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生成充满灵性

2022-08-23

第一篇:让课堂生成充满灵性

创新Phonics教学让灵性融入课堂

【摘 要】新版英语教材特别强调了语音教学,提倡在语音教学中采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要让这一方法取得实效,首先要对Phonics有正确的认识,继而从设计别开生面的课堂开场活动、追求教学资源及方式的多样性和组织妙趣横生的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等方面实施教学,最终打造生动、有趣、高效的语音课堂。

【关键词】Phonics 自然拼读法 语音教学

从2012年秋季开始,PEP新版英语教材开始实施。修订后的教材中最大亮点就是调整语音体系,突出了语音教学,提倡在语音教学中采用Phonics(自然拼读法)。然而改版后的

三、四年级教材中的Letters and sounds和Let’s spell这两个板块却是一线教师教学中的瓶颈。部分教师对于Phonics教学的认识依旧懵懂,在开展Phonics教学时缺乏多样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得语音教学枯燥乏味,了无生机。为打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语音课堂,笔者对如何将Phonics更好地引入语音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树立对Phonics的正确认识

所谓Phonics,《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的词条解释是:a method of teaching people to read in which they are taught to recognize the sounds that letters represent。据此,可以得出两层意思:首先Phonics 是一种教会人们阅读(朗读)的方法;其次Phonics 要教授字母所代表的发音。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理念和方法是:以Phonics(自然拼读法)为主线,在小学教育的最初四年(从学前班到三年级)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

Phonics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 Phonics让学习者知道26个字母每个都有自己的Letter name(字母名字),Letter sound(字母在词汇中的发音)和Blending (字母组合的发音)。Phonics教学法的核心是建立英语字母或字母组合(Letter or letter pattern)与其发音(sound)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 Phonics是阅读必备的技能。依靠Phonics进行大量阅读,进而扩大Vocabulary(词汇量)和提高Fluency(阅读流利性),最后提高Comprehension(阅读理解能力),这几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个人的阅读能力。理论上说,人们掌握了这种拼读技能,将具备“见词会读,听音会写”的能力,对80%的英语单词能够见到单词就读出来,听到读音就正确地拼写出来。因此,Phonics是阅读的起点,是学生自主阅读的敲门砖,为学生后续的阅读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二、注重课堂开场活动的活泼性

为了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在语音课的导入与热身阶段,教师应营造一种能吸引儿童注意的外语学习氛围,或吟诵歌谣,或播放歌曲,或观看动画,或做个游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笔者在教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Let’s spell中关于字母o的发音时,开场时先播放了一首关于自然拼读法的国外原创歌曲My Smart Hands,视频中一位可爱的孩子通过手指模仿26个字母的形状,歌曲是关于26个字母的Letter sound(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歌曲部分内容如下:Aa sounds like [], Bb sounds like [b],Cc sounds like [k]...That’s the sounds your letters make. Now sing it one more time. 学生们边跟着视频中的孩子做动作,同时在优美的旋律和欢乐的气氛中感知字母的Letter sound。

在歌曲之后,笔者立即用课件呈现投影游戏,先将PPT背景设置为黑色,再呈现快速移动的光圈,通过PPT中自定义动画的动作路径功能让光圈在黑色背景上快速移动逐个显现字母,同时让学生说出每个字母的Letter sound(字母在词汇中的发音),复习三年级下册所学字母的Letter sound,尤其是辅音字母的发音,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最后呈现三个光圈,分别聚焦于字母d,o,g(见图1),组成单词dog,引出本节课的主线动物dog(见图2)。

歌曲导入引人入胜,游戏热身吸人眼球,这样的别开生面的开场活动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灵性的语言学习新境界。

