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

2022-12-26

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 被喻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我国物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 其迅速起步和崛起, 势必导致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由此, 我国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应运而生了。经过几年的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目前, 全国物流专业在校生大概在50万人左右, 专任物流教师达到3万多人。但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整体而言,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 还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特色, 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和企业的个性需求。比如:某些职院的物流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还较模糊;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课程设置与物流行业、本地区物流企业的联系脱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的教学改革理念在很多职业院校只是流于形式, 停留在文件和领导讲话中等。由此导致的后果是, 企业很难招聘到满意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技能型物流人才, 职院培养的物流毕业生又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 已就业的高职物流人才流失率逐年增高等。

应该说,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关键原因是, 高职院校与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物流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尚未有效建立。鉴于此, 本文在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 从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出发, 按照职业导向、工作系统化、能力本位、项目 (任务) 驱动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对物流专业的的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审视, 遵照“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念, 对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置。

1“职业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理论

所谓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姜大源认为,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领域, 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 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 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而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专业, 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知识系统, 即在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

“职业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也是物流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

2“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的流程

所谓物流专业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即一个大型的典型物流企业, 在其生产运作实践过程中, 其所属的各个构成子模块、各个工作岗位 (群) 所需完成的日常典型性工作任务。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的流程体系包括了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和课程设置以及学习情境设计四个方面。

(1) 工作任务分析。邀请物流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教学专家、专业教师, 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以及相关工作岗位 (群) , 采用“头脑风暴”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

(2) 行动领域归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 形成综合能力领域。

(3) 学习领域转换, 根据认识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为领域, 转换成课程, 并进行课程设置。根据物流专业的岗位 (群) 能力以及技能要求, 依据认知发展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教学分析与设计, 分析和归纳关键能力单元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然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 即按照知识技能的关联度, 将知识技能聚类, 形成“能力→课程”对应关系蓝图, 按照从易到难和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 排列课程内容的顺序。

(4) 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初步确定的课程模块, 设计主题学习单元。学习单元的设计关键是将课程建设成为“任务驱动”型的课程, 即以岗位工作过程的技能要求为出发点, 深度融合工作对象、手段、组织、环境等要素, 把实际工作任务展开为工作过程, 用项目课程、案例课程等形式表达出来, 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效果。

3“职业导向,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物流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

3.1 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到确定行动领域

鉴于整个物流业务流程过于繁杂, 业务范畴过于庞大, 本文从物流岗位分析着手, 通过对物流岗位 (群) 的各项工作能力进行提炼, 来确定行动领域。通过对物流行业企业调研、及相关专家的论证, 我们对主要物流岗位进行归纳整理。将生产性物料采购、仓储主管、库管员、理货员、配送调度、线路规划、输机员、报关报检、租船订仓、国际货代、客户代表、市场专员、生产调度等诸多物流岗位进行归纳, 划分为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生产运营、货代、营销及客户代表六大岗位群。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六个物流工作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整理, 确定出相应的行动领域。

在对上述物流工作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整理、提炼的基础上, 我们确定行动领域包括两类技能:既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又具有现场组织、协调、控制、指挥及策划管理能力, 即两种能力体系, 共计14种“岗位操作技能”和12种“岗位管理及策划能力 (详见图2) 。物流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相应行动领域的归纳如图2所示。

3.2 依据物流岗位能力, 设置课程体系结构

所谓学习领域, 即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 它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 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 (基本学时) 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本文在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生产运营、货代、营销及客户服务六大物流工作岗位群的基础上, 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整理, 并根据其能力复杂程度, 形成相应的行动领域。据此, 将“职业导向, 工作过程系统化”中物流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设置为:《企业物料采购》、《运输操作》、《仓储与配送作业》、《生产运营》、《国际货代》、《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六门课程, 同时开发各门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图3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物流课程体系开发的框架图。

表4为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生产运营、货代、营销及客户服务等物流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及其学习领域的课程能力、知识目标的描述。

4 结语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 长期形成的学科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在高职专业教育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如何不断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开发与构建与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高职院校物流教育课程体系, 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的核心任务, “工学结合”、“项目驱动”、“职业导向,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改革, 也是今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

摘要: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崛起, 已经导致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改革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满足企业和社会的用人需求, 探索更加适合物流专业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物流专业所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从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出发, 对物流专业的的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审视, 遵照“职业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念, 对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和设置。

关键词:物流专业,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阎子刚, 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

[3]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布托啡诺与吗啡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比较下一篇:从徐冰作品看当代艺术中的符号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