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4-04-30

幼小衔接中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共8篇)

篇1:幼小衔接中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

提纲

1、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统一性

2、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 2.2 幼小衔接工作单向脱节 2.3幼小衔接工作的突击性 2.4幼小衔接工作小学化倾向严重 2.5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的误区

3、幼小衔接工作策略 3.1 加强衔接工作的全面性 3.2 幼小衔接的双相衔接

3.3 转变教师观念,坚持教育持久性和循序渐进 3.4 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到三方统一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 要】本文尝试从幼儿园工作的视角,试析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否则衔接不当会对幼儿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影响。这是一项需要三方合作统一的长期而持久的工作,作好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小顺利过渡。

【关键词】幼小衔接 存在问题 策略

现在幼儿园和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怎样才能顺利的进入小学,幼儿园也对幼小衔接的工作尤为重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于后续的学习产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龄前阶段的启蒙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对于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两者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国家制定了各种章程出台了各项法令,明确的指出幼儿园对于有效衔接工作的各项指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幼小衔接的形式却不容乐观。

1、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统一性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若处理不好,会影响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由于生活习惯上的改变,以及课目的繁多,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自理能力差、疲劳、厌学、等现象。很多孩子在进入小学以后,有些生活不能自理,上课时尿裤子不敢和老师说;没有时间观念,上课迟到;经常忘东忘西,带学具、家庭作业本;上课时不举手随便回答、接话;不知道谦让和关心别人;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无法融入集体等等。因此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和家长对于幼儿是否能顺利进入小学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

幼小衔接是要让幼儿既自然过渡升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又不要孩子在幼小衔接中失去快乐的童年的生活。可在实际工作中幼小衔接形式却不是很乐观,对于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小学和家长没有达成统一见解,合作也就无从谈起,甚至面对幼儿的不适应现象相互推卸责任。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否能顺利进入小学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并未能意识到孩子家园工作对于幼儿进入小学阶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老师在孩子刚进入小学对于孩子种种不适应,都归结为幼儿园老师没教好,因为小学的侧重点是对于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等。而幼儿园则认为家长不配合,由于大多是独身子女,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使得孩子依赖性太强,什么都包办代替不注重培养和配合幼儿园工作。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较大,三方并未达成统一见解,使得很多幼小衔接的工作都是趋于形式上,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既有连续性的要求也有阶段性的要求的工作。连续性要求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有效地连接与过渡,幼儿园教育要为小学教育做准备。阶段性要求教育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使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都符合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2 而是否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三方的统一。

2、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一项全面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大多都忽视对于幼儿德、体、美、劳的教育,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

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特别是对数学和语文的知识衔接,忽略对幼儿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创造力以及学习习惯、生活技能和品德方面的培养。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幼儿在进入小学时时,上学经常迟到;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把纽扣、塑料等放进嘴里;物品随意丢放、忘东忘西;一出校门吵着闹着让家长买这买那,不买就哭闹、踢打;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会自己穿衣服、不愿意走路,不喜欢运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且大多数幼儿的意志力较差并且由于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有些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的幼儿,回到家又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并且现在的住房大多是高楼,户少。大多家长不愿意方孩子单独在楼下玩,孩子在家的时候只能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或是做练习题,没什么锻炼的机会,也很少同龄孩子接触,缺乏社会交往能力。

2.2 幼小衔接工作单向脱节

现在大多幼儿园都积极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方法、目标、作息时间等方面逐渐一步一步向小学靠拢。但是小学很少考虑一年级初入学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每个幼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别差异,重要的是每个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虽然一样,但是每个幼儿园在模式上和要求上的偏向性却有所不同。很多小学教师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常说的一句话是:“幼儿园老师是怎么教的。”实际只是为幼儿园参观小学准备一些试听课和带幼儿参观一次小学环境,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过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到底衔接了哪些内容,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知识。只要出现问题,都归结于幼儿园老师没教好,家长没管好。没有真正意义上了解幼儿入学后情绪产生的波动,以及对初进小学的不适应从何而来。也未曾真正了解过幼儿在幼儿园时期的生活以及作息安排的改变。幼儿在幼儿园时期每日一日活动,有户外游戏时间、上课时间、午睡时间、区角游戏时间、还有适时的看动画片、听音乐跳舞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学内容丰富,教具新颖富有童趣。而在小学,只有上课下课,最多是每节课件休息10至15分钟。对于一年级学生,初进小学产生的情绪波动和出现的问题,小学老师不知道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幼儿的能力有强弱之分,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能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但能力较弱的幼儿,如果小学老师不加以了解,忽视孩子的不同,幼儿很容易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

2.3幼小衔接工作的突击性

幼小衔接是一项长远的工作,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进入小学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许多幼儿园在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都有一个误区,认为那是到大班才开展的工作,甚至很多幼儿园到了大班下学期才开始实施。幼儿在小班、中班时候,忽视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只 3 注重家长的意见,偏重于幼儿的吃、穿、冷、暖。忽略幼儿品德、卫生、倾听、表达能力、劳动能力、独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在幼儿进入小学后,许多一年级的学生不会自己系鞋带,整理书包、不会听课、不会翻书、不回握笔、经常迟到,厌学情绪严重,忽视了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规律。家长们从开始对孩子没要求,一时间变成了诸多要求,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在上,到了大班或进入小学,拼命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学习班,成果不佳,就打骂孩子,却很少从大班时期愿意常常陪孩子看一本书,一起阅读,听孩子说故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办代替。早晨上学来不及,就帮孩子穿衣服、系鞋带,结果孩子进入小学后,生活自理能力差。从开始对孩子的嘘寒问暖,进入小学后每天问的是作业布置的哪些,书背好没有,无法适应小学生活。