三、讲究教学资源及方式的多样化

尽管Phonics在英语学习中举足轻重,但目前我们所拥有的关于Phonics的教学资源却很匮乏。为了丰富自然拼读法教学的资源,教师可以借鉴一些自然拼读法教材,如Hooked on Phonics教材,Longman Welcome to English教材, Phonics Kids教材,Phonics Fun教材等。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国内外Phonics的电子材料和书籍,比如Leapfrog系列、Little fox系列、《安妮鲜花英语自然拼读》、外研社出版的《丽声拼读故事会》、北师大出版的《攀登英语阅读系列?有趣的字母》和《攀登英语阅读系列、神奇的字母组合》等分级系列绘本读物。另外还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从网络上可以找到不少相关的音频、视频、动画、辨音游戏、在线阅读等资源。借助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让语音课堂更加丰富生动,更具有灵性。

在教学方式上,笔者经常开展“摆一摆,读一读”活动,先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或2人一组,向学生提供26个字母的磁铁和一张磁纸或一块磁板(见图3),小组成员轮流摆出含有本节课所学字母或者字母组合的单词,其他小组成员对其摆出的单词进行拼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摆一摆字母,拼一拼单词,动手动脑又动口,让学生感受充满灵性的Phonics教学,体验单词拼读的规律以及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创设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一)寓Phonics教学于歌谣中

歌谣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语言载体。

对于字母的Letter sound的教学,可以采用Little fox系列和台湾地区自然拼读教材Phonics kids中关于26个字母的歌谣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新版PEP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字母e的发音时,笔者就采用了Little fox系列中关于字母e的歌谣(见图4),文本如下:Ee is for elephant. /e/ /e/ /e/. Ee is for egg. /e/ /e/ /e/. Jet and net, hen and pen. /e/ is the sound of “E”. Big E, little e, /e/ /e/ /e/.另外,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Let’s spell中字母u的发音时使用了Phonics kids DVD中的歌谣(见图5)。

对于字母组合发音的学习也可以借助歌谣。比如笔者在教学新版PEP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Let’s spell 中关于字母组合er的发音规律,也采用了Phonics kids 中的歌谣(见图6和图7)。

当我们找不到合适的歌谣材料时,也可以自编歌谣。

(二)寓Phonics教学于游戏中

小学生活泼好动,抽象的语音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枯燥的,因此教师在实施Phonics教学时要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游戏对他们进行拼读训练,比如迷宫游戏、填格游戏、打字机游戏,超越云朵游戏等,让语音学习具有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喜欢语音学习。

比如笔者教学字母o在单词中的发音时,在练习拼读环节设计了迷宫游戏(见图8),学生每次拼读出正确路线中的单词,小狗就能前进一步,从而逐步帮助小狗走出迷宫,最后找到箱子。学生通过帮助dog找box,练习拼读含有o的单词,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极高。

(三)寓Phonics教学于故事中

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听音、反复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就语境而言,我们可以合理利用绘本中的故事开展语音教学。比如笔者在教学字母a闭音节的发音规律时,选用了《攀登英语阅读系列?有趣的字母》中的英语绘本故事Frank the Rat(见图9)。故事文本如下:Frank the rat is in a bag. Frank is in a hat. Frank is in a pan. Frank is on an apple. Frank is on a bat. Oh, no! Frank is on a cat.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笔者提供故事文本的音频,要求学生进行听音模仿,并要求学生在拼读单词(如frank,rat,bag,hat,pan,apple,bat,cat)的基础上,结合图片提供的情境进行理解,同时扩大词汇量。

绘本故事为语音课增添了许多色彩,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找到适合的绘本的,这就要求教师自主创设故事情境,通过给句子配图来创编故事。笔者在教学字母o的闭音节发音规律时,利用含有字母o的单词创编了一个故事(见图10),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Let’s spell板块Listen, repeat and chant中提供的歌谣。创编故事文本如下:The dog and the log. The dog is on the log. The dog goes for a jog. See the ox. See the box. See an orange in the orange box. 通过这样的故事教学,化枯燥学习为有趣学习,变单词为情境,既让学生掌握了字母的发音,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著名外语教育家张正东教授认为,如果把检验小学英语教学要基本达到的标准放宽到只剩下一条,这条标准应该是具备英语拼读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还要正确认识Phonics的含义和意义,善于创新拓展Phonics学习资源,善于灵活运用Phonics,善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善于转变学习方式,让Phonics教学充满灵性,最终打造生动、有趣、高效的语音课堂。

参考文献:

[1]安妮鲜花.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黄雪祥, 张素琴.中小学衔接Phonics教学实践和策略探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04):30-34.

