友人的对话,揣摩他的语气,从他面对友人的怒骂,能镇定自若、不亢不卑,理直气壮,将对方说得无地自容的表现中,可以分析出元方是一个聪颖、有智慧、善辩、勇敢的孩子。 4 读通思路方法的衔接

分析文章的思路,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生也进行了相关的训练,但是,对于一篇篇幅较长或难度较大的文章,很多学生对于写作思路仍然会比较模糊,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另辟蹊径,设法让学生读通思路,如在《陋室铭》一文中的教学中,为了证明“陋室不陋”,我出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证明题。设问:作者又是如何来证明“陋室不陋”呢?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品德高尚?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来印证?请按照顺序来找。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下面,我展示一下学生的精彩回答。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可以看出作者品德高尚,这句是描写陋室周围的环境,给人以幽美的感觉,我觉得幽美的环境衬托了作者淡泊恬静的心境,可见作者是一个闲适淡泊的人。生:我来补充一下,这句的“绿”和“青”又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感觉,我们知道 “苔藓”生活在阴冷潮湿的地方,台阶上长满了青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荒凉冷落,而作者笔下流露的却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可见他是一个坦然豁达、淡泊名利的人。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可以看出作者交往的是博学、高雅的人,所以从他交往的朋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高雅、博学、品德高尚的人。生“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句可以看出作者喜欢弹朴素的琴,喜欢阅读佛经,对这里的生活十分享受,可见作者是一个闲适淡泊之人。生:因为作者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所以“陋室不陋”。 这样,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激烈的讨论,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所以,只要老师肯动脑筋,将小学学的证明方法、分析思路的其他方法结合,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 学法上的衔接

开展学法讲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真学”、“我爱学”、“我会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小学在五六年级就应该适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升入初中后,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交给学生开启语文学习的金钥匙。另外,中学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自学能力,教会学生认真落实好教学中“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掌握多说、多读、多思、多写四个法宝,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以外,还需涉猎大量的课外知识,边读边鉴赏,还要积累好词妙句、新颖的选材和独特的构思。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积累方法,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休息时间。为了让学生科学的学习,学生以上初中,我仿造《健康歌》的旋律,自编了一首《学习策略歌》,利用课前一分钟让学生连续唱两周。歌词如下:第一段“善思考、巧用脑,合理安排、劳逸结合,早睡早起、咱们来放声唱。巧妙记忆、多维思考,集中注意力,积错题、归纳总结这才是个宝。”第二段“善思考、巧用脑,手脑并用、状态良好,保证营养、咱们来放声唱。善于预习、重视课堂,请不要松懈。做笔记、善于运用我才学得好。”这样的方式,学生既有兴趣有懂得了一些学习策略。

(四)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克服不良倾向。

在教学实践中,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文言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课后有自觉复习的习惯;(2)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的习惯;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3)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有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等等。

总之,学好文言文,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阶段不仅要加强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要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中小学文言知识、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衔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一、农村作文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一种困境。许多初中生在4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要不是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要不是词不达意,偏离中心,更有甚者,语不成句,错字连篇。笔者作为语文老师,为此现象深感揪心与痛心。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与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态度、习惯有很大关系。

(一)重视不够

其一,重知轻文。具体表现为作文课时安排不足,一般是每两周一次大作文,而两周语文实际授课时间一般在12~14节,作文只占两节,即使这个不当的比例,大多数教师甚至不安排作文的课内时间,把作文一律放到课外去完成。

其二,计划落空。学校每学期都强调制订教学计划,而作文教学计划制订率极低,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无计划的工作带来作文教学的随意性,想到什么就叫学生写什么,缺乏序列,简单重复,高耗低效。

其三,要求不严。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某校教务处检查教师教案书写情况,语文组十几位教师,竟没有一人有作文教案!绝没有哪位校长说可以不写作文教案,但语文教师客观上不严格要求自己就意味着让作文教学放任自流。这种现象,就是从根本上不重视作文教学的表现,认为作文多一篇少一篇没关系,不如用时间抓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实在。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教研组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大家都是彼此彼此。