2.4幼小衔接工作小学化倾向严重

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将小学的内容提前的教授给幼儿,形成“小学化”倾向严重的教学误区。许多民办幼儿园在幼儿上中班的时候就开始教授幼儿写拼音、认汉字、做数学加减法。要求幼儿上课要坐端正、不许乱动、不能做小动作、练习写字常常坐满超过半小时以上。但很多幼儿园老师未曾真正了解过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且对于各门课的教授方法和书写格式等全然不知,就以自身认为的教学方法提前教授,使得幼儿进入小学后必须从头再改。在一个民办的幼儿的暑假困难班中,中班升大班的幼儿,每天回家有做不完的作业,在和家人聚会出去吃饭等菜的空档,都在不停的写数学题。发现后,尽然是一道数学算式,老师让抄14面之多。教师的说法是为了让孩子练字和加强记忆力。这样的提前教授和强加给孩子的知识,使得孩子提前厌学,对知识产生恐惧而不是兴趣。许多幼儿园不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学教具单一,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等,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每节课时间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25分钟,前后浮动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这是幼儿时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注意力而设定的富有科学的教学实践,也是最有效的,提前的增加课时量和超纲的教学内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还有不少幼儿园有许多硬性要求的行为规范、学习上的许多规则,小学化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不符合新世纪育人的需要,对幼儿形成负面影响。

某知名论坛上,有网友发帖说“读幼儿园的孩子被作业雷焦了”,贴出了一道幼儿园大班的作业题:“调皮猴买了苹果、梨、桃和橘子。苹果+桃+梨=15元,桃+苹果+橘子=18元,梨+苹果+橘子=16元,橘子+桃+梨=17元。你能判断出这些水果每只分别是多少钱吗?请填上正确的价格。”(2010年03月26日 《钱江晚报》 洪信良)这样超常的教育,阻碍了幼儿应有的发展。每个年龄都有这个阶段的任务,需要循序渐进,要有一个过度,不能在幼儿没到小学的时候提前大量教授小学的知识,这样会起反效果。

2.5 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的误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孩子像一棵大树,老师是树上的叶子,家长是树干,叶子常换但是树干始终都伴随着大树的成长。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但由于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的偏差和不当,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是负责孩子的饮食和健康,孩子学不好都是学校没有教好。则部分家长只重 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对终身的影响。现在每个年轻人大多都很忙,许多都是由爷爷奶奶们接送和陪伴成长。“隔代教育”的溺爱现象容易造成孩子不良心理和坏习惯。溺爱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爱得过度就会发生质变!据不完全统计,许多人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习惯、饮食习惯以及交往能力,都是由幼儿时期开始逐渐形成。不及时的加以引导和纠正,光是给孩子储备大量的学习知识,又缺乏良好的习惯培养,会造成孩子缺乏认真、畏难情绪严重、厌恶学习、身体状况底下,是的有效衔接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3、幼小衔接工作策略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1 加强衔接工作的全面性

有人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于孩子一天做多少,也不在孩子于一天做多好,关键在于孩子能够坚持多少天。积少才能成多,坚持才有结果。”

幼儿园要从小班起,循序渐进的做好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从孩子每日的卫生、饮食、合理的安排时间、身体素质的加强锻炼、安全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对幼儿展开全面性的引导和要求。

中班要加强良好的品德习惯培养,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会让幼儿一生受益。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尊重他人、能与他人分享、学会宽容、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品德习惯。

大班要加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培养幼儿善于思考、耐心倾听、有自信心、认真观察的习惯,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培养幼儿坐、立姿势,握笔姿势,让孩子用心听、并适时的给予孩子提问,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通过一个事物让幼儿经过认真观察,提出问题,多想多问,锻炼幼儿的想象力,通过想象力引起兴趣,引起兴趣后引导幼儿思考,有引导性的解答,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于发散思维,渐渐的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耐心引导和鼓励幼儿认真、耐心、细心的完成每一件事,事情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观察幼儿是否认真负责的去完成,能静下心有益于更好的参与到学习生活。

小学要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发现孩子的长处。不是只有学习才是第一位,要注重全面发展的培养,让孩子对生活抱有理想,愿意交流与他人分享,热爱生活、热爱运动、对艺术有热情,教会孩子掌握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并运用自己的时间去完成知识技能。不要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其他各项的突出表现。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教育家,也可能成为艺术家、发明家等等。要多看到孩子除了学习外好的一面,加以引导,是的孩子能全面发展,进入社会大家庭。

3.2 幼小衔接的双相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应确立近、远期两个教育目标,近期目标是帮助儿童顺利过渡进入 5 小学。带幼儿参观小学校园,熟悉小学环境,看一年级学生是怎样上课,怎样坐。请小学老师来幼儿园为幼儿试上展示课,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的教学模式。远期目标是为儿童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近期目标确立的幼儿园的衔接任务是:为儿童终生的发展奠定最初的素质基础,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等。

小学适当的安排一年级教师来幼儿园听课,了解幼儿园真正的一日活动和教学安排,从分了解幼儿园保教的市级情况,以及日常常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不是凭个人教育经验想象、摸索代班。合理的安排各学科进度,降低教学初期的教学难度与要求。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要增加趣味性正确的应用评价杠杆,转变教学理念,事实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鼓励学生,不要只注重“智”的教育,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更好的做到双相衔接,使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