[3]梁月婷.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Phonics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2012(11):31-34.

[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攀登英语阅读系列?有趣的字母[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浙江省余姚市瑞云学校 315400)

第二篇:生成的课堂让教学更出彩

摘 要:生成性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关注情感体验,鼓励自我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巧妙利用突发事件,创设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师生间的互动,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探究欲望,促成课堂资源的再生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生成

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师及时处理多种反馈信息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那么,我们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成性课堂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在移情中生成,增强审美体验

在欣赏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灌输构图、色彩和肌理等知识。学生往往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作品欣赏产生畏惧心。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作品的内涵。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得到自由发展。例如,在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时,我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作品,并谈一谈从作品中看到了怎样一位父亲。他的外貌是怎样的?性格是怎样的?在色彩、用笔上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写实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的艰辛;有的则联想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有的同学提出这幅画为什么题目是《父亲》而不是《农民》,从而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关注情感体验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在体验中生成,提高实践技能

美术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鼓励自我体验,即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不要求学生依照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生成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教学水彩画、中国画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生成对技法的理解和感悟。我在上写意中国画时,并不是直接教学画法或是临习中国画作品,而是设计一个“互动”游戏。在一个大画板上挂一张宣纸,师生共同在这张宣纸上面随意用墨、色、水等中国画材料、工具涂画自己喜欢的事物,我先画了几笔,然后请学生画,有的同学画得浓浓黑黑,有的同学画得清淡如水。一张纸上有不同层次的墨色和各种运笔方式留下的笔痕。有一次画水彩画时,一位同学不小心把一些水撒到了画面上,意外地出现了朦朦胧胧,扑朔迷离的斑驳效果,旁边的同学都叫起了好。我就顺势给学生讲起了水彩画的各种技法,比如喷水的效果,撒颜料的效果,加盐的效果,涂腊的效果等等,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尝试。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随时生成的状态下,让学生自觉去体验、去探索作画的方法。

三、在创新中生成,彰显个性化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有其内在的涵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同学正对着同桌的画发笑,过去一看,原来同桌把螃蟹的壳画成两头尖尖的。我拿起他的画展示,问道:他画的是哪一种蟹呀,有的学生兴奋地叫起来:“梭子蟹”,我连忙表扬道,“对,这位同学能把自己生活中看到过的东西表现出来”。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住所,城市环境周围,看看哪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能体现家乡环境美;有的说楼层的林立能够体现都市的美;还有的认为春天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较充分地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四、在意外中生成,抓住教学契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好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变不利为有利,创设生成新的教学情境,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一次,上课铃声刚响,一场意外发生了。两位一向顽皮的学生不知怎么吵起来,把颜料盘扔到地上,颜料洒得满地都是。我想,对付这样的学生,如果对他们冷言冷语或者厉声呵斥,只能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此时,我压住火,不紧不慢地说:刚才,老师请两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段情景剧。这两位同学很有表演天赋,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地上的颜料,也观察一下两位同学的表情,运用拟人、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创作一幅漫画。题目就叫《颜料的哭泣》。这时候,争吵的学生慢慢红了脸。通过此情境,导入新课,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的欲望油然而生,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还有一次,上国画课时,讲课的过程中,突然好多同学都发出了“啊”的声响。我一看,一位同学将一盆中国画颜料洒了一地。全班学生都看了看地板,再看了看我,那位同学手里握着还在滴水的毛笔,更是胆怯地看着我。我看了看地板:毛笔滴下的水把地上的颜料滴成了不规则的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聚、有的散。我灵机一动,拿了一张宣纸走了过去,把宣纸平铺在地上,然后小心地拿起宣纸,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学生发出了一阵阵的“啧啧”声,好漂亮的一幅画啊!接着我拿起毛笔在空白的地方又添了一些图案,这样就更完美了。这真是一次“意外事件”中的惊喜啊!

