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2024-05-24

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共8篇)

篇1: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师岗一中小组合作化学习具体实施目标

1、小组合作目标的训练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本学期小组合作训练目标:

(1)、学生在小组中能先思考后主动、清楚明白地发言。

(2)、学生能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不随意打断。

(3)、学生能初步树立互助意识,部分学生能用简单的辅导方法帮助同伴。

(4)、学生会向同伴或老师提问,请求帮助,在得到回答或帮助时会作出应答,表示感谢。

(5)、小组学习音量小,不影响其他小组。

(6)、在同伴发言后学会用体态语或简单的口语表示同意、称赞、补充、纠错,并初步学会发表不同意见等。(规范语言例举: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还有补充„„;对你的说法,我有不同的见解„„)

(7)、能公正地评价小组学习过程和结果。

2、小组合作习惯的训练

常规学习习惯内容及措施:

(1)、训练课前准备三步曲:观察并调整课桌椅位置,书本及工具摆放到课桌左上角,翻开书本回顾该学科上节课所讲知识。

(2)、上课连贯动作:集中注意到讲台上,待教师喊上课后迅速起立,待老师呼同学们好后齐呼老师好、然后迅速坐下。

(3)、学习指令训练。独立学习指令: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练习、独立操作、作笔记、看黑板思考、看书思考、听老师讲解、听同学讲解、观察某某的操作。教师在训练这些指令的同时,反复让学生做出相关动作,比如:“请大家听某某同学讲解”指令发出后,学生应做出转身或侧身看同学的动作。合作学习指令:小组内讨论、小组内对答案、两人对话或纠错、小组内同学讲解、小组内同学帮助。其中,小组内讨论和对答案,一般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人讲话。

(4)、座位上发言习惯训练。挺胸直立面向听众、目光扫描听众,发言完毕自动坐下;如果是小组共同意见应在发言前面加上“我们组认为,我们的理由是”等字眼,如果是个人思考,应加上“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理由是”等;全班发言应举手,同一时刻全班应只有一个声音,教师应及时制止未举手发言的学生发言,教师要注意不打断学生发言;组内推举发言,教师应先让每组一人举手后,依次发言。

(5)、到讲台发言习惯训练。侧身面向同学,让黑板大部分进入同学视野,不看老师。

(6)、训练策略。教师首先要保持目光扫描、指令清晰准确;其次是反复训练、个别训练、花时间训练、较长指令让学生复述一遍、训练一次评价一次(老师或同学)

3、小组合作的操作程序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1)、小组分工

小组分工就意味着每名组员都对小组的学习和成功负有责任。小组的每名成员都要有为小组学习和组间竞争出力的责任心。一旦小组成员都有了这种责任心,那么作为小组的一员,学生就会找到一种归属感。

(2)、小组合作规则

A、职责挂牌制:每小组设置三个职务牌,(组长、副组长、书记员)放在桌面上,便于职责明确和教师掌握学生分工情况。

B、学习规范制:自学(预习、思考、作业、整理)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展示阶段,不能推

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等。

C、小组交流程序: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搞清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出现错误的症结是什么?该题包含了哪些知识点?用到了哪些方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等。

D、一帮一落实制:每六人小组结成强弱搭配的“一帮一”学习对子:1号与6号,2号与5号,3号对4号,对学习目标、课堂纪律实现互相帮助。

4、小组合作的奋斗目标

⑴、每周目标:各小组针对周周清,每周一制定并确立自己的当周目标、竞争对手,通过小组会议商讨保障目标达成的措施和方法。

⑵、每月目标:针对月考,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月考之后都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制定自己下次月考的奋斗目标、竞争对手,同时,通过小组会议确定小组“月考”目标。

5、小组合作组长的职责

(一)、学会组织协调

1、小组长在合作时要求学会倾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发言要能表示出赞同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2、小组长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小组长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3、小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管理有方,组长与基础弱的同学结成对子,要有耐心帮助其进步,再次明确学习责任,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4、小组长应有高度的小组意识,小组长一定要学会当好小老师。

