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间的合作学习

2022-07-06

第一篇:教师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有感

吕翼南

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与意义是得到教育工作者一致认可的。作为一名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我在使用多飞版信息科技教材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是对于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同行们似乎都有着很多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来源于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学生参与活动程度不均衡,合作时活而无序、混乱、浪费时间等等。为此我一直非常困惑,苦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当我看到专著学习的书目中有《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这本书时就迫不及待得上网订购了。

浏览了一遍目录,就让我有如视珍宝的感受,书中首先明确地对合作学习进行了界定,继而详细阐述了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及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将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经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导言中“怎样阅读本书”提到,最好利用本书的办法就是将书中的观点和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而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广,我就其中给我启发最深,最方便使用在我课堂中的内容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平等参与、角色认领

书中第四章个人责任中提到:利用小组学习时最容易让人担心的就是有个别学生会尽可能的偷懒,却与他们辛苦工作的组员一同共享着成果。这些搭便车的学生,不仅丧失了自己学习的机会,限制了其他人的思考,而且还挫伤了整个小组的积极性。而个体责任意味着每位参与者都对小组的学习和成功负有责任。相关内容第六章平等参与中也提到类似的问题:当小组学习时,不难见到有些学生主导着讨论和工作而另一些学生则被晾在一边的情况。参与是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要极力促进学生的平等参与。平等参与最常用于为小组成员确定角色和责任。根据合作学习行为和任务要求,学生可以扮演很多角色。如:辅导员、计时员、检查员、鼓励者、记录员、报告员、噪音控制者等。回想到自己曾经上过的一节课,小组间的展示、评价与修改之所以能达到较理想的结果,学生参与度高、合作活而有序,主要原因不就是因为我让学生进行分工,认领了不同的任务从而使每个人的责任明确吗?所以我在教学中开始重点关注从学生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就采用认领角色的方法使他们能尽量平等参与到活动中。刚开始活动,只有两个角色,组织员和纪律员,每小组四人中先有两人承担角色,通过教师解释角色任务和学生体验、观察角色行为使学生能充分认识、理解角色的责任和行为。根据活动的内容逐渐增加角色:记录员、汇报员、评论员等。在学生基本了解了各个角色后,我要求他们在活动前认领不同的角色。因为在书中提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类型一直扮演相同的角色是比较简单的,但应该尽量避免这样。角色应该经常改变,这样每个学生才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这与工作环境的情况有所不同,工作中需要让每种工作尽可能加快速度。而教育中,虽然质量和速度也同样需要注意。但每个学生的发展才是首要目标。在整整一学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的情感表现从平淡变为踊跃,活动秩序由混乱变为有序,从大声争论变为小声讨论。除了有极个别的学生还没有主动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大部分学生则是学得不亦乐乎。

二、合作技巧、讲授操练

第七章合作技巧中提到科恩所说:“认为孩子们自然知晓在积极的社团中如何与他人合作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学会与人合作最重要是要学会与人合作的技巧。在讲授合作技巧上花的时间比小组合作不顺畅浪费的时间要少得多。的确在孩子们活动时往往会发生很多争执,大多数原因是学生在表达自己意见时没有掌握合作技巧。如组织员不耐烦得打断组员的意见,纪律员凶巴巴得指着组员让他“轻一点!”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首先教师要亲身示范。例如,要讲授礼貌地表示不同意见,我们就应该在拒绝学生时礼貌一些。其次让学生理解合作技巧的重要性,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经历,正面反面的都可以。最后让学生实践合作技 1 巧,如讨论纪律员提醒他人遵守纪律时应用的措词,组织员如何有序组织组员讨论,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使用。虽然在活动伊始,我和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来讨论学习合作技巧,但在接下来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中很少发生不和睦、影响合作的情况。

在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意识到要想提高我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还有很多合作学习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如合作学习的任务提出、教师如何观察掌控小组合作情况、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等。在第二学期的工作中,我对以下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尝试与实践。