结语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建构美术课堂教学新模式,就是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能调动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新型的学习环境。在不断地自我生成,不断地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逐渐得以张扬,学生的心灵慢慢得到充实。在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李雪虹)

第三篇:让课堂充满活力

让 课 堂 充 满 生 命 力

——听张人利校长《后茶馆式教学》感悟

3月22日下午聆听了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报告,他讲到上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提出了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意即课堂气氛不必过于严肃,只有教师讲学生听,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像茶馆那样,随便交谈议论。这样的教学,在上海乃至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茶馆式”教学方法符合了教育发展总趋势,其中“议”是对话的一种重要方法,使我更有系统的加以认识和提进。

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认识

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张校长提到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突出问题也是我需要改进的方面,虽然接受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却还是有时觉得在教学中自己讲的不多不够清楚,懂的知识重复讲,教师讲的时间多,而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不清楚的没有呈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注重“茶馆式”教学,学生活动多,积极性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自学能力,开阔思路,发展智力。

学生在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活动中,互相切磋补充,也时时产生创见,有利于锻炼创造能力。因此,“茶馆式”教学的本质是让教育走向对话和合作,让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将现行常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结合运用,只有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特别在新课程推进到现在,中、小学教师都有优化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诉求。

二、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

在全国的优秀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尝试教学,洋思经验,杜郎口和段力佩的茶馆式教学,他们都是成功教学先学后教,学生为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活力,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但由于不同学科体系逻辑结构变成以学生的学习为线索的逻辑结构,针对课的类型、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和学习方式等差异性,那么以上各种教学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有相对的局限性。

张人利校长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他结合自己学校的实践探究后,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进行不断完善发展,并提出了“后茶馆式”教学,它主要以“议”为核心,他是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变过去以往的按次序定时间进行课堂教学的讲解方式。也不像在杜朗口中教师在“讲”的用时上有什么规定,因为有规定就会有限制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内容处理都不一样的。而是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不确定“读、练、议、讲、做”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不拘泥教学方法应用完整,更不规定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以教材为载体,进行以学定教,它的教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是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选择。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部分学生学得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了解学生的认知度,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让学生多交流,教师在对同一问题的讨论、对话中,对原先有错误的或不全面的想法进行修正,共同探讨或者拓展完善,从而提高实际教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引入研究性学习

张校长在《后茶馆式教学》中倡导从“书中学”、“做中学”。他在80年代“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多了个“做做”,从仅为单一的一种学生学习方式——“书中学”,发展为两种学生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不仅让学生获得间接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知识,张校长就是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因为有的概念、有的内容、有的方法,如果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是很难掌握的。像小学自然就是适合这种教学模式,它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从小培养学生从科学的视角关注身边的事物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才能有效的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本质,发展学会学习的能力,建构起正确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后茶馆式教学还会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发言自由,形式宽松,虽然气氛活跃,但议题也并不松散,也真突出了以“议”为特点。

当然,作为教师的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不断具备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第四篇:让课堂充满笑声

-----谈如何激发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爱因斯坦也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是的,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地理教学同样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为此,我结合平日的教学中实施,我特别注意每一节课的精心设计,着力于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结合我平时上课中的体会和做法作以下汇报。