(二)、学会上传下达

1、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要有不同问题不同的合作交流的程序。

2、及时组织本组成员展开讨论和结束讨论。必要时要阻止小组成员的不规范的动作和语言。

3、组长要正确、公正的作好本组成员的评价。小组长要公正、公平的对待小组成员。不要在小组内拉帮结派。

4、及时与老师联系,及时向老师正确的反馈小组成员对学习知识掌握情况,在组内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请老师帮助解决。

(三)、学会合理安排调度

1、小组长要自信心足,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起带头作用。

2、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要做好合理分工。

3、小组长要和本组成员制定本小组名字和学习口号。

4、小组长在课堂上要清楚的知道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板演、回答提问、交流发言方面,小组长要作好调控。

(四)、学会团结组员,互帮互助

1、严于律己,以身示范,带头谦让,又要谦让他人。

2、带动其他组员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3、小组长带头帮助学困生,中等生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在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4、组长布置任务时,不要以命令的口气,要心平气和,不要盛气凌人,要平易近人。

6、实施小组合作的关键

自主课堂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就需要从细节上去调控,去激发,让学生“动”得有章法,有激情,有投入,使整个课堂在互动中生成高效。具体措施如下:

1、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互动:

A、组内互动。由小组长组织开展。第一步:对照自主学习目标,带领全组同学通过问答、演示等

方式逐一落实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第二步:对于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的问题,组织组内其他学生帮助他们予以解决。第三步:对于全组同学不理解的问题,通过组织讨论予以解决。第四步:通过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下来并在下一步的组间互动时小组长指定一名同学提出。

B、组间互动。由小组长或教师组织开展。对于组内互动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组间互动来完成。互动从一组开始,按小组排序进行(如果一小组没有问题,可以进行下一组)。第一步:由一个组提出问题,其他组予以解答或演示,并进行点评。第二步:对各组解答或演示的问题不正确、不全面、不深刻的地方由教师分别予以矫正、补充、点拨。教师的点拨要及时,不能等到所有问题都讲完了才总结点拨。

C、师生互动。由教师组织开展。第一步: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互动、组间互动环节,学生没有提出但又是非常有必要的问题由教师提出。第二步:教师引领全体同学思考、讨论、回答这些问题。第三步: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予以总结、提炼、升华。

2、让学生在竞争中进行互动:

第一步:由一小组或各小组代表或个人上台汇报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成果。

第二步:其他同学在倾听中有发言欲望,随时举手,等台上同学发言毕,教师或台上发言的同学按台下同学举手的先后,逐个提问。

第三步:其他同学或教师及时对以上发言的同学进行点评,量化成分数记录下来。

具体操作:对于上台展示的小组,如果每个人都发了言,而且声音哄亮,可得分,如果个别同学发言特别精彩,可额外再得分,如果台上同学发言有漏洞或不完整或台下同学另有异议,台下同学随时举手补充或发表不同见解,可为自己的小组加分。此种办法高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促进了台上台下的精彩互动。

7、小组合作展示的训练

1、规定展示

对老师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展示评价分是下列几项分值的累加:

①是小组轮流的同学展示的得分,若由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展示的得分;

②板书工整、正确,评讲时大方、声音洪亮、语言精练、规范等,得分。板书欠工整、正确,评讲时不够大方、声音不够洪亮、语言欠精练、规范等,得分。

③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和不同见解,能进行正确的解答和评析的,得分。

2、自由展示

①能主动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辩论的学生得分。

②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的学生得分。若又能正确地回答问题的再加分。

本项评分最高分为分,由小组之间交叉评定。

3、作业展示

①根据书写整洁,纸面平整的情况评价,得分。

②根据深入思考程度,答题正确率进行评价,得分。

本项评分最高分为分,由任课教师评定。

注:以上各项得分由班委会讨论确定。

篇2: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东高平联小

一、课题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合作将是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当创造知识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关键时,许多人都亲身体会到,知识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合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的德内尔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三个支柱上必须加上学会合作这个支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我国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中国人的重任,小学的学会合作教育在改革未来中国人的品质,促进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有诊断、反馈、调节、改进、激励等方面的功能,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存在。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1.研究目标