(二)、素质不高

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不高,除了农村孩子本身先天不足的语言环境影响外,首先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教师本身写作素质的低下。一个语文教师,教了十年几十年的语文,讲台上不止千遍万遍慷慨陈词:作文的构思方法、文章的写作技巧、谋篇布局的绝招,而自己却从来未见一篇像样的文章变成铅字登上“大雅之堂”。只有空洞的说教,没有实践来验证,又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其次是“师傅”功夫不过硬,因而作文教学华而不实。按通常要求,大作文是间周一次,每学期一般八篇左右。可某校从开学到期中已是两月有余,大多数班级的作文次数只有两次,一些班级教师甚至都没批改。大家都在猛赶教学进度,集中精力上新课,冷落了作文训练。连数量都不足,何谈提高质量?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等,似乎在全力地要求学生进入作文角色,但光打雷不下雨,只有布置没有督促检查和具体规范的指导,摆花架子。

(三)、指导不力

一是作文之前的指导不力,致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布置作文,全凭教师心血来潮“例行公事”,在黑板上写个题目,交代什么时候交,然后扬长而去。学生没有思想准备,材料不足,要么没写,要么胡写,能在规定时间内交卷者为数不多,勉强能写出来者,也是质量不高。这种毫无准备的作文训练方式,其结果是,让我们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胡言乱语、煮了一锅又一锅的夹生饭,读了十几年书,同一类文体还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作文之前的具体辅导是指导学生写好文章很关键的一环,而有的教师以具体指导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为名,懒得具体指导或者说教师本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指导,布置文题之后,连自己心中对文题也把握不准,学生就更不用说了。这种“放羊式”的作文教学法,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

二是作文之后的讲评也跟不上,评语千篇一律,言不由衷,“中心明确,内容欠具体、语句不大通顺”之类的空洞评语随处可见,学生看后不得要领。先生惑之不解,学生从何解惑?

上述三种问题必然带来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三少”、“三多”:具有真情实感、有血有肉、文情并茂的少,层次清晰、语意流畅、词句通达的少,标点正确、无错别字、书写端正的少;随意编造、无病呻吟、单薄平淡的多,层次不清、语意不顺、词句不当的多,标点混乱、错别

字连篇、书写潦草的多。

二、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

我认为,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在教师,笔者认为应选择以下三个方面作为突破口

1.强化目标管理,克服随意性。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大多处于劣控和失控的状态之中,必须强化目标管理,即以教研组为单位,以科任教师为载体,对全校的作文训练制订严格统一的规定,从思想认识、数量规定、指导措施、批改要求、讲评方法等一系列方面进行宏观控制,微观处理。

作文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常常导致作文教学处在一种混沌状态之中。因此教研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时,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作文能力训练的要求,作出作文教学在质和量上的具体统一的要求。具体操作可从教师的思想认识、数量规定、指导措施、教学详细批改要求、讲评方法等方面,用量化管理的方法,限定内容、时间、数量,全体语文教师讨论一致通过后,坚决实施,不能打折扣。期中监督检查,期末追踪查询。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有自己的作文指导计划,并另设作文教案本。长期如此控制,就会在本校乃至本地区形成序列化、规范化,使作文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2.强化环境管理,克服封闭性。与城市学校相比,由于历史的原因,客观条件的制约,目前农村文化生活还比较落后,农村中学绝大多数缺乏应有的作文训练环境,家庭无报刊杂志可看,学校无图书室阅览室,或者有数量也是少得可怜。再加上近乎空白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长期处在贫血的文化氛围中。这种先天不足的语文环境,势必使学生严重地营养不良,两耳难闻窗外事,写作源泉枯竭,写作热情窒息。因此,必须对现有的作文教学环境强化管理。