1、关注生活,设计情景,引发兴趣,发展兴趣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着眼点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此,在平日地理课堂教学中我时常关注生活,设计情景,引发兴趣。如讲“季风气候”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美国的格林太太在上海开了一家公司。格林太太的腿里有一块钢板,那是在一次车祸中留下来。格林太太在意大利也有分公司,她经常埋怨说:“上海有一个美妙的冬天,但有一个糟糕的夏天,而意大利则相反。”你知道格林太太为什么这么说吗?请你从气候的角度去分析。有的同学说:“上海的气侯潮湿,格林太太的腿受不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爸爸的腿也遭遇了车祸,一遇下雨阴天就受不了。”“说的很有道理,同学们如果认真学习这节课的知识,你一定还会了解的更多。”简单的几句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引发出来了。讲“水资源”一节课时,我仍然是设计生活情景,引发兴趣:今天天气很热,同学们刚刚上完体育课,口很渴,这时你最想——(要是有水喝,该多好呀)。当你喝上水时,你的感受是——(真痛快,有水真好呀),在有水和没水的情况下,你都感受到水资源是宝贵的。在介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这一课题时,我设计了让每一名同学从临沂日报记者、地理教师、小区物业管理员、房地产开发商等角色中任选一个角色讨论怎样从“自身”做起,支招节水,我还和学生一起为了争创“节约型校园”,在班级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餐,节约用纸,节约用钱”,并设想如果你是学校领导,此次活

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让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做到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并努力争当本节课的小小经济学家、节水环保小使节和智多星。这样的设计,引发了兴趣,发展了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2、增强语言魅力,激发热情,体味兴趣,探究兴趣 “中国政区图”是学习中国地理最基本的地图,应终生铭记在心,达到“心中有图”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繁杂、枯燥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其分布感兴趣呢?在学生感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配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神奇的祖国》:“我们的祖国真神奇,轮廓像只健美的雄鸡。东北三省是雄鸡的头,新疆和西藏是雄鸡的尾,台湾和海南是雄鸡的脚;巍巍的群山是雄鸡的骨骼,涛涛的江河是雄鸡的血液。雄鸡雄踞于世界的东方,高昂红冠,翎毛高扬, 扇动金色的羽翼,引颈高歌,欢呼喷薄欲出的朝阳——雄鸡一唱天下白„„”。这样,通过老师的语言魅力使学生不仅在地理学习中欣赏到美,而且还激发了学习热情。

在突破教材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时,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效果不错。“季风气候”是本册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冬季风对气侯要素的影响,如果简单的说是因为寒冷干燥,造成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印象不深。我就通过图像,配以文字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老师使用较强的语调,特殊的手势等来突出和强调,从冬季风的形成源地开始,“每年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犹如一只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队伍,一路冲杀南下,锐气十足,使北方本来较南方就寒冷的天气,更是雪上加霜,到处呈现毛主席诗词里所表现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景象。这支寒兵冷将继续南下,受到阴山、秦岭等一些坚强卫士的重重阻挡,一挫再挫,兵折将损。到南方已是强驽之末,弹尽粮绝,使南方受此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这就使我国南北温差进一步加大。”这样,老师使用语言魅力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体味了兴趣,探究了兴趣,并把把学习地理知识,获得地理当成是快乐的事,使学生真正学“地”懂“理”,并让这种学“地”懂“理”的兴趣不断发展。

3、 师生互动,知识共享,延伸兴趣,升华兴趣

“山东省”和“山东半岛”两节探究课是有关乡土地理的知识,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根据教材内容分为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山东省的旅游、风景图片、挂历、磁带等。我上网查资料,查文献。最后,老师把汇集的材料整理,分为农产品、工业产品、水产品、风景区、乡土风情、交通等几个主题张贴在走廊的墙壁上。如:顺口溜“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周村的烧饼、德州的扒鸡、沂蒙的煎饼、济南的烤地瓜;大泽山的葡萄、肥城的桃、昌乐的西瓜、东陵的枣。”歌曲《沂蒙山小调》,还有一些旅游风景的图片,有学生本人的照片等都成为受欢迎的内容。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在正式课堂上,60多人的课堂变成了60多人知识共享的课堂,其知识丰富程度远比老师唱独角戏的效果好得多,当老师提到某个问题时,班上学生都抢着答。老师只是把相关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讲解一下,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顺利完成了。不仅初二的学生爱看,别的学生和老师都驻足观看,一段时间内学校上上下下掀起一股学习“我们的家乡—山东省” 的浪潮。这样就使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真正的延伸。

