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2022-09-11

合作(collaboration)广义上是社会性动物所具有的一种行为类型。指活动的各方为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协调一致而采取的共同完成的行为。教学中的合作是指师生形成一种伙伴关系,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等形式,在具有平等的气氛中开展学习和研讨,借助集体的智慧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的行为。它包括师生的合作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而师生关系是教学最基本的关系,所以师生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指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以学生的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一种目标为导向,以团体成绩为个人成绩,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应用的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

交流(communication)其最古老的意义是交错地流淌,后来引申为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教学中的交流可以用这两种意义进行诠释:一是我们可以把每个人的思想比作一条涌流不息的河流,那交流就是河流间的融汇流通,然后再形成自己的源流;二是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是自己所独特的拥有,那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拥有表达出来,让别人共享和吸取,同时也吸纳别人的拥有,再形成各自的拥有。有人认为师生的交流并不等质或者说等量,认为老师是条大河,学生只是支流而已,交流应该以教师为主。其实一个班的那么多条支流汇集在一起肯定会超过教师的那条大河了,那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所以在师生的交流中师生完全是平等的,并不应该有任何倾向性。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支流的汇集,教师只作其中的一支支流进行补充就够了。当然,河流的交流是需要一定的条件,长江和嘉陵江为什么在重庆朝天门前交流汇合,一是它们的平面距离为零,二是它们的垂直距离为零。那么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哪些前提条件呢?

一是师生情感的零距离,即师生的垂直距离。和谐的师生情感是和谐课堂的基础,课堂教学环境的和谐民主则是师生合作交流的前提。孔子可以说是这方面最具典范的学习榜样了。他经常与学生一起同吃同住,东游时很多学生和他一起游历,其中仲由(子路)便是最典型的一个。他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可以说他们师生间的感情远远胜过了一般的父子亲情。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不仅进行着知识的传递掌握和智力训练的认知活动,而且进行着各种情感活动和交流,共同体验着成功、喜悦、欢乐等各种情感。影响师生情感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为此教师必须完善自我人格,丰富学识,以“爱”待生,追求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充满爱的教育才是最伟大的教育。在情感上获得学生认同的教育,才能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像场景二中那位教师那样对待学生,只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更为紧张、对立和冷漠,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久而久之更会导致人格障碍,最后所收获的只能是尴尬和苦果。同时对学生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情,相互尊重、与生为友,爱生如子、师生互爱,以情激情、教学民主,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真正与学生积极有效的合作,坦诚无碍的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是教学目标过程的零距离,即师生的平面距离。教学目标过程的零距离是指教学目标和过程的设定必须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为基础,结合学科特点为要求,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发展。我们要蹲下来看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更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既不是“学校家长”,也不应该是牵着学生鼻子、束缚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的“导演”,从“管理者”转为“引导者”,从“再现型教师”转到“创造型教师”,扬学生所长,创造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引向思维活跃的新天地,让学生真正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在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知情意行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教师要借助自己的指导、点拨,建立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教育的主体。但有的教师一走就到了另一个极端,一味地肯定学生,对学生进行廉价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解答必须进行准确简明、深入浅出的点拨指导:对似是而非的问题必须明了、对错误偏颇的概念必须矫正、对表面浅见的认识必须深化,决不廉价捧颂、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得过且过。总之,教师的一切教育措施和条件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作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选择和完善,师生一起成长与发展。

三是活动形式的零距离,即让形式化、无效的假讨论交流化为零。现在有些课堂,尤其是公开课、优质课、大赛课等,里面的讨论交流形式化、假讨论现象很多,敷敷衍衍地讨论,热热闹闹的课堂,缥缥缈缈的回答,虚虚实实的点拨,真真假假的作秀。真正的讨论交流包含了两个量标和五个步骤。两个量标指声量和度量。说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声音要让组内的每个成员听得清楚明白,代表小组到班上交流更要让教室里每个角落的学生都听得清清楚楚。要求每个发言的同学能流利自然,落落大方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拘束扭捏,也不放肆张扬。小组讨论的五个步骤是:分解、自学、传递、整合、表述。分解就是将学习目标或多个的学习任务根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特点进行分配,实行分工合作,当然若只有一个问题或目标就无需分解了;学习,是指根据目标或任务对教材的相应部分进行学习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依据,或据此进行深入的思考;传递,就是每个成员将自己的所学所思的个人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当然在传递交流的过程中就有可能有偏颇甚至错误的见解,其他成员就必须对此进行矫正,并用自己的思考结果作出补充,但尽量不要重复前面成员所说的内容;整合是指小组的组长或者记录员也或者中心发言人对本小组所有成员的发言进行有机合理的整理组合,形成小组的集体智慧结晶;表述,就是发言人根据整合的内容代表小组在班上进行叙述发言。这时其他小组也可以对发言的小组进行矫正或补充,若学生没能很好的矫正补充,教师就要做引导和点拨,达到师生共同解决目标或任务之目的。只有这样将每一个环节的每一步落到实处,才能将形式与内容有机有效的统一起来,也才能真正杜绝伪讨论假交流的现象,也才算得上真正意义的师生的合作与交流。

上一篇:通信光纤传输衰减的成因及防范措施下一篇:人机工程学在军用车辆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