①澄清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破解难以深入的困境,促进教学的有序、优质、高效。

②建立与小学生特征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有效的学习型合作小组及评价标准和机制,分清与“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完善、创建系列化、科学化的小学生学习、评价模式,争创南京市“小学生学习方式与评价项目中心研究学校”,促进学生和谐、持续、终身的发展。

③能用评价引领小学生有效合作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合作精神,拓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

④锻造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发展教师专业素质,打造学校办学品牌,提高办学效益。

2.研究内容

①不同学科评价特点的研究

如何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创设合作学习、评价的最佳时机与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成效有效地进行评价,通过学科性、特色性的评价进一步营造合作学习与评价和谐互动的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间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②评价标准的研究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有效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话语霸权,激发合作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群体或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评价者不应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的准确性,还要注重结果的合理性、创新性、解决策略的多元化,以及讨论过程中信息交流的充分性,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等。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克服只重认知因素而忽略情意和价值观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发挥合作学习方面的有利因素,有效避免合作学习可能产生的局限性,让学生成为主动发现、探索、更新知识的主人。

③评价内容的研究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对学生学习小组的群体和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应包括:

①学习态度。包括群体(或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②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尤其是通过有效合作、交往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能力等。

③学习结果。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进步程度等。

④评价成绩的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评价成绩如何科学确定?怎样把小组的成绩与个人的组内成绩等结合起来作为个人的最终成绩,使二者在个人最终成绩中的权重并不是固定的,力求做到适度,并以小组成绩与个人组内成绩权重的变化来达到改变班级人际中竞争与合作氛围强弱的目的?学生组内成绩的确定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组内的学生通过讨论确定每个学生的成绩,但采取的成绩评价标准必须与小组一致。通过把学生的小组成绩与学生组内成绩加权综合形成学生的最终成绩,追求以弱化学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来达到提高学生之间合作的内在动力的目的。

小学生小组合作确立学习目标实施方案

张孝华

篇3: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组互助分步达标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课堂, 成为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在每个小组长的带动下, 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学困生的成绩有了逐步提高,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小组互助分步达标的教学方法中有两个重要环节———预习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设计。 这两个环节设计的不合理, 就会影响学生探究的热情和信心, 影响成功打造高校课堂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所以备课时, 必须挖掘教材, 细心揣摩, 仔细研究, 使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有目的性与针对性, 避免盲目性、应付行与随意性。 这两个环节是我们在备课中花费精力最多, 也是我们在备课中遇到困惑最多的。 那么, 怎样合理设计预习目标和学习目标?通过教学的反复实践, 我总结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预习目标与学习目标设计的问题发挥作用不同。 预习目标主要设计几个简单代表性的问题, 检查前一天学生回家预习的情况。 设计的问题:一是检查与新课有关的知识, 二是检查新课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以提问作为了解学情的一个依据。 设计的问题不宜太难, 应是只要预习了学生都能会的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有了预习基础, 第二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更好地参与到小组互助学习中, 增强学生互助学习的兴趣和信心[1]。 预习目标要简明扼要, 不宜过多、过杂, 一般设计3—5分钟问题就可以。 而学习目标的设计相比复杂一些, 是一节课探究的主要内容, 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键, 是小组互助学习展开讨论、交流、质疑、展示的主要依据, 对小组互助学习起着指导性作用。 所以学习目标设计要严密一些, 讲究重点突出, 难点分散, 要能体现出一节课知识的来龙去脉, 体现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 这一环节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能力, 放手学生, 围绕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互助解决问题, 教师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的作用。

