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2022-05-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内部审计是指由单位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的行为,它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篇: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刍议

摘要: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相对滞后,亟待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解决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解决措施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在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三四十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的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它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但在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积极性的特点,相当于人体的白细胞,在组织内部建立企业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经济业务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状况是:少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大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也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上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是与财务部门两块牌子一班人马;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配备了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如有些单位将所属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或纪委之下,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只有极少数较大的隶属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才有尚不够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目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中心,应在服从、服务于本部门、本单位总体目标的前提下适时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实际工作中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往往不能根据本部门、本单位总体工作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其工作目标,致使审计工作目标脱离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因而削弱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有的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内部审计操作和管理中的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没有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并在此前提下,辅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度。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常常处于例行公事的应付局面之中,从而影响了审计目标的实现,致使内审效果不理想。

(三)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审的要求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即当前的内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经济学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但从目前的数量上看,内审人员还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从结构上来看,一方面,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是年龄较大财务人员。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有的是安于现状,有的是对内部审计工作岗位不满意,因而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充实审计知识。这些都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四)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事项,实施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的加快,必将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单一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三、解决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

事业单位,特别是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系统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在对事业单位机构实施改革的时候,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各事业单位都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各行业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如果行业主管部门都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势必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向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目标,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不断总结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新形势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激励、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要严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人口质量关,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为人正直的同志调整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三是要明确审计人员职责,严肃审计纪律。审计部门是监督部门,这决定了审计队伍的素质应该更高、审计纪律更严。

(三)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落脚点,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計工作的思路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部门或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其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事业单位要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思想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所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立足于帮助,使之改正或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恰当地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

(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不断改革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即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二是微观审计与在宏观方面发挥作用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恰当进行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涉及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责任编辑

柯 黎]

作者:计镇海

第二篇: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路

内部审计是指由单位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的行为,它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企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日趋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多,作为单位重要的监督部门,内部审计完全是内在的需要,实施内部审计是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合法性,促进其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地质勘查单位,一般都设有队本部及下属经济实体,针对这种企业模式,就内部审计谈谈个人的一些审计思路。

一、坚持日常审计工作

突击式审计有助于发现问题,但只是针对突发事件的特殊方法,不能作为常规方法。只有坚持日常审计不间断并形成制度,才能确保企业长效发展。

日常审计除每年的例行审计外,审计人员还应坚持每月对队本部及下属经济实体的日常收支及明细账进行审核,对于队本部审计重点是检查财政法规的遵守情况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于下属经济实体主要是对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各项目真实性、公允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进行审查鉴证,通过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各种不符合国家法规政策的行为,各种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财务核算,审计人员针对审计发现的难点问题和普遍问题,书面向本单位主要领导人报告,以提请会计人员改正和关注,有的放矢地提出建议、解决问题,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选择性的对重大项目进行审计

随着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在做强做大主体产业的同时产业领域不断的延伸,不仅承接国内大型施工项目、房建项目、路桥项目和市政项目,同时还扩展了海外产业,承接了国家优惠优贷项目、国家援建项目、政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随着产业的扩展,行业竞争的加剧,内部的管理和运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各种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对重大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就非常必要。

在对重大项目进行审计时重点审计以下几点:

1.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取得有关工程项目的立项批文、预算总额和建设批准文件,以及施工承包合同、现场监理施工进度报告等业务资料。

2.对于收入和支付的工程款,应抽查其是否按合同、协议、工程进度或监理进度报告分期收入和支付,付款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抽查采购和领用的工程物资是否手续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对于借款费用资本化,应结合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或长期应付款的审计,检查对借款费用(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

5.结合对工程施工成本及管理费用等的审计,检查工程管理费资本化的金额是否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审查和验证固定资产当期增减变动情况,检查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时的计价是否正确,是否及时并按会计制度进行了账务处理,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合理预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首先要树立促进被审单位发展的理念,要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审计人员要主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详细通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结论力求客观、公正,努力营造和谐的审计气氛。

如在某项目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该项目部的存货严重账实不符后,并没有急于出具审计报告,而是主动与被审项目部沟通。审计人员一方面充分听取被审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的意见,一方面认真考察存货的采购、检验、入库和领用等施工流程。通过对筛选、输送和损耗等施工环节的实地观摩,审计人员找到了生产领用计量不准是存货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由于审计报告事实清楚、意见客观公正,被审项目部很快与审计人员达成了共识,并且此次审计后被审项目部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妥善办法。