三、分组方案

第一学期的项目活动,我按照以往的经验,根据学生身高安排男女生间隔坐。在学习过程中在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调整,同时保证小组中男女生的比例。也就是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中所指的“混杂分组”的方法。这样各个小组的实力相当,完成任务基本不会相差太大。但也有问题出现:“个别学生会尽可能的偷懒,却与他们勤苦工作的组员一同共享着成果。这些搭便车的学生,不仅丧失了自己学习的机会,限制了其他人的思考,而且还挫伤了整个小组的积极性。”而且有的好学生不太乐意去帮助或排斥表现不好的同学。原意帮助组员的往往动手“全权代劳”。于是我在课堂强调动口不动手原则,课后找个别学生谈心,并以课堂表现开始给小组打分。学生们开始意识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开始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好的学生也能带动和督促其他学生参与活动。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第28页提到的“建议每季度重建一次小组”的主意,我想尝试另一种分组方法,于是在第二学期的项目活动中国结中,我采用了以学生选择的任务来分组。确定好几个研究中国结的方向后,我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分组,当时的情况的确比较混乱,为了让学生每个方向都能涉及到,并且不受好朋友的影响,我要求每组只能有四个成员,并且强调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第一次选择的结果肯定是有的方向人很多,有的方向人很少,我先对选择人少的方向进行研究意义的解释,鼓励学生选择这些研究方向,然后请选择方向人多的学生重新选择,最后先确定人数正好的组,其次是人数接近4人的组,经过多次选择完成分组,遇到不愿改变初衷的学生,我就请他们陈述选择的理由,以此来确定成员,或由已定成员根据选择理由,选择组员。这样分组的情况学生比较兴奋、积极,对学习充满更大的兴趣。但是问题却比教师决定的混杂分组多了许多。最后形成的小组常常出现个别学生不太情愿的现象,或有些小组成员能力都很强,而某些小组的力量就比较薄弱,还有的小组成员都是纪律有问题的男孩。我是忧心忡忡啊!整个项目活动中,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必须多关注能力差的小组,否则他们会有完不成任务的危险,找个别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谈心,教育那些调皮的男生,帮助运转情况不好的小组。曾一时我后悔采用这种分组方案,但在书中的第二部分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中我找到了一些应对的方法。如:给完成任务快的小组一个“海绵行动”提高自己的水平,用时间限制鼓励小组集中精力地工作。帮助争吵的小组回顾小组合作情况,分析组员的行为,帮助他们学会合作交流的技巧。同时我也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任务提出是否合理、小组分工是否细化和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是否有效等等问题。这一学期比上学期要辛苦很多,但有趣的是在这个学期快结束时我发现了许多学生可喜的变化,能力都很强的小组成员汇集在一起往往会碰撞出许多精彩的点子,如:小组成员在分别完成一部分作品时就能考虑到小组作品的统一风格并制作表现出来,给其他小组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并由自己的一言堂变得原意倾听,小组汇报演示作品时能自己分工合作。而看上去都比较弱的小组也有一两个学生变得出挑了,各方面能力明显变强。其他学生也改变了依赖别人的现状,独立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作品。而那四个调皮的男生讨论的声音虽然没降下来多少,但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倾听,妥协。最后顺利完成了作品的制作、拼合、展示。这就应了那句老话,任何事都有利有弊,关键我觉得这次是利远大于弊,毕竟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师的最终目的。

四、评价方案

为了使合作学习从有效走向高效,我常反思自己教学中布置的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否合理、小组分工是否细化,能否杜绝一些学生不劳而获,做到“人人时时有事做”并采取改进措施,但遗憾地发现学生的合作效率始终没有很好的提高,相反出现学习疲劳问题。我发现评价非常重要。除了过程性评价,日常我常采用的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式。但是正如书上所写的,这样的评价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很难区分每个人对小组做的工作。所以,我开始尝试采用类似于联合评分的评价方式。项目活动制作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一个演示文稿作品。在任务分配时,学生每人认领一个或一个以上页面的制作。这样作品既有小组的分数又有个人的分数。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不仅要把分工情况记录下来,还在下课前小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互评是小组成员一起评。这样的评价既考虑了小组的合作,也没有忽略个人表现的差异;既保护了好同学的积极性,也督促不自觉的学生不能不劳而获。