预习目标和学习目标设计的问题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预习目标和学习目标设置的问题是相辅相成、相互融洽的, 避免孤立、零散、互不联系的特点。 设计的问题既要能够承接上一个问题, 又要能由此题的探究使下一个问题得到启发, 达到由此及彼、步步为营的效果, 能够体现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 为了发挥小组互助的作用, 使分步达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问题时注意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时做好衔接, 调理清晰, 环环相扣, 从题和题之间能够捕捉到所求问题的相关信息。 这样设计的问题, 要能够打开学生探究的思路, 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小组互助, 按照目标层层设计的问题, 逐步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最后进行概括、总结, 达成规律性的认识。

预习目标和学习目标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一定梯度, 循序渐进, 由简到难逐步加深。 问题设置太简单、容易, 尖子生就会失去探究热情, 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挥, 满足不了他们学习的愿望。 问题设置太难, 部分中等生和学困生很难解答出来, 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教育, 不同的人在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备课中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 使问题设计有一定梯度, 照顾到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 让他们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和同学能够一起动起来, 能够开动脑筋, 挖掘出自己的潜质, 感受到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所成就感, 避免学困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 一节课无所事事。

怎样更合理设计问题呢? 首先要了解学情, 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哪些是学生易错的问题? 哪些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当发现设置的问题超过学生能力时, 可以围绕难点从几个角度设计问题, 通过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逐步加深, 经过学生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

学习目标和预习目标相比, 要能够体现出学科的转化思想。 学习目标的问题设置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渠道。 教师设计问题时充分发挥这一环节的指导作用, 设计的问题可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并能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设计问题时, 注重方法, 使解题思路和方法得到概括、归纳, 避免题海战术带来的烦恼。

教学方法很多, 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基本思想。 教学中常遇到的转化思想有: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 把一般的问题转化为特殊的问题, 把未知的条件转化为已知的条件, 把一个综合的问题转化成几个基本点问题, 把顺向思维的问题转化为逆向思维的问题。 转化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探究方法, 通过转化把不好理解的问题转化为直观、易懂, 同时容易接受的问题, 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过研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因此, 学会转化能较快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设计预习目标和学习目标时, 同科教师要常常切磋。社会在高速发展, 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所见所闻也越来越多, 求知欲越来越难以满足, 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基于这种情况, 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毕竟是有限的, 如果单靠自己闭门研究, 则想问题难免有遗漏、片面或不合情理的地方。“三个臭皮匠, 赛过诸葛亮”。为了打造高效课堂, 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互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应该设计几个问题? 出什么样的问题? 什么类型? 怎样把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小组互助学习时, 预想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用什么形式帮助解决? 无论多忙也要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切磋, 常在一起碰头交流, 发挥群策群力, 将自己遇到的困惑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 保证自己的思想跟上步伐, 不被淘汰。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每次切磋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大收获。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让小组互助学习学得更加轻松愉快, 单打独拼只能让自己疲惫不堪, 发挥团队力量, 将个人力量融到集体中, 取长补短, 满足学生需求。 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 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理想完美, 有利于小组互助, 提高教学质量。

设立预习目标与学习目标, 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让学困生重拾学习信心。 以前学困生因为成绩差, 得不到同学们的帮助, 甚至被同学们瞧不起, 使他们在班级很被动, 上课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或干别的。 自从分了小组, 组内又进行了一帮一结对子, 这种捆绑式的学习方式, 为学困生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让学困生看到了希望。 学困生有了进步, 他所在的组就更有机会得到最佳组合和优秀小组评选。 有了这层互动关系, 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不再犯愁, 会主动找结对子的帮教同学, 帮教的同学也不会推辞, 很负责任地为学困生讲解。 因为他们之间的学习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 帮教的同学如果不负责任, 则学困生的成绩不但会影响最佳组合奖的比拼, 而且会影响优秀小组的比拼。 要教会别人, 首先得自己学会, 组长和帮教的同学平时学习都很用功, 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会别人。 通过一帮一结对子, 培养学困生积极进取, 不甘落后的精神, 增添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更难得的是学困生能够重拾学习的信心,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课改让我再次认识到, 教师要敢于相信学生的能力, 多给学生表现机会, 要学会不急躁, 耐心等待, 多鼓励少指责, 学会利用学生资源, 发挥以优带差的作用, 把课堂作为学生锻炼的舞台。

