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社会的关系

2022-07-17

第一篇:体育与社会的关系

分析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一、调查目的:分析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二、调查对象:人民大众

三、调查方式:询问亲朋好友、查询网络资料、借鉴同类报告

四、调查内容:社会体育与社会的生活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首先,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

体育。

(一)、余暇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余暇为人们直接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加了首要条件。

(二)、生活节奏回忆引起,有悖于一些人的生理习惯。

(三)、生活空间过大会人感到空旷、孤独,过小会感到封闭感、压抑感。体育活动可用来改变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四)、生活消费的提高也给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五)、人们的行为习惯对体育也产生着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有利于体育的参加;反之刚抑制人们对体育的参与。其实,生活方式的转变给社会体育的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是在近来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也向社会体育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一)、支配余暇的方式缺乏社会指导。

(二)、电视时代的到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生活节奏的回忆引起种种困扰。在我国开始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时,明确地指出了全民健身活动对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联合国在所制定的体育宪章中指出:“确信保持和发展个人的身体、心智和道德力量能在本国和国际范围内提高生活质量。”举例说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人体育确实开展很普及,在西方发达国家下班以后的时间或者双休日,街上冷冷清清,大商店、百货公司都着门,因为人们都不在城市里呆着,都在郊区去度假、休闲、锻炼。所以体育和人的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调查结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我们不能

简单地把物质生活的丰富看成是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应该看到充实的精神生活也是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当然,生活方式还可能有很多的方面,但是在生活方式中,健康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说体育锻炼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体育锻炼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需。

六、调查评价:通过完成本次《分析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的调查报告。提高生活质

量是指如何有一种文明,健康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美好,更幸福。然后,让我们明白了社会体育对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与价值的同时,也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归纳、分析的能力。

第二篇: 论体育与智育的关系

在学校教育中应重视提高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教育,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怎样通过体育教学来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和智育等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通过体育教学能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纪律性的教育。

2、通过体育教学可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反应速度、观察能力、文化素养等。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而学校体育教学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等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体育教学还有助于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和智力等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重视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方法。

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决定着自己的政治方向和人生观;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身心健康则是人们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是学生及一部分成人往往最容易忽视这一点。身心健康既是个人的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条件,又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所必须的。身体好并有相应的体育文化素养,是做一名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学校体育,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精辟地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科学的阐明了德、智、体三育的辨证关系。

1.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与技巧,养成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服从组织、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等意志品质,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形成。

1.1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不仅仅是个人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将来更好的完成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任务,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而积极锻炼身体就是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练好身体在于建设国家、保卫祖国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2进行集体主义和纪律性的教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树立群体意识,进行热爱集体,关心同伴,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组织纪律。2.体育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技能,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体育为智力的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以保证大脑的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以及分析综合能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通过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全面的观察能力、良好的记忆力和灵活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等等,能使学生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1提高大脑的功能。智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所依靠的是思维器官,即脑或脑中枢。脑是人体的一部分,体质的强弱与脑的发育关系十分密切,通过经常的身体锻炼能使大脑发育健全,增强和提高脑的功能。

2.2提高人的反应速度。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这些器官都要通过脑中枢,然后又通过脑中枢指挥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支撑等动作的效应。体育的这些活动既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反应速度。

2.3提高人的观察能力。体育活动中,需要观察和高度的注意,并且要记住动作的顺序,连接和组合,观察和掌握器械,特别是集体项目比赛中要在瞬间变化的动态里采取应变措施,并注意观察人与物体的移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对抗与适应等活动,这就能够使学生认识事物,培养时空观念,许多自然要领都是通过体育活动认识或加深的。

2.4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体育既是学生体育教学的内容,又是进行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其中包括生理、心理、运动力学、生物力学、解剖学、比赛技术和战术等等。这些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的基础常识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养,这些知识就是智育的组成部分。大家必须改变一种观点,不仅仅把体育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肢体活动。体育属文化范畴。同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学生必备的文化素质,是现代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效的人,其才能不仅表现在智商和顽强拼搏,刻苦攻关,忘我献身的精神上,还表现在他们善于强身健体,他们深刻懂得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相互关系。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句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她不仅自己注意锻炼身体,而且对子女也坚持严格的知识和体能训练。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有两句话:“厚自养炼多少妙,养生有术文思涌。”以切身体验说明了健康与智力可以相互促进的道理。