3.3 转变教师观念,坚持教育持久性和循序渐进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而提高教师的素质的关键则在于转变就有观念,提高教师对衔接意义的认识,加深广大教师对儿童过渡期特点的理解,幼儿教师要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等书籍,注重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孩子上小学提前做好心里准备,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服务能力、注意力、社交能力、受挫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小学教师要认真的学习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从而使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研究过渡期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特点及需要,有计划,由针对性的开展衔接工作。

3.4 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到三方统一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以及小学的事情,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工作情况,以及纠正一些家长对小学片面的看法,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要求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科学常识、生活自理能力、20以内加减法、会认识简单的汉字、责任意识的培养。学会真正爱孩子,不迁就:让孩子懂得应该和不应该;不纵容:教孩子学会辨别对与错;不代替:做一个“有心的家长”。父母要以身作则注意言传身教,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孩子的榜样,因为幼儿时期,儿童的模仿能力强,看到好的举动,无形中就会模仿,反之也一样。一个家长的人生经验、身心修养、平时的为人处世,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也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水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长大以后少走弯路,所以,父母要多给孩子正面的形象。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对于外界是全方位吸收的,看到什么学什么。所以其实,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自我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注意及时观察孩子在家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也将孩子在园的一些情况和家长做及时的沟通,帮助幼儿共同实现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幼小衔接的工作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可以完成的,需要三方联合起来努力,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一起去解决,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让幼儿顺利的适应小学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丁名夫.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湖北师范学校硕士毕业论文,2010.05.2、吴立岗.基础教育要从习惯抓起.现代基础教育研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12.12.3、孟倩.幼小品德教育衔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5.4、欧阳睿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66种方法.海潮出版社,2008.6.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旅游出版社,2012.11.6、《加强和促进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工作通知》,文件,2012.07.

篇2:幼小衔接中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

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教育阶段,但两种教育机构的教育,无论是从时间、内容及方式上都千差万别.儿童在幼儿园上小学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跨越.很多孩子对即将跨入新的校园充满了期待,但也会有孩子对这个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解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就要求幼儿园适当接近小学教育模式,小学要适当的降低学习要求,要及早做好缩小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距.关键词:幼小衔接 存在的问题 对策

幼小衔接工作: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根据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和手段,帮助儿童逐步学会独立生活与学习,使儿童入小学后能较快的适应新生活,减少两种教育的差异给儿童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当前的幼小学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对衔接工作不重视、少沟通

小学与幼儿园的教学任务、内容及大纲要求的不同,从而使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缺少沟通各自按各自的轨道走,没有严格的联系制度.许多幼儿园的教师不知道小学的具体教学要求,盲目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到幼儿园教育甚至不对幼儿进行入小学的必要心理及习惯的准备.有的学前班不顾幼儿应该学什么,能接受什么而盲目的追随家长的思想引进拼音、识字、及10以上的算术,从而使刚上一年级的儿童认为“这些我都会”而不认真听课.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方法不同,有的小学教师不了解刚入小学孩子的心理认知规律,不知道使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采取重复多遍的抄写,从而使儿童边哭边写、心情烦躁、越写越丑、越写越错对学习产生反感和恐惧.还有的幼儿园没有衔接小学的内容和知识,导致幼儿园孩子升入小学时基础很差。

(二)错误理解幼小衔接,单纯在物质上和知识上做准备

1.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每个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有的家长在孩字刚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强硬让孩子学习汉字;有的家长把小学教材提前教学认为这样做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结果等儿童上小学以后就会自认为“这些我都知道”“这我都会”,对学习失去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上课老师讲课,听不进去,做小动作,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好的学习习惯养成,造成孩子认识的字不少,不知道正确的笔画名称和顺序,握笔姿势不对;虽学会了10以上的加减法,却对10以内的数概念弄不清,全靠孩子手指算,速度慢,错误多.家长急于求成,反而使儿童求知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强,缺乏上进心.(三)小学教师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的研究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教师偏重教学大纲上的任务与目标,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情感特点,兴趣爱好和困难所在.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上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不像幼儿园那样生动活泼而是相对固定、单一,小学教师也不像幼儿教师那样时时刻刻的关注孩子,而是在上完课后就离开,与孩子接触少.(四)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教育不够

在当今都是独生子的情况下,部分家长过度保护和娇宠孩子,使之在入小学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反应比较强烈.有一些孩子任性、娇气、依赖性强,以我为中心和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其他同学学习更感到吃力,他们不会打扫整理教室,不会独立整理书包,经常丢三落四,不懂得集体生活,不会团结合作等,缺乏独立的能力.这都会使他们容易产生厌学逃学倾向.家长要同学校合作,鼓励孩子自立自强.三、解决幼小衔接工作问题的措施

(一)幼儿园的衔接工作(略)。

(二)小学的衔接工作

篇3:幼小衔接中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小衔接,小学教育

1990年到1994年间原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 用时五年, 研究结果表明,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儿童的学校适应能力, ”在这项研究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均存在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种种不适应的问题, 城乡、区域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项目在全面推广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 让更多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盲目的攀比, 让孩子在身体、心理都未成熟的状态下接受超前教育。忽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以致让孩子进入小学后, 产生骄傲、厌学、懒惰等学习心理。幼儿园的教育围绕游戏教学, 幼儿从“玩中学”的学习转化为小学书本知识为主的学习, 要面临一次重要的角色转换。家长也承受许多压力, 幼儿或家长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 孩子是否子能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如何提前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对策?农村幼小衔接又存在哪些问题和现象呢?