五、合作任务

曾听同行提及,合作应该是讨论方法,设计方案等,而操作是不能合作的,这样会使学习效率降低,学生操作技能掌握不扎实。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实践下来,我发现其实也不绝对,这还要看是怎样的操作技能,是掌握度要求高的还是较低的,是只有较少练习机会还是有多次练习机会的。在该课中地位是重要的还是次要的。项目一中我组织了一次掌握度要求高的但有多次练习机会而且在本课地位较次要的的小组合作操作。课堂中学生的技能掌握的确不够扎实,但好在个人的计划表中加强的技能的掌握。项目二中我再次尝试组织了一次掌握度要求较低,但只有较少练习机会而且在本课地位很重要的小组合作操作。项目二中学生分别承担了小组作品的一部分,现在要设置共享文件架,通过网上邻居把4个组员的ppt作品放在小组活动电脑中,然后把4个文件拼合成一个文件。因为操作较复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难,这项任务必须由小组合作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只要教师对操作的流程加以浅显又具体的解释,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细化每一环节的操作要求,学生不仅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也对操作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一年的学习、运用和实践,我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我会继续学习并运用书里的方法,对提高合作学习的高效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第二篇:体育 教师读书笔记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读书笔记

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科研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创新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集合的方式体现出来。因此,时代要求人们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而创造力的诸多品质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现在,几乎所有跨国公司都以自己的方式高度重视团队精神,“团队精神至关重要,没有团队精神,我们将无法创新和前进”,跨国公司每年都会对员工进行提高团队精神的拓展训练,这些事实告诉我们,21世纪需要有知识,有动手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这种人才观下,对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加强了“培养合作精神”的教育。新课程倡导的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合作学习”进入体育课堂后,广大体育教师对其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困惑和质疑之声也在不断增多。合作学习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分组,无合作,变异为小组讨论;合作小组优生挑大梁,其他人跑龙套、搭便车;合作小组无分工,缺乏合作技能,无法进行优势互补;甚至还有假合作,即仅仅只发生合作关系,如在前滚翻学习中的保护与帮助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

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期望学生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个人责任;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成员之间的信任,有效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的活动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等。通常一个完美团队里有八种不同角色:领导者、谋事者、规划者、实干者、监督者、凝聚者、外交者、善后者。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真正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呢?我认为我们的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深刻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具备四个条件:目的相同,利益相同,分工明确,共同活动并相互理解,缺一不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状况。

第二,要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是合作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教授学生合作方法,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后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探究;教师不能放任学生“过分自由”的合作,要扮演好合作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第三,要关注合作学习中的生生合作。教师在生生合作中要关注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要充分了解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进而给予他们有效指导。我们的学生在合作性活动之前之所以不知如何进行合作,这和过度激烈的升学竞争不无关系,学生们在多年的学校生活中一直在承受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为自己的学业排名竞争而单兵

作战,且经验丰富。而学校提供的合作性的活动也比较少,只有在体育课以及团体运动项目比赛中学生才更有团队精神体现的体验。因此在学生这方面,要对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进行正确引导,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并通过各种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要帮助学生理顺在合作中的个人名利与团队之间的关系,传授学生间沟通的技巧,培养同伴间的包容精神和宽容大度的心胸。

附:

书名:合作学习

作者:马兰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5月1日

页码:1页——221页

版次:第1版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交流是新课标强调的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否有效,同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地位就越突出,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一、教师的组织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有关的组织工作。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状况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一般是四个同学为一组,小组的人数不能超过六人,人数太多教师就难以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低了;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小组间的交流。在分组时,教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等,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不同水平有助于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样能力高的学生得到提高;能力一般的学生得到锻炼,能力差的学生学困生得到帮助。第二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是教师的好助手,小组长在合作交流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对小组合作交流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名有组织能力强、会表达、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上课前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最后为了让课堂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应建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如讨论之前,小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不要盲目跟从,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争论,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还要踊跃发言,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最后形成整组的统一意见,让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人都有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时间和机会。

二、教师的参与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该放任不管,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不断巡视,在小组相互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关键处及时进行提示和引导,给与点拨和评价。这样教师在指导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时,不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第四篇:如何正确处理学生与科任教师间的冲突