德、智、体是学校教育的总体结构,是辨证统一的。学校体育不仅为提高全民族的体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促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因此,搞好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对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第三篇:论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白沙县七坊中学王启明

内容摘要:游戏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和锻

练的主要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是非常适合初中生体育课教学的。游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巨大作用,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就游戏教学中的目的任务、特点和教法等进行探讨,以期创新,从而促进学生体力、智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体育游戏体育教学关系

体育游戏是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为特征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为传统体育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体育教学注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竞争因素,因此游戏教学已成为开发中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体力和智力的有效手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中学阶段有的放矢地穿插游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本人就如何开展体育游戏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体育游戏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体育游戏熔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特别是它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乡镇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体育游戏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从而提高他们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教学手段,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青睐。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简单易行,可多可少,便于普及和开展,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它能够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并且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品行的发展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1、体育游戏活动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品质。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集体活动,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他们能在分工合作,各尽其责中,不知不觉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如游戏“老鹰抓小鸡”“猎人打猎”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

结合作精神;“胯下头上传球”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俯卧撑接力”“背推角力”等可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

2、体育游戏活动能体现出课堂的趣味性、娱乐性 。

趣味性、娱乐性是体育游戏的又一特征。如果体育游戏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将从根本上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反之,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游戏活动内容将会让学生从中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这比那些沉闷死气、活泼不足的传统体育课,其效果可想而知。如在训练快速应变时采用“大球小球”,在准备活动中,把以前的跑几圈变为“跟着跑”或“带头跑”等游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效果也更好。同一内容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玩”的心理得到满足,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活动中身体得到锻炼,性情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

3、体育游戏活动能体现出竞争性 。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都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潜在的竞争意识,游戏活动本身是以争夺最后的胜负而告终的,这种胜负实质上是体力和智力的竞争,因而在游戏教学中,每个学生往往都最大限度地把身心投入竞争和自我表现中去,以确保竞争的连续和发展,获取最终的胜利,体验成功的快感。已经有人在这方面做过研究: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经常处于一种游戏或竞争状态之中,对形成人的竞争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双杠追逐”、“跳背接力”等 竞争性游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4、体育游戏中能融入技术技能的学习 。

游戏教学就是把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锻炼揉合在游戏活动之间,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技术动作、技能与技巧,并牢固地掌握。如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长传快跑接球”、“运球接力”、“传球接力”等体育游戏;在实心球投掷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掌握出手角度的技能,可以利用学校的围墙,在墙上离地一定高度的地方做各种标记,让学生在离墙一定距离的位置依次进行练习,在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进行投中或投远比赛。学生有了明确地投掷目标,提高了练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自然就有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运用好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教学

中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特征。中学阶段,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走、跑、

跳、跃、投以及各项球类、体操、武术等。学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启发、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根据每次课题,巧妙地用体育游戏配合体育教学,就可以打破沉闷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使他们在紧张活跃的竞赛中提高练习次数,既解决了课堂活动的单调性、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又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1、选择好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游戏。

选择游戏应与教学计划相吻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内容选择上应考虑到不同素质的提高,教材内容应多样化。例如应选择服务于一般身体发展的游戏作为准备活动(如“拉网捞鱼”);应选择配合基本教材的游戏作为辅助的练习(如“迎面接力跑”) 等等。各个年龄阶层的学生对游戏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选用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例如 “丢手绢”游戏,初一学生活动起来会生动活泼,而初三学生就不会有同样的效果,更不用说更高年级的学生了。因而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游戏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要随之不同,并要考虑游戏的时间、负荷等,在组织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必要的示范,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尽量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既无拘无束,轻松自如,又有规范地进行,以期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 有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创新游戏,使得体育课更加的丰富多彩。

2、适时合地理安排体育游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按以往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乏味。在编写教案时,应该适当地插入一定量的相关游戏内容,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能感受到新鲜感,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如在进行中长跑教学时,一改以往绕跑道练习的训练形式,让学生在“原地闭目跑”、“折回跑接力”、“绕过障碍追逐跑”等游戏中去进行练习,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体育游戏教学。

教师除了做好课堂的准备外,还应该在游戏进行中,密切注意游戏活动的强度、训练情况、学习氛围等,并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应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变换游戏的方法、手段。如“两传一抢”游戏,教师既要注意观察两位同学传球情况,又要注意抢新球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暗示或指出一些隐蔽动作,以便使