讲“长江的开发”这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先播放歌曲《大中国》,同学们听出“家里藏着两条龙是长江和黄河”,引出长江龙,然后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试画长江龙,直接在课堂展示。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并利用形象的长江龙形图了解有关长江的概况,学生们饶有兴趣学习的同时掌握了知识。长江三峡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这座长达193公里的峡谷,不仅仅是轴山水长卷,更是座诗书长廊。三峡之灵山秀水给文人们以灵气和灵感,如“巫山云雨”、“《早发白帝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等。可以说三峡就是一首壮丽的诗歌,从雄壮的瞿塘峡,到婉约的巫峡,再到行云流水的西陵峡,三峡是段落分明而又酣畅淋漓。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和相关的诗歌资料,下节课展示。最后师生同唱“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祝福。虽已下课,但学生是兴犹未尽,意犹未尽,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自然得到了延伸,同时也升华了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兴趣是成才的基石。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把暂时兴趣变成持久兴趣,还需老师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今后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坚持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下功夫,让每一位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努力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我相信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定会因此得到提高。

第五篇:让展示促进语文课堂由共享走向生成

于永建

[摘要]

展示,是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自学基础上的灵活展示,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率,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共享与生成,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促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

小合作学习;展示;高效课堂

[正文]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热情,促进不同思维的多向碰撞,进而让语文学习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在知识的不断生成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每一个语文一线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随着高效课堂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首要选择。但我们也应当看到,限于实践经验不足,很多语文教师都感觉到,虽然自己的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课堂效益却没有明显的提升,甚至较之以前有所下降。在笔者看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不能很好的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展示环节,发挥展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共享和生成作用,是众多原因中很关键的一个。

展示,是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正确认知、发展创新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渠道。唯有科学有序的展示活动,才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扎实自学是有效展示的前提

自学预习是课堂展示环节的准备阶段,有效展示基于每一个小组成员拥有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强调在展示中引发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融合、延宕,从而收到1+1>2的效果。若没有扎实的自学准备,就不可能形成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成果,课堂展示只能沦为浮光掠影式的空空对话。笔者认为,落实自学,可以从念好下面的“三字经”入手。

1、自学要求强调“三定”,即定内容、定时间、定目标。“定内容”是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基础的不同,给学生分配不同的预习任务;“定时间”是说,每一项自学内容应当给学生一个可供参考的完成时限;“定目标”是讲,学生自学对知识的掌握达到怎样的效果,教师应当有所要求,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监督评价办法。

2、自学态度强调“三自”,即自我、自由、自信。“自我”是强调独立自主,坚持自己独立思考,完成预习内容;“自由”是强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努力形成预习成果的多元化;“自信”是强调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能力的认可,鼓励学生大胆支持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3、文本自学强调“三读”,即朗读、览读、悟读。“朗读”是说读第一遍课文重在读通读顺全文。在出声朗读的过程中标记段序,勾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借助手头资料和工具书解决生字注音和生词释义;“览读”是指读第二遍课文注重了解课文内容,注意勾画能够体现内容概括和文章结构的关键语句,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结构,做到对文章内容心中有数;“悟读”是说读第三遍课文重在体悟文章特点,力求能在文章的感情、语言的风格、写法的特色等方面有所感悟和收获。

二、灵活展示,促进知识的共享与生成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灵活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率。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不断丰富知识积累,把对文本的理解和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转化。不但有益于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整个过程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激情,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的展示组织,可以简单分为两种,即组内互助式展示和组间游学式展示。