班主任的工作及其繁重,除了要处理班级和学生的事情,有时还要处理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要是处理得不好,要么就会得罪任课老师,影响科任老师的威信,影响科任老师上课的情绪;要么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对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负面的影响。冲突,是师生关系不良的一种表现,它令人烦恼,忧伤,使人痛苦,厌倦,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学生讨厌教师,教师讨厌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大忌,但又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师生冲突”未必是坏事。怎样化“冲突”为教育学生的契机,正是教师智慧的所在。有些“冲突”留在学生心里还不如“爆发”出来好,教师若能抓住这样的“契机”,师生间的“隔膜”就能随即消解,以后的“冲突”就会越来越少。记得我教过的六年级的一个男孩子,聪明灵力,品学兼优,是我的得力小助手。可是有一天,我班的英语课刚下课,就看英语老师“气势汹汹”铁青着脸回到办公室,把书摔倒办公桌上,然后直接跟我说被该男生气坏了,还直接把事情告到了教导处,年轻气盛的我当时也很生气,可能觉得自己作为他的班主任很没有面子,回到班级直接就把该生训斥了,事发一个星期后我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该生一上英语课不是说自己肚子痛就是头痛,要么英语课上睡觉……,这一系列的行为导致该生的单元考试英语成绩由A下降到C,我想如果长此以往毕业考试即使其它科成绩都很棒,也会因为英语严重影响成绩。我及时采取可行措施:

一、自我反思

班主任应起到架起师生间友谊,感恩的桥梁的作用,不能发现某个教师因为被某个学生气的不能上课,而回到教室不明原因的发一次火,那样会有失公正指责、批评,让学生不愿上他的课。而是要保持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原则。发生冲突时,双方都有责任,往往是相互不理解,相互不信任造成的。当师生间发生冲突时,只要老师从中退出,那么学生也就“孤掌难鸣”了。发生冲突时,老师要首先静下来,从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在细微处找出学生个性中的闪光点,把偏离正确方向的学生重新带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二、走地学生的心灵世界。

我会找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学生侧面与他聊天,开导他。了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听他倾诉,这样可以减轻他的情绪,并且可以找到矛盾所在,以便解决问题。当然,不能只听这个学生的片面之词,还应当向其他学生调查一下,尽量以客观的态度来处理。然后我再找这位学生谈心沟通,让他冷静下来,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他身上,要通过各种途径让他意识到这点,主动找老师道歉。如果冲突是由老师引起的,要教会他宽容, 就算是老师的错误,作为学生也不应该拿她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自己不专心上课,耽误的是自己,受到影响的也是自己的情绪和学习成绩,对他人毫无意义,不能因为对某个人的偏见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那样是得不偿失的。作为老师,对学生的严厉和指责更多的还是希望学生可以用心的努力学习,所以,要看待老师那种指责下的积极的一面,不作对老师做出简单的指责与否定,尽量去消除对老师理解的消极因素,使自己的心态从消极转化为积极。再和他谈谈这门学科的作用以及乐趣,激发他继续学习的兴趣,然后,待学生的情绪平静之后,再从侧面说说我对这位教师的印象,谈谈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以便使学生体会到,作为老师,有权利也有责任去管理学生,以便督促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老师也是平常人,大家应当互相谅解,互相包容,在谈话中,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找到学生自身的优点、接纳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最后用委婉的语言纠正学生的行为,让他认识到宽容大度才是大勇大谋之人的道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消除心理

的症结。班主任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是孩子们愿意倾诉心声的对象,只有平时在班主任工作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成为受学生信任的老师。

三、与科任沟通

了解一下她对这件事的态度,从而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沟通。如果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作为班主任,代表学生向这位老师道歉,取得老师的谅解,因为自己教育不当学生才会与老师发生矛盾,谈谈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存在的问题,进而说说问题的严重性。如果问题出在老师身上,态度诚恳的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阐明本次事件是无意间引发的,学生已经很后悔了,大家都认为老师其实一定没有把学生的冲动放在心上。这样应该可以使两人之间的关系较为缓和。我想作为教师绝不会和一个孩子耿耿于怀,和科任老师进行交流,和她共同研究和解的方法就水到渠成,给英语老师和该生创造单独交流机会,让英语老师对他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借助作业评语平台,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也可以写信进行交流,融洽师生关系。一个有思想的孩子,有个性的孩子,他应该是一个很出类拔萃的人才,那就看我们老师如何引导他,在他的心灵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怎样给他施肥,怎样浇灌他了,应该是用耐心施肥,用爱心浇灌,用细心播种,用恒心和耐性帮他修枝剪叶