传接球的同学球传得准、接得稳,又让抢球的同学抢断积极,位置合理。教师在上课时要面带微笑,这样能消除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掌握技术技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4、教师要公正的做好体育游戏教学中的裁判工作。

只有客观地评定游戏结果和认真监督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才能确保游戏的教育作用;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发生互相争执。裁判员通常是由教师担任,也可以由学生担任,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教师要全面观察整个游戏的过程,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并及时做好总结。游戏提前或延迟结束,其效果都不好,而应在规定的时间或规定的次数完成后,或当学生比较满足,但又不太累的情况下结束。游戏结束后,教师首先要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对整个游戏与个别人做出奖评,指出各队在发挥集体力量和遵守、执行规则方面;在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上存在的优缺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总之,在活动中裁判要认真、公正、准确地做出合理的评定,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知识和技术技能。

结论:在体育课教学中有效的贯穿游戏教学,既能使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生动活泼,又能让学生乐学、易学,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7年第6期

第四篇:芭蕾舞与体育舞蹈的关系

目前我国体育舞蹈运动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最大差距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纯技术环节而缺乏艺术内涵和音乐个性化表现特征的韵律感。芭蕾完整的乐感教学训练方法对体育舞蹈表现意识的提高及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针对我国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借鉴、应用芭蕾舞蹈艺术理论和科学训练方法,完善我国体育舞蹈教学训练手段、提高我国体育舞蹈运动技术水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已是国际奥委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即将会成为奥运会金牌比赛项目,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些前瞻性的战略措施。世界竞技体育舞蹈运动近年来以意大利和英国为先驱逐渐在向“快、新、美”方向发展的同时又为体育舞蹈注入了更深刻的艺术含义。这就对身体运动技能和艺术表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注重技能而忽视艺术表现力是我国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着眼点多考虑纯技术动作本身的训练,并把重点放在高难度动作反复的学习上,很少把完善教学训练方法,培养运动员舞蹈意识及艺术表现力的问题提到平时教学训练日程上来。原因:一是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至今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训练体系。二是多数的教师、教练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在教学和训练中只是根据自己对体育舞蹈的一知半解和有限的学习、比赛经验施教。因此,在教学训练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芭蕾舞蹈艺术经几百年的发展,博采众家之长,集成俄、法、英、美和意大利等欧洲舞蹈学派之艺术精华,早已形成自己完整而科学的训练体系。特别是在身体各部位的正确感觉以及舞蹈表现意识的科学训练方法上,具有独到之处。站在这个“艺术巨人”的肩膀上,研究、借鉴其科学的教学训练理论方法,吸收其优点,对完善我国体育舞蹈运动教学训练手段,缩小我国体育舞蹈运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建立起我国体育舞蹈学科教学训练理论支撑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1. 芭蕾乐感训练方法分析与应用

音乐是有声无形的,而舞蹈却是有形无声的,芭蕾艺术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境界,就在于它能将二者完美的融通为一体形成一种形声并茂的表现形式。诚然,这也是体育舞蹈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所以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细腻感受和理解。芭蕾是通过提高音乐修养来培养演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每节课、每一项作业,甚至最简单的动作都要求必须建立在深刻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目前我国体育舞蹈教学还很难达到这个水准,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教师都不是艺术类科班出生,艺术素养不够全面,尤其是音乐素养极为贫乏,甚至对舞蹈音乐节奏、节拍、时值、节奏类型、乐句、乐段这样最基本的音乐常识都认识不够,也就谈不上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形声合一。特别是在基础舞步学习阶段,大多教师都对音乐艺术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把握不同动作的正确用力以及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变换匹配关系。因此芭蕾在学生乐感培养方面的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1.1 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

芭蕾乐感训练注重正确地将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协调能力的培养。每一个组合或舞段的编排都要严格遵循舞曲音乐节奏规律,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表演的力度和性格,如对音乐节奏稍有破坏就会损坏艺术的准确性。其实音乐是与体育舞蹈本身的节奏相适应的,因为动作形象的内涵是要与音乐所表现的生命旋律交融在一起的,也只有当运动员与音乐融为一体时,才能表现出完美的艺术效果。在前几年的各级比赛中我们可以普遍看到,大部分选手在表现舞蹈动作力度时完全脱离了音乐性,将舞蹈跳成了“武蹈”。尤其在青少年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这与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关系。近两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一味简单模仿阶段,还是没有上升到理论认识层面。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个成功的舞者和优秀的教师必须细致的处理好每一个舞步的音乐节拍时值以及音乐的表现意图。如果说舞蹈艺术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乐团,而每一块肌肉都是一种乐器,在完成舞蹈动作时如果我们能以灵活蠕动的肌肉富有气息感的演绎和外化出音乐中所内涵的情感世界,那么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例如在伦巴舞中,我们可以通过身体重心及臀部给地板的挤压动作,以背部交织蠕动的肌肉来演绎和外化出伦巴音乐中所蕴含的那种藕断丝连、如胶似漆,发自灵魂深处如同岩浆一般炽热的情感。