国外项目的拓展对审计人员是个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与时俱进,紧跟企业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审计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国外项目的审计因不能深入所属项目进行调查、询证、实地资产监盘等工作,只能依据项目部提供的资料进行就地审计。国外各分公司的账薄等会计资料均不在国内本部,有些经济事项不能得到进一步核实,在审计过程中只能结合国内公司的实际情况,实施包括抽查会计记录、查阅内部控制制度等必要的审计程序。

三、年度目标经济责任审计

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经济责任人完成其承担的承包目标、租赁目标、任期目标等目标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这类审计主要是根据经济责任人与上级主管部门、发包(或出租)单位或者本级政府部门所签订的承包、租赁合同或目标责任进行审计。审计内容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审计目标、范围明确,重点突出。

通过对年度目标经济责任完成情况的审计,可以对经济责任人年度工作业绩作出评价,能够达到客观、公正地确认其经济业绩,为兑现年终效益奖提供依据,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防止短期行为。

四、责任人离任审计

离任审计是通过对离任单位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评价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履行其职责及衡量工作业绩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离任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和选拔使用干部提供依据,也是实施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离任审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审计时机,凡拟提拔或拟调往重要领导岗位的,应坚持“先审后离”,增强干部的责任感,也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审出了问题,也能及时下结论和处理,避免给职工造成“走过场”的感觉,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干部使用的重大失误,提高组织威信。离岗、离职、退休或免职又不再安排新的领导岗位的,因其社会影响不大,为了使干部所在的原单位能尽快地开展正常工作,视情况可以采取“先离后审”。搞好离任审计应首先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新老法定代表人之间的关系。对单位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审计人员面临的一方是即将离任者,另一方是即将接任者。作为原法定代表,希望审计部门对自己在任期内的工作有一个好的评价。而新的法定代表人出于对自己今后工作的考虑,可能双方出发点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如对某实体离任审计时,截止离任日账面结余36万元,实际,银行存款及现金结余才1万多元,账面及实际相差30多万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会计没有及时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审计人员既要做到客观公正,同时也要做耐心的解释工作,使离任者走个清楚,接任者接个明白。

2.正确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责任。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政策的逐步完善,财政监督力度的明显加强,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更为隐蔽,造假的技巧更加高明,会计资料失真严重,审计人员稍有疏忽,就无法揭示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不实和资产、负债、损益虚假的情况,造成审计判断错误,严重影响到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形成了审计风险。如,对某实体离任审计中,发现以招待费为名变项列入福利费8万多元,发现租金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6万多元。针对上面情况,我们采取了在审计实施前,要求被审计单位会计就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作出“承诺”,让他们承担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会计责任;在审计实施阶段,主要通过财务及相关资料发现和查证问题,而有些违法违纪问题不一定就在会计资料中明显反映,我们就进行深入调查核对,确保把问题查清查透。

(作者单位: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普查综合大队)

作者:朱乐阳

第三篇:加强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的策略

内部审计在地勘单位有序进行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在完善地勘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权责分工、监督管理等工作内容中扮演着不容小觑的角色。但目前,部分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止步于对于财务收支的审计,不能为其他经营活动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职能,制约着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地勘单位在内部审计环节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策略,旨在促进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指导地勘单位经营活动并提升其经济效益。

地勘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地勘单位的日常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实现地勘单位有序的经济运行。首先,内部审计为地勘单位及时发现风险提供信息支撑。内部审计蕴含着对规范化管理工作与经济运行管理的监督,审计报告中反映着上一阶段地勘单位整体和分部门的工作情况,为地勘单位可能存在的违规情况做出风险警告。其次,内部审计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地与实施。通过内部审计,审查各部门对于地勘单位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对执行松懈、理解偏差等问题及时做出限期整改要求,保证单位内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地。

地勘单位在内部审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重视内部审计的意识不强

在长期既定的内部审计模式影响下,部分地勘单位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与认识较为模糊,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意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地勘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的不重视。为实现更佳的单位效益,领导层多将关注点放在项目建设上,重业务而轻管理,重财务而轻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流于形式。二是被审对象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到位。内部审计需要地勘单位各部门的协同联动参与,由于各部门将内部审计视为对各自工作时间的无效占用,对内部审计不做积极主动配合,导致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多数情况下“走过场”。

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亟待更新

近年来,随着地勘单位业务量的提升,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量的加大。对于一些中小微地勘单位来说,受单位经费的限制,较难调动资金投入到新型内部审计技术的引进中,导致内部审计手段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查账方法上,既存在着人工内部审计出错率高的问题,又制约着内部审计效率的提升。对于那些有能力完善内部审计互联网设备的地勘单位,存在着计算机应用不充分的现象,对计算机在内部审计的使用上局限于传送财务报表、汇总财务信息等表面内容,对计算机的自动化审计功能应用不充分,这既与内部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不足有关,又反映出地勘单位对计算机内部审计平台的开发不到位。

