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2022-09-11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交叉融合科学、艺术、技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开设这一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但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视专业课而忽视理论课这一问题。艺术设计专业应该旨在培养具有艺术设计相关职业的从业素质, 同时又具备深厚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支撑的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日后的从业生涯中、专业领域中更富竞争力, 成为一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的设计师。“《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 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它促使艺术院校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艺术理论素养, 把握艺术的本质, 对开展创造性艺术实践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课主要包括艺术概论、中西方美术史、美学、设计心理学等等。本文以《艺术概论》这一课程为例, 对其教学现状进行剖析, 进而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多向联动”的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教学现状剖析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就是高考生报考高校专业和高校加强专业建设的风向标, 在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讯号的影响下,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专业成为众多考生选择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 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 机遇和挑战并存中, 一方面是生源的趋之若鹜, 去却了冷门学科对招生不饱和的担忧, 另一方面是让艺术设计还未成熟的理论与教法不得不仓促迎合。而且, 随着全国招生政策的改革生源也日趋多元化。其中文理类生源与艺术类生源在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上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差异, 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也出现差异化较大的状况。

(一) 课程性质

《艺术概论》是高校艺术院校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对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 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创作的规律、艺术作品的属性、艺术接受的现实意义以及艺术种类特点。可以说, 《艺术概论》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最重要的理论课程之一, 在理论课程整体之中起着重要的先导和基础性作用。通过对《艺术概论》这一课程的学习和掌握, 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艺术以及美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艺术与美的关系, 从而得以对艺术活动进行更加深度的分析和研究, 培养积极的审美情操、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中能够参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而进行, 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 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艺术才能。“学生可通过学习探索艺术发展的历程与艺术的本质所在, 理解各门类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掌握艺术的发生、发展与发扬的基本原理。作为艺术类本科生非常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 其引导本科生更好地进入艺术学习的大门, 是艺术类本科生进行艺术学习生涯的基石。”[2]这一课程的理论性较强, 知识层面涉及广泛, 理解、掌握和运用的难度较大, 但只有充分掌握《艺术概论》的基础理论, 才能对设计的本质与真谛产生透彻的理解, 从而指导实践, 完成更优秀的设计作品。

(二) 教学现状中的突出问题

《艺术概论》的学习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创作中美学规律的基础性理论课程, 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诸多理论课中的基础先导性课程, 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其中的理论知识, 才能在宏观上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操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掌握其规律性, 从而在具体设计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适应完成设计作品的需要。但是, 在高校现实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不够重视, 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其一学生的偏识。从客观上看, 艺术类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 思维活动中感性大于理性, 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没有兴趣甚至排斥。从主观上看, 艺术类学生大都抱有实用性学习心理, 认为专业技法熟练掌握对于个人专业发展才是更重要的, 导致上理论课 (时) 溜号 (不专心) 、课后也懒得 (不进行) 温习和研究。加之, 《艺术概论》这一类理论知识课程的教学方式往往偏向于传统式, 学生针对此类课程的学习也往往采用背诵的方式应付考试, 久而久之, 忽略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之间的联系, 变得愈加不够重视理论知识课程的学习。

其二教师的乏教。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依赖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偏见于理论学习的学生又面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衔接不足或衔接方法欠缺的问题, 包括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走过场问题。教师对于专业理论讲授过于照本宣科, 学生会听得厌倦, 以为都是书本上写着的东西, 认不认真听讲无所谓, 有用时翻翻书本就是手到擒来的知识。而且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很难在实际案例中得到实践, 即使涉及到实际操作, 也与真实的工作流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更加忽视理论学习, 从而导致《艺术概论》等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欠佳。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缺乏了理论的艺术设计构思无疑会是专业能力的缺欠, 自然也就形成了学生艺术设计素养的先天不足。

二、艺术设计专业《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艺术设计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性的审美活动, 是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问题求解和智能文化创造形态, 因此, 艺术设计专业《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要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审美能力、感悟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需要不僵化于传统、不拘于一格的教学方法, 因此, 其教学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多向联动”, 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解惑”“启智”“育美”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可采用的方法包括:

第一, 重视并加强理论教学。艺术设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专业, 学生在日后步入社会的职业生涯中, 其职业素养往往是用人单位所更加看重的一点。高校亟待转变教学理念, 注重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这就需要使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体系, 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对于《艺术概论》理论知识的兴趣和意识。同时, 要将理论知识课程与当代艺术设计理念与形式联系起来, 让理论知识做好设计实践的铺垫, 将实际案例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衔接起来, 引入理论服务于创作的理念, 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作用。

第二,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就《艺术概论》而言, 这一课程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才是艺术, 又是什么指导艺术活动, 从而指导学生遵循审美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作、接受和批评, 是帮助学生树立艺术观的课程。这就要求课程构建出合理的体系, 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足够的了解, 同时通过市场调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

第三, 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在目前的教学课堂上, 虽然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媒介, 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但实际上, 教学模式仍然是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由于《艺术概论》课程的理论性较强, 在教学中多采用电子演示文稿展示教学内容的方法进行教学, 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对于演示文稿产生了过度依赖, 甚至在课堂上仅仅通过抄写演示文稿中的内容来进行学习, 忽略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让理论知识更加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却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也未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因此, 提议在课堂中添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并尽量减少幻灯片演示的内容, 避免学生因为抄写笔记而忽略了宝贵的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 针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引导性提问, 以此方式带出教学内容, 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他们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

第四, 紧密衔接理论知识与专业课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项目、设计大赛等等, 并建立学习微信小组, 随时与学生交流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强化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认识到理论课程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性意义, 从而使他们在主观上认同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增加课堂设计的环节, 针对重点理论知识适当的融入课堂互动。只要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理论学习对于专业技术实践的指导意义和支撑作用, 就会调动起自身学习的能动性。

第五, 强化“五向度”实践教学。艺术来源于生活, 同样, 学艺术设计和搞艺术设计也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生活体验和专业能力历练, 因此, 要从课程实践教学、创作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行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等五个向度加强实践教学, 让本专业学生通过动态的、综合的培养过程, 有目的地接触社会, 接触实践, 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 提高他们综合设计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 为毕业后尽快胜任设计岗位、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作好铺垫。

第六, 创造开放式教学环境。“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大学生每天都接触网络、利用网络, 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随身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模式, 引导学生通过信息阅读、视频学习交流等方式博览艺术设计知识, 广开专业视野, 要制作并利用多媒体课件, 以情景再现的形式, 在讲授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美学原理或设计理念时可以多利用多媒体做案例示范, 与同学们探讨实际案例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 结合理论知识,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提升教学效果。要特别重视学生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设计环节的组织和锻炼, 将过去封闭式、灌输型教学方法向开放性理论教学方法转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语言表述、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能力, 以适应未来设计工作需要。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 对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质和量上的要求, 艺术设计毕业生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 同时也应该拥有深厚的文化储备和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才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并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这就要求高校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开拓他们的眼界, 培养优秀的艺术情操和深入学习探索的能力, 使他们能够创作出更优秀的设计作品。

摘要: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主要分为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和职业选修) 课两大部分。而对于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中的基础理论课, 各大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兴趣缺乏以及轻视现象, 在教学方法上显示出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试图以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概论》课程为例, 探讨提升学生对专业技术必修基础课 (的) 重视程度、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改 (等两方面问题, 以便在《艺术概论》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寻求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艺术概论,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茵, 李征.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 2017 (2) :36-38

[2] 王伟, 张译丹, 孟丹, 陈媛.艺术类本科生《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艺术设计 (理论) , 2018 (ZI) :89.

上一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舞弊问题研究下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