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高中生考试作弊心理及应对措施

2022-10-25

期中考试刚刚结束, 我们发现, 高中生作弊现象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一种偶发性事件, 也不是某一所学校的问题, 而是成为了一种较普遍的现象。美国人大卫·卡拉汉 (David Callahan) 提出作弊文化这个概念, 也说明美国社会也形成了普遍的作弊风气。看来作弊问题尽管各学校高度重视, 也建立了严格的制度, 学校的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随着手机等通信设备的出现, 作弊手段花样翻新, 欺骗性、隐蔽性、技术性越来越强。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校风, 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 在广泛调查基础上, 提出了遏制高中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基本构想。

1 高中生考试作弊现象心理分析

1.1 形成作弊心理的外界因素

1.1.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表面上看, 考试作弊是一种校园现象。但深层追究, 考试作弊是一种社会行为, 它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实生活中, 物欲横流、弄虚作假、急功近利、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此起彼伏、屡禁不止。这些现象给年轻的高中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事情考虑简单、盲目乐观、自控能力弱, 极易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此外, 社会用人单位也普遍认为考高分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把学业成绩作为衡量人才的硬指标, 而不重视对学生的全面考查;由此, 导致了学生把考试成绩作为学习阶段唯一最高追求, 过度关注考试的分数而忽略了学习的实际效果, 即使是思想进步、学习努力的学生中也不乏为获得高分而在考试时实施作弊。在一项关于高中生考试作弊问卷调查中, 对“唯分数论的社会评价体系导致学生作弊”这一条有8 2.8%的学生表示同意。

1.1.2 家庭因素的影响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重分数、排名、升学, 忽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创造力开发的唯分数论的社会评价体系至今仍束缚着人们的思维。所以在家庭生活中, 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知识方面的学习, 成绩好就任何要求都满足, 分数低则施以斥责甚至拳脚, 而对其道德素质的提高普遍漠视。在学校, 分数第一、成绩好的学生总是倍受青睐、获得各种荣誉的机会更多, 成功、成绩往往胜于诚实、品格。

1.1.3 学校的考试模式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的管理模式, 高中生一入学不管其基础的差异, 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进度和标准进行教学。用同一种模式培养学生, 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对高中个性的关注, 使得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虽然考试形式有了多元的迹象, 可是受制于统一的教材和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由于强调客观性、可比性, 加之教师在批阅时也可省时省力, 往往大量借助客观题, 造成了客观题比重过大, 而客观题则意味着每个试题的答案是唯一的, 这无疑为考试作弊提供了客观条件, 学生通过偷窥、抄袭就可获得很好的分数。教师在试卷形式和内容上陈旧呆板, 照书本出题或命题范围较窄, 导致试题大量是书本内容的呈现, 而知识面小且记忆力知识居多也就为学生打小抄、夹带书本等作弊方式提供了便利条件。

1.2 学生作弊的主观心理因素分析

除了受到上述外界环境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 更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内在的主观心理因素。笔者归纳了以下四种典型心理。

1.2.1 怠学依赖心理

一些学生跨入高中以后, 大多数远离家庭父母的监管, 没有初中时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 于是对自己放松了要求, 学习失去目标, 平时不努力, 成绩滑坡, 出现怠学现象;另一方面当代高中生多数为独身子女, 由于从小家庭、学校包办过多过细, 长期依赖的心理造成在考试中也想借助于作弊达到取得“高分”的目的。于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试就动歪脑筋, 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考试作弊, 想用投机取巧来坐享其成。

1.2.2 侥幸投机心理

有些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已涉足作弊, 一旦作弊成功就不断总结“经验”并“改进”方法, 因此在进入高中之后, 依然无视相关规定, 存有侥幸心理, 以为自己手段高明, 作弊经验丰富, 不会被发现。

1.2.3 无奈从众心理

有个别学习成绩非常差的学生, 他们不堪忍受学习的重压, 对自己丧失信心, 极度自卑。只要一考试, 满脑子想的都是作弊, 他们不相信自己, 只相信别人和书本。在监考比较严格的情况下, 有的学生甚至放弃了考试。还有部分学生开始并没有作弊的想法, 可由于目前的社会还缺乏一个健全的诚信回报体制和诚信环境, 导致考试作弊在很多学校成为一种客观的存在, 而且为数不少, 这些学生经过多次考试看到、听到同学作弊轻而易举, 不仅得逞还取得了较好成绩, 由此产生“不看白不看”的想法, 加入了作弊行列。

1.2.4 虚荣攀比心理

有些学生本来也没有作弊之心, 但看到别的同学平时不努力, 只靠考场作弊, 就能成绩居前;而一些学习努力的反而不如考试作弊的, 于是, 为寻求付出和收获在心理上的平衡, 有时也实施作弊。也有些学生平时表现很好, 考试作弊不是为了过关, 而是为了巩固自己在班级学习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以得到更高的分数保持荣誉和赢得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宠爱, 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 遏制高中生考试作弊的基本构想