四、为科任树立威信

为科任老师树立威信。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们介绍该科任老师的工作业绩,及爱生事迹,让学生对所有的老师都有感恩的心,这样,有利于少发生这样的冲突,而且也可以使班级的各个学科的教学都能有很好的效果。并向全体学生公布该生和该教师已彼此原谅的消息,并提出上科任课的要求。

五、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还要根据情况组织多方面的教育。如果学生情绪比较严重,就要与其家长沟通,让家长也适当的开导他,说些类似的事例,谈谈家长对他的期望,启发孩子对本科的学习兴趣,以便问题的解决。

经过多方沟通、多方协调,该生的英语成绩终于提高了。一个班主任在遇到上面类似的事情时,一定要冷静、艺术的处理好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要让学生受到教育;要让学生充分信赖我们的老师,还要想办法树立起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要让任课教师教得舒心,让学生学得开心。只有这样才能将班上的学生和任课教师凝聚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从而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做些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有效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不过,如果不十分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一味的赶时髦,合作学习即会成为践行新课标的“花架子”,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下面笔者谈几点浅见,和各位老师商榷。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分组合不合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效果。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工,每组4-6人,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社交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层次并参考学生的意愿进行搭配,使得组内成员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既能发挥优等生的才能又能挖掘中等生的潜能,还能够帮助、激励差等生。分组后还需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每位学生均需担任一定的角色,每一小组设一位小组长,应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表达能力,负责组织该小组的学习,如组织小组成员发言,引导和鼓励差等生参与合作学习,掌握小组讨论话题不能偏离学习目标等,并设记录者、操作者、报告者等。隔一定时间进行角色转换,人人均有机会担任主要角色。小组成员一旦确定,一般不变,但有时为了调动积极性可在同层次组员间调动借用,加强合作交流、拓宽思路。

二、加强培训,提高合作技能

小组成员合作技能的高低,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高效的重要原因。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收集资料的能力。在主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怎样收集资料,借助何种工具,采用何种途径,收集何种资料。(2)倾听的能力。如今的孩子个个是小皇帝,不会倾听别人讲话,不懂得尊重别人,因此,倾听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听取别人的发言,不要不耐烦,随意打断、插嘴,在倾听中充分理解别人的意图,从而博取众人之长,触发灵感。(3)表达的能力。只有小组成员每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谈得上合作,为此,发言时,避免“小权威”霸着说,让差等生先讲,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承担相应的责任,人人都有所收获。(4)质疑和反思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吸收别人的意见,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运用举例、推理、归纳等方法来进行分析讨论,同时要求学生反思“我发现了什么”、“有没有其它方法”,发展创造性思维。

三、选择时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的问题以教师讲授的形式出现效果最佳,有的问题很适合学生独立学习,笔者认为如下时机选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1)教学重点、难点处。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更透彻。(2)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通过合作交流学习能够提高效率,激发学习的热情。(3)当学生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可组织学生召开现场辩论会,再小组交流心得,提高和完善

自己。(4)解答开放性题目时。开放性题目包含的知识点多,思维容量大,主要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组织合作学习可以使“臭皮匠”成为“诸葛亮”。

四、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索,再合作交流

不是问题一提出就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创设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得出自己初步的结论,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也给优等生提供了更多的产生灵感的触发点,对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因此,个人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产生良好的效果。

五、当好参与者,合理控制合作学习的过程

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应当在各组间巡视,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以便随时了解讨论时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点拨,给偏离主题或学习遇到困难者予以指导。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讨论不出结果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时间亦需教师合理调控,既要保证学生独立的思考,充分的参与,也要防止时间过长,降低效能。

六、梳理提炼,组织有效学习

全班交流时,各小组的意见纷繁杂乱,学生的思路未必都很清晰,这就需要教师组织梳理,提炼出学生普遍认同的结论和尚须解决的问

题。对于学生普遍认同的结论及解决问题的合理有效的方法,教师应给予认可和热情的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不完善处和学生意见的分歧处,教师应给予点拨,精讲,因为这是学生认识的盲区,是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一定会有所思有所悟。这样的学习才是最高效的,最有意义的。

合作学习是个体劳动和群体劳动的结合,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能否灵活高效地运用它,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磨练、反思,再实践„„。但愿“合作学习”走得更好!

上一篇:教师何以走向成功下一篇:教师纪律作风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