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导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实践

2022-10-25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高职教育职业导向的有效途径, 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其中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1], 构建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是确保专业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课程体系开发的源头问题。高职教育主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干得了、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型人才, 已形成了“对准职业设课程”的职教改革理念[2]。而由于学科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 教学计划制定者往往在原有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 从其专业课内涵中找出对应的职业岗位, 表面上看课程体系具有职业针对性, 但由于因果关系的错位, 使得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的对应性不明晰, 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对应性不明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借鉴国外成功的课程体系开发经验与国内先进的课程开发理论的基础上, 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 针对行动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先后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湖南时代、湖南广电、TCL集团、深圳智邦等行业企业合作,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 构建了以符合实际工作任务 (职业导向) 的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使专业标准 (教学计划) 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机结合, 即对准岗位设课程, 使课程成为连接学校与企业的纽带, 形成了具有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 基于职业导向课程体系的开发理念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始终遵循的理念是以对接产业、服务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满足军队、地方行业企业需要为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专家访谈、毕业生座谈等方式, 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对学生就业的需求, 对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评价;了解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工作范围和岗位的业务要求 (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 ;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生产与管理岗位职责;倾听行业企业对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建议;了解企业员工的能力情况以及联合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的可能性;协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学生实习和就业情况沟通;与企业开展产学研方面的合作进行沟通和了解, 探讨可能合作的领域和项目;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专业外聘教师 (现场专家) 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 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 (修) 订专业教学标准、重构课程体系、遴选课程内容、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参与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 决策专业的定位、规模、层次、发展、设备投入和师资建设等, 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要相结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情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毕业实践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评价相结合,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干得了、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 基于职业导向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课程体系的开发要紧贴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 符合职业领域的要求, 要依据高职人才的工作岗位, 选择工作过程知识, 并按照工作过程知识性质的传授方法来组织有效的教学。

课程体系的开发要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完善[3]。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而职业能力有它自身的发展顺序, 知识只是能力发展的条件, 因此高职课程体系展开的逻辑主线就应当是能力发展顺序本身。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 应当在梳理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的基础上,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或是工作顺序等原则对这些能力进行排序, 并以此作为课程体系开发的依据。这样就形成了明显的职业能力阶梯, 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是: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对职业分析进行职业描述, 确定职业岗位 (群) 并对工作任务加以界定, 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职业能力的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根据职业成长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分解职业能力, 确定学习领域, 构建了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如图1所示。

下面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声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为例进行说明。

2.1 通过行业企业市场调研的方式,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产业结构决定专业结构, 技术水平与结构决定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决定就业结构, 因此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电子声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中, 时刻关注电子声像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就业结构的现状与发展态势, 开展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 准确把握电子声像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对电子声像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 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为此学院建立了市场调研的长效机制, 每年通过对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湖南区域数十家行业企业调查访谈、毕业生跟踪调查、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后, 撰写了专业调研报告。由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论证座谈, 参照国家相关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要求, 动态修正专业设置,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使得课程体系的构建在立足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 在专业调研与论证中不断修正, 保障了课程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 通过职业分析,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在充分分析论证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 由行业企业专家、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由粗到细、由模糊到精确的分析过程, 根据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的对应关系采取归纳、整合的方式, 筛选出有效的能力内涵, 推导出典型工作任务, 如表1所示。

2.3 确定学习领域, 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能力的复杂程度序化典型工作任务, 形成行动领域, 遵循职业成长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运用能力分步分解和能力逐步递进的方法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加工, 选取真实的典型产品 (服务) 为教学载体, 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形成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结构, 如图2所示。

3 基于职业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实效

3.1 课程体系承载了人才培养目标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职业导向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实践中, 实现了课程体系承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 即对准岗位设课程, 使得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向职业能力标准,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职业指向性。通过分析职业岗位、职业能力与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了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所需得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 明确了人才规格要求, 使得课程体系的设置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在明确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指向的基础上, 确定了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与要求, 确保了学生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性, 从而增强了专业职业岗位的针对性, 使得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具有开放性。

3.2 促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

由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职业导向, 人才培养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需要进行, 从而找到了校企合作的切入点, 使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开展。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中, 专业课程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来设置, 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产任务相吻合, 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职业氛围, 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教的“教学做合一”。顶岗实践课程以生产实景设计, 既符合企业人力资源使用计划, 又使学生有机会完成全部的工作环节而获得完整的知识经验, 实现了课程体系与企业生产的一致性, 使“专业设置与企业需要相结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情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毕业实践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评价相结合”的“工学六合”模式成为了长沙航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3 促进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基于职业导向构建的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校企合作的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目前,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已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湖南时代、湖南广电、TCL集团、深圳智邦等行业企业建立了集“教学、生产、培训、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专家教授互聘、校企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校企共建课程体系的方式, 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享, 有力地促进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摘要: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 遵循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树立“对准职业设课程”的职教改革理念, 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 针对行动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构建了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实现了课程体系承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促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Felix Rauner.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 赵志群.对学习领域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 2008, (4) 下.

上一篇: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安全维护路径思考下一篇:简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