1.2 肢体动作与音乐画面

芭蕾乐感训练强调有意识的用艺术化的肢体动作再现音乐画面能力的培养。要学生善于满怀创作激情地去领会音乐主题旋律。对音乐主题和情绪上的感知必能引起一种冲动和渴望——在训练中不仅做到技术上的完美,而且能创造性地展现音乐主题旋律的内涵。做到在离开训练场的时,不仅要清楚地记住技术动作,而且还要记住音乐节奏韵律,因为没有激情就没有创造性的艺术,这种韵律感知能力会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内在激情,同时还可以促进舞蹈整体动作技巧的掌握和提高。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多听听各种不同旋律的音乐,对所选音乐主题先有一个引导性的大致分析,然后再让学生去反复的练习体会,不断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再现音乐画面的能力。

1.3 动作感觉与音乐基调

芭蕾乐感训练还强调动作感觉能准确、自如地表现音乐基调能力的培养。要求演员能细心地感受舞曲音乐的基调,是抒情的、悲壮的、热烈而奔放的还是哀怨而委婉的等等。演员不仅要清楚表现了什么样的音乐基调,而且还要懂得如何来表现。芭蕾乐感训练特别强调舞蹈音乐应该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不是用来作为减轻疲劳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剂品。更要避免把音乐节奏当作一种没有情感色彩的简单机械操练口令,相反,要把音乐视为舞蹈动作的源泉,是舞蹈富有情感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然后再在音乐中去舞蹈,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动作感觉与音乐基调之间建立起细腻而正确的融通关系。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中获得一些启迪,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观念,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要有意识的安排或加大乐感训练课时比例,从表面上看虽然技术学习的课时减少,但他却能获得事倍功半,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乐感训练教学应从音乐的情感性着手来调动、启发学生情绪和想象力,帮助学生体会每一段音乐的内在含义,使其真正理解音乐的节奏、节拍、韵律和把握音乐的基调风格并能将每一个舞蹈动作融入其中,使其举手投足都要富有与音乐风格相匹配的节奏韵律感,逐步达到声中有形,形中有声,声形合一的要求,这样舞蹈技巧及艺术表现力就会随着音乐感受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成倍提高。

其实培养乐感并不需要另外建立一套特殊的教学体系,只要教师有意识的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地营造出一种乐感氛围,坚持不断地让学生养成一种善于解读音乐主题旋律和创造性地领会音乐内涵的习惯就好。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一点,体育舞蹈中所讲的“乐感”决不是音乐的简单复制,它应该是舞蹈音乐艺术的一种再创造,只是借助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更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表现形式,将舞蹈形态中蕴藏的神韵更形象的外化出来,形成一幅幅流动的形声并茂的艺术画面而已。所以,体育舞蹈决不是音乐的附属品,它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方法,不然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竞技体育艺术表现体系。

2. 芭蕾乐感记忆法分析与应用

芭蕾在应用音乐韵律激发、提高演员记忆力方面有独到之处。乐感记忆力是指演员能够牢牢地熟记他要创造的艺术形象,并能把贮藏在意识中的印象和经验在音乐韵律中准确无误地再现出来的能力。乐感记忆可分为三种:一是听觉记忆,演员把从教师那里和音乐中听到的一切固定在头脑意识中。二是视觉记忆,演员把从教师及音像资料中示范的一切固定在头脑意识中。三是运动感觉记忆,演员讲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技术动作,同过反复的练习固定在自己的意识中,形成动力定型。