一、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普遍性衔接”幼儿园办学环境、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教学。

到目前为止, 农村学前教育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 首先, 在农村地区, 一般有两种管理制度:一是学校幼儿园;另一种是个体幼儿园。其中学校自办幼儿园是以国家为单位的教育体制, 全面强调幼儿教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以幼儿教育的健康和心理发展为主;而个体幼儿园以各体经营为模式, 在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两种幼儿园的之间的差异性主要在于活动设施过少, 教学模式单一化和教学用具陈旧化。从而使农村教育教学的模式有一些滞后, 提醒家长再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可以普遍的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之路。

2.“忽视性衔接”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实际教学难以适应需要。

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中, 教师自身的素养、专业知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显现老龄化趋向, 教师教学文化程度、组织幼儿活动能力有所欠缺。农村幼儿园在很大程度上以“保姆式”教育为主, 辅以教育。在幼儿教育的教学中, 幼儿在考试制度上实行不考试、不评比。教学模式中, 幼儿“玩中学, 学中玩”的理念被忽视, 忽略了幼儿教育的德、智、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大多呈现小学化、成人化教育。这形成了幼儿园办学的主要模式, 使教师在实际教学难以适应现今的幼儿园的需求。

3.“随意性衔接”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 思想陈旧。

随着社会的发展, 普遍的父母选择外出谋生, 导致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大多数是偏向老人照顾孩子, 所以出现一种老年化趋势, 而较大多数的老人将自己的孙子、孙女视为掌上明珠, 并且在思想教育观念上出现陈旧化, 盲目地以孩子爱玩的天性为主。

教育方面, 因自身也未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 并缺乏早期幼儿教育知识的了解, 导致孩子在选择幼儿教育的过程中, 出现了随意性的选择。加之家长认为孩子若在幼儿园没有学到知识, 识字过慢等现象, 给予学校、教师施加了压力。这一观点也促使了教师在教学中不按儿童发展规律教学、拔苗助长, 加速了幼儿园中小学化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应解决的对策

1.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 改变农村现阶段的教育条件。

城市相对农村而言, 教师专业素养、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家长文化程度、社会信息量、教学辅助等方面的条件都比农村好。然而, 在孩子的健康状况, 如龋齿和近视的发病率, 生活空间, 空气清洁, 游戏伙伴, 游戏空间诸多方面, 农村优于城市。可见, 农村也有自己的优势。因此, 可充分利用农村宽阔的自然资源来建设一个良好的幼儿园教育场所, 实现现代化幼儿园教育模式, 也可以引进西方幼儿教育模式, 从而逐步提高农村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教学形式的发展。

2. 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合理实施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对幼儿进行全面性的学习与发展。”以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全面指导与培养。注重幼儿生理、心理、思想、行为习惯、品质、美德诸多方面的发展。切勿重知识书面讲解、轻理论实际操作, 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防止小学化教育深入扩散学前教育中, 成为主体教育。

3. 引进和鼓励优秀幼儿教师到农村教学, 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根据现阶段的社会发展, 农村教师大多数年龄偏大或幼儿教师知识储备量欠缺, 为积极带动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 相关政府应大力进行招聘和做好有关部门的宣传工作。同时, 引进具有幼儿教师资格的广大优秀人才, 提高和逐步完善幼小衔接。

4. 普及农村家长思想教育理念, 全面深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就像生活中的白纸一样, 每添一笔就多一份色彩, 父母就像孩子的彩笔,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教育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师专业素质基本完善的情况下, 将幼儿教育的‘德、智、体、美、劳’逐步深入家长群众思想观念中。幼儿园可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幼儿教育中的教育体制及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也可于家长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可实行家长参与幼儿早期教育的培训。

总的来说, 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中一个早期的弱势群体。一个国家、社会、家庭都不可抹缺对早期幼儿的教育培养和关爱, 同时更应该对幼小链接的发展得到社会关注与支持, 使农村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淡化。让更多的幼儿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孩子的天空添一份云彩, 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保持每一份纯真和可爱的笑脸。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印发, 2001.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指导性文件, 中国教育部, 2012.

[3]秦金亮, 著.儿童发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篇4:幼小衔接中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幼小衔接;微观系统;定义

当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时,就进入了接受正规教育的一个标志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幼儿本身的经历会对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的学习阶段是现代教育衔接工作的重点。基于微观角度可以发现,幼小衔接工作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家长在其中起到的首先是引导作用,幼儿园在其中扮演的是铺垫角色,小学在其中创造的过渡阶段都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幼小衔接的定义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指幼儿园的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连接和过渡。它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儿童顺利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生活当中,并且对新的环境快速适应,接受因为环境不同带来的变化影响,进而达到身体和心理上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现阶段我国的幼小衔接工作尚不完善,在家长、幼儿园、小学之中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衔接体系,在衔接中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分了解幼小衔接的定义和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树立起良好的幼小衔接思想,更好地完成幼小衔接工作,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现阶段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

1.家长衔接观念落后

从微观角度中可以发现,在现阶段的幼小衔接工作当中,家长往往没有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对于儿童来说,家长都是第一任老师,对儿童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现代,更多的家长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希望儿童更早地接触到相关知识体系,希望儿童快人一步“赢在起跑线”,但是却忽略了儿童本身的心理诉求,忽略了儿童良好的习惯培养,并且在情感情绪和社会交往层面都有着一定的疏忽。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儿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育。陈旧的教育理念使得家长疏于幼小衔接工作,使儿童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

2.幼儿园知识教育过早

在现代幼儿园的教育中,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往往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授工作。在幼儿园中大量开设识字认字、数学计算等知识课程。在不符合幼儿学习的年龄中把这些知识强行塞给儿童,进行填鸭式教育。幼儿园在其中没有做好自己的教育,一味追求知识体系的建立,忽略了儿童本身的发展需求。幼小衔接需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制订相关计划,而传统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正是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按照自己的既定路线完成工厂式教育。