高中生作弊, 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败坏了学校的良好学风, 老师也不能很好地把握住学生学习情况的脉搏, 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对高中生而言, 作弊的负面心理效应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成长也极为不利, 也必将严重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诚信形象。笔者认为, 有效遏制学校考试作弊风气, 不仅要依赖于外部的强制性措施, 还要从学生自身出发, 以达到标本兼治。

2.1 重视营造诚实守信的大环境

首先,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建立诚信社会, 可以为诚信考试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要紧密配合, 广泛、深入地开展诚信考试的宣传教育, 在社会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和舆论, 建立“重真才实学”的用人机制, 并构建有效的诚信考试社会控制系统, 建立个人终身诚信档案, 如果诚信度有问题, 将影响其以后的助学贷款申请、银行卡办理、购房贷款申请、寻找工作等等的问题。这样的措施实施起来, 会给每个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 迫使他们为了自己的更大利益而主动放弃作弊的想法。

其次,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转变过去“唯分数论”和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观念, 目前教育部门已经在这方面作出很大的努力, 树立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衡量观念, 为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正确对待考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也要以不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 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艺术,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树立“诚信应考光荣, 考试作弊可耻”的信念, 培养学习兴趣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最后, 加强考试管理, 一方面, 要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改变闭卷笔试为主的知识考试模式,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识考试与技能、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增加教学过程中的经常性考核, 加大平时成绩比重, 坚持形成性诊断考试与总结性评价考试并重的理念;还可以借鉴国外高校考试的做法, 采用教学和考试质量的外部评价认证方式, 使得学校与社会对教学质量内涵形成共识, 更好地发挥考试促教促学功能。另一方面, 严格考试管理制度和严肃考场纪律, 组织强有力的考试监查机构, 加重对考试管理失职者和考试作弊者的惩处力度, 甚至有必要将考试法制化。

2.2 重视学生心理指导

引导高中生认识到诚实和信用是做人的根本, 是未来社会的通行证。心理学研究发现, 应激和挫折本身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和行为偏差的直接原因, 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看法、解释、信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的直接原因。

首先, 做好考试期间良好心理维护和保健。很多学生在考前有考试焦虑、考场恐怖等心理问题, 所以做好考试期间的良好心理维护, 确保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参加考试, 从而避免作弊念头的产生和行为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考试期间良好的心理维护可以通过自我鼓励、自我积极暗示、科学用脑、有效利用生物节律安排复习、劳逸结合、加强运动、焦虑时转移注意力、学会放松、积极咨询求助、合理用药等一系列心理自我保健、心理咨询甚至心理治疗的方法来达到良好的效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一切考试, 做到顺其自然, 在考试期间,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指导他们设立恰当的预期目标, 缓解学习上的心理压力,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理性看待考试及其结果, 以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考试, 减少考试失范行为的发生, 考出理想的成绩。

其次, 学校、家庭要共同努力、紧密配合,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大多数学生会对考试不理想引起的后果存在错误的认识, 认为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考试失败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考试失败会对不起父母朋友、一次考试失败就意味着前途就彻底黯淡等等。种种的认知偏差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转变和矫正。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吸取其中的营养, 比如“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阳光总在风雨后”等等。都是具有智慧性的。高中生如果能合理的转变自己绝对化的、以偏概全的认识事物的模式, 那么, 他就能够有很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及面对考试的结果。克服不良的心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鼓励学生不断强化良好的自我意识, 塑造诚信人格, 增强自信心。

最后, 要让学生意识到, 不管是何种心态的考试作弊行为, 都集中反映了考生不诚实的一面, “考试作弊”违背了做人最起码的原则。因此, 在平时的教书育人过程中, 我们要紧密结合当代高中生的所想、所思、所行、所为, 给予积极的引导, 及时指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说假话、做假事等不诚实行为, 树立讲诚实、重信用的良好品质;要求高中生要从自身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特别是从考试不作弊等具体的事情做起, 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形成健全的意志, 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迎接挑战;培养学生诚实的人格, 克服“好虚荣”、“侥幸”和自制力弱的心理毛病等, 要教育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是可获得好成绩的, 这样取得的真实成绩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感, 而且可以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光明磊落的胸怀, 对做一个诚实的人、正直的人都是很有帮助的。

摘要:高中生考试作弊现象现如今普遍存在于很多高中校园中。本文通过对高中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心理分析, 在广泛调查基础上, 提出了遏制高中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基本构想:即重视营造诚实守信的大环境;重视学生心理指导。引导高中生认识到诚实和信用是做人的根本, 是未来社会的通行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达到在高中校园的这块净土上减少或杜绝考试作弊这种不诚信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遏制,构想

参考文献

[1] 司洪昌.大学生作弊现象:一种泛滥全球的文化趋势[J].教育与职业, 2007 (3) .

[2] 颜安.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与对策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

[3] 秦霞.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问题调查[J].中国大学教育, 2004 (7) .

上一篇:我院首届励志冬令营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启示下一篇: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