体育舞蹈以华尔兹比赛套路为例,通常一场比赛为3分多钟,每分钟30小节,大约100小节左右,有三十多个组合步,三百多个各种不同类型的单个动作组成,选手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不仅要准确无误地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而且还要做到动作舒展优美、音乐节奏准确无误、其乐感记忆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可是在传统体育舞蹈教学中,通常教师都采用重复练习法来达到某一动作和比赛套路的强化记忆,很少有意识的将乐感训练完整的应用于动作和套路的记忆过程,这将是我国体育舞蹈选手在完成同一动作时与国外选手相比缺乏艺术内涵和个性音乐化表现特征的主要原因。借鉴芭蕾乐感记忆训练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可把音乐旋律、节奏、节拍的变化与舞蹈动作形象地结合起来,首先让学生建立起准确的听觉记忆。接着再以形象、生动而准确的示范或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视觉记忆。然后再在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基础上采用重复练习法,使学生建立起牢固的运动感觉记忆,最后形成具有音乐韵律感的动力定型动作。

记忆的各种特性彼此密切联系,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学生的记忆是建立在注意力受过良好训练的基础上。有时并不是学生的记忆力不好,而是注意力没有集中或是记忆方法有问题,这都会给记忆力带来最大的坏处。在教学中只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才能消除记忆力不够理想的缺陷。因此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从学习开始就要有意识的进行系统训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记忆力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1)短暂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久记忆(4)永久记忆,要想使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起码要进入第三个记忆阶段。在舞蹈技术训练过程中要实现长久记忆,只靠单一反复的练习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方法。其次,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必须能准确的判断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的记忆层次,这样才有可能对症下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训练计划。

3. 芭蕾乐感训练中的呼吸技术与应用

芭蕾在乐感训练中除了强调音乐韵律记忆外,还要求必须有正确的呼吸方法与之匹配。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指能随着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其呼吸节奏和深度。认为舞蹈没有充分持久而自然的呼吸,就不可能在动作上获得真正的自由,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高峰。正确的呼吸不仅是一种吸气吐气技术方法,更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成套的舞蹈动作内容和韵律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赋予舞蹈动作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就呼吸技术来讲体育舞蹈与芭蕾在原理上没有什么区别,一般要求在动作的一开始,就必须习惯于自然的用鼻子呼吸。如在做一些运动幅度和技术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时,最好用嘴吸气,用鼻子呼气,以便在短时间内达到呼吸节律的均匀。因为体育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律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呼吸的搭配也不可能对每一个舞蹈动作制订出一成不变的呼吸公式。但它还是有一些原则可遵循,一般来说在做发力、下降和收紧等舞蹈动作时与之相匹配的是呼气。做打开、延伸或上升等动作时与之相匹配的是吸气,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譬如在表现一些特殊情感的舞蹈动作中也出现有例外)。如果呼吸缺乏训练,完成舞蹈动作时出现上气不接下气或者是憋气情况,这就会导致肌肉运动的过度松弛或僵硬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因为音乐旋律永远在不断的演奏着,所以我们的肌肉运动也不能因为喘气或憋气而失去轻松自然的气息感,舞蹈艺术如果失去了这种气息感,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命。

良好的呼吸训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舞蹈的呼吸若能与富有音乐节律感的肌肉运动协调配合起来就会产生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艺术表现效果。例如在拉丁舞中,如果我们要表现一种激情四射的爱慕之情时,在舞蹈动作渐渐打开延伸的同时如果配合用嘴大口吸气直至窒息点,此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艺术表现效果。相反如果我们要表现一种凄惨悲切的痛苦情感时,在舞蹈动作渐渐收紧扭曲的同时如果配合用口鼻间断的呼气至窒息点,此时就会产生一种能震撼人心的艺术表现效果。其次这种“气息感”也是舞伴间连接引带,相互传递信息实现默契配合的最高艺术境界。

第五篇:《浅析体育课外活动小组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九三管理局大西江中学 房国权

近几年,有教育专家提出了开辟“第二课堂”,体育这一学科顺应时代潮流,也创建了自己的“第二课堂”即体育课外活动课,体育课外活动小组也就是体育实现“第二课堂”的主课堂。课外体育活动小组有着非常明确的开展目的,就是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愉悦身心,又因为参加学生因年级、性别、体质强弱等个体差异,对所要参加运动项目选择也有所差异,备受学生喜爱。体育课外活动小组在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充分发挥学生个人运动天赋,比体育课有更大吸引力。课外活动对锻炼身体的实用性更强,更具有自己的优势。因此、深受学生喜爱。那么,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与体育教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课外活动小组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与作用呢?