3.小学衔接工作被动

小学在幼小衔接的工作当中显得较为被动,在幼小衔接中较少参与其中。小学与幼儿园在教育环境上已经发生了改变,小学教师如果不能按照儿童的个体差异来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衔接工作的失误。小学在现在的幼小衔接中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局面,由于幼儿园大多在学前教育时就已经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小学教师往往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因此也会疏于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视。

三、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对策

1.家长要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要改变家长陈旧的教育理念,让家长不再认为知识的学习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部分,而应该重视起儿童本身的素质成长和发育,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坚强的后盾。注意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自身起到的引导作用,给儿童充分的安全感,让幼儿在成长中不会受到过大压力的影响。

2.幼儿园做好衔接铺垫工作

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该做好自身的铺垫作用,不应该过早和过度地开展幼儿的知识传授教育,让幼儿在成长中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幼儿园应该根据幼儿本身成长展现出来的素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让儿童参观小学、了解小学,做好铺垫工作。

综上所述,从微观角度观察现阶段的幼小衔接问题在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家长衔接观念的落后、幼儿园过分看重知识传授、小学衔接断层等问题在现代幼小衔接中屡见不鲜。忽略了幼儿本身的综合素质成长,一味追求知识体系的建立,想要快人一步赢在起跑线上,结果却是对幼儿今后的发展造成影响。幼小衔接是现阶段幼儿跨向小学的重要链接方式,需要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良好的衔接环境,让幼儿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不过早地接触知识,不落后于自身成长,做好充足准备,从幼儿园向小学跨进,更好地促进儿童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骆秀萍.幼小衔接中微观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篇5: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目前我国在实现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幼儿园与小学缺乏联系、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材编写的问题以及对于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的策略分析。

关键字:幼小衔接 儿童 小学 幼儿园

幼小衔接,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而要真正实现幼小衔接,使幼儿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关键是幼儿园,家庭,小学之间的配合。

一.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人们渐渐走向了一个极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在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主要体现在: 1.1 在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健康、科学、语言、艺术和社会五大领域。这表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的,是启蒙性的。而一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园把原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简单的划分为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几门文化课程,片面的强调知识的掌握。教育内容强调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以及十以内加减法等,而忽略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1.2 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

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以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游戏为主的。游戏是幼儿天性所在,游戏本身就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形式。然而在一些幼儿园中常常采用小学的班级授课制来实施教学内容,采取跟读式的教育方式——老师读一个字,学生跟读一个字。1.3 在教育测评上,偏重技能和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在日常活动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幼儿园的测试包括识字、计算、英语单词、拼音、语言、艺术。在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往往拿出一张准备好的“试卷”来对幼儿进行“考核”。

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现在幼儿园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实现

[1]幼小衔接的完全扭曲。

2.把实现幼小衔接当成是两阶段的过渡,忽略衔接的连续性

目前我国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幼儿园老师不了解小学教材的大纲和教材,小学老师不懂得幼儿园教材的特点。而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在教育目标上,幼儿园重能力,而小学重知识;

(2)在教育内容上,幼儿园重综合性知识,而小学重学科性知识;(3)在师生关系上,幼儿园重生活上的照顾,而小学重学习上的指导;

(4)在教育组织与实施上,幼儿园重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小学重课堂传授;

由于这些不容忽视的差异的存在,造成了幼儿进入小学的各种不适应。

3.在实现幼小衔接时间上的短暂性与仓促性

教师与家长常常忽略儿童各种能力形成的长期性与持续性,过分关注儿童智力的增长,忽视其各种良好品质的形成。例如,一些幼儿园为了表面上的实现幼小衔接,经常在儿童大班快结束的一个月给他们强行地实行小学的一些规章制度。这样做,不但没有成功地实现幼小衔接,相反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这种做法由于在时间上没有任何的过渡,对于突然改变的东西没有适应的时间,从而使幼儿容易感到恐慌和焦虑。

4.幼儿园教材和小学教材编写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材的编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目前幼儿园教材与小学教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教学内容而言,幼儿园教材内容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多采用图画的形式,包括大量的游戏活动,注重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小学教材内容有大量的文字,抽象性强,游戏活动少,课程组织形式单调,注重培养儿童学科性的知识。因此,在教材的编制上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共同协商,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5.严格的小学入学考试

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对于那些办学质量高、声誉好的小学,家长们都争着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这些学校每年报名的学生很多,但是招生数量有限。学校为了选择优秀学生,就会采取招生考试方式。这些考试内容严重地超出了儿童的知识范围,大都是小学阶段的知识。其实,这也是导致有些幼儿园教授内容超标化的原因。6.私营幼儿园的激烈竞争

目前我国幼儿园中私营幼儿园占很大比例。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获得更好的生源,大量的私营幼儿园开办各种特色班,包括珠心算、智力开发等等。教育内容与教育部规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五大方面的内容背离甚大,教学内容严重向小学靠拢,甚至超出了小学三年级的内容。这样做的后果是增加了儿童进入小学生活适应性的困难。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的看到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常常会忽略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过度的重视学习成绩和分数的作用,而忽略了幼儿自己本身所拥有的天赋。

二.实现幼小衔接的策略

1.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

办园者的教育理念正确与否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幼儿园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来办园。

一方面,幼儿园要注重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不能只是重视科学与知识而忽略幼儿情感态度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幼儿阶段,游戏是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形式,教育要以游戏的形式展现给幼儿。幼儿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幼儿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园长必须牢记:幼儿园是“培养人”的场所,而不是“利润”机构。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组织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2.小学与幼儿园要相互联系,互相沟通,使幼儿身心健康持续的发展