强化环境管理,就是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创造一种宽松、开放的作文环境,学生一旦进入这个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就自觉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情不自禁地投入作文学习,主动地“找米下锅”,我们就可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解除写作兴趣不浓、把写作当成负担这个包袱。具体操作时,建议

一、二年级作文开放,三年级作文收拢。所谓

一、二年级开放,意思是

一、二年级时,每次布置作文,先让学生搜集整理借鉴各种有关的写作材料,一周后再叫学生交作文本。克服长期以来那种把学生封闭在四堵墙的教室里,死限学生在短短的两节课时间里,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乱煮“夹生饭”的做法。所谓三年级收拢,有它特定的含义。因为我们的学生都要面临应试的检验,有了

一、二年级的充分准备,到了三年级,应该说是厚积薄发的阶段。作文教学特别是课堂作文,特别需要制造一种竞争环境,时间就是分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快速成篇,组与组比、人与人比,甚至班与班比,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利用小黑板公布结果,不断激励竞争机制。此外,还可以和学生商量,规定毕业班(可以推广到非毕业班)学生每人每周抄写两篇作文,各种文体、各种结构方式兼顾,并推选两位责任心较强的同学负责轮流检查、登记、公布,始终营造作文氛围,让作文时时印在学生的心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强化作文环境管理,保证作文这半壁江山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积累素材,夯实基础

初上讲台的初中语文老师可能都抱怨过,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记事如记流水帐,写人如写同一人。更代写职称论文有甚者,篇幅不够,内容干瘪,每次草草几句就应付了事。就其原因我认为是初中学生的经历太少,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对此事的真实写照。因此,在初一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作文素材的积累尤其重要。

(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

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是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留心观察,用心想象,细心体会。对可喜可悲,可憎可爱的人和事要“情动于衷”,才会“不吐不快”,有如活水源头,泉涌不止。就如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

流个不息。”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情世界的波折,只要留心观察,用心品味,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品读生活这部无字书,永远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意蕴。同窗情,班级里的趣闻乐事,家庭的烦恼与抗争,社会的时常与留俗,世界的和平与冲突,这一切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点滴,产生共鸣。

(二) 用教材作为写作范例

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筛选的,可以说是提炼后的精华。这些文章具有代表性、教育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凭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熟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务必要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地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教材,用好教材,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概括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作文素材,提供写作的范例,做到学以致用。

(三)指导学生正确的素材积累方法

(1)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写作者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自己的见闻和感悟。如: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情世界的一喜一悲;班级里的趣闻乐事;家庭的烦恼与抗争;社会的流行与凡俗等。只要是能够触动心灵,无论是大事小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间接经验就是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如:课内课外阅读的书报杂志;看到的电影电视节目;还要听别人讲许多故事等。

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用心记,用心思考;第二,用笔勾画、用笔记。在这两种方法中,用心记、用心思考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直接经验方面的素材还是间接经验方面的素材,都应尽力地用心把它记住;用笔勾画或作笔记是辅助的积累方法。用笔记只能够作为临时之便,用笔记录过后仍然需要用心去记。只有储存在自己大脑里的才真正属于自己的,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活动中运用自如。

(2)指导学生归纳梳理素材的方法

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梳理,以便于在写作时运用自如。对素材进行归纳梳理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分类。对素材进行分类的标准很多,如:写景的、写人的、写事的等。可以让学生根据他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教师只需加以简单的指导就可以,比如,外貌、心理、神态、肖像、动作等可以归纳为写人类;班级里的趣闻乐事;家庭的烦恼与抗争等归为写事类等。

(3)指导学生加工整合素材的方法

归纳梳理好的素材,还需要进行加工整合。同一个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就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主旨,比如,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既可以用来论证开拓创业,又可以用来论证敢于实践,还可以用来论证不断求索。只要勤于动脑,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些典型素材进行分析和加工整合,就会发现,许多的素材都是多功能的,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主旨。

(4)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素材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把已有的素材原封不动地抄写到文章中来,这样写是无法与自己想要表的内容连接上的,更不会写出不出好文章。因此,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素材。其方法主要有:

1、将原本比较复杂的、比较长的故事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叙述,加以压缩;

2、对原来比较简短的素材加以扩展,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3、结合所需要表述的观点对所选用的素材加以分析,让文章的材料和观点结合得更加紧密等。其原则就是根据文章的主旨和材料的性质来予以选择使用。

总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我们才会有有选择的使用。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朱熹也说过:“问

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

第四篇:中学语文教学艺术之我见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它还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科学是因为是因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等等,而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的形式特别灵活。语文教师要想上好这门课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就和学习艺术是一样的,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还要有不断的学习,积极向上的态度。因此,语文教学的艺术范畴也是十分广泛的,内容可以说也是相当丰富。那么,要上好语文课,其实离不开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和作者产生生共鸣,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激起学生的信心和决心,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这就是教学艺术的有效体现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和见解,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于漪老师是情感教学的专家,她被称为情感派的代表。于漪老师用自己饱含深情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用情感的意境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习主动性浓厚,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是一门情感非常丰富的学科,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学生学起来如身临其境,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比如,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我就首先用自己最真实的感情,充满深情地把这首诗范读了一遍,那深厚的感情深深感染了学生,他们一个个摒住呼吸,随着老师的朗读真正走进了诗人的感情世界,一起感受作者对于大堰河的思念和赞美之中。

二、注重课堂导入

凡是有经验的教师都特别注重课堂的导入,课堂导入对于一堂课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一节课的开始,如果导入设计好,能深深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所以说巧妙运用新颖有趣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节课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开头,可以用一段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或者是一段欢快的音乐,或者是播放一段视频等,让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下积极进行学习,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去。比如,在教学《统筹方法》一课时,由于这是一篇语言平实的说明文,主要就是介绍了一种安排工作进度的方法。相对于诗歌散文来说,吸引学生的地方太少,不容易吸引学生,那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在上课前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田忌赛马的故事,孙膑为什么让田忌赢了齐威王,这里就涉及统筹方法的问题,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马上就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急于了解这种有效的方法,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提高了。

三、注重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目前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学习模式,它不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交流各自的观点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让学生在交流中能够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比如,我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就设计了几个主观性很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问题解释得很到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并且有些学生的回答非常独特,非常有见解,从这里我深深意识到学生的能力是无限的,他们自身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就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下,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注重教师自身的热心和爱心

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这样扪心自问:有没有把每天的上课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每一节课是否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会不会因为课堂上某一个问题或者是环节没有处理好而不高兴呢?如果我们能做到这几个方面,那就是一位充满爱心和事业心的教师。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课堂,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方法,让学生体验情感。如果我们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而奋斗,那么就会时时刻刻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管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是改进教学方法上都会努力下工夫去做好它。教师的热心和爱心对学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示范和强有力的感染,他会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只要教师心中有学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课是一定能够上好的。

五、注重评价与反馈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训练来巩固所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语文教学每天课前的小听写,课后的小总结等都是训练学生的好方法。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规定的任务,促使学生把当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在训练中,教师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强调和补充,或者师生共同解决。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学生也便于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以便在课下及时进行补救,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提高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课堂设计艺术,由于每个人的教学风格不同,设计教学的策略方法也是不同的,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方法都是要用知识去武装自己,给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与目标,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刻苦实践,善于动脑,一定能构建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责编 张景贤)

第五篇:中学政治课有效教学之我见

农植素

中学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文本的传授和启发,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使其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具有良好的现代公民品质。如果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去考量,这门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进而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有文化的人。所以,中学政治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设置的目标能否实现。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从教师的个人素养方面来说,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 及时的更新政治课教育教学理念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在课堂角色应由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协调者,将讲台由教师的舞台转变为师生共同的舞台,给学生创设出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题,从而为有效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同时搞好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轻视考试这个环节是不应该的。然而,重视考试与以考试为本有原则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以考试为本的主要表现,第一是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一切以考试的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第二是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考试的“战略”和“策略”,而忽视育人和教改;第三是误导学生,将应试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忽视了明理和做人。思想政治课需要有科学的、有效的考试,但同时我们要坚持以活学为本,寻求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和方法,废除以考试为本。