机构设置的独立性与规范性不足

从目前的地勘单位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机构设置来看,内部审计主要隶属于两类部门,分别为财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从这种机构设置上来看,虽然实现了对口管理,但是存在着“自我监督”的弊端,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足,极易诱发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问题。此外,多数地勘单位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配置上存在不足,主要是人员数量不足导致的职责不明确问题,在内部审计的整个环节中,不同工作人员对报表、报告等的审计要点存在差异,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随意性的问题,不能按照实际规范要求有效开展。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通过对地勘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素养的综合评价,发现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的专业素养还有较大上升空间。首先,由于地勘单位的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转岗而来,故其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常常会按照会计的视角进行审计,较难发现内部审计管理中的漏洞和弊端。其次,地勘单位的工作可能涉及法律、预算、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内容,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也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但现实情况中,很难有多方面技能综合发展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质量。

强化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的策略

培育内部审计的对内服务能力

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分别是紧密联系单位目标与对内服务功能。基于这两种基本特征,要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服务能力,为地勘单位的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一是针对地勘单位目标相关的工作内容开展普遍的内部审计。通过将内部审计渗透到地勘单位各项工作的方法,提升自我内部监督的水平,敦促经营决策和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和优化,强化自我约束能力。二是建立内部审计中的成本监控内控系统。通过向地勘单位管理层提供必要的分析、评价、建议等材料,帮助管理层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为地勘单位的内部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监督与服务。根据內部审计结果,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谋划,为项目开展提供必要财务指导。

变革内部审计的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涌入到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来,改革并创新着内部审计模式。对此,地勘单位要提升对这些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水平,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首先,完善互联网运转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的应用离不开计算机、网线等的支撑,根据地勘单位的长远发展规划,科学设计和实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其次,形成统一的单位内部审计综合服务平台。要想实现内部审计的规范性,离不开对内部审计的约束制度。综合服务平台作为一种灵活的在线征集与反馈渠道,要求内部审计按照流程有序进行。同时,后台能够及时存储内部审计各环节的工作信息,便于解决日后可能发生的校对、追责等问题。

完善内部审计的计划工作制度

内部审计可以不定期或定期进行,但为了及时发现地勘单位相关工作中的问题,应以计划性定期审计为主、非计划性不定期审计为辅,合理布局内部审计期次。其中,计划性定期内部审计包含有年度审计、项目审计与审计方案三个计划层面,地勘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实际进行选择。以年度审计计划为例,内部审计部门根据领导层批复,对内部审计的时间和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在了解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内部审计计划书或方案,在将计划书传送到审计对象后,便可以按照计划书有序开展内部审计。通过计划性的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可以将审计的关口前移,有助于提前发现可能的问题,帮助地勘单位实现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事后审计过渡到事中审计甚至事前审计中去。

提升审计部门的机构独立性

为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地勘单位需要对现行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机制做出调整,通过设置独立化的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地勘单位尽可能设置内部专有的审计部门,以对单位内经营项目的资金流动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项目的实施无所忌惮、无所约束。对于无法设置独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地勘单位,应注意防范具备内部审计职能的部门出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按照上级编办核定的编制,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独立于其他部门工作之外,由本部门领导直接管辖,开展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对领导负责,直接向领导汇报。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同其他部门的平等地位,对其他部门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做出强制要求,推进审计工作的整体推进。

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关于该项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真实性,直接影响着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结果的质量。因此,地勘单位务必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准入管理和培训管理,从人力资源视角打下内部审计的基础。一方面,严格内部审计人员的聘用标准。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全面的信息审核,关于工作经历、学习方向、同行评价等做出综合评价,确保聘用的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符合地勘单位的现实需要;同时,对于不具备职业道德的申请人,尽量不予以聘用。另一方面,重视对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通过单位团建、部门福利等实质性方式,提升内部审计部门队伍的团结一致,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

结 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直接联系着地勘单位的长效、有序、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高速运行的新时代,地勘单位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完善内部审计统筹范围,优化内部审计技术方法,通过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進行,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推动地勘单位实现经营目标。

(河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杨叶.地质勘探单位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9(33):223.

[2]徐纯芝.地勘单位企业化运行中财务内部控制完善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20(11):90-91.

[3]熊长华.加强地勘单位应收款审计防范资金风险[J].审计与理财, 2020(11):24-26.

作者:闫国红 孟令雯

上一篇:居民消费结构论文下一篇:无线网络安全论文