要实现幼小衔接,小学和幼儿园都需要改革,在教育方法、教育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的教师要读一些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书,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幼儿园大班教师要适当培养幼儿各种规则意识。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1)幼儿园大班可以通过组织多种主题活动,使儿童熟悉了解小学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例如开展“我是小学生”的主题活动,让儿童学习背书包、系红领中。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儿童体验到做小学生的光荣与自豪。另外,幼儿园教师定期组织幼儿去小学进行参观,幼儿园与小学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与小学生进行交谈,使他们了解小学生是如何学习与生活的。

(2)小学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多关注儿童的生活,给予儿童必要的帮助与照顾。

(3)幼儿园和小学定期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与小学一二年级教师教育经验座谈会。通过双方的沟通,使他们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幼儿园大班教师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使儿童与小学生活逐渐接轨;小学教师通过吸收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了解初入小学的儿童的心理特点,以适应儿童的需要。3.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首先,家长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各种生活能力。对于那些刚结束幼儿园生活,步入新环境的幼儿来说,独立生活能力无疑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长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儿童各种能力,例如,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其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作息时间上,养成按时起床,不能迟到,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要让儿童养成不挑食、定时定量的习惯。另外,家长可以适当分配孩子一些任务,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最后,家长应该记住孩子在步入一个新的环境出现一些不自然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过于紧张和恐慌。在儿童即将步入小学生活的前两个月,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给孩子讲述关于小学生的情况,使孩子在内心形成对小学生活的一种憧憬与向往。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先有一些心理上的准备,不至于突然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而不知所措。

总之,在实现幼小衔接时,家长要记住:儿童良好人格的塑造比起一张成绩单来说要重要的多。

参考文献:

篇6:幼小衔接中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

――2008学前教育年会发言

点击数:[5203] 作者:陈春莲(中国福利会托儿所)

2008-05-14

内容摘要: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以来为我们所密切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否则衔接不当会对幼儿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影响。从整体上看,现今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弊端。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待我们正确面对,并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本文尝试从幼儿园工作的视角,重点从幼小双向衔接和重点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能力,以及重视兴趣和情感入手,作好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小顺利过渡。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小学教育 衔接

一.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应确立近、远期两个教育目标,近期目标是帮助儿童顺利过渡进入小学。远期目标是为儿童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近期目标确立的幼儿园的衔接任务是:为儿童终生的发展奠定最初的素质基础,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等。

幼小衔接要让幼儿既自然过渡升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又不缺乏幼儿在幼儿园中度过快乐的童年生活,获得知识与技能,并获得一生的素质发展的良好基础。

二.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央教科所的一位资深教授谈到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时指出:从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来看,现在最薄弱的一环是幼小衔接。明确指出幼小衔接对儿童的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在幼儿园的工作和对小学的调查问访中,搜集了一些相应的资料,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幼小衔接的坡度太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这是幼小衔接存在的原因。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如“奇妙的影子”、“各种各样的车”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看图说话锻炼幼儿观察、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种种不同,告诉我们幼小衔接是必要的。

同时幼小衔接也是重要的。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幼小衔接工作做的如何会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发展。经我们200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出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以下不良适应表现:

表现方面

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

社会适应性方面

厌学、情绪激烈

具体表现

身体不适,过度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睡眠不足

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

人际关系紧张,同学之间冷淡,不会和谐交往

学业失败率高,有攻击性行为,逃课现象严重

恐惧老师

人数比例

17%

21.3%

26.8%

15.7%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幼儿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仅就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以探讨。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

我们对江苏、上海等地的12所幼儿园做过访谈调查,发现幼儿园小学化情况非常严重。

如: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在儿童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能力和品质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邓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四.加强幼小衔接的对策

如果如果说,孩子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是第一次“社会性断奶”的话,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则是“第二次社会性断奶”。升入小学幼儿面临活动形式、生活环境、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等等变化,这一切给教师和家长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让我们的孩子能走得顺畅一点,快一点。而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幼儿园应重点做好哪些幼小衔接工作?

1.“双向衔接”。

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也要为儿童做好准备。事实证明,双向衔接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的双方配合与协作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如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后期的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使幼儿身心状态和学习环境与学校生活的内容与节奏逐渐协调起来。衔接应是双向的。幼儿园教师与小学老师要多交流与沟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孩子的心理状

况。在幼儿入小学初期,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语言和符号,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减少呆板式的上课,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方式。保持衔接工作的系统化、保证教育的连续性。我们需要幼儿园与小学相互开放,幼儿园活动与小学课堂的互动开放,参观小学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还可与小学生联欢,搞“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这对于消除多年来一些幼儿园老师与小学老师因交流太少引起的误会,打消大班家长的一些顾虑都具有直接的作用。也有效的减小了幼小衔接的坡度。

2.有重点的衔接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城市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如城市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重点是生活自理方面,而农村幼儿园则着重于人际交往方面。

同时,应该看到,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是解决衔接的关键所在。孩子的个体的适应能力不同。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衔接重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阶段。

3.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1)进一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懂得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大班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如:遵守班级常规;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们可通过开展规则游戏让幼儿逐步了解规则,有意识的发展他们的自控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增强其对任务的责任心。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衔接时期,因为其间的跨度比较大,孩子容易有挫折感。这时,我们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和快乐的氛围。要让孩子知道,即使遇到挫折,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并进一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激发孩子上小学的强烈愿望。在幼儿园教育中,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