1、组内互助式展示

组内互助式展示是较浅层次学习内容的主要展示办法。如字词、常识和文本内容掌握情况的互查,也可以作为组织探究性学习时的准备阶段。教师在组织时可以采用先分后总和先总后分的办法。先分后总,即组内二二或三三组队向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互相评议,整合意见后面向全组交流,相互补充更正,形成较完善的观点全组共享。先总后分,即组长随机指定一人先展示自己的意见,其余组员以此为核心进行补充、更正和引申,最后予以整合,形成较为完善的观点,作为本组的代表观点。

笔者在教学《猫的故事》时,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文中生字新词的学习并搜集资料整理了作家作品常识,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导入新课后我设计了如下互助展示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①组内二二组对,进行轮流朗读课文练习。要求一个人读,另一个听,每读完一个自然段,读的同学说说段落大意,听的同学就文中的生字词和内容的概括予以指正或评价(先分后总);②组长指定一名组员介绍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等相关常识,由其余组员进行补充更正和完善,最后将完善后的结果各自整理出来。(先总后分)这样的互助展示还可以在朗读、背诵等教学环节中使用,能够让所有同学充分共享学习成果,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提高课堂的实际参与率,夯实各语文积累。

2、组间游学式展示

游学式展示适用于文本的品读、赏析和主题的探讨等探究性问题。是通过共享其它合作小组的学习成果来启发、补充、更正或完善小组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展示操作时可以指定至少一名学生做好讲解本组学习成果的准备(重点讲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展示时一定要注意以课文内容作为依据进行分析)。派出组内其他成员(定具体学习任务)去各小组学习听取讲解。最后由派出的学生依次为本组同学讲解自己听讲的收获。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组同学意见形成较全面的观点。这样的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小组学习思考的成果,在知识生成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碰撞,进而达到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认识。

仍以《猫的故事》为例,为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命体悟能够有较深刻的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话题——“文章的结尾部分以看似平淡的笔调叙述了猫‘一家五口’悄然离去的结果,这样写有何用意?”我先安排学生组内学习探究并选择好本组的中心发言人(讲解者),形成小组意见后派出组内其它成员分赴各组听取其中心发言人的意见,回组后再将其依次讲解给本组成员。如第4小组,他们对这个问题探究得到的结果原本是“作者之前在叙述和描写中随处可见的调侃笔调在结尾并没有再出现,反而以一种看似平静的语气告诉读者猫一家的离去。表现出对自己以往对猫的态度的一种反思,甚至愧疚。语言看似平淡,实则充满了遗憾的味道。”经过游学之后,他们又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①结尾平静的叙述紧承上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和“伟大的母爱无以复加”的感悟,显然并不代表作者的内心也一样的平静。作者以洗练的笔法寥寥数语交代了猫一家的下落。却把更多的悬念和担忧留给了读者——野猫的伤势可曾痊愈?它们能够再找到一个可以平静生活的地方?以后遇到的人会不会也像厨师和先前的作者一样对待它们?这样的结尾,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更能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②平淡的结尾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待这只野猫的态度已经由之前的戏谑打趣转为严肃认真地思考。猫一家的的离去对作者而言是一个无法挽回的遗憾。目睹“无以复加”的母爱的那种尊重生命的感悟带来的欣喜转瞬即逝,这样的落差使得这篇原本充满了谐趣的文章顿时增加了厚重的感觉,更能启发读者去思考如何对待生命。有了这些通过游学交流得到的信息,学生对文本结尾的理解必然会更加深入,收获自然要比孤军奋斗多得多。

有效的课堂教学,源于先进教学理念的科学落实,更取决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多向碰撞。希望扎实预习基础上的灵活展示能够成为纠正无效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益,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手段。

(本文系甘肃省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何丽绸.语文课堂生本教学模式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8):30-31.

陈培芹.我的结对互助语文学习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8):14-15.

上一篇:软件购买合同书模板下一篇:如何做餐饮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