合理设计预习目标和学习目标, 有利于小组互助分步达标, 能够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的角色。 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因此, 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 不断并探索, 用科学的理念, 合理设计预习目标和学习目标, 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浅谈[J].教学研究, 2009 (01) .

篇4:新目标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关键词】基础 意义 运作 优势 模式 提高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本身就是教育性学习环境的一部分,是生成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并克服其内在缺陷的一个重要手段。

1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景,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景就是合作学习情景。合作学习于本世纪70年代兴起与美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其格局是"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各尽其能,"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2 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方面,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由于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而具有互补性,因此,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另一方面,小组活动及扩展运用训练,对于所学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效果。分组合作教学把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变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积极性。

最后,在奖励机制上,以合作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这种奖励机制把个人的竞争转为集体的竞争。这就要求成员之间必须积极互助、密切合作。这样的竞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合作学习的具体运作

(1) 分组

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特长、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等,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而且在这6个人中,又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知识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B层是智力因素好、学习潜力大但学习不扎实的学生;C层是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都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每个小组中都包括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情趣特长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各学习小组的综合实力基本相当,这样就能在全班范围内营造一个"组内互相学习,组间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从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

(2)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更是这样。魏书生认为完全没有兴趣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所以他说激发兴趣,不说培养兴趣。我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① 选用相关信息资料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第七单元讲的是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我先放相关世界著名景点的视频,如让学生欣赏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佛罗里达海滩、夏威夷、墨西哥及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风光,并讲解这些地方的人文、地理、气候、旅游等知识。我发现连平时最淘气的学生都凝神静听。② 创设真实情境,进行语言交际

当我说到,"It would be great if we could go on vacation to these places.Do you think so?"学生都大声回答说,"Yes!"这时联系自己的情况并及时呈现目标语:"I would like to go to the jungle because I like exciting vacations."接下来我问,"What about you?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vacation?Why?Interview as many classmates as you can,then report it to the class."当时这节课我讲的是全区的一节公开课,因此,我说,"You can leave your seat and you can ask the teachers behind us." 听到这里,整个班全动起来了,同学们热情高涨很好地完成了采访任务,并争先恐后地到前面汇报采访情况,整个这节课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同学们学的快,效率高。

(3) 创设竞争情境,培养竞争意识,用成功的欢乐鼓舞激励学生

① 创设竞争情境,培养竞争意识

心理实验研究证明,人脑处于竞争状态时效率要比平时的效率高的多。教学实践也反复证明,学生对于即使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竞赛活动,因渴望竞争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争中去。

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上开展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多种比赛活动。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的运转状态,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愉快。学生在这种竞争、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每一节课,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② 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来鼓舞激励他们

能够体验或看到自己在进步,这是最使学生高兴和满足的,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最好办法。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用结合、学用一致、边学边用,就能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所学内容的实际用途,并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英语语言材料的实用性很强,只要有了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做到学习英语与使用英语相结合是不困难的。

(4) 指导课外活动

班上6人一组的合作伙伴,不光是在课堂上相互帮助,而且还要把这种合作精神延伸到课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搭建发展多项能力的舞台,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我让每位学生课下准备英语语言材料,按照成绩表每天上课前由一位同学演讲,每逢周末让学生搜集电视节目的英语表达、大街设施的英语书写以及产品说明书等。让每组学生每周办一份英语周报,同组成员可发挥各自的特长,从组稿、编辑、抄写到美工,分工合作完成。整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和动手能力的过程。

(5)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以各小组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记录。在上文提到的各项竞赛中;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力争全面地考察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能力水平。

教师采用以上两种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全面了解、评价每一个小组,评出2-3个优胜组,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自我反省、自我提高,使学生能够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首先,该教学模式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其次,该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素质教育提出的终身学习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供了前提。最后,该教学模式是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篇5:小组合作组名口号目标

组名:清风竹影

组长:

组员:

口号:相信自己,永不言弃!