因此,社会性培养是有效衔接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4.思维能力衔接。

初入学儿童入学后读写和数学学习方面存在很大难度,这主要是思维能力培养不够所致。观察力、分析判断力弱会影响语文学习中对形近字的辨析、偏旁部首的归类等;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差会影响小学生正确地把握汉字和拼音的书写;而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小学生系统学习的基础,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都离不开这一基础。因此,在幼小衔接期,应适当提高语言和教学内容的概括性,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和推理等能力,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5.作息规律衔接

在入学前几个月,可以按照小学的时间表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计划。例如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从7月开始,可逐渐安排孩子进行午间活动,让孩子习惯不午睡。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可延长时间,适当增加课时,并逐步减少睡眠时间。

6.教师观念衔接

许多幼小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而提高教师的素质的关键则在于转变就有观念,提高教师对衔接意义的认识,加深广大教师对儿童过渡期特点的理解,从而使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研究过渡期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特点及需要,有计划,由针对性的开展衔接工作。

7.兴趣和情感的准备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有准备,才有一切。”入学前的准备不在于学几个汉字或会几道算术题,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字读书写汉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经常在班中举行看图书讲故事的活动,鼓励孩子们带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回园,利用餐前、餐后、离园前等空闲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者在“大带小”活动中,讲故事给小、中班的弟弟、妹妹听。这样,孩子在心理上就会减少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并适当增加一些汉语拼音和执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多种教育活动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8.综合各方力量,做好衔接工作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与小学的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还应该与家长社区互相配合,形成影响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幼儿和小学阶段,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无论是儿童的生活起居,还是社会性行为,学习习惯,都受家长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因此,做好家长工作,转变家长观念,与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配合搞好过渡期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问题需要幼儿园、小学帮助和正确指导加以解决。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活动、个别家访、家园联系册、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途径吸引家长配合幼儿园、小学做好衔接教育工作。幼儿园还应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协作,大力宣传做好衔接工作的重大意义。使全社会对此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做好衔接工作。

9.尝试混龄教学。

不分年级教学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不同年龄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这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有效衔接工作,这是一项持久战,需要我们一起共同努力!

篇7:幼小衔接中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 要: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以来备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地影响,使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否则,会对幼儿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小 衔接工作是摆在幼教工作者及家长面前急需了解和研究的课题。从幼儿园工作的视角来看,幼小衔接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有: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的衔接。

关键词:幼儿;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1.绪论

1.1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过程,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若处理不好,会影响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儿童不但会出现身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体重下降等现象;在心理方面,儿童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过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社交不良、厌学、学习困难。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重视幼小衔接。

1.2研究背景

幼小衔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幼儿在学习方式、人际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易发生“陡坡效应”,2001年7月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是单方面的谁想谁靠拢,而是双向性的互动衔接。但是,现实工作中的有效衔接形式并不乐观。对于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小学和家长没有达成统一见解,合作也就无从谈起,甚至面对幼儿的不适应现象相互推卸责任。如很多家长把幼小衔接问题当作是幼儿园和小学自己的事情,并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幼儿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这个阶段的重要作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转折时期,而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过渡阶段是关系到儿童将来顺利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较大,这给幼儿和教育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既有连续性的要求也有阶段性的要求。连续性要求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幼小地连接与过渡,幼儿园教育要为小学教育做准备。阶段性要求教育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使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都符合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不同时代的儿童在身心发展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上大同但也有小异,社会条件和独生子女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因此,有效衔接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001年3月,在全国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为原本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庞丽娟教授,连同26位政协委员,发起了一份提案,郑重提议:“加强学前教育理发与科研”。这意味着幼小课程衔接的开发更需要有较强的立法与科研。1.3研究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和考验,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既是学前教育的内容,也是小学教育的需要,更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许多幼教工作者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本身作为一个工作在前线的幼教工作者,尝试从幼儿园工作的视角来分析研究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寻幼小衔接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使幼小衔接顺利过渡。

1.4研究路径

本人通过查阅大量的图书、期刊杂志、学术论文及网络数据库的相关文章并进行分析,整理了大量有关有效衔接问题的文献与研究,并从有效衔接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这些文献仔细的查阅、分析,使我对有效衔接研究的现状有了更详尽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以前研究有一些不足之处。

在充分了解了目前的研究的基础上,我据此确立了本研究的思路,即通过整理大量的相关文献,总结出目前我国有效衔接的现状,提出有效衔接所面临的问题。

2.幼小衔接的现状

2.1民办幼儿园与小学缺乏有效衔接。有部分民办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主要进行的是幼儿的知识准备、学习习惯、时间等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民办幼儿园缺乏行为习惯、心理适应性的科学衔接。

2.2互动不畅,未达到共识。小学开始主动和幼儿园联系进行幼小衔接,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是双方互动工作形式比较单一,小学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内涵认识未达成共识。因此,衔接工作深度和连续性不够,互动不畅。

2.3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有些家庭、小学及民办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明显,只关注幼儿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幼儿的学习兴趣、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培养关注不够,尤其是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2.4“幼小衔接”的方法单一,对低年级教师的培训不够,小学教师对幼儿成长的规律和教育规律认识不充分。家长中盛传不学会拼音、计算,到小学学习绝对跟不上的观念。所以,会不会拼音、计算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

2.5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部分教师对幼小衔接教育认识不足,思想不统一,没有充分认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尤其是缺乏正确的导向,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如在幼儿园大班,把上课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的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自制力及心理适应性等的训练和培养常常被忽略了。2.6盲目超前。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的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十分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当幼儿的“知识储备”用完后,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

3.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教育对象处于不同年龄的特点,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各自有明显的阶段性、明确的教育任务、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因此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一个平滑过渡,否则会给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应有的曲折。目前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对这两个教育阶段过大的差异认识不足。那么,幼小衔接中常见问题有哪些呢?