2、掌握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步骤

思想政治课既要遵循中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遵循中学德育的基本规律,具有德智双重性。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要非常灵活,任何一堂思想政治课都必须落实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两个内容,要把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和磨练道德意志要始终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当前思想政治教学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品教学结构,它明显地体现了知行要统一的观点,但要注意:千万不可忽视激发情感和磨练意志的有机渗透,否则,课堂就会枯燥无味。

3、将文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文本的知识相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其具有滞后性。因此,不要把理论和实践相脱离,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种工具,我们应该在利用这个工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好政治知识。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把课文中的道德事例和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表象去进行内心对比,进而帮助学生归纳出道德和法律观念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材中好的“想和做”,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有强烈的针对性,二是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想和做”,可以掀起教学高潮。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思维价值,既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和怎么样,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能只简单地进行判断和选择处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把文本的知识重新梳理和设计,把文本的知识设计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更为密切,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4、能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准确的把握

政治课的教学重点是由学生原有的知行矛盾决定的,因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源除学校之外,还有社会和家庭。因此,每次思想政治课教学之前,学生对将要接受训练的道德法律观念既不是完全掌握,也不是完全陌生,而是处于一种知行矛盾阶段。这种知行矛盾有时表现为

有知无行,有时表现为无知有行,有时表现为无知无行。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备课阶段,应通过认真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行矛盾,进而确定教学重点。若学生是有知无行,则教学重点要定在导行上;若学生是无知有行,则教学重点要定在明理上;若学生是无知无行,则教学重点要定在知行并重上。

二、从具体的教学设计方面考虑,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

思想政治课是影响学生“思想”的,特别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否则,没有学生的参与、体验、探索,仅凭教师宣讲,是难以触动心灵的,是很沉闷枯燥的。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理解学生的需要,相信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身心。

但在诸多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容易变成对学生的放任,“表面热热闹闹,实则浅薄无聊”。所谓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情况,自然,在完成过程中发展了智力,锻炼了能力。没有目标、任务的学习,或者没有时间要求的学习,效率是无从谈起的。

2、把时政要闻作为课堂的切入点

因为目标教学,所以教师自然应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知道这课的重点,甚至知识结构。用这种“开门见山式”的导入不是枯燥地告知概念,也不是静态地投影任务目标。要多用时事导入的方式,就是用投影时事报刊新闻,或者播放时事新闻视频的方式,有时借最近高考或者各地的高考模拟题导入,制造一种悬念,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另一方面穿插一些时事政治的事例和国际、民生的新闻,联系教学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教育即生活”。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泉,只有扎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服务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才有可能是有效教学。

3、培养学生回顾总结知识的能力和自我复习的能力

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教师灵活地教,学生自主地学,还要引导学生当堂及时地吸收、消化,甚至应用。政治课的内容需要延伸、拓展,但任务不需要延伸到课后,这既是减负的需要,也是思想影响“趁热打铁”的需要。应该每节课后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归纳学过的内容,整体复习,当堂消化,提高效率。

可以师生共同或者学生分组总结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纲要,形成知识的“树形图”,理顺知识点间的联系,促进理解。然后由学生结合知识树形图,去复述去细化,像教师讲课一样;如果有不会的,可以先看一下课本,然后继续“想”着知识提纲,接着复述。为促使学生认真复述,教师可以个别提问,或者默写。对提问的回答可以要求详细点,也允许自由点;对于默写,能细致表达亦可,不能的写出大概也行,如关键词、中心句等,甚至越简单越好,关键是是否动脑思考,是否理解。

中学政治课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寓教学于实践中,当然,教学方式是多样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但是,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培养、生活态度的培养、情感方式的培养,都是贯穿政治教学始终的通用原则。

上一篇:中小学关工委工作计划下一篇:中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