目标:每天进步一小步,日积月累跨大步!

组名:鹏程万里

组长:

组员:

口号:卧薪尝胆方成大器,气吞山河一日万里!目标: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组名:壮志凌云

组长:

组员:

口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目标:为班级奉献爱的力量,让每个同学都进步!

组名:书香满屋

组长:

组员:

口号:与书为友,让书成为我们智慧的源泉!

目标:用书的力量,埋下一粒种子;用飘香的果实,收获一份成功!

组名:天使之翼

组长:

组员:

口号: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自信就会成功!

目标:上天给予我们一百次失败,但是我们会在第一百零一次爬起!

组名:快乐无极限

组长:

组员:

口号:齐心合力,快乐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目标:脚踏实地,挑战自我;人人参与,展现自我!

组名:扬帆起航

组长:

组员:

口号:劈波斩浪,定创辉煌!

目标:海到尽头天为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组名:千里之俊

组长:

组员:

口号:路行千里,知书达理!

目标:勇往直前,超越自我。励精图治,冲向第一!

组名:傲压群芳

组长:

组员:

口号:团结互助,永当先锋!

篇6: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能力、研究性学习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和听课交流过程中对这种学习方式总感觉到一些问题,引起我的很多思考。为此,本人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了简单总结,愿与大家交流、探讨。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最为凸显的则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强调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尊重、沟通、信任,互相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小组分工合作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小组的成绩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成了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集体的成就感则成了其学习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但本人在实际教学运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1.学生对教师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的合理分配和领悟,对所要完成的共同目标不明确,造成小组合作过程中分工混乱,有些学生因无头绪而不能快速 地找到问题的切入,去加以解决,导致合作学习的成效不高。

2.小组内一些成员由于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依赖性甚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自觉地结合书本,深入思考,一味地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随从,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3.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个人主义”,有时会拒绝或排斥学习较薄弱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前者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一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份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后者则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老师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计划时间成正比。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使学生准备不足,来不及形成较完整的答案,就又被老师打住进行其它内容。

5.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但在评价时,有些老师只看小组成绩而忽略个人成绩,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也就是有可能一个合作小组中,有些成员做出的贡献很少,但是却能享受同样奖励待遇,造成某些学生的惰性滋长,坐享其成。

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呢?我认为,老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

3.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有疑问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4.要培养乐于陈诉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的习惯。5.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二)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1.创情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四年级的第一课时,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漂亮的电脑画图、十分精致的powerpoint作品、有趣的动画,并告诉他们这是学了电脑用电脑做出来的。这使学生对电脑有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课堂合作学习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和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又如在四年级第一课时,我也问学生:“你们现在能说说想在电脑课上学些什 么呢?”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散发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自己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们都会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如:我以后想用电脑画画,成为电脑画家;我以后要自己设计个游戏,给大家玩;我以后要在电脑上做作业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大家蜂涌而上的气氛渲染下,整个班级也活跃起来,从被动变为主动,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很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入良好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深入开展合作探究

