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2022-11-12

当前,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一些弊端: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 忽视课程内容本身的创新价值, 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课程脱离学生生活现实, 不注重教师的课程开发核心主体的地位与作用, 更不注重学生作为课程主人的地位和课程开发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需要。为此, 我们必须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科学合理地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通过并发布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明确指出:“为就业作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 应当为卓有成效的愉悦满意的工作打下基础。为此, 应当做到: (1) 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一领域从事几种工作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受教育的限制, 甚至在一生中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 (2) 为受教育者从事的第一个工作提供充分的专业上的准备, 并提供有效的在职培训; (3) 使个人具备其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态度。”《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就是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就业教育, 它既是培养人才层次类型的教育, 又是培养人才素质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人的个性优势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各级各类实践型人才, 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操作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实践性、职业性, 注重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最好的教育是适应个性和社会发展的教育。

2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职业教育的功能表现:具有持续开发实践型人力资源的功能, 是开发实践型人才资源的基本手段;具有转化现实生产力的功能, 是先进的科技、设备和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直接桥梁;具有对人的职业能力的调适功能, 是劳动就业、转岗的重要途径;具有促进人的智能优势发展的功能, 是促进一大类人的个性优势发展的活动。

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全面的职业技能, 一定的创造能力, 较强的应用和发展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 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 课程设置注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 可根据社会对职业的新要求调整课程, 将教学课程及内容与能力一一对应, 将学科教学转化为能力培养。

就业目标。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以就业为目标的课程设置要求做到: (1) 宽基础。“宽基础”就是所设置的课程不是针对某一专业而言的, 而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和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言的, 教学内容不仅要“必要、够用、实用”, 课程设置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着眼于为继续学习打基础, 着眼于专业技术训练, 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2) 活模块。“活模块”是指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 以职业资格为导向, 通过综合化, 冲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 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把理沦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 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提高, (3) 多方向。“多方向”是为就业服务的。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要求, 根据学生个人的发展方向、兴趣、特长, 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块整合和模块教学设计, , 以“多方向”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 (4) 人本位。“人本位”是指以完善学生个体人格, 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模式。它注重文理学,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3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基础性。重视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各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强国际交流需要强化信息时代需要的基础学科,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正力图在传统与现代双重因素影响下朝专业基础化的方向发展。课程设置必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

针对性。课程设置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依据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设置课程。以职业技术技能课程为主干, 理论教学服务于技术培养, 切实加大实践课的比重。课程设置要克服传统的单一、封闭模式, 走出校门, 深入社会.与行业、企业相结合, 调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群.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

实践性。课程设置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强调以理论“够用”为度, 理论知识做到少而精, 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沦知识。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要通过生产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用性。高等职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就业教育;培养的学生, 既要能动脑, 又要能动手, 经过实践锻炼, 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高职特色, 理论“够用”, 技能“实用”。课程内容要强调应用性,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 而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同时, 还应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 要求在高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 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 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

4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技能教学, 既要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 (专业适应性与相近专业的转移性) , 又要考虑到专业 (职业岗位群) 的针对性。笔者认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 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 合理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其课程应由基本素质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岗位技能类课程组成。

基本素质类课程。基本素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的一类课程, 是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专业素质类课程。专业素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的一类课程, 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类基础课程。

岗位技能类课程。岗位技能课程是按照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某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设置的一类课程。这些课程可以由若干能力训练模块组成, 每一个能力模块就是一个岗位的能力要求, 学生只有掌握了高职专业的一个或多个岗位技能, 才能适应今后所从事职业的要求。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坚持课程设置的基础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合理构建以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岗位技能类课程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秦树萍.关于改革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个问题.山东社会科学, 2005 (8) .

[2]  邸鸿勋.论职业教育的性质、功能和地位.教育科学研究, 2000 (3) .

[3]  胡振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4) .

[4]  叶萍.高职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教育探索, 2004 (8) .

上一篇:刍议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闸施工技术下一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