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2-09-11

通常学生做得较好的事情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换句话说, 如果教师想让学生认真地上好每一节政治课, 只有先让他们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 学习兴趣就浓厚, 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 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但是光有求知欲, 没有自信心也不行。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信心不足, 自卑心强, 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 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 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 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强化作用。

二、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一) 比喻激趣。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一方面注意理论性、知识性, 同时运用比喻手法, 使枯燥的政治条理变得形象生动, 妙趣横生,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疑问激趣。

即运用设疑、解疑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疑, 伺机释疑, 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 从而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当他们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 便可相机解惑, 他们的学习自然就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使他们兴趣倍增。

(三) 情景激趣。

巧设与知识、问题有关的情景, 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在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 强大的交互性, 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 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 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造的认识、实践活动中去。

三、运用知识的效果激励学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端于动机, 伴随着行动过程, 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上。这就是说, 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 但行动结果没有满足感, 难以产生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 受到了教益, 学到了真本领, 他们觉得学了有用、有效果, 就会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育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在学习过程中, 反映倾向的强度, 决定于可能获得一定的效果。因此, 教学时教师要把学习后的有用结果告诉学生, 用学科知识的效果去激励他们, 在学习过程中, 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获得学有所得的满足感。学习的内部诱因得到了正强化, 便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 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认识误区,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原则, 阐述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首先, 要发挥政治理论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独特功能。思想政治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都可以用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次, 要展现政治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能够科学地解释世界, 更重要的在于能够说明如何改造世界。学好政治理论, 就会大大提高人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第三, 引导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把学习内容和时事结合起来, 采用新闻评析的形式一事一议;以现实材料为背景, 编写课后思考题;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长久坚持, 学生就会从起初的“为用而学”升华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学”的境界。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 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 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 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却不为所动, 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 自然丧失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 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课始五分钟, 我安排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 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必要时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或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 课堂不仅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竞技场, 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五、要优化教师形象, 提高人格魅力

“身教最为贵, 知行不可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如果政治老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 甚至背道而驰, 学生就会对政治课内容的科学性、可信性产生怀疑。相反, 如果老师的师德形象与学生期望一致, 或者更好, 学生就会由敬佩老师的人格而坚信政治课的科学性, 坚信思想政治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需要讲究节奏的变化, 要有张有弛, 教学节奏的掌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课堂上的自学、设问、讲授速度要和学生的思维水平相符。过快的节奏, 不易使学生听清楚, 而且使学生缺乏思考和消化的余地, 更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和疲劳。过慢的节奏, 容易使学生精神松懈, 分散其注意力。没有快慢变化的节奏也容易引发学生的一种习惯性抑制心理而削弱学习兴趣, 降低学习的热情, 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各科都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思想政治课来讲尤为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 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政治教师只要肯下苦功, 启迪真理的钥匙一定会掌握在我们手中, 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受到学生由衷的欢迎。

上一篇: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关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下一篇:浅谈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