1.独立探索。这是合作交流探讨、深入探究的基础。就一般情况而言,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做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将受到影响,不同层次学生资源的发挥可能受到阻碍,导致小组合作时优秀生“一手遮天”,中、下生成了无从插手、插口的陪客。学生各个个体通过操作,利用各种信息,探索新知,初步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知道哪里不太明白,哪里是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深究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如《画图》第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一幅简单的图,同时问他们:“你们学了画画,平时该怎么画这幅图?”学生们都开始独立思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用什么工具画线,用什么填充颜色。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学生不自觉的进行着独立探究。2.小组探讨。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操作方法,提出的疑难,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方法或疑难,指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索,得出初步结论。如《画图》时,我让学生回忆了平时画图的工具,在打开《画图》程序时,我就让学生先自己画一个气球,有些学生马上就有问题了,“老师,我找不到画画的笔!”这时能干的小组成员马上就会告诉他怎样用笔,在小组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表现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形式可以多样,随学 生特长所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疑难问题有待于共同讨论。3.组际交流。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合作成果,抓住最可行的方法探究,加以辨析,充分讨论,通过互相补充,促使各种操作方法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归纳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上《画图》这课时,对于碰到的疑难问题,如:不能涂颜色?有些地方的线条多出来了怎么办?颜色太少?不能撤消了怎么办等等,小组再进行讨论方法,如真的无法解决,带着疑难问题,听取别组的意见或老师的启发,在这期间教师应不断给予疏导、点拨,使学生的操作更具有目的性。

(四)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小组可不能落后”、“××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气,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了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例如我教学生了一个“Delete”可以删除选定的内容,一会儿有个学生马上就提出了剪切也是可以当作删除的,我及时表扬并肯定这位学生的发现,不到五分钟全班每个同学都掌握了这个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进而去实践,学生具有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条件。

(五)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组分配的平衡性;合作是为了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达到共同提高目的。这就要求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应该是相对平衡的,这是小组活动的前提。要实现分配的平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性格特征。在 四年级,我是这样去做的:首先通过两个星期的接触,初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哪些学生特别善于表达,哪些学生特别内敛,不善言辞,哪些学生组织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

2、小组活动的适时性;小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是小组活动的关键。我坚持三点:一是问题很值得讨论;二是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时不活动;三是解决结论单一的问题时不活动。教者切忌在自已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谈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时间要留足;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教师的适当指导;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教师在安排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5、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要使得学习合作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也就是说,当合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功做出贡献。当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成绩负有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作为教师本人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参考文献:

①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卢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篇7:“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心得

那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方的我,上了这么久的课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仅是老师讲课我们做好笔记学习就行,而是上课的四十五分钟前面三十分钟是老师给我们讲课f并且提出问题,然后剩下的十五分钟让我们小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因为我们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要参与到讨论中来的,每个人都是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的,所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独立去尝试解答问题、分析思路的机会,在这样的方式下我们都得到了锻炼。

二、增强了我们的团结心和进取心

因为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之间是免不了竞争的,我们每个组都是要对其他小组的问题解答做出打分的,所以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在努力的做出思考,每个人都想要为这个集体争光,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一起努力,大家变得更加的团结了,大家一起为自己的小组获得更好的评价而加油,增强了大家积极进取的心。

三、好处的同时我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因为大家都参与到了讨论中来,所以大家自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同时,教室就会变得嘈杂,而如果有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就有可能利用这样的氛围来讲小话而不是在参与讨论,用大家讨论的声音了自己说话的声音,反而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学习。

篇8: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一、 小组制的意义

小组制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把个人自学质疑、小组交流展示、全班互动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分组学习、讨论中,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小组之间合作、竞争,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 使学生共同提高。

二、 小组制的实践

(一) 小组的建立

1.人数和成员的确立

在小组建设时首先要考虑小组的人数, 一般6人一组, 因为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并且小组人数一定为偶数, 可以实现 “一帮一”, 结成“学习对子”。当然也可以是“一帮二”, 但是效果不如“一帮一”理想。

人数确定后要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中把每个小组建设成两个A类生, 两个B类生, 2个C类生。A生教B生, B生教C生。而大部分同学都有偏科现象, 没有几个A类生, 因此笔者在小组组合时要求各小组都要有单科优等生, 虽然每个组的6位同学都有偏科现象, 但是可以保证每门学科在该组都有一名“学科带头人”。另外分组时要尽量使每一个小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有同等的竞争力, 否则难以评价。