3.1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脱节问题

幼儿园衔接“一头热”:作为幼儿园,我们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的准备工作,而小学却无动于衷,因此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联合国的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好准备。”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必由之路。

3.2 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

孩子坐不住: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学习也往往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并且活动的时间间隔短。而进入一年级后,课程教学都以“坐式”教学为主,一节课的时间长,导致刚入学的孩子很难适应这么大的改变。

3.3 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

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发现幼儿园小学化管理非常严重,而且呈加速蔓延之势。尤其幼儿园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习为主。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背诵课文、做数学题,并以此来做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讲课则一味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等,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还有不少幼儿园有许多硬性要求的行为规范、学习上的许多规则,比如对老师要绝对的服从,要听话,不许插嘴;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玩小动作、说话。小学化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不符合新世纪育人的需要,对幼儿形成负面影响。

3.4 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有些小学教师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事,与小学无关,形成衔接的一边倒。因此,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儿童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联合国的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好准备。”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3.5 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有些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健康的身体、积极地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能力和品质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生活能力以及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违背教学规律,摧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6 家长理念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由于传统的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储备知识”用尽了,又缺乏认真的学习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这些家长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了阻力。

4.幼小衔接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为我国目前面临的幼小衔接问题提出了入港建议,认为结局幼小衔接问题,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必须进行幼小的双向改革;正确认识儿童发展中学前和小学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前提;明确幼小双方的教育任务,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核心。在衔接中,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小学的主要任务是做好适应工作;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家长工作、做好组织工作等。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最重要的是建立幼小教育的平等合作关系,推行多方位的幼小衔接措施,包括加强有效沟通、协调幼小课程衔接、优化教师专业素养、搭建幼小衔接教研平台等。具体的策略有一下几方面:

1.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进入小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们将在小学中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并且在心理发展方面,也将转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其生活作息时间也有所改变;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这些变化,都提醒我们要注意做好儿童的入学准备工作。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

2.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让他们逐步学会自理、自立,以更好地适应生活。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还应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到了大班的第二学期,教师应逐渐放松对幼儿的直接辅导。教师在提出活动的要求后,可让幼儿自己去完成,并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克服困难,争取独自完成学习任务,让幼儿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后的喜悦。

3.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自制能力。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的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极易分散,周围的事物往往会影响儿童对完成当前任务的兴趣,经常会在完成任务时由于周围事物的影响转移注意力而中途放弃,所以逐步引导儿童在活动中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可以通过让幼儿做一些感兴趣的游戏,使幼儿的坚持性、自制力逐步提高。

4.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召开专题家长会,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要求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小巧安全、简洁实用的学习用品;调整好幼儿的作息规律,一般可以早晨6点起,晚上8 点睡,至少保证10 小时的睡眠。

5.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交流。

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办公室、操场,教师适时介绍这些场所的作用,观摩小学生上课的情形。例如,看小学生是如何上课的,小学生如何注意听讲,如何摆放学习用具的。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这些场所的作用,也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激起了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向往。

总之,做好幼小衔接,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幼小衔接工作既是孩子外部学习的环境的衔接,又是孩子内部学习精神的衔接,这是个看似简单实则重要的一环,希望我们共同做好衔接工作,为幼儿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幼小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教育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教育无论是从时间、内容及方式上都千差万别。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跨越,对于幼儿来说,要从根本上适应起来很难,所以教师应挖掘出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措施。

一、幼小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学习环境 的改变。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在这个新环境中,很多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无法立刻适应。进入小学,学生要实现依赖向独立的过渡,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被以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所取代,口头语言的学习形式被书本式的学习方式所取代,自由的学习环境被受纪律约束的课堂环境所取代,这些变化容易使学生形成学习障碍,从而引起学生心理的不适应。

2. 各自不同 的身心发 展特点。 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因此刚入学的学生在心理上不能适应,久而久之,在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通常表现为不安、恐惧,不愿与人交往、对学习有所厌倦等。所以,这一阶段需要家长的关注和教师的引导,安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3. 外界期望 值过高造 成的压力过大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抱有极高的希望,外加升学率的压力,教师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从而减少了玩耍的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对策

1. 幼儿园有 计划地与 附近的小 学加强联系。 幼儿园与小学要进行定期沟通,了解彼此教育改革工作的进程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计划、要求、各科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以便强化衔接工作的稳定性、一致性。

2. 培养学生 对小学生 活的适应 性。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就是培养学生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3. 帮助学生 做好入学 前的学习 准备。幼儿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上学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爱看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等,激发其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做事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品质,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4.选择科学 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教师要适当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及内容,适当减少语文、数学的书面作业,把思想品德教育与故事结合起来。要改革教材教法,灵活安排教学活动,适当增加兴趣活动、语言表演、自制小型游戏器材等,建立起既启发学生思维,又能保证完整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

5.根据实际 情况减轻 课业负担 。教师应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开辟多种学习通道,加大课内课外结合,加强德智体美多种领域活动之间的联系。另外,还应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抚慰学生焦虑的心情,调动与发挥儿童的主动精神,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 增强学生的自 信心。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 其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家长要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在解决难题时感受到乐趣, 培养学生对失败的承受力。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能使学生在群体中增强竞争能力,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本领, 使学生从直觉上感到上小学的好处和乐趣。

总之,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在心理适应方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初入小学的这一时期,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上一篇:三月二十一的杂文随笔下一篇:景州寻秋作文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