一、课外体育活动小组的作用与职能

课外体育活动小组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起着辅助补充的作用,它与正常体育课、学生参加体育比赛、日常训练等等密不可分。一同担负着完成体育课教学的任务。课外体育活动小组充分发挥其吸引力强、活动宽泛、自由选择等特点,为学生锻炼身体、补充知识技能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在体育教学中担负起巩固与补充的职能。

二、学生的运动兴趣在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中得到激发

由于课外体育活动小组在体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种种吸引性以及比赛时给学生带来的强烈取胜欲望,让学生及其向往,因此,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起到十分大的作用。兴趣爱好是学生选择参加活动项目的依据,学生在自身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项目就会自觉积极地在体育活动中展现自己;学生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中不断磨炼巩固。努力提高自己某一项目的技能水平,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可以在欣赏学校及社会所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和表演中,激发起参与比赛和参与锻炼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以参加运动为乐趣,以运动技能为展现自身的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练习活动。因此,体育课外活动小组对培养学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的热情,以及持之以恒的参加活动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在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中得到提高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小组能促使学生自己摸索、逐步提高体育教师所传授的课堂体育知识,通过对比发现自身的优缺点。课外体育活动小组的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参加赛事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创造奇迹和感受成功的平台,让平常的一块运动场成为他们展示个人才能的华丽舞台;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的约束不同于体育课堂,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促使学生实践练习中不断积累独立处理事件、独立选择锻炼方式、独立思考等等,从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

四、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中得到培养

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小组长期练习,是学生对练习的认知形成记忆,让学生逐渐养成锻炼的习惯,这种已经固化的习惯将陪伴他一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意识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师生共同坚持。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逐步的培养过程。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小组即愉悦了身心,又能够持之以恒地参加锻炼,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逐渐融入积极地、坚持不懈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和学习中,这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手段。

五、课外体育活动小组对体育教学的辅助作用

研究课外体育活动小组对体育教学的辅助作用首先要明确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依据学生的身体特点从学生际情况出发,争取让学生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体育活动方式非常灵活,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样式新颖,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进行选择。课外体育活动小组针对学生的年龄、年级、身体发育情况,有选择的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练习强度、练习时间,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使每学生都要得到适宜的、全面的锻炼。

依据课外体育活动小组活动的特点,学生掌握活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技巧,是与练习的时间与练习的密度息息相关的,每周上两、三节体育课的锻炼量是不能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求的。,只有通过课余的体育锻炼加以补充,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利用一部分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而体育课外活动小组的开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即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对体育教学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

六、构建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与体育课堂的新型关系

1、构建一个良性的、有实际成效的体育课外活动运行体系,每学期都要提早布置,及时开展,创新体育课外活动;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提高场地、设施、器材建设质量,挑选适合学生运动、锻炼的活动项目,特别是健身性强的游戏项目,让学生能全面参与、人人参与;安排教师在体育课外活动小组中担当辅导员,为体育课外活动小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

2、创建良好的学校内班级良性竞赛体系。学校组织班级间的体育比赛,参加校外的各类赛事,通过体育课外活动小组中成绩突出的队员,组建各类项目队伍,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竞赛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有的技能水平也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制定竞赛项目要选择适当项目、简化比赛规则,实现人人能参与、项项都有人,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搭建展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平台。

七、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需与学校相关部门协同开展

体育课外活动小组的开展,需要学生的踊跃参与,也离不开各位班主任的认真安排布置,更离不开管理者在人员和物质上的相助,只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各部门协同开展才能使体育课外活动小组正常运转,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一学期开始就将本学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安排进本学期的总课程表中,学生活动项目、活动内容按时间和场地合理安排好,尽量一次轮流进行。学校的场地运动器材分配好。并有专人进行带领训练、指导。要求学生参与练习的普及率与练习的质量结合在一起,体育课堂内学习内容与课外体育活动课配合进行,侧重每年进行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查项目的练习。将学校的体育强项和体育课堂紧密连接,让强项得到普及。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以及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了体育技能知识,等有其特殊的作用,指导学生利用现有场地、器材、运动设备争取没人都选取

一、两项体育健身运动项目,坚持长期练习、长期开展活动,使这一活动成为一所学校的传统。

体育课外活动小组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了学生接触各类体育项目、掌握体育技能的领域,也加强培养了学生与同学、社会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也对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热爱体育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课外体育活动小组自从出现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其地位就及其重要,无论学生、教师都及其喜爱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也充分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成为各级各类体育比赛的运动员输送基地,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与体育教学形成了即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上一篇:体育委员个人总结下一篇:统一公司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