2.组长的选定

小组确立后, 每个小组要选出组长。组长要带领全组成员制定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 还要负责督促全组同学的学习。组长由学生自荐后小组同学选举产生。组长要定期述职和接受组员评议, 工作不出色的, 应及时更换。组长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人缘好, 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 三是责任心强, 四是成绩中上。

3.座位的编排

在座位编排时, 我们最初的选择是图一的模式, 起初设想是让小组6位同学能够以围坐的形式进行讨论, 畅所欲言。4、5两位学生讨论时背对讲台, 听课时再转回来。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坐在4、5号位的同学上课时都喜欢背对讲台, 有的甚至开小差, 使得老师组织课堂时出现难度。平时6位同学面向黑板学习, 需要讨论时4、5、6号位的同学再回头。这样既照顾小组的讨论环节, 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 但是这种模式只能是“一帮二”, 做不到“一帮一”。

(二) 小组的学分评价

小组建立后, 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 那么小组就流于形式, 徒有其表。笔者的班级小组建立后马上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机制, 对各小组同学的上课展示实行学分制, 当然也可以对每天值日不到位, 出勤不到位和作业完成不到位的同学, 实行的减分处理。小组的学分统计应实行交叉统计, 避免监守自盗。例如由A组组长统计B组的学分, B组组长统计C组学分, 达到循环。这样从早上的出勤情况、作业交纳情况到课堂表现情况都有所评价。

(三) 小组的奖励机制

既然有了学分, 就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 一般的方法都是用班费进行一些物品奖励。笔者在奖励机制上进行了小组学分和个人学分分开考核。

小组考核每周一次。每周末考核小组组长和被考核小组组长进行学分核查, 防止出现错分、漏风现象。核查完毕后, 各组的一周小组积分进行累加, 公布排名, 各小组根据排名进行位置选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 通过组内讨论决定下周小组的座位。

个人考核每月或每学期一次。考核时男女生分开考核, 按照个人积分进行月总分或学期总分排名, 选取表现优越的男女生各前三名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 小组制的成果

通过小组制的实践, 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堂的 参与度明显好转。

(一) 学生学习情况好转

通过实行小组制, 班级同学实现了自我管理。从每天的出勤到作业的完成, 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的展示, 同学自发的进行相互监督, 相互帮助, 相互促进。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课堂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 教师教学良性循环

在教学中实践小组制, 老师的工作重心进行了有效的转移。作业有班级同学自己检查, 这样九可以将老师们从作业中解脱出来,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准备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讨论展示,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推进教学进程, 而且在讨论中经常性的会生成新的火花, 让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完善课堂内容, 从中找到问题的纠结点。

四、 小组制的核心

要想在班级实行小组合作模式, 必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 教师方面

在小组制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明显。首先在备课环节, 教师要对每节课的学案精心编制, 准备好学生的自学质疑问题和讨论环节的问题。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小组制, 在提问时就要有意识的把“请哪位同学发言”改为“请哪个小组发言”, 引导学生变个人活动为小组集体活动。第三,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平衡, 不能过度关注某一个小组, 要给所有小组或大部分小组展示的机会, 注意组织和调动课堂, 避免激发矛盾。第四, 小组展示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评价,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二) 学生方面

学生是小组制的实施主体。学生要积极的参与课堂, 要有主动性。课前学生就要对老师所发的学案进行研究、讨论。课堂上要积极参与, 不能出现光看不动现象, 还要注意良性竞争, 避免矛盾。

五、 小组制的遗留问题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夜避免不了问题的出现, 有的老师在上课时拒绝使用小组制, 或者在使用小组制模式时有失公平, 照顾不到大部分学生, 引发学生矛盾。有的同学性格内向, 在小组讨论时从不发言, 很难融入小组内部。还有点同学因出现了组内矛盾, 申请换组现象。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 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施中需要各科老师和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大家都有所参与, 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莉

[2]《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关得才

上一篇:洛阳实用婚礼安排下一篇:奥数和倍问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